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美文 > 正文

    公允价值变动怎么算【公允价值:争论\问题及建议】

    时间:2018-12-23 12:41:0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本文阐述了我国公允价值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方面公允价值本身确实存在一些不足,公允价值应用中存在“顺周期效应”及公允价值理论体系不完善等,另一方面我国市场机制不成熟、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等问题也影响了公允价值在我国的有效应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金融危机 公允价值 争论 问题 建议
      
      一、金融危机下对公允价值的争论及分析
      ( 一 )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的争论 (1)反对公允价值的观点。金融危机爆发后,一些企业、机构以及国际组织等纷纷发表反对公允价值计量的观点。金融界认为公允价值会计模式加剧了信贷紧缩,是次贷危机的罪魁祸首,纷纷将矛头直指公允价值会计,声称按公允价值对ABS(资产支持证券)、MBS(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CDO(抵押债务债券)等次债产品进行计量,导致金融机构确认巨额的未实现且未涉及现金流量的损失,夸大了次债产品的损失,放大了次贷危机的广度和深度,要求完全废除或暂时终止公允价值会计。其次,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部分政治集团对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指责达到了顶点。2008年美国众议院否决救助法案后,众议院部分议员将暂停公允价值计量与金融救助方案联系起来,要求停用公允价值计量。多名议员联名致信美国证监会,强烈要求监管者立即暂停公允价值计量。美联储、英国金融服务局、国际货币基金、国际金融协会、欧盟等也卷入与会计界的论战,要求重新审视公允价值会计模式。(2)支持公允价值的观点。会计界指责金融界激进的放贷政策和失败的风险管理导致金融危机。会计界认为FASB 完全是应投资者清楚而明确的要求才规定金融资产应当按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向投资者提供了更加透明的信息。指责金融界抨击公允价值会计无非是为了转移公众的视线,为自己激进的放贷政策和失败的风险管理开脱罪责。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美国注册财务分析师协会(CFA Institute)、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等机构都反对废止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于2008年12月30日向国会提交了《根据第133条要求对市值计价会计准则的研究报告和政策建议》,在该报告中,SEC反对废止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美国注册财务分析师协会致函国会议员,明确指出停止采用公允价值只能损害投资者对金融机构的信心,并导致投资者对政府和监管机构进一步的信心危机。欧洲各相关协会与机构、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二十国集团(G20)等也反对废除公允价值。英国特许财务分析师协会代表、英国保险协会、英国投资管理协会等认为,尽管公允价值会计所具有的经济周期要素与银行资本要求有一定的联系,但它绝不是这场信贷危机的幕后推手。
      ( 二 )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的分析(1)公允价值并非金融危机的根源。金融界制造了房地产泡沫,并通过不受监管、不透明的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手法放大金融资产泡沫,最终酿成灾难深重的金融危机。2001年美国“9・11”事件之后,美联储先后13次降低利率以刺激经济。极低的利率政策促使房地产市场不断繁荣,信贷环境非常宽松。在过热的经济形势面前,各商业银行纷纷放宽购房贷款标准,一些金融机构甚至推出了“零首付”、“零证明文件”的贷款方式,由此,次级抵押贷款数量不断膨胀。为了控制信用风险,加强流动性,次级抵押贷款发放机构往往在发放次级抵押贷款之后,迅速将其打包出售给商业银行或投资银行,商业银行或投资银行通过将次级抵押贷款进行资产证券化或创造出衍生品(如ABS、MBS、CDO、CDS等),然后再将其在二级市场出售。一般来说,次级债券的利息相对较高,所以吸引了众多银行、共同基金、对冲基金、投资机构在资产组合中对高风险资产进行配置,以对冲风险;同时吸引投资者进行投机操作。然而,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化这种方式并未消除风险,只是将风险进行了转移和分散,由此便形成了基于次级抵押贷款的利益风险链条。随着美联储2004年到2006年6月连续17次的提息,次级抵押贷款的还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购房者还贷的负担大为加重。同时,住房市场的持续降温也使得购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过抵押住房再融资变得困难。这种局面直接导致大批的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进而引发了次级抵押贷款利益风险链上的大动荡,并在衍生金融工具的作用下,引发了金融危机。