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散文 > 正文

    剑胆琴心_剑胆琴心话稼轩

    时间:2019-02-25 03:25:12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以“剑胆琴心”为题来评说辛弃疾,并非偶然得之,实在是十多年来他烙在我心中的就是这么一个形象――也许以后永远也都不可能再改变的一个形象!   曾经读过一篇评价辛弃疾的网文,其中有这么一句话:“作为一个文人,稼轩是杰出的,他一人引领了南宋文坛的气运;作为一个武者,稼轩更是堪为表率。如果读书人当中还有个英雄、一个真正侠客的话,那么这个人一定是‘稼轩’”。这话真是说到我的心坎里去了,的确,能将“百夫长”和“一书生”这两个形象迥异领域绝然不同的身份结合得完美无缺的,翻遍中国历史,似乎还真只有他一人!你瞧:论文才他能吟诗作赋提笔成书自成风骚一体,以至于每当国家、民族危急之时,不少文人将士都可以从他的诗词中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谈武艺他又能上马杀敌奔驰敌营笑对四面强敌,以至于他并不是三军将领,但当时有许多的热血男儿都唯他的马首是瞻!他算得上是一个真正顶天立地男子汉、伟丈夫!是中国历史上能真正够得上“文武双全”这一称呼的很少的几个人物之一!是一个真正称得上侠肝义胆、豪情冲天的人,更尤为可贵的是,他的这种豪情与侠义并不是一些绿林好汉们的那种狭隘的个人英雄行为,因为那只是一种小“义”。而他的义则是为国为民竭忠尽智万死不辞的“义”,是一种大“义”!
      循着他并不复杂的人生轨迹,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因为生逢乱世,所以他始终把洗雪国耻、收复失地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表现出了一个优秀男儿应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虽然战乱频繁同道很少,但他始终都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这一追求。这一点,我们可从凡与他有关的各种历史传记都竞相记载的两件经典事例中窥见一斑:
      事件一:公元1127年,金兵一举攻取开封,徽、钦二帝被俘,北宋灭亡,不甘沦为亡国奴的中原百姓终于在1161年举起了抗金的义旗。年仅22岁的辛弃疾聚集2000人投入到耿京领导的抗金义军队伍中,被任命为义军“掌书记”,共同领导义军。
      22岁,在不少人还找不着人生方向的年龄,他却用自己并不坚实的臂膀扛起了乱世之中“祖国和民族”这面最沉重的旗帜!
      事件二:为了击破金统治者对义军的诱降和进剿,更有效地打击金兵,辛弃疾说服了耿京联系南宋协同抗金,并亲自作代表到南宋去洽谈。辛弃疾圆满地完成任务后,在返回的途中得知了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杀害的消息,辛弃疾既愤怒又悲伤,他立即约海州统制王世隆,带了五十名精锐人马直奔济州,捉拿张安国。到达济州的那天晚上,张安国正和金朝的将领在中军帐中喝酒。辛弃疾率众出其不意地闯进有五万金兵的大营,活捉了张安国,并且成功策反了耿京旧部的上万士兵。
      以一敌千,这需要多大的胆量,这又是多么伟大的壮举!这一年,辛弃疾年仅23岁。他的这种过人胆识和英勇行为不仅沉重打击了金人,更鼓舞了人民抗金的信心,我想更重要的是还昭示了后来的所有人:只要做了叛徒,无论你有多么狡猾,无论你能隐藏多深,都绝不可能有好下场!
      单凭这后一事件所表现出来的胆识和勇气,翻遍中外战争史和名将传记,你又还能找出几人?且须记,他本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文人!
      是的,辛弃疾想要做英雄――他做梦都想!他不仅是这样想的,行动上也是这样去做的,而且“言为心声”,他的诗词作品更是这种伟大抱负的最有力佐证。你看:他要“壮岁旌旗拥万夫,锦�突骑渡江初”(鹧鸪天);他“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水调歌头);他要“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满江红);他还要“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贺新郎);甚至连做梦时他都在想“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破阵子)。虽然,腐朽短视苟于偏安的南宋王朝并没有满足他的这个愿望,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他在做,只要他在努力地做,那他就是个英雄,谁也改变不了的真正的“英雄”!
      也许正如一句古语所说:无情未必真豪杰。辛弃疾就是这样一个“多情的豪杰”!他的重情重义只需举一个人为例就够了。
