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散文 > 正文

    【论音乐欣赏中“创造性表现”的学习指导】

    时间:2019-02-13 03:29:0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音乐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十分明确地把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作为了音乐教学的总目标。
       本文根据新课标“鼓励音乐创造”的教育理念,集中探讨“在音乐欣赏中创造性表现的学习指导”。设想从四方面展开论述:在“经历音乐情景过程”中让学生创造音乐美;在“音乐范式的启发下”让学生自由创造音乐想像;调“动”起来让学生进行转换性再创造的表现;组织“合作交流的创造表现课”让学生互动探究。
      
      一、在“经历音乐情景过程”中让学生创造音乐美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老师要为学生探求学习、创新学习创设良好的情感氛围和环境氛围。让学生感性地接触活动内容,再进行理性加工准备。在新课程标准的实践中,“经历音乐情景的学习”便成为教学的中心环节,这就是“音乐教学过程审美”的意义。
       创设情景必须依据想像的条件,针对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采用故事、音乐、表演、录像、挂图、语言描述以及现实生活中的典型场景等。
       新课改倡导学习活动,倡导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因此,要改变过去只是教师创设音乐情景的做法,要由师生共同创设音乐情景,尤其应当由学生自主创设音乐情景,去经历音乐审美创造的过程。为此,应当去除固定的一元化的音乐情景演绎,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创设音乐情景的思路、资源、条件、方法等。例如通过开放式的讨论,充分发掘每个人的潜能和智慧,提出对问题的各种各样的看法和解决方案。要引导学生利用形象,选择适当的乐器或音源进行创设情景。例如:要表现鸟叫声,可以让学生任意选择。有的学生可能选择笛子;有的学生可能选择二胡;有的学生可能选择人声。表现风雨交加、雷鸣电闪的情景,他们可以用短笛、长笛的半音阶来表现风声,可以用大鼓、定音鼓、大镲来表现雷电的声音,可以用甩动纸张的方法表现雨点砸在地面上的声音,可以用人声表现人们躲雨的奔跑声和呼叫声。也可以创设图画再现情景,用音乐渲染情景,并加上语言表述等。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创设多元化的音乐情景,并陈述自己经历音乐情景过程的想法,然后进行评价活动。例:欣赏《动物狂欢节》组曲,老师在教室摆放各种动物的头饰、春天的景物,桌面上展示有小提琴、双簧管、长笛、小号等乐器,引导学生开展创设音乐情景活动。形式及内容有:★让学生模仿各种动物走路的样子、动作、声音,并说出它的形态等。★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设计。★寻找身边或室内的物体、乐器等进行设计。★在音乐的伴奏下,学生分组表现,并用语言加以描述。★让学生陈述自己经历音乐情景过程的想法,对表现创造进行自评、互评。
       创设音乐教学情景,目的是不仅适应音乐教学的起始阶段,同时也适应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经历音乐情景过程”中让学生创设音乐美。
      
      二、在“音乐范式”的启发下让学生自由创造音乐想像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启发学生的音乐想像,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来组织学生学习。
       启发学生用音乐要素如音的长短、高低、强弱、音色、节奏、旋律、和声、节拍、速度、调性、调式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引导学生视唱主题,主题是一部音乐作品艺术风格的集中体现,主题的掌握在帮助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过程中居基础地位。
       音乐欣赏活动启发学生的丰富联想和想像,应当以三种音乐范式进行启发:一是由描绘性音乐引起的联想;二是由情节性音乐引起联想;三是由音响感知与情感体验引起自由的想像。利用生动形象的故事、诗歌、语言以及录像、图、幻灯等,以发挥学生多种感官的通觉作用。例如:在引导学生欣赏京剧音乐的时候,有必要让学生看到录像、听到唱腔、见到脸谱和戏装,知道舞台美术,用上锣鼓,学点念白和走台步,甚至学一两个唱段。这样为学生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架起联想和想像的桥梁。另一方面,音乐范式也有标题音乐情感的格调,如“如歌的行板”,这种标题音乐情感范式是调动学生联想与想像的强大动力。
       新课标倡导“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告诉学生,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文化素质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也会不尽相同。一首乐曲带给人们的想像不会是单一的,应该是多姿多彩的,同学们可以不受约束,用艺术的夸张、丰富的想像对乐曲进行再创造,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语言、舞蹈、美术等)表现自己的音乐想像和联想。
      
      三、调“动”起来让学生进行转换性再创造的表现
      
       在音乐欣赏中要注意的是:欣赏教学的中心点是“听”,围绕“听”来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不要因为采用了多种多样的“辅导形式”而忽视了“倾听音乐”这个主要的环节。要培养学生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让学生从聆听音乐到参与音乐,并通过参与体验感受音乐的美,进一步激励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再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在聆听―体验―想像的基础上,应当培养学生用其他活动形式帮助表现对音乐作品的再创造,这是“转换性再创造”的学习方式,也是音乐综合性学习方式的表现。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可以让学生采用节奏、律动、线条、色彩、绘画以表达对音乐的理解,通过自填歌词、为乐曲编配伴奏、创编故事、自构画面、自编律动等丰富多样的创造实践,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创造尝试。例如在欣赏民族器乐合奏曲《快乐的�嗦》中采用节奏的参与;贝多芬的《土耳其进行曲》采用节奏乐器参与;比才的《卡门进行曲》采用声势参与(拍手、跺脚、拍腿等);《瑶族舞曲》用舞蹈动作的参与;《拉德茨基进行曲》用不同姿势的士兵来表现乐曲的曲式结构;《野蜂飞舞》、《蜜蜂过江》、《春江花月夜》等,用线条、色彩、绘画等来表现,边唱边用动作体验非洲的歌舞风格等。
       在学生的创造活动中,要注重创作的“过程”而不注重创作的“成果”。可进行集体评议,提出修改建议,巩固升华。使学生不仅具有创造个性,还能体验创造的成功与愉悦。
      四、组织“合作交流的创造表现课”让学生
      互动探究
       在表现创造活动中,教师要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小组学习等方式,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例如:欣赏《单簧管波尔卡》,老师请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谈谈对乐曲的感受时,可以教学生采用“任务分割,结果整合”的方式,做到人人参与。有的可以从情绪上谈;有的可以从速度、力度上谈;有的可以从节奏、旋律上谈;然后请学生小组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遇到困难时互相帮助,共同成功。
       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不同的成果,给予所有学生更多的激励、鞭策、鼓舞。让学生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体验和感受等,然后引导他们互相欣赏,互相合作表现,互相交流表现创作的经验和理解。欣赏同一首音乐作品,学生们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创造性理解,同一首音乐作品可以发表不同的评价。关键是要使多种理解和多种评价进入到对话交流的互动情景,当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互动探究时,他们的创造力会渐趋高峰,互相学习比个别学习有更强的启发效果。
       综上所述,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要体现创造教育,要改变或减少采用老师给学生“标准答案”一切按老师标准“进行训练”的传统教学模式。要以“表现学习”为中心,多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最佳艺术表现,不用或少用“统一标准”、“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的创造精神。重在经历音乐创造表现的过程;重在表现个人想像性体验;重在以音乐为中心的综合性学习;重在互相合作交流的探究性表现。

    相关热词搜索: 音乐欣赏 创造性 表现 指导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