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美文 > 正文

    张晋:历史碎片里的“格物”影像实验:全息影像技术实现了吗

    时间:2019-05-12 03:18:22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展览地点: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展览时间:4月21日-6月15日   图片提供: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闪烁的羊群穿过洞开的残破城门,历史的幽远与现实的可见如同风中火苗,忽明忽暗,交替上场。这荒凉而有趣的景观到底告知我们的是什么?
      
      对于历史风景或景观的考察,在近年来的中国摄影生态中,并不少见。当城市化进程致使原有景观消失,人造景观泛滥时,多数摄影师闻风而动,对这些行为进行理性观看与记录。而深埋于历史的风景相比之下,要冷清得多。
      
      即便如此,我们还是看到摄影师塔可面向《诗经》,以此为线索,进行文化地理学范畴上的影像考古,以及面向个人文化史进行验证的专题作品《诗山河考》,也诞生了刘铮以历史事件发生地的著名景观为影像考察点,用大画幅对其进行视觉上的呈现与审视的专题作品《历史的风景》。
      
      而成都摄影师张晋把自己置身于历史的残片想象与现实的实体之中(事实上,这现实此刻跟历史一样隐约),在这样一条迷惘的暗河里,残片所昭示的民间语汇同时也挟裹了古代哲学与生命地气。有了前面塔可的优秀文本《诗山河考》,张晋的作品《又一季》就不能不说是一种冒险。
      
      张晋选择了辉煌而却又偏安一隅的历史样本,寻迹而上,向“丝绸之路”(长安到阳关)寻求解决的途径,“不仅因为这一段是中国佛教的传入之路,还有自己对大荒大漠的热衷,还有同未知山水的际遇等等。”从摄影师所在的“锦官城”成都到他所追溯的西北边陲,这中间的地貌和文化跨度,不能不让他陷入到一种文化想象中来,也就是说,某种程度上,我们必须承认这种跨度所带来的误差的必然性。“我尽可能多地剥除掉照片中的时间和历史痕迹,把当前的现实置于一个相对遥远的位置,藉此让照片连接着古丝路的过去与将来。”如果仅仅是如此,那么为什么非要选定这苍凉大漠,而非南方?摄影师的回答是“地处偏隅的西北受当下中国经济剧变的影响相对微小,当地的人性更容易追溯到中国哲学的伊始,在精神层面上同大道契合。”
      
      为了实现这个“哲学”的影像转译与表达,张晋试图从自然入手,流连于大漠、流沙、石窟、寺庙等场所,凸显四季更替而产生的生命气息。在摄影表达的过程中,他从行走中遇见的视觉可见物中获取意象,在未知、残破而凶险的碎片中提取可以唤醒心性,这种泅游于广义理学“心性论”和“格物致知”的影像实验,是否具有完全承担摄影师内心需求的能力,还有待于观察,但可控的银盐实验与这种地气的提炼存在着的微妙关系本身就是可信赖的力量。这种面向摄影寻求内心塑造的努力不可不说是有效的。
      
      回到具体的拍摄中观看,不管是遗留大漠的无字碑、被大风掠过留下明显纹路的流沙、浮现大漠中的无名氏坟墓,还是如同奔跑在典籍中的山羊、攀爬在满是漏洞的墙上的遒劲的杂草、神秘待解的解签书……都是“格物”的典型案例,这种通过沉迷于荒芜的极端来寻求荒芜的内在性力量援助的拍摄,呈示了摄影师的追求,以至于他在辽阔而苍茫的天地间,常常将天与地的界限抽象成一条线。
      
      纠结我的是,我对那张名为《观光客》的照片倍感好奇,仰角的城墙之上,天空浓缩,露出几个戴着军用棉帽服装统一的观光客上半身。这贸然闯进画面与整个系列格格不入的人们,将穿越在时空里的观看行为叫醒,回到荒诞的现实景观中来。我不知道这样的选择意味着什么,是摄影师耐心不够,还是没法摆脱现实实体的纷扰?抑或是摄影师想借用历史那个“遥远的位置”,通过戏谑来错乱时空?值得重视的是,张晋这个具有留美背景的摄影师,在摄影的维度上,直指心性,而且做出了清晰有效的试探,这样向内的行动为摄影的新空间提供了些许视觉启示。
      
      但愿这不是又一种流行的开始。
      

    相关热词搜索: 格物 碎片 影像 实验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