综上所述,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金融机构对信用风险的忽视、高风险次级抵押贷款的过度发放和以次级抵押贷款为基础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和信用衍生品在全球金融市场的泛滥。会计界借助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及时、透明、公开地披露金融资产泡沫,促使金融界、投资者和金融监管当局正视和化解金融资产泡沫。因此,公允价值不是诱发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相反,若没有采用公允价值会计,投资者可能永远被掩盖在金融界创设的虚幻泡沫中。(2)我国应当继续应用公允价值。公允价值相对其他计量属性来说拥有众多优点,因此,不应该废除公允价值,而是坚持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改革方向,并将其有效应用。原因如下:首先,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能有效提高财务信息的可比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使会计信息具有良好的可比性,因为所有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代表着当前期望现金流量以及适当风险调整后的当前市场利率贴现后的现值,所以在任何时点上,公允价值都有可比性。相反,历史成本模式下的会计处理会使得相同的交易或事项变得不同,而使不同的交易或事项变得相同,从而破坏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其次,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能合理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从而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相比,能较准确地披露企业获得的现金流量,更确切地反映企业的经营能力、偿债能力、资产运营能力及所承担的财务风险。从而使会计报表的使用者能更好地获知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帮助其做出正确的决策。第三,公允价值强调信息的透明度。金融危机中,由于金融资产信用质量信息的不透明,多数信贷产品是在场外交易,导致这次金融危机中信用衍生产品的市场规模呈现指数式膨胀。在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下,市场有效运作的必要条件是加大交易信息的透明度。而公允价值能够助于达到此目的。第四,公允价值计量适应金融创新的需要。随着西方金融市场迅速扩展, 产生了许多创新性融资工具或公司理财的新手段:期货、期权、套期、对冲等等,这给财务会计带来重大冲击。金融及衍生金融工具蕴涵着极大的风险, 历史成本财务报告对于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无能为力, 而公允价值能够真实地反映交易的实质, 反映市场对直接或间接地隐含在金融工具中的未来现金流量净现值的估计, 有利于金融工具等的核算与创新。最后,公允价值计量有利于企业的资本保全。为维持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企业必须对生产过程中耗费的生产能力进行回购。如果采用历史成本计量, 在价格上涨时将无法回购原来相应规模的生产能力。相反, 如果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即使在物价上涨的环境下也可以购回原来相应规模的生产能力, 使企业的实物资本得到维护。
      二、我国公允价值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一 )市场机制不完善公允价值是市场的产物,它的可靠与否取决于市场化程度的高低,要求市价或对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应力求公正合理。如果市价是在一个活跃、流动和健全的市场上形成的,则它就提供了公允市价的最好依据。如果市场缺乏活性、不够健全或者在市场上这种资产或金融工具的交易很少,其市价的公允性可能就值得怀疑。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虽然已经基本确立,但这种经济体制的转型并没有完成,非市场化的因素依然存在,活跃市场还会受到种种非市场因素的影响。首先,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资产或负债缺乏完善的市场,难以通过市场取得有关公允价值的完备信息,存在资产交易不活跃和大量私人信息等现象,造成公允价值计量方式在实践中的运用困难,所需的数据资料较难取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和估计,在可靠性上存在一定缺陷。其次,与西方国家成熟的资本市场相比,我国资本市场运行效率低下,不能有效反映市场信息,存在较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价格波动较大,这样就不能完全做到公平交易,通过资本市场交易的一些资产和负债的市场价格也就不公允。最后,在我国作为活跃市场事后证据的市场价格等交易信息系统还不够完善,难以为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信息的鉴证提供可以依赖的、必不可少的证据。
