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句子 > 正文

    [对当前未成年人缺失家庭沟通现状与思考] 未成年保护的现状

    时间:2020-02-11 11:48:31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市关爱工作过程中有这样两个真实的案例。
        案例一:未成年人小许(化名),因为参与团伙盗窃锒铛入狱。他的母亲听到消息后感觉犹如晴天霹雳,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她一直觉得自己的孩子很听话,很懂事,不是做那种坏事的人。
        案例二:小张(化名)又一次与父母言语失和,继而重演离家出走的旧戏。但这一次事情的结果没有以往那样简单。因为他在游戏机店为了一个账号与人争吵,最后过失杀人。在冰冷的狱所中,他留下了悔恨的泪水。他说:从小爸妈就对我娇生惯养,但是没有真正的了解过我,只知道打麻将……对父母很少沟通,真的很希望和父母像朋友那样平等地去了解对方!回想起来现在真的是后悔莫及。
        案例中的两个犯罪人,都十六、七岁,同属未成年人,正值青春年少、朝气蓬勃的成长阶段,却出人意外地跌进了人生的泥沼,落入犯罪的深渊。原因何在?责任在谁?不同的个体有其不同的生活经历和成长背景,犯罪成因应该是各不相同的。但是从以上两个案例的家庭层面上,不难发现,家庭成员间的沟通缺失,父母与孩子缺少有效的对话和交流,是导致孩子盲目冲动、最终走上歧路的无形推手。案例(一)中的小许母亲一点都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对于孩子平时的生活方式、消费习惯、结交来往的朋友等,都毫不知情,直至案发才恍然大悟,为时已晚矣。案例(二)中的小张父母,更没有尽到自己应尽的家长职责,平时只顾着自己娱乐,只知道拿零花钱搪塞孩子。说实话,这样的家长在生活中并不少见。不能说家庭缺少沟通就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但是至少可以理解为,在未成年孩子走上歧路的时候,由于缺少细致入微的亲情沟通和交流,没有准确掌握孩子思想发展动向,及时纠正可能出现的犯罪意识或动机,使孩子悬崖勒马,走上正途,家庭或者家长的确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9月中旬,**市关工委组织召开“特殊家庭(有未成年孩子在押)家长中秋座谈会”。在与到会家长的交谈、接触中,发现这些家庭有许多比较明显的共同点——如父母工作比较繁重;
    平时对孩子疏于管教;
    孩子做错事非打即骂,教育方式简单粗暴;
    孩子经常在想些什么、干些什么、有什么兴趣爱好,家长都不在意,不关心,基本上不闻不问等。其实在中国,家庭成员间的交流历来不被重视,或当作一回事,只“养”不“育”的父母在农村尤其为数众多,融洽相处、民主对话的家庭氛围历来为中国家庭所欠缺。这里面,一方面有传统家庭理念的作祟:作为家庭支柱的父母一般都满足于自己作为长辈、作为家长、作为过来人的定位,常常不自觉地在孩子面前扮演家庭权威的角色,经常压制自己的孩子,在孩子面前不苟言笑,居高临下,爱训斥人,似乎不严肃不足以树立家长形象,不严格不足以显示父母权威。而“棒头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等俗语更是比较典型地反映了大多数中国父母平时不重视和风细雨似的教育、等到出了事情才心急火燎地着急的家教误区。所以,受家长长期“高压政策”的影响,中国孩子在父母面前,大多是乖巧懂事,谨言慎行的,含蓄、内敛、不喜张扬,也不善表达感情。家庭氛围的不亲近、隔膜所带来的孩子对父母有所保留、敬而远之的感觉,常常成为横在家人间情感、思想交流的沟壑而无法逾越。
        另一方面也源于家长片面的责任观:认为家长的责任就是为孩子创造丰富的物质条件,让孩子吃好、住好,进好学校念书。为此家长起早贪黑埋头苦干,辛辛苦苦赚钱养家。对于物质生活以外孩子的精神需求、情感慰藉,家长就无暇、无力顾及,或者根本就没有意识到。
        再者,中国家长大都把小孩子当作“小尾巴”,觉得孩子是依附于家长而存在的,是不懂事的、缺乏阅历和经验的受关照、受爱护的对象,并没有视他们为具有独立思想和情感的生命个体而给予相应的尊重和理解。这是与国外的家庭民主思想大相径庭的。
        家长与未成年孩子长期的交流欠缺,沟通断层,容易导致家庭成员间心灵、思想上的隔膜,家长不了解自己的孩子,不理解孩子的言语和举动,更谈不上深入孩子内心世界,实现精神、思想的相交与共振。这让人不由联想起当前校园中比较严重的 “两面人”现象。不少在学校品德优良、正直宽容的孩子,在家里表现得却很自私、懒惰或性情急躁、主观臆断,好像戴着两副面具生活的孩子。这里暴露的其实就是父母与孩子沟通断层、家校脱节的问题。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生活环境,也是未成年人接触社会、走进社会生活的主要人文环境,家庭成员之间平时缺少沟通,很少交流,尤其是父母不能深入自己孩子的内心世界,成为孩子倾心交谈的对象,对当前以独生子女结构为主的家庭来说危害是很大的:
        (一)是不利于形成开朗、活泼的性格,容易剑走偏锋,习惯于将自己禁锢在个体孤立的精神世界中,不能很好地与别人相处、共事,成为一个不合群的孩子;

