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句子 > 正文

    [论华盛顿?欧文作品中的忧郁和乡愁]华盛顿欧文

    时间:2019-04-02 03:30:1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 要:华盛顿?欧文的作品以浪漫的风格笔调和轻松的幽默感所著称。但其作品中也总是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挥之不去的忧郁和乡愁。本文试图从其个人人生经历、当时美国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其迷失的文化身份等角度来分析探讨影响其作品风格的原因,并指出正是欧文作品中所反映出的忧郁和乡愁不单是出于个人性格的原因,同样也是新英格兰在面对着从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社会转型时的一种由整体文化身份的缺失所带来的集体无意识的乡愁和忧郁,是美国社会一种对“过去的好时光”的怀旧和伤感,一种与英国母文化中断时的一种集体无意识反映。
      关键词:华盛顿?欧文;忧郁;乡愁;迷失;文化身份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268-02
      
      华盛顿?欧文于1783年4月3日出生于美国纽约市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时指美国革命战争刚刚结束不久。他被认为是美国文学的一个先驱人物。在他的整个一生中他写下了大量的作品。这些作品为他美国国内和欧洲大陆都赢得了很高的声誉。特别是《见闻札记》(1819-1820)一书的发表永远建立了他作为一个伟大美国文学作家的地位。他的写作风格以简洁,清晰,从容著称,笔调不急不徐,娓娓道来。但事实上最能打动读者的是他缓缓流动的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轻松的讽刺、淡淡的幽默以及弥漫不散的伤感和乡愁。“欧文的幽默往往夹杂着一丝伤感,欢快中常带着些许的忧郁(7:6)”可以作为对他作品公正的评价。正如一个评论家所说:“他[欧文]回忆录中淡淡的幽默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声音,使他的作品非常吸引人。他对奥里佛.哥特斯密斯的评价——“对人和生活以及自然所持有的古怪然而令人亲切的观点,自然流露的幽默,与善意和常识非常好地融合在一起,不时地给人带来一种令人欢愉的忧郁”(6),事实上也是对他个人作品风格的评价。所以,这篇论文旨在通过对手头所能获得的有关华盛顿?欧文的作品和评论等材料的分析,找出一个合理的理由来解释其作品中时时表现出的忧伤和怀旧。
      一、文化身份的迷失
      欧文出生于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在他的时代,美国刚刚从英国人手中赢得自由,在一片新大陆上建立了一个新的国家。美国的文化其时仍旧是粗糙鄙陋的。她甚至还没有属于自己的历史。尽管她在政治上经济上属于一个新的国家,但在文化上还依然不能切断与旧大陆的联系。对许多美国人来说,在心理上他们依然认为新大陆的一切都逊于旧大陆。欧文也不例外。在《见闻札记》的自传式的序言中,他写道:
      然而欧洲所具有的魅力,则能引起对历史和诗歌的遐想。在那儿可以看到艺术的珍宝,高度文明的社会,离奇有趣的古代的和当地的风俗。我的祖国正指青春年少,前程远大,而欧洲却有世代积累的丰富宝藏。她的每一处遗迹都能讲述出历史,每一块坍塌的石碑都是一部编年史。我渴望去漫游建立丰功伟绩的地方-我想步着古人的后尘,在古堡旁漫游,面对倾倒的塔楼沉思。总之,我想从当今平庸的现实中寻求解脱,而陶醉在朦胧的往昔的壮丽之中(The Author""s Account of Himself,4:4)。在接下来的一段中,作家接着写道:
      但我却渴望去见欧洲的为大人物。因为我从不同的哲学家的著作中读到:一切动物在美国都退化了,人也不例外。因此,我想,欧洲的伟人一定优越于美国的伟人,就像阿尔卑斯山的峰巅远远高于哈得逊高原一样……我想,我要瞻仰那块充满奇观的土地,见识那个巨人般的种族-我就是从那儿退化来的(The Author""s Account of Himself,4:4)。
      事实上,整个欧文的一生,他都被这种传统的欧洲与现代的美国之间的关系困扰着。这也是他那一代美国文化人的困境。一方面,新的国家已经建立;另一方面,相应的历史和文化却缺席了。正如William P. Kelly 所说:“作为[美国]革命成果的直接继承人,[美国人]理解到他们已经从旧世界的帝国式统治中解放了出来。但如果知道事实上并没有完全做到这一点,他们就不怎么确定他们究竟是谁。由于缺乏一个环境来量度他们所取得的成绩,他们只能沉浸在从过去的解放中来寻找自己的身份。与明确的对历史的拒绝相对的是弥漫的疏离感。当他们回顾过去时,欧文的一代人面临着巨大真空。[美国]革命割断了他们于欧洲文化遗产的联系;而短暂的美国历史有不足以给他们找到一个时间的坐标。拒绝了现时的舒适,他们被迫去创造他们自己。欧文的写作不仅反映了也在回答着对民族身份的迫切询问(4:xii)。”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瑞普一觉醒来,对着变化的村庄(美国社会变迁的一个缩影)所发出的呼喊也正是欧文自己内心世界的表白。当瑞普叫到:“所有的一切都变了,连我自己也变了,现在我不能说叫什么名字,也不知道我究竟是谁”(瑞普.凡.温克尔),这事实上也是作家本人心灵深处的疑惑的表达。克莱恩——《见闻札记》中幻想的叙述者——不过是欧文精神世界中另一面的体现。“作为一个文人,他在美国的现实中找不到位置,也无法从前人那里找到一个艺术的参照。作为一个的共和国的公民,他对古老的欧洲也无法融入”(4:xxiv)。所以,欧文时代美国人的处境或多或少尴尬。一方面,他们无法在自己土地上寻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另一方面,与他们的文化母体-欧洲文明-又不能完全融合。欧文,作为他的时代中最敏感一颗心灵,由此感到的痛苦可能更深。因此,在他的作品中,不可避免地总是弥漫着一抹忧郁和怀旧的色彩。那是一种对“过去的好时光”的怀旧;一种对“过去的好时光”一去不返的伤感。
