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情书 > 正文

    老虎洞 “老虎洞”访高莽

    时间:2019-05-08 03:32:1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金秋时节,我来到北京,目的是专程拜访高莽先生,已经电话约定了时间。    10月29日那天上午9时许,走进了高莽的家。一间简朴高雅的客厅,门扉上赫然映入眼帘三个大字“老虎洞”,这是书法家程与天的手迹。另有资深学者杨绛女士题写的“老虎洞”墨宝,感觉气韵不凡。
       “这是您的客厅的雅号吗?”我指着“老虎洞”三个字问。
       “不是雅号,是俗称。因为我和我老伴孙杰都属虎。”他答。“再说,此地旧称‘老虎洞’。”随即从书柜里找出一块黄色黑字的旧路牌拿给我看。
       “我们这是钻进‘老虎洞’里来了。”
       “是啊。”他笑了笑说,“你看这些字画,这些工艺品,全是老虎。有中国虎,也有俄国的、美国的、日本的、以及其他国家的老虎。”
       最引人注目的是书柜里摆着华君武的漫画“双虎图”,画面上,两只老虎,亲昵地偎依坐着,一只大老虎爪子里拿着药瓶,另只老虎双爪捂着眼睛,题字写道:“不是害羞,是点眼药的恩爱”。高莽夫人孙杰患眼病,他每天给她点五六次眼药。这幅很有趣味的漫画是1998年虎年,高莽、孙杰本命年时,华君武特意绘赠的。
       “老虎洞”里书籍、字画、工艺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说它是艺术宫殿,汗牛充栋的一间图书馆,也不为过,浓郁的书卷气息扑面,千姿百态的老虎造型,栩栩如生的老虎形象,与双虎主人构成了这老虎的家园,这就是高莽的“老虎洞”。道教说神仙居住的地方称“洞天福地”,我感到高莽这“老虎洞”就是别有洞天的“福地”,这高氏客厅不拘一格,意韵绵长。
       在“老虎洞”内,与高莽相对就坐,促膝谈心,听他铿锵的话语,明朗的笑声,听他渊博学识的每一句话,都是人生一大快事,你会被深深感动,受益匪浅。
       我将谭方之同志致高莽先生的一封信,郑重地交到他手上。我带来专送他的精装本《永远的萧红》以及有关纪念萧红诞辰100周年国家邮政局发行的纪念邮票折,亮出来给他,那书里收录了高莽的绘画及文章,那邮票上有高莽的萧红画像。高莽仔细端详欣赏,喜形于色,热情地说:
       “谢谢谭主席,家乡哈尔滨人总想着我!”说着他瞥了我一眼,“一见家乡哈尔滨来的人我就特高兴。”
       高莽对哈尔滨怀有特别笃厚的思想感情,他写过一篇题为《哈尔滨——我成长的摇篮》,“月是故乡明”,故乡永远在他心中,文章一开头就深情地说:
       “几十年过去了,可是在哈尔滨学生时代,与俄罗斯书籍,绘画,结下的情缘,一直主宰着我的心。”
       高莽1926年10月25日出生在哈尔滨。籍贯是河北省昌黎县。父亲宋澜波,给他起的名字叫宋玉槐,见家门前槐树常招虫子,又加他小时身体不太好,就改名称:宋玉枢、宋玉楠,后来这两个名字都没有沿用过。1946年4月,哈尔滨是最早解放的大城市,作为一个进步青年他随即参加革命,在中苏友好协会工作,起了一个名字:高莽,含义为茂密丛生的杂草,他母亲姓高。发表译文的笔名:乌兰汗,蒙语有红色的中国人的寓意。当初,他发表译文和漫画作品用过不少笔名:何焉、野婴、雪客等。
       “近来您有什么新的著作出版吧?”
