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散文 > 正文

    2010年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热点分析及其对策_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时间:2019-03-17 03:25:4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一、考情分析      二、热点分析   从上面的图表中我们很清晰的看出,2010年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热点主要体现在形象、语言、思想内容、表达技巧四个方面。
      热点1: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鉴赏诗歌中的形象是高考诗歌鉴赏题中的一个热点题型,主要是让考生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蕴涵在形象中的人生意义或社会意义。诗歌中的形象包括三种形象,即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人物形象后面的抒情主人公)、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及景象后面的抒情主人公)、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及物象后面的抒情主人公)。但考试题中,如果题目没有特别说明,一般只要考生分析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写景诗中的景象和咏物诗中的物象,而不包括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典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2010年高考福建卷)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
      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
      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的形象,诗中的题目就告诉了我们,主人公是一个隐者,再结合诗中描写隐者所居住的环境(山中、偏僻、幽静)和生活(酿酒自足、足不出户、无人相伴),主人公的形象也就清晰起来。答案: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酒扫的隐居生活,塑造了一个避世脱俗,有着随性自然的情怀的隐者形象。
      【解题对策】
      一要知人论世,注重背景;二要由人物的动作、神情、心理等描写入手来分析把握人物形象;三要从诗中的意象入手,把握诗中的景物特征,因为景物描写能够对人物的心理起烘托作用,是人物心境的直接流露。
      热点2:鉴赏诗歌的语言
      “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是理解诗歌中关键的词句的特定含义、暗示意义,分析语言的风格特色、分析语言运用手法、评价诗歌的炼字的作用等。诗歌的语言重点主要指动词(鉴赏诗歌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形容词(往往能增强描写的色彩感、画面感,渲染某种气氛, 表现心情)、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拟声词(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等。语言风格常见术语有:朴素自然、沉郁顿挫、通俗易懂、豪迈飘逸、雄健高昂、清健俊爽、朦胧隐晦、悲壮苍凉、缠绵悱恻、雄浑悲壮、清新明丽、清新自然、华美绚丽、多用口语、委婉含蓄、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
      【典例2】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10年高考四川卷)
      减字木兰花
      ♥向子湮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注】向子湮,高宗建炎处任迁江淮发运使。素与李纲善,李纲罢相,子湮也落职。起知潭州,次年金兵围潭州,子湮率军民坚守八日。绍兴中,累官户部侍郎,知平江府,因反对秦桧议和,落职居临江,其诗以南渡为界,前期风格绮丽,南渡后多伤时忧国之作。
      “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是一道炼字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考查考生对诗歌中炼字的把握。解答时要求分析字的意思、修辞、表现手法、结构作用、表现主题情感意境的作用。答案为:“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
      【解题对策】
      1.把握诗歌语言特点。诗歌的语言十分精炼传神,语言风格多种多样:朴素自然、沉郁顿挫、通俗易懂、朦胧隐晦、清新明丽、多用口语、委婉含蓄、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
      2.关注色彩词。诗中色彩词的选用往往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一致的。暖色(红、橙、黄)给人以温暖的感觉,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常是欢愉快乐的;而冷色(白、绿、蓝)给人以凄凉的感觉,表达的感情大多是凄苦悲哀的。
      3.抓住动词、形容词。动词、形容词在诗歌中的表现力特别强,因而常常在塑造形象,抒发情感时起着关键的作用。
      热点3:鉴赏诗歌的思想观点。
      “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与作者观点”是高考考查中的热点题型之一,能力层级属于E级。该考点主要就是把握诗歌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生活,并由此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情感、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情感主要有以下几类:忧国伤时(具体表现为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等)、建功报国(具体表现为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等情感)、思乡怀人(具体表现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等)、生活杂感(具体表现为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等)、长亭送别(具体表现为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等)。
      【典例3】阅读下边宋诗,完成下面的题目。(2010年高考辽宁卷)
      雨
      ♥陈与义①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 燕子经年梦 ,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
      注:①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④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
      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诗歌内容和思想情感。颔联主要是借景抒情,明确诗中传统意象燕子、梧桐的含义是答题关键。答案: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
      【解题对策】
      1.从标题切入。题目是诗歌的眼睛,它起着提挈全篇、浓缩文意的作用。在审读诗题后,对全诗的内容也就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便于从宏观上驾驭。
      2.从注释切入。注释是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之一,虽短短的几字,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
      3.从意象、意境切入。由于诗歌中的意象、意境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因而从意象、意境切入是把握诗歌思想内容与作者观点的关键。
      4.从手法技巧切入。掌握其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可以更形象地再现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情感。
      5.从了解作家及时代背景切入。知人论世是鉴赏诗歌的一个重要前提,有时了解了诗人及其时代背景,诗歌的思想内容也就容易把握。
      热点4: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高考大纲中对古代诗词鉴赏的要求之一,能力层级属于E级。诗歌中的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典例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10年高考湖北卷)
      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争:怎。
      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
      
      【解析】本题题考查表现手法,题中明确了对比衬托的手法,主要是结合具体诗句内容分析。答案(1)通过“群仙相妒”与“双星良夜”对比来反衬“双星良夜”的美好。(2)通过“旧愁多”与“新欢”少对比来反衬“双星良夜”相逢的短暂。(1)通过“相逢草草”“重搅别离心绪”的“新欢”反衬“新愁归去”,突出了两人的情感真挚和深沉。
      【解题对策】
      1.积累相关名词术语。
      解答表达技巧题的第一个重点及难点就是要积累相关的名词术语,并要对相关的名词术语的内涵及特点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如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 、比拟 、反语、双关、用典、互文等。表现手法有:赋(铺陈)比兴、对比(烘托、衬托)、渲染、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讽喻(借古抒怀、借古讽今)、象征、抑扬等等。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其中重点是抒情和描写。
      2.掌握答题技巧。
      第一步,明手法(用一两个词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第二步,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运用了这种手法的依据);第三步,析效果(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
      三.考查预测
      1.在体裁方面,可以预见2011年高考,唐宋诗词仍然是考试的首选,但兼及其他朝代的诗词。
      2.在题材方面,基本会涵盖了古典诗歌的题材范围,但写景诗仍为考查的重点,兼顾边塞诗、咏物诗等,估计这种情况在2011年高考中还将持续。
      3.在考点方面。2010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涉及诗歌鉴赏所有的考点,但考查重点在思想内容、表达技巧这二块,其次是语言和形象,但相对还是比较平衡,没有明显的偏颇,且把几个考点综合考查情况较多,可以预见,这种情况仍然会延续。
      4.题量、分值大体稳定。2010年相对2009年而言,题量分值保持一致,但随着越来越多的省份实施新课改,这种情况在2011年可能会有变化,但变化应不会太大。
      四.备考对策
      1.加强主观题训练。近几年高考在题型的选择上,除北京、上海卷、福建卷同时采用选择题与主观题的命题方式外,其余省市所采用的命题方式都是主观题。
      2.加强综合能力训练。从考查能力上看,加强综合考查力度,除了少量的题目是就某一考点单独命题外,大部分的题目都把几个考点的内容结合在一起命题。
      3.以唐宋诗词为中心,兼顾其他体裁。唐宋诗词在高考试卷中所占比例最高,但同时也兼及其他朝代的诗词曲,如元曲、明清的诗词、魏晋南北朝诗歌。
      4.强化不同题材的诗歌训练。

    相关热词搜索: 年高 热点 考查 鉴赏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