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散文 > 正文

    [荒原上的狼]狼的歌曲

    时间:2018-12-25 03:30:4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91年前(1916年)的一个冬天的早晨,一群美国大学生嬉笑打闹着走向校园。一个中年妇女手里拿着一张报纸迎面走来,呵斥道:“不要笑了!杰克•伦敦死了!”大学生们立即停止了打闹。在杰克•伦敦去世的前一天,恰好奥匈帝国皇帝弗兰茨•约瑟夫去世,但是,整个欧洲报纸上有关杰克•伦敦的文字比这位显赫的皇帝要多。一位美国现代派诗人说,杰克•伦敦是世界的青春和英勇的一部分,他的死使世界失去了一团火焰。
      
      狼的儿子
      
      杰克•伦敦是一位来自美国社会底层的作家,共创作中长篇小说19部,短篇小说、特写等150多篇,剧本3部。他生于1876年,1902年以《狼的儿子》等短篇小说集成的“北方的故事”轰动文坛。在他的作品中,以描写狗变成狼的中篇《野性的呼唤》和狼变成狗的《雪虎》最具特色,长篇小说《铁蹄》和《海狼》矛头直指当时的西方社会,作品中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个性,故事情节紧凑,文字精练生动,富于感染力。许多文学史家认为他的代表作品是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小说《马丁•伊登》。
      杰克•伦敦长着一双深蓝色的永远微笑着的眼睛,皮肤白皙有如女性,把他同“狼”联系起来似乎不可想象。但是,如果你看到一个孩子对他视为生父的男人提出如下的问题――“谁是我的父亲?我母亲是著名的荒唐女人吗?我母亲是病态的吗”,而这个男人又断然否认自己是他的父亲;如果你知道他有一个多么贫困的童年――他几乎没有机会受教育,依靠自学考取了加州大学,没上几天就被迫辍学;如果你知道他10岁开始卖报、14岁进工厂做工、18岁以前当过被追捕的“蟊贼”并远航过亚洲,流浪过、坐过牢、当过劳工;20岁的时候到阿拉斯加淘金染上坏血病险些死去――如果你知道了这一切,你就可以理解:他不可能不具有某种“狼”的性格,否则,早就被资本主义世界所吞噬。
      在坏血病侥幸痊愈之后,没有面包充饥的杰克•伦敦到邮局去申请一个投递员的职位。感谢那个邮政局长,他没有立即给杰克•伦敦这个职位,使得杰克•伦敦不能不转向写作,否则,这个世界就多了一个邮政投递员,而少了一位杰出的作家。
      最初的情形并不美妙。有记录表明,被饥饿驱使的青年以每天十几个小时的不休劳作来为自己挣取食物,但是,在开始的两年里,他的短篇小说和诗歌、小品,只有大约一半得以刊出,其他都被退稿,而刊出的稿费之低,也让人无法想象。
      杰克•伦敦开始写作的年代,社会风气同现在多少有点类似:人们喜欢那些在精美的客厅里发生的绅士和淑女的爱情故事,凄美、离奇而又温柔;不可缺少的是柔顺的卷毛狗和同样柔顺的波斯猫,一切都应该是玫瑰色或紫罗兰色的。这个时代被称为“淡紫色的十年”。哪怕是名声已经如日中天的托尔斯泰、马克•吐温,作品也常被删节,至于德莱塞的《嘉莉妹妹》这样揭露追逐名利丑态的作品则被判为“不合时宜”而禁止出版。因此,杰克•伦敦的那些稚嫩的作品受到冷遇是不奇怪的。但是,来自北极的寒流是强有力的。那些关于北极和淘金者的故事像一股冷冽、清新的风,让少爷小姐们咳嗽打喷嚏。杰克•伦敦终于受到评论界的注意,而成为一时的文学翘楚。
      “北方的故事”中的《热爱生命》,把人们重新带回面对死亡、人兽搏斗的原始年代:在巨大的来自北极的寒流驱赶下,作品的主人公匍匐在泥泞的冰水之中,向着北极圈外逃窜。一只同他一样衰弱的病狼每天同他形影不离,比赛看谁能较长地挨过严寒和饥饿,而将对方的肉体作为自己的食物。在死亡面前,人不能不恢复了那久已遗忘的动物性本能:他不仅能够大口地吞食泥水,咀嚼长满硬刺的野草,还可以把活的松鸡、鲈鱼直接送进嘴里,吃得满口鲜血。只有在那种情景下,人们才会意识到,生活里最重要的东西不是黄金、汽车和别墅,而是毫不引人注意的火柴与硬面包,当然还有猎枪。
      