       “有。我送给你。”他爽快地说。
       “您出版的著作我都有收藏。大部分是您题笺赠给我的。”我告诉他,单说汉语出版的著作《久违了,莫斯科》、《妈妈的手》、《画译中的纪念》、《域里域外》、《四海觅情》、《灵魂的归宿》、《文人剪影》、《枯立木》、《圣山行》、《俄罗斯大师故居》、《心灵的震颤》、《我画俄罗斯》、《俄罗斯美术随笔》、《白银时代》、《高贵的苦难》、《历史之翼》、《墨痕》、《苏俄广场文化谈片》、《人生笔记》等都摆在我的书架上。“不说翻译作品,您已经著作等身。”
       高莽摆摆手,严肃地说:“不能那么讲。”他告诉我以上著作大部分都是离休以后创作出版的。他写过一篇题为《离休——真正的创作开始》的文章,他在职时任《世界文学》主编,主持编辑部笔政,工作十分繁忙,忙得脚打后脑勺,离休后,“时间充裕,从早到晚专心干一二件事”,于是,“往事涌上心头,顺手写随笔,写回忆录,写茅盾、巴金、老舍、曹靖华、冰心、丁玲、戈宝权、华君武、冯至、胡愈之、季羡林、钱钟书、杨绛、丁聪、阳翰笙、吴晓邦、于志学等。他不会用电脑,完全手书,一字字爬格子,一发而不可收,一篇又一篇作品如井喷飞溅,横空出世,映红了文坛。
       在我心目中,高莽是一位多才多艺、卓尔不群的翻译家、画家、编辑家、作家、诗人,文坛上的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样样成就斐然。我手头有高莽赠送我的一册油画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1978年11月人民美术出版社,组画:乌兰汗编文,高莽绘)所画马克思、恩格斯形象逼真,十分传神,我欣赏不够。高莽的油画功底基础源于他的少年时代,当初在哈尔滨就读于基督教青年会时,学习俄语,学习油画,那时他的美术老师是俄罗斯油画家奥西波夫、克列缅季耶夫(油画大师列宾的学生)他们对少年高莽进行了严格的绘画基础训练,耳提面命地教导培养,从而使他打下了牢固的绘画基础,练就了西洋油画功底。
       高莽创作激情饱满,灵感在燃烧,往往是双管齐下,既写文,又写诗,既绘画,又翻译。最受称道的是他画外国作家艺术家的肖像:普希金(俄罗斯普希金博物馆收藏)、列夫·托尔斯泰(俄罗斯作家协会收藏)、高尔基(莫斯科高尔基故居收藏)、奥斯特洛夫斯基(奥斯特洛夫斯基纪念馆收藏)、歌德(德国歌德图书馆收藏)、巴尔扎克(法国巴黎图书馆收藏)、易卜生(挪威易卜生纪念馆收藏)、井上靖(日本井上靖文学馆收藏)、还有泰戈尔、陀思妥耶夫斯基、福克纳、赫尔岑等人的画像,乌克兰著名女诗人柳德米拉·斯吉尔达十分欣赏高莽画的乌克兰伟大诗人谢甫琴科,特为高莽写了一首诗:
       啊,高莽,
       你画的谢甫琴科,
       大概是世界上最好的
       一幅肖像。
       你译的《遗嘱》
       是纪念永恒的诗行。
       因此你们二人如朋友,
       穿行在人类和时间之上。
       高莽绘画的外国名家的肖像画,受到了世界文坛的一致赞扬,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与轰动。而他绘画的本国作家艺术家的肖像,更是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有:孔子、屈原、鲁迅、茅盾、巴金、老舍、冰心、胡风、艾青、萧乾、萧军、萧红、曹靖华、冯至、华君武、戈宝权、梅兰芳……等,其中他画的《巴金和他的老师们》和《赞梅图》被称为画坛顶级精品,受到了一致赞许。茅盾为高莽绘他的画像题诗称道:
       风雷岁月催人老
       峻坂盐车未易攀
       多谢高郎妙化笔
       一泓水墨破衰颜
       记得当年叶利钦总统访华时,专门向为中俄友好文化交流作出贡献的高莽、李德伦、吴祖强、薛范授“友谊勋章”,在授勋仪式上,高莽代表他们四人用标准的俄语发表讲话,叶利钦被高莽流利的俄语而感动,不禁伸出拇指啧啧称羡。
       在翻译文学方面,高莽作出了举世公认的杰出贡献。他翻译出版过大量俄罗斯以及其它民族的作品,高莽17岁时,翻译了屠格涅夫的散文诗《曾是多么美多么鲜的一些玫瑰》在哈尔滨发表,之后,一发而不可收。他翻译的冈察尔的小说《永不掉队》收录中国的语文课本教材,被读者所熟知。出版的译著有普希金抒情诗、莱蒙托夫书信集、阿赫马托娃长诗《安魂曲》、叶赛宁组诗、帕斯捷尔纳克自传《人与事》、马雅可夫斯基剧本《臭虫》、《澡堂》、邦达连柯剧本《保尔·柯察金》、《乌兰汗译文选》、《乌兰汗译诗选》、柳德米拉·斯吉尔达《四季旋律》等。
       高莽笔译口译兼优,他在写过的一篇文章中说:“做口头翻译,如同上一座大学。接触过各行业人,行政领导、劳动者、战斗英雄、科学家、艺术家、作家、零距离认识了文艺界大家。他们的言谈举止对我都是一种教育。”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著名作家、艺术家如:茅盾、巴金、老舍、丁玲、冰心、梅兰芳等出访苏联,常由高莽作陪同翻译,并跟随出访,而苏联和俄罗斯的政要、作家、艺术家访华时,也都是由高莽做口头翻译,接来送往的。
       我说:“你俄语口译很过硬,很到位,肯定会很成功。”
       高莽摇摇头,认真地说:
       “困难很多,翻译需要精细,准确,凝结着多少心血汗水,绝非轻易之举。”说着他告诉我一段插曲:有一次,周恩来总理接见来访的苏联文化代表团,高莽做口头翻译,在交谈双方办刊物这一话题时,周总理指出俄方刊物的读者是:专业人员、大学教授、文化工作者、大学生和职员。高莽口译时漏掉了职员。周总理当场予以纠正补充,在场的苏联汉学家们都感到吃惊,因为都没有发现他漏译了“职员”。周总理说,我讲了五种读者,他译时只顿了四次,显然落掉了一种读者,在场的人无不赞叹总理的敏捷。此事使高莽深受教育与感动,同时也感到愧疚。
       我说:“对中俄文化交流,翻译苏俄文学作品,您的贡献了不起。”
       高莽谦虚地说:“我只做了一些应该做的工作而已。”说着他目光一闪兴奋地提到了乌克兰著名女作家柳德米拉·斯吉尔达的名字,“她刚给我来过一封充满热情的长信,说,中国、俄罗斯、乌克兰多么需要加强文学交流,及翻译优秀的文学作品啊!她信上还说到我的名字,我感到欣慰。”说着他从抽屉内取出那封信展示给我过目。
       我与高莽交谈的话题,海阔天空,扯得很远很远,很自然地回忆起我们几十年的不断交往和真挚的友谊。特别是谈到高莽对黑龙江文学事业的关怀和对我个人的殷切帮助,我始终难以忘怀。当年我作为《北方文学》杂志的一个青年编辑向他组稿,他都是有求必应,热情支持,虚怀若谷,从不摆架子,十分平易近人。例如1983年《北方文学》编辑出版的传记文学专号,郑重推出由他翻译的《屠格涅夫传》(尼·鲍高洛夫斯基著)1986年9月号《北方文学》发表了高莽的“作家自白”特稿《花甲忆儿时》,都受到了读者的好评。而他对我个人也是关怀备至,情重谊深。记得1992年我与他在北京晤面,当场将刚出版的《诗人之恋》赠送给我,在扉页上还随意给我画了一张肖像,开着玩笑,幽默地题词:
       瑞瑜兄:
       何时我的散文能接近你的水平?