      二、欧文的人格与时代背景
      欧文出生于一个中产的家庭且受过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有苏格兰血统,而他母亲则是一个英国人。在他年轻的时候,艾迪森、斯蒂尔和奥里佛.哥特斯密斯等人的或许是他书架上的读物(8:73;2:979)。所以说,整个他的一生,他的品味都是优雅高尚和有英国风味的。对他来说,理想的生活方式是英国中上阶级的方式。他梦想着恬静的田园生活。他的性格是倾向于随意的。在某种意义上说,和瑞普有相似的地方。事实上,根据William P. Kelly 的说法,欧文在描写自己在Alhambra 的生活的时候,曾经承认他与自己笔下的人物,如Diedtrich Knicherbocker,Rip Van Wrinkle(瑞普),Geoffrey Crayon等有相似的地方(4:xxxiv)。的确,在许多地方他和瑞普有相似的地方。瑞普的爱好是带着自己的猎犬-“狼”-到森林里去打猎。而欧文的童年时光都花在“到四处的乡村闲逛,而不顾父母的责备”(The Author""s Account of Himself,4:3)。瑞普性格里最大的缺陷是对各种劳动的厌恶”;而欧文则从来对他的本职-律师职业-不感兴趣,“一直在寻找机会躲开律师的工作,而且出现在剧院里的次数远远比在法庭多”(4:xiii),尽管他认识到“在年轻的美国文学生涯可以作为嗜好而非职业”(4:xiii)。   然而,当时的美国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努力工作和简朴的生活受到了欢迎。另外,当时的世界由于科学、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生活方式逐渐瓦解,平静被喧嚣打破,古老的习俗被抛弃,即便是“瑞普”偏僻恬静的小村庄也逐渐被卷入工业文明的机器。在这里,道德被遗弃,对金钱的追逐成为社会的主题。正如一个评论家在评价他的另外一本书-《纽约外史》-所说:“不是去赞美民族的成就,相反,欧文讲述了一个变化的故事。在这里,美国以一个想像中的阿姆斯特丹出现,然后从一个所称的“第二个伊甸园”屈服于以民主和物质主义为代表的势力……这本书把堕落的现在与想象中的和谐的过去相对比。它理想的社区是一个在 Wouter Van Twiller 统治下的,不受“商业的喧嚣”和“权力人物”干扰的原住地(1:666)。”
      所以,很明显的,作为一个“瑞普”式的人物-那个所谓的“无用的好人”-欧文在这个喧嚣和拜金主义的社会里感到了不安。《瑞普?凡?温克尔》和《睡谷的传说》在某种程度上都表达了作家对恬静安逸的乡村生活的向往。《英国的乡村生活》是他另外一篇散文,收集在《见闻札记》里面。这篇作品无疑是他对平静和“有道德”的乡村生活之偏爱的证据。而这种生活,他认为是他自己的国家所没有的。在这里,他写道:“ 然而,英国[乡村]风景一个很大的魅力就是弥漫于其中的道德感。它是与秩序、安宁、庄重且合理的原则、对习俗的尊重等理念结合在一起的(4:69)。”他对乡村生活的喜爱更好地在下面的选段中变现了出来:
      这是一个令人愉快的星期天的上午。当[教堂]肃穆的钟声穿过田野,这时可以看到三三两两的农民穿着最好的衣服,拥挤而又静静地沿着绿色的小径走向教堂。他们面色红润,充满着谦卑的愉悦。但更令人愉快的是傍晚的时候,看他们聚集在屋舍的门前,沉浸在用他们自己的双手铺就的朴素的舒适和装饰中(4:70)。
      对欧文来说,就是这种简单和平静的乡村生活中滋养了道德和愉悦。正如他在文章的结尾所说的那样:“正是这种甜蜜的乡思,这种家园般的感情,孕育了最稳定的道德和最纯粹的愉悦(4:70)。”
      三、结语
      尽管欧文对这种他认为是平静和充满道德的生活充满向往,但他同时也清醒地意识到时光的回溯是不可能的。他意识到这种古老的美好的日子在逐渐消失,并无可挽回。对此,他是充满惆怅的。William P. Kelly说道:“正如欧文所写的,工业革命正在继续重新塑造英国社会。不像一些评论家所说的那样,他对[传统]英国生活的扰乱和影响并不是冷淡和漠视的(4:xxiv-xxv)”。而对这种“扰乱和影响”,他是不情愿但也无能为力的。而也因此,他的作品,就如他的人一样,总是充斥着淡淡的忧伤和乡愁。
      
      参考文献:
      [1]Sacvan,Bercovitch.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American Literatur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
      [2]Krupat Arnold,Levine Robert S.ed.The Norton Anthology of American Literature[M].the 7th edition,New York:w.w.Norton&Companying.Inc,2007.
      [3]Baym,Nina,Ge.Ed.The Norton Anthology of American Literature,Vol.2,the 6th edition[M].New York:W.W.Norton&Companying.Inc,2003.
      [4]Irving,Washington.Selected Writings of Washington Irving[M].New York:The Modern Library,1984.
      [5]涂沙丽,肖丽,涂朝莲. “华盛顿?欧文作品导读”[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6]童明. “美国文学史”[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

    相关热词搜索: 华盛顿 乡愁 忧郁 作品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