•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章 > 正文

    小学科学长时探究的指导策略:大班科学探究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策略

    时间:2019-05-20 03:28:0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长时探究作为小学科学重要的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当前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长时探究,存在着学生探究兴趣随着时间推移呈下降趋势、探究活动偏离主线、长时探究活动的逻辑性和深入性不够等问题。对此,我们应通过选择适合长时探究的活动主题、明确长时探究活动的目标与核心、保持和延续学生对探究主题的兴趣、优化教师行为等对策予以克服。
      一、 选择适合长时探究的活动主题
      科学课以活动为特点,但是并非每课所有活动都适合开展长时探究。选择怎样的主题组织长时探究活动,是教师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
      适合长时探究的活动一般具有如下特点:目标指向性明确,内容集中,问题一般是封闭型或者半封闭型的。例如:《磁铁有磁性》《土壤中有什么》《运动与摩擦力》《滑动与滚动》《用橡皮筋做动力》《我们的小缆车》《减少对土地的侵蚀》《动物的卵》《光和影》《斜面》《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等,这些课时都有一个集中的探究主题,适合学生长时探究。如《动物的卵》一课中,学生在观看了各种动物卵的图片后,提出了为什么动物的卵能繁殖后代的研究主题,进而开展寻找鸡蛋中的生命奥秘的长时探究活动。教师不妨先组织学生观察鸡蛋的外形特点,再观察鸡蛋的内部结构,经过20多分钟的独立探究活动,学生围绕主题,在做中学,收获的不仅是科学概念的构建,还体会到科学探究活动的本质所在。
      而每单元的总结性课题,就不太适合长时探究,如《动物的共同特征》《维护生态平衡》《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等。《食物链和食物网》一课,集中了生物领域的许多概念,而且要理清概念之间的关系,概念的学习理解过程缺乏探究的因素,一系列概念的构建都在一些事实的回忆重现的基础上完成,这些课题开展长时探究学习是不合适的,我们必须采用更合适的教学方法。
      一般而言,低段的探究活动,受到学生自身探究水平的限制,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小学低段学生不宜进行长时探究。例如:三年级观察金鱼活动,就需要及时指点学生观察的技能,按部就班,一步步引导,发现学生有问题了,就应该停下来,为学生活动保驾护航,然后再次推进活动,保证活动扎扎实实进行,学生的技能、思维同步达成,为今后开展长时探究奠定基础。
      二、 明确长时探究活动的目标与核心
      长时探究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探究空间,但是,由于小学生对新奇事物探究的控制性较差,往往出现随意性、盲目性,如同迷失方向的孤车,无所适从。因此,教师帮助学生把握好长时探究的活动方向,引导学生明确活动的目标与核心,“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至关重要。
      1. 借助猜想和假设把握目标和核心,促进学生理解探究活动
      如教学《光和影》一课,教师先引导学生制造一块橡皮的影子,学生发现,原来同样的一块橡皮所得的影子有大有小、有长有短,形状各异,随后提出猜想和假设:影子各种各样的变化可能与光源照射的角度不同或者是光源照射物体的距离有关系吧,随后学生根据猜想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影响影子特点的各种因素。学生们为验证自己作出的猜想及预测,进行了一定的理性思考,并对探究过程进行了细致的部署,甚至对探究中可能会出现的现象建立了初步的轮廓。学生借助猜想和假设,活动的目标越辨越明朗,活动的思路越来越清晰,接下来的探究活动就能紧扣猜想和假设,经过15分钟的独立探究活动,沿着概念的箭头发展,在构建科学概念的同时,理解了科学探究的真正意义,感悟了其中的无穷魅力。需要指出的是,猜想和假设是建立在学生对科学事实已有的认识基础上的,无论假设被证明是正确还是错误,其探究过程都具有同样的意义,科学只有在通过不断清除假设中的错误才能不断发展。
      2. 制定探究方案,明确探究活动的目标和操作
      以学生为本,一切为学生服务的长时探究,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教师要放弃主导作用。相反,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时时处处提供指导,做好辅助工作。其中,帮助学生制定探究活动的方案,是保证长时探究有效性的必要环节。例如:四下年级《导体和绝缘体》教学中,开门见山提出研究主题:检测16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紧接着进行了探究方案的研讨。具体教学如下:
      师:我们要通过实验进行检测。可以借助什么工具来检测它们是否能让电流通过呢?
      生:电路检测器。
      师:好,那我们就请一个同学上来用电路检测器检测一下。(学生上台演示。)
      师:这样算完成了吗?检测完橡皮就这样放吗?大家对这位同学的检测方法有什么建议吗?
      生:他没有把检测器的两头先接触一下。
      师:你们觉得这一步不做有没有关系?为什么?
      生:我觉得这一步很重要,因为如果万一电池没电呢,那它就检测不出来了。
      师:也就是说,如果检测器本身就有问题,它就不能去检测别的物体了。所以这步很重要。
      生:他没有把检测的结果记录在科学文件夹上面,这样经过容易忘记。
      师:等会儿我们做实验的时候,每个小组也都有科学文件夹,别忘了做记录哦。
      生:他检测了一次,又重复测一次,这一步做得不错。
      师:你能不能说说这里为什么要检测两次呢?
      生:因为万一第一次检测不小心没测出来,再测一次就更准确了。
      师:多测一次可以减少失误,这是做科学实验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习惯。
