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句子 > 正文

    新中国六十年经济发展伟大成就述评

    时间:2020-08-14 08:26:1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新中国六十年经济发展伟大成就述评:惊人的跨越

     新中国六十年经济发展伟大成就述评:惊人的跨越 新中国六十年经济发展伟大成就述评:

     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迎来六十华诞。

     在这一个甲子的历程里,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工业化中 期国家,人民生活从贫困迈向总体小康,教科文卫等各项事业迎来了大发展、大跨越。中央 新闻单位从8月9日起联合推出“经典中国·辉

     煌60年”专栏,分经济发展成就、新农村 建设、工业化信息化等24个专题,系统展示新中国60年的伟大成就。

     在世界经济深陷衰退中,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依然保持了引人注目的增长速度—— 7.1%。

     “这就使它成为世界经济十强中唯一在最近几个月里恢复强劲增长的国家。许多 分析家认为中国可以帮助带动世界其他国家走出低谷。”美联社这样评论道。

     从满目疮痍、积贫积弱到经济总量世界第三、人民生活迈向总体小康,从封闭半封闭到 直接关系全球经济复苏……新中国成立60年来, 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励精图治、 奋发图强,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惊人跨越。

     告别贫穷 中国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今年80岁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 1952年从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 后,坐上北上的列车,投身热火朝天的新中国工业建设。他参加了第一汽车制造厂的选址和 验收工作。在长春郊外伪满陆军医院的废墟和荒地上,只用了3年时间,一座“汽车城”神 奇般崛起,解放牌4吨载重汽车驶出生产线,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富拉尔重机 厂、哈尔滨汽轮机厂、沈阳重机厂、大连造船厂……他眼见着一个个重工业企业拔地而起。

     “解放前我们只能制造一些轻工日用品,装备制造业一片空白。新中国成立后,第一辆 汽车、第一架飞机、第一个万吨水压机……每一个前进步伐,当时都让人们激动自豪。”高 尚全说, 特别是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后, 国家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 化,经济发展成就举世公认。国富民强——曾经是百年来中国无数仁人志士为之追求、奉献 乃至牺牲的理想。今天,这一理想正在变为现实。

     回想新中国成立前,在世界经济“俱乐部”中,几乎听不见中国的声音。整个国民经济 处于崩溃状态,生产倒退、交通破坏、物价飞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新中国经济建设 简史》一书这样描述当时的经济状况。“扣除价格因素后,我们现在5天创造的财富量,就 相当于1952年时全年创造的财富量。”经手无数笔数据、核算中国经济“总账”的国家 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彭志龙说。

     1

     一组数字标志着中国已从低收入国家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60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实 际增长77倍,人均超过3000美元;财政收入增长约1000倍;外汇储备增长1万多 倍,位居世界第一;进出口贸易总额位居世界第三,占世界贸易比重达7.9%。

     经过60年的努力,中国完成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伟大跨越。

     洋油、洋火、洋钉、洋布,这些名称曾经深深刺伤了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新中国成立 后选择了以重工业为中心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方针,改革开放以来,轻重工业协调发展, 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目前,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的全部工业部门中国都有,中国成为“全 球制造业工厂”。

     经过60年的努力,中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1949年, 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经断言, 人民的吃饭问题是每个中国政府必须碰到的 第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这一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只有1.13亿吨。

     2008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5.29亿吨,粮食自给率高达95%。

     经过60年的努力,神州大地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56年6月,毛泽东畅游长江时曾写下“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 湖”的雄奇诗篇。2006年5月,三峡大坝全线建成,2309米巍巍大坝横江而起。新 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公路长度增长约38倍,铁路增长约3倍,民航里程增长200多倍。

     中国城镇人口比重从1949年的一成提升到现在的近五成, 城市的数量增长了6倍。

     地铁、 高架桥、购物中心、体育馆、游乐场……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同时,工业开始反哺农业,城 市开始反哺农村,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经过60年的努力,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 越。

     在江苏省赣榆县做统计工作的王卫国是国庆10周年时出生的, 他以一个统计人的细致 记录了他家庭的变化: “1959年我出生时全家住在祖辈留下的有上百年历史的三间土坯 茅草房里,2003年我个人购买了110平方米的三室一厅”; “从记事开始一日三餐的 主食是山芋干磨成面糊后烙成的煎饼就着咸菜, 如今鸡鸭鱼肉已经成为家常便饭, 杂粮土菜 成为保健食品”;“上初中时春秋天穿同一件衣服,冬天棉裤棉袄是没的换洗的,如今大家 的穿着打扮开始注重新、奇、特、靓了”;王卫国一家的变迁只是亿万中国人生活变迁的缩 影。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均存款增长约1万倍,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约150倍,农村居 民收入增长约100倍,汽车也开始步入百姓家。

     2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惊人跨越,还体现在亿万民众财富观念的变 化。今年60岁的倪志兵早年在读《子夜》时知道了资本和股票,当时认为都是资本主义的 东西。如今,倪志兵成为中国股民中的一员,他有两个愿望,一是让自己的炒股资金增加, 一是出版自己的《股海日记》。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始终保持忧患意识。我们曾 经走过弯路, 我们依然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 人均国民总收入还排在世界100名之后。

