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章 > 正文

    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及建议: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

    时间:2019-04-17 03:32:47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河口瑶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与越南老街省隔河相望,国土面积1332平方公里。颠越铁路、昆河铁路、红河航运在此形成枢纽与越南对接,是我国大西南通向东南亚、南亚的便捷通道,是我国西南地区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河口县是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居住着瑶、苗、壮、彝、布衣等24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人口总数的66.6%。其中瑶族人口占该县总人口数的26.8%。近年来,随着河口县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经济和文化事业发展速度也随之也有了很大发展。 近几年,河口县“两基”工作基本达到国家标准,全县的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办学规模和办学质量也在逐年升高,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基本落实。虽然河口县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河口县位于边境地区,大部分学校处在边境一线的山区、高寒山区的少数民族地区,校点分散。集中办学难度大,加之长期受战争、地域影响,教育起步晚、发展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仍然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
      一、河口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失衡严重
      河口县拥有一个国家级的外贸口岸,邻靠越南。近几年,随着贸易的扩大,也促进了河口县的经济发展,但是基础教育发展的步伐并没有跟上。河口县的城乡经济发展极不均衡,特别是边境的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缺少教育资金投入,办学条件、办学规模、师资水平远远落后城镇,造成农村义务教育水平与城镇相比差距过大的局面。
      (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源过于分散,配置不合理
      河口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存在校点多、规模小、分布散、管理困难等困难,农村“小班额”问题比较突出,山区学校的情况尤甚。“一师一校”的情况还普遍存在。农村学校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教学设施设备不完善,教师整体水平不高。导致学校间办学条件、教学质量差距过大。农村现有的教育资源难于形成规模效应,造成办学效益不高。
      (三)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资源紧张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对子女教育质量需求的提升,大量农民工子女进城入学等原因,造成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入学压力不断增大,教学设施不堪重负,“大班额”问题严重的局面,城区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日趋突出,制约了学校教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学校危房面积大,校舍面积普遍不足
      由于“普九”实施较早,河口县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较差,寄宿制学校学生生活配套设施简陋、不足,教学设备、设施匮乏,缺少资金投入,中小学校的危房面积较大,危房比例高达40%。近几年,义务教育发展工作的不断推进,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人数逐年上升,基础设施也得到了一定改善。但是总体来说,按照学校标准化要求,大部分学校生均占地面积、生均建筑面积等指标远远低于国家标准,学生生活配套设施简陋、学生宿舍拥挤的现象普遍存在,尤其是边境地区的农村学校。
      二、关于河口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以及建议
      (一)中小学布局调整应兼顾公平和效率
      对农村学校而言,其布局的调整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便于学生入学,二是有利于提高教育投资的利用效率。在公平与效率之间,义务教育阶段应在公平优先基础上兼顾效率。学校布局调整必须在公平与效率之间寻求一种动态的平衡。义务教育阶段强调公平在先,虽然可能会产生某种效率上的问题,但义务教育是一项基本人权,就有助于增进社会福利和促进社会公平而言,这种效率的损失也是值得的。①具体而言,在贫困地区和地理环境复杂的区域,农村中小学布局应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办法,考虑当地的人口数量、人口结构、经济条件、地理环境以及经费预算等综合问题。盲目急促、一刀切地撤校并点作风应当尽量避免。农村地域广大,居住分散,有的山区路途崎岖、交通很差,硬性撤点并校,会增加农村儿童的上学路程,也会导致安全隐患。因此,在对待村小和教学点的撤留问题上,不能根据单一的标准来判定其去留,应该考虑这几个因素:位于边远地区、山区学生转到其它学校上学确实不方便的不能撤;中心校或完小如果不能解决学生的寄宿问题,其所辖的村小或教学点不能撤;对于村民和家长都不同意撤销的村小和教学点,应遵从群众的意愿不能强行撤并,要在公平和效率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点,努力做到“宜撤则撤,宜并则并”。
      (二)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实现教育资源配置均衡
      当地政府应加强管理职能,在搞好学校基础设施的同时,加大内部设施投入力度,全面改善农村办学条件。要针对办学条件低于标准的薄弱学校制定限期改造计划,集中力量加快贫困中小学学校改造进程,积极帮助和支持薄弱学校的基础设施改善工作。设立支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发展专项经费,加大对边境薄弱学校的资金扶持力度。在边远农村地区,村小和教学点仍然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从教育教学方面看,村小和教学点学校班级规模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对学生的辅导时间也会相应增多,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从学生生活方面上看,村小和教学点确实有助于解决学生上学难的问题,也可以减少失学辍学的情况发生。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中小学的办学质量
      首先,适度放宽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弥补农村教师人员不足的现状。其次,对进入村小和教学点工作的优秀青年教师实施优惠政策,如岗位津贴、评聘调配优先等,必须及时兑现以形成长效机制。以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为重要原则,探索建立人才培养与流动机制,合理布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定期安排新教师和名优教师在薄弱学校执教,并逐步形成制度化,组织优秀教师走向薄弱学校,发挥骨干辐射作用;派遣优秀师范院校毕业生和选调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帮助解决薄弱学校师资短缺和专业教师缺乏等问题。努力改善贫困边远地区教师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尽快实现区域内同级专业职务教师工资待遇基本相同,努力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在高级专业职务聘任和表彰奖励中的比例,切实改善在农村地区工作的教师待遇。加强农村学校、城镇薄弱学校骨干教师培训工作,使每所学校都有一批骨干教师。
      参考文献:
      [1]范先佐.中国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合理布局结构研究[M].北京:中国科学社会出版社,2009.6

    相关热词搜索: 义务教育 均衡 民族地区 建议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