      ( 二 )公允价值理论体系不完善我国公允价值理论体系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我国理论界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研究仍然十分有限,真正理解和掌握了公允价值会计理论方法不够。尽管我国新会计准则已经全面引入了公允价值,但基本准则中并没有对公允价值的应用进行详细的规定,而且没有单独一项具体准则专门规范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的细节问题,同时,我国当前缺乏既能详细规范公允价值计量估值技术又有很强可操作性的指南。其次,现有公允价值信息披露体系存在缺陷。在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和负债项目可能存在部分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部分采用其他计量方法的情况。考虑到现在公允价值实际上是作为一种独立的计量属性,把不同计量属性下产生的会计信息不加区分笼统的计入资产负债表容易导致信息使用者的误解。对于利润表,把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列入利润表容易掩盖企业真实的利润,影响信息使用者对利润信息的解读。对于企业来讲,市场价格的变化是非控因素,公允价值的变化无疑加大了企业利润的波动。
      ( 三 )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对公允价值的运用是十分关键的。当不存在活跃的市场环境时,需要会计从业人员依据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等估价技术进行综合判断分析,这要求会计人员不仅仅要懂得会计知识,还要掌握数学和财务指标分析等方面的综合知识,才能运用估价技术进行合理估值,公允价值的应用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我国管理人员和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偏低,合理进行判断和估计的能力较差。在企业的会计人员中,技能型会计远远多于智能型会计,大多数会计人员只是被动使用会计法律法规和准则。这和会计的受教育程度以及学习能力有关。根据调查得知,全国的会计从业人员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仅占很少的比例,这种情况在企业尤为突出,使得公允价值存在着缺乏可靠性的致命弱点。同时,部分会计人员往往容易道德水平不高,虚假评估资产的价值,低估损失或高估收益,制定虚假的会计信息,这些也会影响公允价值在我国的有效应用。
      ( 四 )公允价值应用中的“顺周期效应”,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公允价值应用中所产生的顺周期效应,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指在经济萧条时期,公允价值会计的运用将造成企业金融资产价值的低估,迫使金融机构确认大量的投资损失和贷款减值损失,从而降低其资本充足率、信贷和投资能力, 同时,容易促使众多投资者采取同方向的交易行为,使市场陷入“金融资产交易价格下跌―企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投资者恐慌性抛售―金融资产交易价格进一步下跌”的恶性循环之中,使本已恶化的经济状况雪上加霜。二是指在经济繁荣时期,公允价值会计的运用将造成企业金融资产价值的高估,导致金融机构确认更多的投资收益和计提较少的贷款减值损失, 使金融机构在市场向好时容易滋生盲目乐观情绪,从而提高其资本充足率、信贷和投资能力,使本已过热的经济环境火上浇油。公允价值的这种顺周期效应影响了金融市场的稳定。
      三、我国公允价值应用的建议
      ( 一 )努力完善市场机制首先, 努力培育各级市场,优先采用活跃市场中资产或负债的报价。虽然公允价值并不就等于市场价格,但市场价格毕竟是最为客观的,可靠程度最高,也是最简便的公允价值来源。所以当前应努力培育各级市场:要消除地域限制,大力创新金融工具和衍生工具,使资本市场尽量集中,逐步健全成熟的生活资料市场、生产资料市场、产权交易市场、一级二级资本市场,为公允价值的取得做好市场保证。其次,为了利于公允价值的确定以及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要对已存在的市场进行规范,使其能够健康蓬勃发展,同时,对于一些需要但未成规模的市场加以扶持,使之能够迅速为经济发展服务。比如,金融衍生工具(公允价值计量的主要对象)市场的规范和活跃,将会极大的帮助确定金融衍生工具的价值。再比如,资产的二级市场的存在和规范,也可以为二手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提供直接的依据。最后,加快各种金融价格市场化进程。在证券价格逐渐市场化的同时,国债发行中的投标、竞价方式,全国银行间统一拆借利率的出现和入网会员的逐渐增多,以及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进行,均使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获得很大进展。金融价格的逐步市场化,可为金融衍生品的公允价值计量的实施提供了条件。
      ( 二 )加强公允价值理论的研究首先,我国应根据国情尽早的制定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公允价值计量的具体准则或应用指南,应具体详细的说明现值技术的操作,详细地说明现值的确认、计量问题,折现率和资产报酬率选择的问题,对于公允价值定性和定量给予一个标准,使得操作上能够规范,减少主观的臆断,以利于实务操作。例如,在对某一资产或负债进行计量时,准则中应明确规定什么情况下使用现值,什么情况下以使用现值为首选。对于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折现率的选择以及折现方法的选择都应该有明确的规定。操作指南制定的越详细越能为在市场信息不够充分的情况下,应用公允价值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其次,完善公允价值的信息披露体系。在公允价值的披露方面,引入全收益的概念,按照公允价值的原则编制全面收益表。我国虽已经开始引用全面收益的概念,但还不够完善。所以,可以按照历史成本的原则编制利润表,也按照公允价值的原则编制全面收益表,这样不仅能为报表使用者提供全面的信息,同时也避免了利润表中收益的波动较大的问题。而且,报表的使用者也可以通过对利润表中的期末净收益与全面收益表中的期末全面收益的比较,结合现金流量,更加深入地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也可减少企业操纵利润的动机。