     我们的很多位居世界前列的统计数字用13亿人一除,依然比较落后,这是基本国情。

     打破封闭 经济发展空间不断扩大 人称“欢叔”的香港南北行公所理事长、远大贸易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李欢是一位铁杆 “老广交”,1957年他就参加了第一届春季“广交会”。“展览场地在中苏友好大厦, 只有纺织品和土特产两座馆,展示的商品大概有1万多件吧。”“欢叔”曾经回忆。可就是 这样一届小型物资出口交流会, 却成为新中国成立8年后与西方国家开展经贸往来的第一个 直接通道,并且在很长时间是唯一通道。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这个新生 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政治、经济、军事全方位封锁,中国主要贸易伙伴只有前苏联和东欧 社会主义国家。而此后的中苏交恶,迫使中国更加封闭。

     当时,我国建设急需的橡胶、化肥、钢材、机械等大量物质和设备需要进口,但进口渠 道很少,外汇更是缺乏。国内的产品只有少量出口,几乎全部要靠国内市场“消化”,同时 来自外部的资金、技术、人才和资源几乎为零。

     “这样极端局促的发展空间,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上世纪50年代 就来华做生意的新西兰商人潘西佛曾经回忆,“那时,新西兰急切需要寻找新的贸易伙伴, 而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中国无疑是我们的最佳选择。”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了改革开放的方针。从此,中国经济的大 门毅然决然地向世界敞开,中国也从此逐步迈入世界大市场。

     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中国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对外开 放的局面,一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广阔的发展空间展现在人们面前。

     上世纪60年代广东省澄海人已经开始做玩具,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小作坊,小喇叭、塑 料鸭子……做一件只挣几分钱。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玩具生产基地,年产值16 0亿元。

     “对外开放为我们打开了外面的市场,带来国际市场的信息,玩具产业在近20年 来发展得特别快。”澄海玩具协会会长郭卓才说,澄海玩具产品70%以上出口,产品已经 销售到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3

     60年来,中国冲破了国内市场、资金、资源的限制,经济发展的舞台空前宽广:19 50年,中国外贸出口额只有5.5亿美元,且80%出口到前苏联和东欧国家。近60年 后,这个数字增长了2600倍,“中国制造”遍及世界。“一五”期间,中国依靠前苏联 19亿美元低息贷款,建设了156个重点项目。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外商直接投资第二 大国家。“1984年,我为了技术合作到德国去。晚上是当地节日,放焰火。陪同的德国 老板指着焰火说:‘这是从你们国家进口的。’他没有伤害我的意思,我的心却在流血。难 道我们就永远只靠祖宗的四大发明混日子吗?”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说。

     1992年, “琴岛海尔”冰箱摆进德国超市。2008年,海尔集团实现全球营业额1220亿元,其 利润增幅超过收入增幅的2倍。

     新加坡《联合早报》刊登的《世界改变中国 中国改变世界》一文指出:“中国经济发 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 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在这三个阶 段中, 开放政策始终不变, 但开放的结果却变而又变,使中国变得更加发展、更加强大了。

     ” 从封闭半封闭到全面对外开放,6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空间在腾挪转换中不断扩大。

     中国不但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国内生产, 而且有效利用国际资源支撑国内经济发展, 使得 经济增长后劲十足。

     打破僵化 中国经济体制不断创新 不久前,全聚德烤鸭店出炉了这家百家老店的第1.48亿只烤鸭。

     “你能想到我们还有一天只卖出一块鸭血,只挣两分钱的时候吗?”据全聚德集团董事 长姜俊贤介绍,解放前全聚德和中国大部分企业一样历经战乱、惨淡经营。

     公私合营后,全聚德作为国营企业在政府支持下重获生机。改革开放后,全聚德先是通 过连锁经营将门店数量发展到目前的80多家, 接着完成了对仿膳饭庄等的收购, 并在深圳 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全聚德的发展折射了60年来中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变迁—— 新中国成立之初,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进行的大规模社会主义改造,建立 起了社会主义公有制。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逐步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为重要 组成部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我们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从单一公有制向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巨大转变。”高尚全说。

     4

     “各类市场主体充分发育,国有经济控制力显著提升,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形成了多种 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共同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良好局面。”工商总局个体私营经济监 管司负责人说。

     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变化相类似,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也是一个渐进的过 程。

     从1952年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到1998年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再到如今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勾勒出中国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 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变化轨迹。

     新中国成立初期, 高度的计划经济体制发挥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使中国 经济得以迅速恢复,工业基础初步建立。在此后数十年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我们对计划和 市场关系的认识不断进步和深化, 最终突破了把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 把市场经济等同 于资本主义的传统观点,把市场经济写在了社会主义的旗帜上。