       高莽 1992年6月
       几十年以来,我十分景仰高莽,与他通信往来不断,他给我的几十封手札,我视为珍宝一直收藏着。
       有几年的新年,高莽总寄贺卡(有奖)明信片给我,他的题词特别风趣,有一年他在那张明信片上画着一个人扛着一支笔,举着一个“门”字旗,骑在大象上,他的题词是:“瑞瑜兄:祝你骑着吉祥的大象,遍游世界为读者写出脍炙人口的文章!高莽。”
       那张贺年卡我得了奖。
       1994年月12月9日人民文学出版社在北京召开“门瑞瑜散文集《雪国绿》讨论会”,高莽冒着少有的风雪严寒赶赴会场,作了热情中肯的专题发言,认真写成稿子,题目是《迷人的雪国——读门瑞瑜的《雪国绿》(原载《博览群书》1996年第三期,收录高莽散文集《域里域外》),就是在那次的一见,高莽又给我画了一张速写像,它成了我永久的珍贵纪念。
       “我再给你画一张像。”高莽轻声亲昵地说,他灼灼的目光炯炯有神,深情地注视着我,我忽然感到他身上闪烁着一团燃烧的热火,灼热的热情感染着我,使我激动不已。
       “那我太感谢您了!”
       “坐着,老实别动!”他向我命令似的,说着就拿过一张专用的硬壳绘像纸,轻轻地动笔……
       我望着他,不知为什么我的视线不敢与他直接相视,他望着我,我感到在他身上燃烧的那团火的热浪冲击着我,烘烤着我,他以高洁的灵魂,给我以感动,给我以力量……
       肖像画完了,背景、服装、脸色又涂了一层不同的淡淡的颜色,高莽双手端起那像,让我看,让他的女儿宋晓岚看,征求我们的看法,轻声地说:“这些年我很少画像,左眼黄斑裂孔,近于失明,看东西模糊不清,不太敢动笔了……”
       我们异口同声说:“像。很像。”不禁引起一阵赞许的笑声……
       这是高莽为我画的第三张肖像,它纪录着我们几十年的友谊和今天我已变成皓发老人的沧桑岁月,岁月无情真情依旧……
       我在“老虎洞”对高莽的采访还没进入正题,一看手表时针指向12,因为时间的关系,我只好亮出一个访问提纲,交给他说:“我留给您,请您书面回答好吗?”
       高莽点点头,笑答:“好吧!”说着站了起来,诚恳地说:“我已经电话预订了饭店单间,现在咱们出去,我请你吃午饭。”
       盛情难却,我也就以实为实不客气,就这样我告别了“老虎洞”,走下电梯十六楼,高莽带领我,女儿宋晓岚陪同,上了一辆出租车,直奔饭店而去。
       我们来到了“玉林烤鸭店”二楼一个包间,高莽的外孙徐枫和他的未婚妻郭悦,早到一步已在那里等候,这是一桌亲情家宴,一片真诚的情谊,招待我,不时爆发阵阵欢声笑语,穿插讲述我和高莽过去交往的故事,气氛异常热烈,彼此都很尽兴,使我十分感动……
       我回到哈尔滨以后,不久即收到了高莽11月27日邮寄的挂号信,收到了《我的感想与自白——答门瑞瑜问》的手稿,附信说:
       “回答你的问题,比写篇文章还吃力,没办法,硬着头皮写吧!……”
       《我的感想与自白》回答了我向他提出的十四个问题,这是一份一字千金多么珍贵的作家手稿!这是一位伟大的学者人生道路、艺术人生的剖白,犹如冬天一道亮丽灼热的火光,映红了纸面,照亮了我的心,我想也一定会引起读者浓厚的兴趣吧!

    相关热词搜索: 老虎 访高莽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