      这个人叫陈亮。他们两人的友谊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千古佳话。陈亮是辛弃疾的知交,也是一位爱国词人。因为他们都坚决主张抗金,收复中原,这共同的志向使他们成为知心朋友。淳熙十五年冬天,陈亮从他的故乡浙江永康来江西拜访辛弃疾,这时,辛弃疾正在小病中,见到陈亮,十分高兴。他俩或在瓢泉共饮,或往鹅湖寺游览。他们一边喝酒,一边纵谈国家大事,时而欢笑,时而忧愤。陈亮住了十天,才告别回去。而离别时,辛弃疾则是一程又一程地送他,似乎十里长亭都不足以丈量他们深挚的友情。
      更让我无比感动的是,在陈亮走后的第二天早晨,辛弃疾又赶马追去,想挽留陈亮多住几天。当他一直追到一个叫鹭鹚林的地方时,因深雪泥滑,不能前去,才停了下来。那天,他在方村怅然独饮,夜半投宿于姓吴的泉湖四望楼,听到邻人吹笛声,凄然感伤,就写了一首《贺新郎・把酒长亭说》。他把对当权者偷安误国的痛心尤其是自己与陈亮欢饮纵谈的喜悦、对陈亮的敬爱都深情地融进了这首词中。所以当他后来把这首词寄给了陈亮时,把个陈亮感动得一塌糊涂,也马上写了一首和词《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以酬谢辛弃疾。同命相怜,惺惺相惜,却又限于时代所羁,无法直接表达心中的不平和怨气,辛弃疾便只好用这样隐晦曲折的方式安慰着处于困境中的朋友。再后来,在陈亮和自己一样被朝庭冷落的时候,他还写了一首如今我们大都耳熟能详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送给朋友。虽然其中分明浸淫着他个人强烈而复杂的壮志难酬的悲愤感情,但又何尝不是对同样落泊的朋友最苦心的劝慰?“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大难临头各自飞”这一句又一句俗言俚语参透了人世间多少酸辛,见证了多少薄情寡义。而辛弃疾却能在朋友落难时还如此真心和细心关注对方,这可真正是“雪中送炭”啊!如此心细如发、如此重情重义、如此挚友情深,恐怕就连桃花潭水也无法企及。那其他的文人墨客还用得着说,还有法儿来比吗?
      他,还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对清新自然的田园风光和充满了淳朴民风民俗的农村生活倾情讴歌的人。
      真的难以想象,一个几乎戎马一生、把自己全部的身心都奉献给了南宋王朝及社稷苍生的爱国将领,会有那么好的闲情逸致去倾情描绘与赞美农村生活和田园风光。但辛弃疾就是这样做了,而且做得那么好,让你无可挑剔。
      翻开他那本厚重的《稼轩长短句》,我们如果用心去读,一定可以发现,他的这类词作虽然不多,但却占有相当重要的分量。这些词作风格都比较活泼灵动,自然清新,很富有乡土气息,可以说是作者戎马生涯中难得的悠闲自得时的随意遣兴之作。这有《清平乐・村居》可作代表:“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词中所描写的淳朴美好自在悠闲的农村风貌与生活,曾让多少行人游子文人墨客流连忘返、万里追寻。试想,如果不是一个对美丽自然美好生活充满了无比热爱之情的人,又怎能有如此闲情逸趣。同时,让我们深刻铭记的还有他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词中有明月、有清风、有疏星、有小雨、有蝉声、有蛙声,还有稻花的香气,在宁静的气氛中蕴含着一片浓浓的生机。这,哪能用融情于景情景交融那么简单的词汇来表述呢?因为,它更是作者此时此刻灵魂深处的真实剖白:我就是如此深情地爱着这样的环境这样的生活!此外还有《玉楼春・三三两两谁家女》《贺新郎・甚矣吾衰矣》等。透过这些词作,我们分明可以看出作者对美好自在生活的那份执著与向往,也可以感受到作者那丰富而细腻的情怀。以至于后来大诗人陆游也发出了“稼轩落笔凌鲍谢”的由衷赞叹!把辛弃疾与同为山水诗人的鲍照谢灵运比肩,这岂不就是对他这一词风的最好认同?
      真正的文武兼修,真正的剑胆琴心!由此我在想,在他死后人们之所以授予他“忠敏”的谥号,应该就是褒奖他忠勇细敏之意,也应该就是对他这一生的经典概括吧。
      一言以蔽之,论做人,他侠肝义胆重情重义;论才干,他文武兼备智勇双全;论贡献,有辛弃疾,也实在是中国文坛之福,因为他不仅让我们感受到冰冷文字的“多情”,也更给中国孱弱的文坛留下了一点可贵的“金石”之声!实足重哉!
      
      经 典 摘 句
      “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大难临头各自飞”这一句又一句俗言俚语参透了人世间多少酸辛,见证了多少薄情寡义。而辛弃疾却能在朋友落难时还如此真心和细心关注对方,这可真正是“雪中送炭”啊!如此心细如发、如此重情重义、如此挚友情深,恐怕就连桃花潭水也无法企及。那其他的文人墨客还用得着说,还有法儿来比吗?

    相关热词搜索: 剑胆琴心 话稼轩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