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散文 > 正文

    语文教学要注重整体感知能力的培养:整体阅读感知能力的培养

    时间:2018-12-29 03:36:0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近年来,中学语文教学虽然在不断地改革,但教学效率却不高。许多学生接受了十多年的语文教学,仍做不到文通字顺。其中升人大学的大多是中学阶段的佼佼者,近年来许多大学也反映学生的语文水平每况愈下。许多学生进入社会后,语文水平更适应不了现代生活的交际需要。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有一个因素就是在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忽略了对学生整体感知能力的培养,在�解课文时从应试的角度将课文肢解,使学生所学知识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久而久之,势必使语文教学陷入枯燥、机械式的境地,使学生对语文课失去应有的兴趣和热情。
      很多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很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叶圣陶先生在80年代初给一位语文教师的信中说过这样一段话:“语文老师不是只给学生�书的,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深奥些的地方,隐藏在字面背后的意义,他们就未必能够领会。老师必须在这些场合给学生指点一下,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哕里哕嗦,能使他们开窍就行。老师经常这样做,学生看书读书的能力自然会提高。”叶老这段话朴实无华,却又蕴含着先进的教学理念。的确,语文教学的关键是要教会学生阅读,要注意整体感知能力的培养。要实现这个目标,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把教材看成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切忌孤立、肢解课文
      
      中学语文教材所编选的篇目,是一个科学的系统。每一册、每一篇课文、每一个教学目标都只是这个系统中的子系统。从系统性角度来说,任何子系统的功能都融会于母系统之中。所以正确把握每篇课文的具体目标,都与本册本套教材的整体目标息息相关。这就需要教师熟悉大纲,纵览教材体系,明确本册、本课在母系统中的地位与具体目标,然后制订准确的教学目标,并有计划的逐步实现目标,这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首要一环。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切忌将课文肢解成单独的段落、句子、词语。如果这样,那么老师只是给学生注入了一些零散的知识点,谈不上阅读欣赏,更谈不上培养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应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前提下,再来解决语法、词汇方面的问题。
      如教学古代诗歌单元,就应先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诗歌史,了解各个时代诗歌的相互联系及发展,再�解具体篇目。在�解先秦诗歌时,首先要让学生整体上了解《诗经》的写实精神和《楚辞》的浪漫气息,要了解《诗经》和《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在�具体篇目时,要使学生整体感知古代诗歌的形象、音韵等方面的美感,再去解决影响整体感知的字词、语法等问题。
      
      二、通过朗读教学来提高学生整体感知能力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虽然是老生常谈,但肯定在中国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读书百遍”固然是笨办法,但说明了多接触文章本身对于理解的重要作用。语文课本上所选的美文,都有很强的可读性,教师要充分运用阅读教学,加强学生的直观感知。在教学中,可灵活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朗读教学,可以采用富有魅力的范读、朗读技巧指导,采用阅读与分析有机结合等多种方式方法。比如教朱自清的《春》一文,可通过配乐范读让学生走进课文所描绘的春景中。要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作品的自然美,还要在语调和语气上加以指导。如“春风”的描写,“母亲的手”和“抚摩”两处要读出感情,令人觉得温煦而舒坦。“清脆”“宛转”“应和”“嘹亮”读音重,使人感到耳畔似乎响起一支充满青春活力的春天交响曲。另外,可采用分角色朗读、齐读、男女轮读等朗读方式。这样不仅能避免学生产生厌读情绪,更能使学生从读中得到美的享受。
      叶老说过:“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朗读的训练,对提高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三、注重欣赏作品的文学性,整体理清作品思路
      
      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古今中外的精妙佳作。那动人的画面、精彩的修辞、鲜明的感情、个性化的人物等,使这些作品具有丰富的美学内容和深厚的艺术价值。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来体会作品的美感。如一位教师在教《春》时,一边放配乐的课文录音,一边用板书画了一幅“孔雀开屏图”,课文的整体结构层次清晰地反映在板书上。这节课,不仅给学生以视听的美感,还激发了学生欣赏课文的激情。近年来,随着现代教学技术不断走进课堂,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使学生领略文学作品的美感。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故事�述了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刺配后,被分配看守草料场。后因大雪压塌住处,来到一个破旧的山神庙暂住,凑巧听见门外陆谦和富安的谈话,得知自己原来被陷害。恼怒中,林冲终于忍无可忍,提枪戳死此二人,然后投奔梁山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以林冲的主要性格特征为线索,表现林冲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思想发展过程。林冲由安于现状到奋起反抗,完全是被一步步逼出来的,在当时这种官府黑暗,陷害忠良的社会环境下,林冲最终被逼得无家可归而走上梁山。故事有力地突出了“官逼民反”这个主题。我们可以选辑电视剧《水浒传》中的一段镜头,让学生体会漫天风雪的自然美和小说文字中所体现的剑拔弩张之势,特别是其中有一段林冲在雪地舞枪的镜头,形象地体现了人物逆来顺受性格背后的那一股豪迈之气。借助这样的镜头,一定能激发学生欣赏课文的兴趣。
      在引导学生欣赏课文文学性的同时,我们还应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思路,每一篇课文,作者都有一个清晰的思路,抓住这条思路,学生对课文就有了一个整体认识。如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藤野先生》,题目是“藤野先生”,课文开头为什么要写在东京的所见所闻呢?我们就要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写对东京的失望情绪,对清朝留学生的厌恶之情,是作者到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其中蕴涵的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的感情也与全文爱国主义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弄清了作者的思路之后可以说明学生认识作者构思的巧妙,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总之,语文作为母语,语文教学历来就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传统的语文教学一向重视作品的整体性,一向强调对学生自我阅读能力的培养。孔子就曾经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有长远的目光,不仅要引导学生读好课内作品,还要引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从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去汲取营养;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学生整体感知能力的培养,以使学生能终身受益。

    相关热词搜索: 感知 语文教学 注重 培养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