        (二)是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影响心理健康。生活或者学习上碰到什么问题,不敢或不愿意与人交流、沟通,主动解决问题,久而久之,问题积累多了,容易造成心理压抑,出现心理疾病;

        (三)是得不到及时的宣泄或救助,不利于疏导和提升。生活总是在变化之中,经常会遇上让人或喜悦、或激动、或愤慨、或伤心、或迷茫的事情,这种思想、情绪上的起落、变化、回环,如果没有适时、适当的渠道、途径流通出去,或者得到有效的引领、点拨,对于正处于成长阶段的未成年人来说,该是多么郁闷和难受的事情。
        所以作为父母,用心经营自己的家庭,营造温馨、和乐、平等、民主的家庭氛围,对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并且迫在眉睫、机不可失的。因为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关键期就那么几回,错过了就再也追不回来。
        今年暑期,市关工委组织走访本市高考状元家庭。在清华大学新生小李家里,我们了解到他的父亲长年在外,母亲作为打工族一员,学历低,能力有限,家庭生活比较困难。但难得的是小李作为男孩,没有同龄人身上那种常见的对父母的排斥和叛逆。孩子少有的乐观,开朗,善解人意,并且有思想,有见地。这跟妈妈一直是小李的好朋友有很大的关系。母子俩常常一边干活一边聊家常,聊学校里的事情,聊自己的心思感受,对妈妈小李一向毫无保留。而妈妈也非常尊重自己的孩子,视他如家庭支柱,小李家刚搬进的二手房,就是在他的建议下购买的,刚好赶在房价提升前。
        可见关注孩子,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情绪情感、思想动向,重视与孩子的日常沟通,这是作为父母除了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物质生活之外另一个极为重要、关键的家庭职责。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文学评论家傅雷先生可谓这方面的典范。1953年以后,傅聪长期留学海外,傅雷一直通过写信保持着与儿子生活、思想、情感上的沟通和交流,即使远隔千里,父子俩仍然常常有心心相印、心灵相通的感觉。“在外倘有任何精神苦闷,也切勿隐瞒,别怕受埋怨……并且有些心理波动或是郁闷,写了出来等于有了发泄,自己可痛快些,或许还可免做许多傻事。”“把自己的思想写下来,比着光在脑中空想是大不同的。写下来需要正确精密的思想,所以写在纸上的自我检讨,格外深刻,对自己也印象深刻。”翻开《傅雷家书》,这样和缓亲切的话语比比皆是,一句句苦口婆心,一声声叮咛嘱咐,一次次谆谆教导,连读者都不禁为之感动,可以想象作为儿子的傅聪,长年碾转异乡,读到这话内心又该是怎样的温暖、慰藉和依恋。
        当然我们不能贸然否定所有家庭的沟通情况。说到底,父母平时与子女没有一点交流或沟通,那是不确切的。问题是不少父母与子女的交流、沟通方式和内容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说话随意,谈不得体的问题;
    话语专制,打击性很强的问题;
    高高在上,缺乏应有的尊重和礼貌的问题。家长的话语缺乏一定的技巧和才能,往往难以打动孩子,与孩子建立友情,使相互间走进心灵相通的层面。所以,哪怕是和孩子交谈这样细微的事情,作为家长也需要引起注意,费神琢磨:
         1、从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毕竟小孩子的生活经历、情感需求不同于成人,他们关注和关心的事情跟成人常常是不合拍的。家长要进入孩子的心灵世界,就需要走进孩子的生活,想他们所想,感他们所感,蹲下来和孩子站在一般高的视角来观察感知、参与体验,这样才有可能与孩子产生共同语言,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2、多提问,诱使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态度。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的表达潜力和愿望常常自觉不自觉地处于压抑状态,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个性内向的原因,迫于周围环境的压力,担心表达不清楚的问题等等。家长主动追问,连续提问,将孩子的思绪更多地引向他的兴趣点,兴奋点,使孩子不自觉地放松了警惕、防卫的本能,有利于打开局面,建立轻松、友好的交流氛围。
        3、从孩子认同的话开场。家长要严格控制自己的家长身份、权威意识,多考虑孩子,多为孩子着想,采用孩子喜闻乐见的交谈方式。比如讲故事,借助有情节的表达,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阐述自己的观点。特别要避免过多地使用专业术语、成人化语态影响谈话的深入。
        4、以商讨的口吻向孩子传达自己的主张和意见,以求教、征求意见的方式来提出自己的建议。未成年孩子的独立能力虽然不强,他们的自主意识却日渐觉醒,家长指手划脚的指挥、下命令最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和抵触情绪,一旦孩子的情绪不对头,那么他接受意见和建议的积极性就很容易打折扣,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
        当然,要得到家庭成员间沟通的最佳效果,家长作为交谈的主体一方,未雨绸缪,及早准备是非常必要的。准备工作做充分了,也就为有效的沟通奠定了基础。而家长在交谈过程中用心倾听、积极反馈的姿态,也更有利于激发孩子表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沟通的效果。随着沟通的深入,家长还需要有意识地转移自己的角色,逐渐将孩子推上主体地位,习惯于做个忠实听众,从而构建起亲密、友好、平等、民主的家庭关系,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相关热词搜索: 未成年人 缺失 现状 沟通 思考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