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美文 > 正文

    【他当外科主任,我写小说】 重生急诊医生

    时间:2019-05-30 03:28:17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文学不负责提振士气增强硬度,也不该让阅读者知觉尽失浑浑噩噩安于现状,但必须承担排毒养颜的活儿。一个美的社会一定是洁净而安全的,美的国度也一定有美丽的文学。   细数一下,池莉曾是流行病医生,余华曾是牙医,毕淑敏曾是心理医生,冯唐曾是妇科医生。眼界若再宽阔些,拓到外国去,柯南道尔曾是眼科医生,渡边淳一和毛姆都做过外科医生,出身医生家庭的作家还有日本的川端康成、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法国的福楼拜,从医生涯或受医学的熏染令这些人在成为作家前便对生死有了独特见解。再者,那开过救护车的海明威,暂且也算是熏染的一种吧。
      “弃医从文”的故事里,最昭彰的莫过于鲁迅先生,孙中山也曾行医,他和鲁迅都选择弃医,就是为了“唤醒中国民众”,这念过语文课本的人都知道,也便没了意思。不如说说“小我”一点的余华。他自己回忆,当时做牙医的时候,整天与别人的牙齿打交道,觉得人的口腔是世界上最没有风景的地方。他在工作的时候经常看到外面街上有一个人显得很悠闲,好像没事一样,就很羡慕这种生活。于是他走出门外,询问那个人是干什么的,那个人回答说他在文化馆工作。余华就问他怎样才能到文化馆去工作,那个人说,要么你会画画,要么你会写文章。余华回到家中,思前想后,觉得自己学画是肯定来不及了,学写作倒还有一线希望。自此以后,他就走上了文学创作生涯。
      毕淑敏倒不算是弃医从文,而是边医边文,王蒙就说过毕淑敏:“她确实是一个真正的医生,好医生,她会成为文学界的白衣天使。昆仑山上当兵的经历,医生的身分与心术,加上自幼大大的良民的自觉,使她成为文学圈内的一个新起的、别有特色的、新谐与健康的因子。而另外的多得多的天才作家的另一面,实在是文学界的病友。我尊敬与同情我的病友,我知道世界上许多伟大的作家都有病,他们太痛苦了,他们因痛苦而益发伟大了。但同时我也赞美与感谢大夫,为了全国人民的身心健康,我祝愿在大夫与病友的比例上不至于出现太大的失调。有病人也有医生,这才是世界,这才有各种写不完的故事。”
      当然了,王蒙也还说过,“如果她的署名是阿咪、狂姐、原水爆或者荷兰豆,也许我早就读过她的作品了。然而她的名字是毕淑敏,这名字普通得如——对不起——任何一个街道妇女。”
      阿丁这个名字也足够随意,不像小李飞刀、魔鬼胡安那般勾引,不像铁幕剑心、望月的狼那般豪情,更不像酒剑仙、暗蓝凌之类的名字那般仙风道骨,云淡风轻。阿丁,阿丁,听起来就像阿甲、阿乙、阿丙,就那么普通。当然啊,有时候,阿丁也偶尔换换口味,在文章后面留下“阿拉丁”这样更有亲切感的名字。
      作为弃医先从商,之后又从文,但一直在从心的阿丁来说,王蒙给毕淑敏的那句话也许能够说明一点点问题:“我既觉得病人之可哀可叹,又觉得医生之可亲可信,特别是当我给一个比我年轻的作家作序写评的时候,我承认每一片树叶的价值。当然,我宁愿多称赞一点祥和与理性,我也许又发放了太多的苦口的良药,真对不起。”
      高尔基说过,医学与文学的研究对象是同一个,但研究的结果却完全不一样。医学研究的是人的生物属性,而文学则是人学,研究的是人的社会属性。文以载道,医以济世。从纷繁复杂的无序中脱下白袍子拿起笔杆子的阿丁,正忙碌地撸起衣袖,用手术刀般犀利的笔为这病态的世界看着病。
      Q=《旅伴》
      A= 阿丁
      Q:你以前做的是麻醉医师,现在做媒体,独立写作,也属弃医从文。没计算错的话,你当时从文正是而立之年,当初做这个转变的想法是什么?
      A:主要是因为那时候没人给我送红包,否则就赖在医疗岗位上发家致富了。开个玩笑,实际上我那时已经从医院辞职,开过诊所做过生意。开诊所的时候,我像个老中医似地坐在那儿昏昏欲睡,间或瞟一眼药液滴滴答答地注入病人的静脉,就悲从中来了,想自己还不到30岁,就这样暮气沉沉地活一辈子,心有不甘。后来做生意,把开诊所赚的钱都赔光了,开始怀疑人生,有了写写东西的欲望。总之那时根本没什么想法,更不敢想写作能改变人生,完全是无意识地受迫性行走。
      