     目前,我国98%以上的商品、95%以上的生产资料产品价格已由市场决定。

     经济体制的变革让百姓得到越来越多的实惠。

     1979年8月, 蛇口工业区600米长的顺港式码头破土动工。

     起初干多干少一个样, 每人每天只能运二三十车泥。为加快进度,工地规定超过定额者每车励奖4分钱,每人每个 工作日能运八九十车泥。结果,码头提前一个月竣工。

     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期内,分配上的平均主义盛行,严重影响了人们积极性的发挥。

     改革开放后,我国收入分配体制出现了实质性变化,不仅实现了按劳分配,而且允许和鼓励 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一部分人通过合法经营和诚实劳动先富了起来。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 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增长。

     与新中国成立之 初相比,全国职工年平均工资增长了约60倍。

     纵观60年来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巨大跨越,高尚全指出:“中国走向市场经济, 这不是传统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选择, 而是在探索和解决社会主义实践中所面临的一系列 重大现实问题与矛盾的过程中逐步演进的结果。”

     5

     “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制度,不仅让中国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还让中国与有着不 同经济制度的国家开展经济合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成就。”埃及人民议会议长艾哈迈 德·法特希·苏鲁尔说。

     60年,弹指一挥间。但正是在这60年间,中国为人类社会演绎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巨 大变迁,走过了其他国家几百年的发展历程,造就了令世界瞩目的“东方奇迹”。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从来没有像现 在这样贴近现实。”古巴哈瓦那大学国际经济研究中心教授胡利奥·A·迪亚斯·巴斯克斯 说,“未来的50年更将见证中国的再次崛起。”

     10 组数据见证新中国 60 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新华网北京 9 月 7 日电 为全面展示新中国 60 年来的辉煌成就,新华网从 7 日起根据国 家统计局连续发布的新中国 60 周年系列报告,开设“数据见证 60 年辉煌”专栏,以统计数据 梳理、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社会、人民生活、科技教育等方方面面取得的伟大进步。

     经济总量实际增加 77 倍,城乡居民储蓄增加 2.5 万倍,居民平均预期寿命翻番,贫困发 生率降至 1.6%,文盲率降至 6.67%…… 国家统计局 7 日发布新中国 60 周年系列报告首篇。

     一连串的数据见证了新中国成立 60 年来,在旧中国满目疮痍的废墟上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 的社会主义大国已经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GDP 年均增长 8.1% 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中等偏下收入国家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国经济核心指标。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1952 年至 2008 年,扣 除价格因素,我国 GDP 以年均 8.1%的速度增长,经济总量增加 77 倍,位次跃升至世界第 3 位。

     折合成美元,我国 2008 年 GDP 为 3.86 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 27.2%、日本的 78.6%。

     当年人均国民总收入已达 2770 美元,按世界银行标准,我国已经由长期以来的低收入国家跃 升至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

     城乡居民储蓄增加 2.5 万倍 人民生活由贫困迈上总体小康 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惠及人民群众。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挣 扎在贫困线上,到 1978 年仍处在温饱不足状态,2000 年总体上实现了小康。

     6

     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 1949 年的不足 100 元提高到 2008 年的 15781 元,农村 居民人均纯收入由 44 元提高到 4761 元。

     2008 年底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达 21.8 万 亿元,比 1952 年底增加 2.5 万倍。

     1978 年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仍还约有 2.5 亿人,约占全部人口的四分之一;到 2007 年末,减少为 1479 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 1.6%。联合国和世界银行认为,近 25 年来全人类扶 贫事业成就中,三分之二应归功于中国。

     财政收入增长 985 倍 有效提高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财政收入是政府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调控的重要基础。

     1950 年国家财政收入只有 62 亿元, 到 1978 年上升到 1132 亿元,到 1999 年达到 11444 亿元。进入新世纪,财政收入连续跨越新 台阶,2008 年达到 61317 亿元,比 1950 年增长 985 倍。

     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国家财政收入的迅速增加,政府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调控能力日 益增强,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粮食产量增长 3.7 倍 不仅解决了吃饭问题而且支撑工业化进程 民以食为天,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粮食问题、农业生产始终是头等大事。2008 年我 国粮食产量比 1949 年增长 3.7 倍,达到 52871 万吨;猪牛羊肉类产量达到 5337 万吨,而 1952 年只有 339 万吨。

     我国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全国有效灌溉面积由 1952 年的 1996 万公顷扩大到 2008 年的 58472 万公顷,农机总动力由 18 万千瓦增加到 82190 万千瓦。

     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我国农产品供给不仅解决了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吃饭问题,还 为加快工业化进程提供了重要支持。

     粗钢年产从 16 万吨到 5 亿吨 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 工业是现代化的脊梁。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新中国工业的快速发展不仅解决了基本生 活必需品的短缺问题,而且还使我国逐渐成为一个世界制造业大国。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成倍增长。2008 年与 1949 年相比,我国粗钢产量由 16 万吨增长到 50092 万吨,纱产量由 32.7 万吨增加到 2149 万吨。我国由一个只能制造初级工业产品的国 家发展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

     根据联合国资料,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的份额由 1995 年的 5.1%上升到 2007 年的 11.4%。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