      温驯家犬怎样变成了食人恶狼
      
      《热爱生命》的主人公终于获救,并且在很短的时间里恢复了人的正常习性。整个“北方的故事”只是撕破了掩盖着社会生活表层的淡紫色纱幕的一角。在《野性的呼唤》中我们则在更深的层面上看到:温和的家犬怎样变成了食人的恶狼,看到当时的文明社会不过是笼罩在淡紫色纱幕下的人吃人的时代。
      《野性的呼唤》是杰克•伦敦作品中最具特色的一部。小说的主人公是一条名叫巴克的大狗。它本来是法官米勒的爱犬,每天的职责是陪同主人散步,带领小主人去逛花园。它俨然是整个华丽住宅的主人,可以自由地出入所有的卧室和客厅,过着舒适愉快的生活。但是,那是一个淘金热的年代,每一个淘金者都急需皮肉厚实、灵活有力的大狗为他们拉雪橇和保卫他们不受狼群的袭击。巴克不幸被选中,狗贩子轻而易举地把这只养尊处优的大狗捆绑到了北方的克朗戴河流域,将它卖给了约翰•桑顿。主人的棍棒和鞭子不仅改变了巴克的生活,而且改变了它的性格。在多次受到同类的欺凌之后,它终于懂得了:“怜悯只是一件在南方才用得着的东西。”浑身刻满狗的牙痕的巴克学会了迅雷不及掩耳地突袭同类,使得“陌生的狗,不管它是什么种,怎样勇敢,都迅速地承认巴克的优胜”(《野性的呼唤》81页,远景出版社1979年)。在常年的残酷征战中,它意识到了自己的祖先就是狼。“他是一个杀戮者,一个猎物而食的家伙,不需要帮助,靠着自己的体力和勇气,可以独立地在生命的东西上面生活着;他在一个战斗的,只有强者才能生存的环境中,奏着生存的凯歌。”(同上书103页)
      在小说的结尾处,作者写道:“当漫长的冬夜来临,狼群追捕食物而走进地势较低的山谷的时候,便可以看见他(指巴克)在狼群的前头跑着。踏过那灰冷色的月光或闪烁的北极光,他跳跃着巨大的身躯在他所有的同伴之上,从他那洪亮的喉咙里唱出一首原始世界的歌,那也就是狼群之歌。”(同上书115页)
      
      寓言的狼和写实的人
      
      如果说,《野性的呼唤》是一个关于现代人的寓言故事,那么,《马丁•伊登》就是关于上个世纪初的西方社会的写实描绘。书中的主人公马丁•伊登是一个贫苦出身的水手,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结识了女大学生露丝,并深深地爱上了她。他决定发奋图强,努力读书和写作,以求能够和露丝匹配,尽管到了饥饿潦倒、山穷水尽的境地,也不灰心。他在上流社会绅士和淑女们的百般嘲笑中自强不息,但是,露丝终于对他的“野性”失去兴趣,离开了他。就在他遭受平生最大的打击之时,文学界突然发现了他的天才――不仅他写的评论享誉世界,就是过去被当做垃圾的退稿也一一得以重见天日。马丁•伊登成了名人。于是,露丝又回心转意,却遭到马丁的拒绝。命运的捉弄使得马丁•伊登对这个世界充满绝望,他在乘船远航的途中,沉海自溺。在《野性的呼唤》中,巴克成了原始荒原的主人,但在现实世界中,马丁•伊登只能用自杀了断自己。《马丁•伊登》主人公的自杀结局成了作者自己命运的预言。

    相关热词搜索: 荒原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