      Q:那么到目前为止,这将近十年的媒体人生涯,最深的体会是什么?
      A:十年媒体生涯,所谓体会就是一种窒息感。当然也有很多乐趣,但从医学角度而言,窒息感是最深的,这种感觉来自胸腔、肺叶和细支气管,或许得感激这种感觉和制造这种感觉的人,这让我明白了自由的写作是多么畅快的一件事,就像在能导致你醉氧的森林里呼吸一样美好。
      
      Q:从医的人面对生死和是非的时候,能够更冷酷,或者说冷静,更透彻,更理性,这句话你认同吗?
      A:我要是说我理性很多人会笑出声来,冷静、透彻更跟我没啥关系,我从医完全是为了让当医生的父亲高兴,当然最后还是让他失望了。他说等他死之前要把书架上的医学书都烧掉,我理解我父亲心里的悲凉,可你看他一点也不理性。其实医生也不都是冷静和理性的,这些属于职业特质,是职业要求从医者保持理性和冷静。
      
      Q:这段从医的经历给您在写作上带来的具体影响是什么?
      A:对写作上的影响,应该是见惯生死吧,看过太多生死的人,思考问题的角度会有别于他人。比如我第一次抬一个死者去太平间,路上我就想:一个人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这个身体里藏着的秘密从此不为人所知,下班躺在床上,我就开始虚构死者的人生,以此来排遣惋惜和忧伤。而我的同事想的是,假如有一种更强效更便捷的止血手段这个人就不会死。结果他后来当了外科主任,我写小说。
      
      Q:最新出版的这本书叫做《软体动物》,是在南都刊载过的专栏集结,但是我个人更期待小说《腐食动物》的出版。等待出版的这一天是否会有点遥远?
      A:还行吧,不算太久。理查德·耶茨曾被《纽约客》拒绝了几十次,死后《纽约客》才发表了他的小说,我应该比他幸福。食腐动物都有足够的耐性,在这个国家活着你不得不修炼出足够的耐心。而且我自信自己的东西是文学,不是某种速朽的东西。
      
      Q:写作让阅读者更清醒还是更茫然?
      A:阅读者更清醒还是更茫然其实跟写作者无关,这一点写作者必须自私,他只负责让自己保持清醒。假如写作者时刻存着让读者醒脑的念头,写出来的东西一定没法看。
      
      Q:既然你是前医师,那么若以药剂做比,在你看来,文学究竟是麻醉剂、消毒剂、还是令人振奋的万艾可?
      A:麻醉剂、消毒剂、万艾可,三选一的话我选消毒剂。文学不负责提振士气增强硬度,也不该让阅读者知觉尽失浑浑噩噩安于现状,但必须承担排毒养颜的活儿。文学即美学,一个美的社会一定是洁净而安全的社会,一个美的国度一定有美丽的文学,反推也成立。
      
      Q:说说你的三个愿望吧。
      A:1.有间独立书房,能抽烟,不影响家人;2.未来几年内能直接阅读英文小说;3.以后出书不被去势。
      

    相关热词搜索: 我写 外科 主任 小说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