      师:其他同学还有补充的吗?
      生:他从右边的盒子拿出橡皮做了,但是没有放到左边的盘子里。
      师:你认为这一步重要吗?
      ……
      实验前,教师耐心引导学生认识了探究的材料,组织学生讨论:怎样做实验探究,在活动中需要注意什么,小组怎样分工,电路检测器怎样正确使用,检测好的物体和没有检测的物体怎么放,怎样记录等。学生在动手探究之前经过这样的深思熟虑,活动的目标明确,探究活动朝预定目标前进,会大大提高探究的有效性。
      三、 保持和延续学生对探究主题的兴趣
      很多教师意识到长时探究能带给学生真正的实惠,教学中实施长时探究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但是结果却不能令人满意,学生在长时探究中注意力不集中,活动的兴趣随着时间的推进而消退,活动的意义、价值不大,与时间不成正比例。例如:教学《磁铁有磁性》一课,在探究哪些物体能被磁铁吸引,哪些物体不能被磁铁吸引,发现被磁铁吸引物体共同特点的活动中,一位教师为了凸显长时探究的课堂理念,给了学生12分钟的活动时间,但学生活动五六分钟便“大功告成”,接下来不知干什么,对探究的主题爱理不理,大玩特玩各种材料。分析原因,是我们单方面重视了长时探究的时间保证,却忽视了怎样激发学生长时探究的内驱力,毕竟小学生探究兴趣容易转移和受干扰。根据笔者自己课堂实施的经验,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尝试。
      1. 长时探究活动与学生年龄特点以及逻辑认知规律相一致
      小学阶段,组织学生开展长时探究活动,要求不宜太高,要难度适中,富有趣味,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构建儿童化的探究。仍以《磁铁有磁性》一课为例,在学生兴趣逐渐趋于下降时,如果教师适时发放材料(布、玻璃、纸、薄木板等),并用提示单形式提醒学生探究:磁铁能隔着发放的这些材料吸铁吗?这样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再次集中,探究继续向前发展。
      在组织形式上,需要给学生留出时间让他们从不同组合方式(同桌、小组、全班等)去开展探究活动,例如:教学《金鱼》一课,当学生已经观察完自己组的金鱼后,可以引导学生组与组之间交叉观察。既给每一个学生参与较长时间的探究机会,获得较全面的信息,又能使材料发挥更大的作用,懂得科学探究相互交流、参考的意义所在。
      2. 设计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生长点
      教师在课堂中犹如一只猎鹰,一旦有猎物出现就应该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反应,抓住学生问题的兴奋点和生长点,设计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的长时探究始终保持激情。在磁铁的磁极探究活动中,最后环节教师又给了学生一块断磁铁,探究内容与步骤布置如下:①一根磁铁断开后有几个磁极?②两根断磁铁重新接成一根后有几个磁极?③将两块磁铁接在一起,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面对全新的问题,面对有吸引力的挑战,学生探究激情又一次被激发,一块断磁铁的探究价值发挥到了极致,加深了对磁极概念的建构。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科学探究永无止境。长久以往,学生在探究时也会从多个角度、多个方位思考,为良好探究品质的养成提供了沃土。
      四、 简约教师在长时探究中的行为
      长时探究活动,笔者认为一节课40分钟时间,必须保证学生有一半以上的时间进行思考、实验、记录、讨论、交流等自主探究活动。因此,就必须节约教师占用的时间,教师的语言要做到简练,惜字如金。教学中,通常会出现“教师强指导”,把学生活动中会出现的问题考虑得天衣无缝,学生的探究活动万无一失。长此以往,学生的探究活动失去挑战性,不能领悟科学探究道路的曲折性,对科学探究的认识产生偏差。有一位教师教学《用水测量时间》一课,就开门见山提出任务:测量100毫升水漏完需要多长的时间。接着就让学生自己测量,学生第一次测量,发现在滴漏的实验操作中一定要分工合作,要有规范的操作方法。再进行第二次测量,在规范操作的前提下,学生发现,100毫升的滴水先快后慢。教师再次引导:怎样使滴漏前后速度都保持一样?学生小组讨论,又开始了实践。这节课,教师犹如赶球,发现球偏了才干预,很少占用学生的时间,学生真正做到了在真实的实践中感悟科学的真谛。
      当学生面对有挑战的问题,五花八门的材料,那种跃跃欲试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这时,教师的言辞其实都是很无力的,不如干脆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去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当然,一些影响实验效果的必然因素,或者探究中的安全问题那是非讲不可的。总之,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干预行为做一深思:如果去掉那些干预行为课堂也能照常推进,那就把这些干预行为毫不手软地抛弃。我们可以考虑用探究提示单、实验材料、ppt出示问题等形式来替代教师的行为干预,实现学生开放的、独立的探究活动。
      小学科学课开展长时探究是一项新的尝试,实施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使学生有更大的活动实践空间,实现科学探究品质的养成。长时探究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好学生真正的引路人,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促进学生的动手、动脑,全面发展,达成科学素养的形成,这些都是科学教师永无止境的追求。
      (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教师进修学校 316000)

    相关热词搜索: 学长 探究 学科 策略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