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美文 > 正文

    [让学生迸发出个性阅读之火花] 迸发火花

    时间:2019-03-29 03:23:32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开展个性化理解时,不能不注意到学生价值观的取向,不能因为个性化阅读而迷失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本性。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自主探读;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23.2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6-0039-02
      课堂教学是由学生和老师共同来完成的。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只能是在与老师、同学的交往和对话中才能得以体现和展示的。尽管学生的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新课标》也特别强调提倡培养学生个性阅读的能力,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更多的时候需要老师为学生搭建一个个性化阅读的平台,在教师的引导下,以一种师生平等和谐的对话的方式,让学生在心灵深处产生震颤,进而迸发个性阅读的火花。
      一 个性化阅读也需要共性理解
      江苏省特级教师薄俊生在一次专题讲座上说:阅读教学,如果脱离了文本,那就谈不上阅读。阅读的本质,就是要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语言文字之中,感悟语言文字真实想带给读者的东西,感受文本的真正内涵,理解作者的真正意图。换句话说,也就是要使阅读者把握文本自身的意义,把握作者的思想,通过阅读理解,使作者的思想在阅读者头脑中得以复现或重建,要让阅读者替作者说话,替文本中的人物说话,替文本中的事物说话。那要让学生走进文本,真切感受文本中的内涵,教师就一定要首先激发学生的一种阅读的兴趣。
      如一位老师在执教《螳螂捕蝉》一课时,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一下就能找到这篇寓言故事所要揭示的道理,那么这样是不是就解决了教学的目的了呢?文章中蝉、螳螂、黄雀它们眼前的利益是什么,身后隐伏的祸患有是什么呢?这位老师让学生再次走进课文,细细地读,让学生分别扮演蝉、螳螂、黄雀,通过学生的表演,把蝉、螳螂、黄雀内心的话说出来。一位同学说:“哈哈,今天的天气真好啊,树上有这么多新鲜的露珠,今天能让我喝个够了。”另一位同学说:“瞧这只蝉多悠闲啊,一边喝露水还一边唱歌呢!可是可怜的蝉啊,你却不知道你快要成为我螳螂嘴下的美餐了。”扮演黄雀的同学说:“愚蠢的螳螂啊,你还想吃蝉呢,却不知道你也要没命喽!”这样一来,学生不仅明白了寓言它想揭示的道理,而且也知道了为什么吴王能听从少年的建议,取消攻打楚国的想法。
      个性化阅读,强调的不仅仅是个性,共性的理解是绝对不能丢弃的,只有阅读者尊重文本,尊重作者,才能真正“我心知他心”,才算是真正理解了文本。
      二 根据不同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思维的发展
      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共性特点;但同龄儿童的思维特点,又是有差别的,是“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如,对主要内容的把握,有的侧重整体思维,在于对全文的多遍的阅读;有的侧重分析思维,遵循从部分到整体。因此,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的阅读指导,既要有几次的从整体上的把握,也要有一部分一部分的或针对重点部分的阅读指导。强调整体感知,忽略一部分一部分或重点部分的学习,是对侧重分析思维的同学的学习方式的不尊重。
      又比如兴趣的激发,有的同学的认知是情感型的,情感的激发能很快使其进入个性化阅读状态,有的同学是理智型的,知识的吸引能使学生很快的进入个性化阅读状态。因此,在教学中一味的强调激发情感,对理智型的同学也是不公平的。既有整体把握的引导,又有局部的深入的探究,既有情感的激发,形象的思维,又有理性的分析,使不同心理特征的儿童的个性化阅读都能得到有效的引导。
      三 自主探读,唤起“期待”
      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人,是“对话”的中心,因而走个性化阅读教学之路,必须发挥学生主体性地位,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章由学生自己去读懂,疑问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由学生自己分析解决,知识由学生自己发现获取,规律由学生自己概括掌握。
      所谓“阅读期待”,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通过悬念的制造,情境的创设,激起学生阅读的欲望。它是阅读体验的引线,阅读探究的前奏。它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是个性化阅读教学得以有效展开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紧扣文本的重点、难点,巧妙地制造悬念(古典小说中称“扣子”),引发学生质疑、释疑,诱导学生自主探读,唤起阅读期待。
      如在教学《学会查“无字词典”》一文时,我出示课题,让学生读后,便启发生质疑,一学生说:“有字的词典我见过,也用过,可是无字的词典我们怎么看呢?”“对呀,有字的词典我们好查,没有字的词典我们怎么查呢?”我附和着,以增强学生探索的动力,同时也是对其质疑的肯定。另一学生说:“""无字词典""为什么要加引号呀?”“对呀,为什么要加引号呢?我想你们要是读了课文,这两个问题自己就可以知道答案了。”听我这么一说,同学们便急忙打开课本主动认真地读了起来。这种“设疑激趣”的方法正是“以问促读”的灵活运用。
      在阅读初始阶段,教师应该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特别是解放学生的读,把读的权力还给学生;提供阅读目标的选择,允许合作伙伴的选择等等,让学生在课堂上像蜜蜂一样自由自在地采集“花蜜”。只有在这样一个自主、宽松的环境里,学生才会产生全程的强烈的“期待心理”。
      四 改革阅读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改革阅读教学,要突出“学生”这一中心,应该让学生真正有味地读书,享受其中的乐趣,引导并发展好他们的个性潜能。不宜“唯师独尊”,或设计一个教学的“陷坑”,最终以“俘获”而倍感教学的成功。新课标不是提出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吗?现在,只要我们稍作留心,我们就不难发现不少教师的公开课中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就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先看书再回答。为搞出一个合作学习的形式,于是乎就让学生回答问题前四人分组,或全班赶鸭子般或穿马灯似的沿着教师的路线依依呀呀,真似音乐课中的分唱、合唱。最后,迎来的是教师审判式的评断。学生答对,即合乎教师心意者,则沾沾自喜、乐不可支。反之,则心灰意冷,只好强记他人答案。于是,谁愿做差生呢?再说教师也想提高“优生率”呀。因而,来了个“巩固、反省”的教学环节:“学生作业”或“质疑小结”等等。不管怎样,学生实际上去背记“教师的答案”了。至于课后的复习,可想而知!请问这样的教学是让学生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吗?学生的个性、情感能得到充分的尊重与张扬吗?请实施个性化阅读吧!让阅读真正少形式而有实效,并充分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仅能获取新概念、新观点,接受新知识、新事实,还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与已有的经念,进行创造性地解读、发现、评判。从而拥有阅读带来的成功体验与情感享受,为构建完美人格架设好桥梁。
      提倡个性化阅读,不仅仅是尊重的学生的独特体验,更重要的是注意价值观的取向。新课标已经明确的指出了这一点。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开展个性化理解时,不能不注意到学生价值观的取向,不能因为个性化阅读而迷失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本性。
      

    相关热词搜索: 迸发 火花 个性 学生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