      ( 三 )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首先,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我国企业目前的诚信机制并没有完全形成,企业的诚信水平还有待提高,会计准则赋于会计人员一定程度上的灵活性,关于会计丑闻的案例也是时有发生。因此,应加强职业道德建设,防范背离职业原则的行为发生,牢固树立务实求真的职业操守,加大违规惩治成本,从根本上消除虚假现象的发生。其次,普及法律意识教育,要求会计人员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再次,建立社会诚信机制,培育会计从业人员的荣辱感和职业责任感,强化法制教育,使会计人员深知违反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后所要付出的代价,坚持求实求真的职业操守,保证会计资料客观公正的质量。最后是加强技术培训,帮助会计人员熟悉和掌握新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提高其对公允价值的判断,尤其在缺乏市场信息的条件下如何正确的使用估值技术,减少会计信息的行为性失真和对公允价值判断的偏差。
      ( 四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尽量完善我国公司的的治理结构,从而让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到资本市场,实现产权多元化以弱化内部人控制程度。只有这样,才是公允价值能在我国合理运用的根本保证。应当顺应公允价值披露的要求,按照内部控制原则和风险防范的要求,从内部组织的设置、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执行方面进行改进和强化。要明确职责,改善内部控制环境,调整和完善组织结构,新建和修改业务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加强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加强内部稽核,增强稽核权威性和独立性,不断改进稽核手段,提高稽核的工作质量。要建立和完善信息系统及有效的交流渠道,使信息系统能够覆盖银行所有的重大业务活动,充分满足企业风险管理的需求,保证信息的充分流动。高级管理层要能及时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和情况做出反应,以应对新出现的风险或以前未能控制的风险。要大力整顿企业的风险识别、估量和防范模式,建立健全风险识别和评估体系,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逐步建立覆盖所有业务风险的监控和评价预警系统,并进行持续的监控和定期评估。
      ( 五 )降低公允价值应用中的“顺周期效应”“顺周期效应”归因于财务报告与金融资本监管政策的关联性。财务报告目标与金融监管或偿债保障政策的目标是不同的。但是,因为监管资本额度和保证金或抵押资产价值的确定要依据财务报告数据,使财务报告信息有了经济后果性。“顺周期效应”与次贷产品的复杂性特征有直接关系。“顺周期效应”与管理层的行为短期化和“缓冲储备”的缺乏紧密相关。在经济周期的下降阶段,金融工具价值全面下降,市场信用风险加大,由于没有足够的“缓冲储备”,在一定时期内银行又很难通过外部融资提升资本充足率满足最低监管资本要求,就会导致压缩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结果会产生更大的消极作用。为此,需要加强会计标准与金融监管的协调,降低公允价值应用中产生的“顺周期效应”,维护金融稳定。首先,加强对公允价值有关信息的披露,增加编制全面收益表,可避免利润表中收益波动较大问题,有助于减轻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其次,建立逆周期的最低资本要求和动态拨备可以减轻公允价值的顺周期效应,即采用逆周期的最低资本要求管制减轻金融机构杠杆和资本负债表的波动;采用向前看的动态拨备制度,减轻繁荣/萧条的周期波动;金融中介业进行结构改革,限制中介链条的长度,鼓励形成较短的中介链条。会计标准的协调与配合在这些方案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最后,会计标准制定机构和金融监管机构应该合作,在现行金融监管制度中加入逆周期因素,设计及时有效的“断路器”机制,校正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顺周期行为,如通过改进减值准备和补充资本金等制度降低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顺周期性,如规范和改进表外资产项目的处理,使得金融机构的杠杆变得透明。
      
      参考文献:
      [1]周明春、刘西红:《金融危机引发的对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的思考》,《会计研究》2009年第9期。
      [2]黄世忠:《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及其应对策略》,《会计研究》2009年第11期。
      [3]陈旭东、逯东:《金融危机与公允价值会计:源起、争论与思考》,《会计研究》2009年第10期。
      (编辑 聂慧丽)
      

    相关热词搜索: 公允 争论 价值 建议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