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句子 > 正文

    天使 魔鬼 人的两面性【天使还是魔鬼】

    时间:2019-03-23 03:28:5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一部《水浒》最出风头的人物,就是武松。明末清初评《水浒》的老前辈金圣叹先生按高低上下四个等级,品评了三十位水浒人物,其中第一个“上上级人物”,就是武松。   我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中,武松在“民间”的知名度也最高,一个没有上过学的农村老太太,她可能不知道李白、杜甫、苏东坡是谁,却可能知道武松是景阳冈上的打虎英雄。
      我们该如何看待武松呢?
      
      主持人:提起武松,人们往往喜欢列举出他景阳冈打虎、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的精彩故事,来讴歌这位刚强、勇武、坚决、无畏,受人敬仰的英雄。正是这些故事,使武松成为人民群众最为熟悉和喜闻乐道的文学人物形象,成为民间传说中勇敢和力量的化身。但是,人们却很少思考过,恰恰就是这些精彩故事的本身,也暴露了武松性格中的不少弱点。
      武松是个怎样的人呢?我们应该怎样看待武松?你们都是《水浒传》的热心读者,就这些问题,今天请大家作些有益的探讨。
      罗迪:我认为,武松是一个英雄。在古代,老虎不是被保护动物,数量可能也还不少,它是要吃人的,要危害百姓生命的。所以当时的打虎行为,属于“为民除害”范畴,是给百姓做了一件大大的好事。如果是一般的猎户用刀枪弓箭射杀老虎,那就不稀奇了。
      《水浒传》中,李逵用刀砍死了大小四只老虎,解珍、解宝也曾用窝弓药箭射死过一只大老虎,但书中对这些情节都没有大肆渲染,更没有说他们是“打虎英雄”。唯独这个武松,因为景阳冈上多次发生过老虎吃人的事件,众猎户无法捕捉,武松却“赤手空拳”把这只大老虎打死了,所以就成为英雄了。一场“打虎”,把武松的神勇勾画得淋漓尽致。海饮“三碗”的豪气,正是英雄胆气的最好注解。
      武松还为被压迫者申冤复仇,对封建统治者的起义反抗。这些都表明“英雄”的桂冠是非他莫属的。
      李权:《水浒传》中写武松出场,是在柴进的庄上。那时候,他已经是个二十多岁的彪形大汉了。书中没有介绍他的青少年时代,但通过武大见到他时说的又怨又想的话,向我们展示了武松的任性好斗。武大道:“我怨你时,当初你在清河县里,要便吃酒醉了,和人相打,如常吃官司,教我要便随衙听候,不曾有一个月净办,常教我受苦,这个便是怨你处。想你时,我近来取得一个老小,清河县人不怯气,都来相欺负,没人做主。你在家时,谁敢来放个屁?我如今在那里安不得身,只得搬来这里赁房居住,因此便是想你处。”从武大这段话里,我们看到的武松好似一个街头混混,没有一点好汉的模样。他自以为把人家打死了,这才逃到柴进庄上躲避的。酒后打人,当然不算是英雄行径;为此潜逃,敢作而不敢当,更连“好汉”也算不上。
      就打虎一事而言,当时酒家已告诉他冈上有老虎,他却不理会;待到明白真正有虎时,他也吃惊不小,“欲待转身再回到酒店里来”。那么,又是什么力量促使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呢?武松“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金圣叹读至此也惊诧道:“以性命与名誉对算,不亦异乎?”试想,倘若他技艺力气稍逊一筹,一不小心成了大虫腹中餐,那为了逞强而丢的命岂不是太可惜了?武松为了维护自己的名声,为了保持所谓的尊严,不计一切后果,这样的做法实不可取。
      颜真:武松曾一再声称:“凭我胸中本事,平生只是打天下硬汉,不明道德的人。”字里行间似乎流露着一种英雄气概。可是,他的道德观界限混淆,是非不分。在孟州,施恩依仗他父亲管营的权势,“捉着营里有八九十个拼命囚徒”,霸住了快活林。各客店、赌坊、兑坊,都要“送闲钱”给他,实际上施恩亦官亦匪。可是,武松却被施恩的小恩小惠所迷惑,还没问要他去干什么,便早就拍胸脯道:“便是一刀一割的勾当,武松也替你去干!”
      后来,张都监想让武松做个“亲随梯己人”,武松立刻“跪下称谢”。接着,张都监又要把养娘玉兰嫁给他,武松便感激涕零:“都监相公如此爱我!”为了献殷勤,主动替官僚去捉贼。正当这个时刻,张都监翻了脸,不承认他是亲随,只认定他是“贼配军”,一定要把他屈打成贼,而且作为贼处死。此时的武松并未表现出在平安寨愿意接打一百杀威棒的豪气,还是被屈打成招了,哪有什么“英雄本色”?
      周稳良:在“血溅鸳鸯楼”一节中,张都监在楼上饮酒作乐,等待徒弟把武松的头颅拿来助兴。这时武松冲上来一口气杀死十五条人命。李卓吾评论道:“只合杀三个正身,其余都是多余的。”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冤有头,债有主”,这是武松的口头禅。杀张、蒋等三人确实是报仇,但那些女眷、丫环、马夫、厨师也该死吗?这时的武松仿佛倒退到了茹毛饮血的最原始的野蛮的社会,成了一个十足的、不折不扣的强盗。
      如果说武松杀死所有人是为了灭口的话,那还情有可原,但他在墙上却留下了名字,可见他杀人纯粹是为了泄私愤。当武松用尸衣蘸着鲜血在墙上写下“杀人者,打虎武松也”八个大字时,杀人与打虎在他心中已没什么区别。武松在这样血腥的场景中还不忘舞文弄墨,墙上留名还略有诗意,从中不难看出武松的残忍与冷酷。
      李永明:我认为,武松还有一个非常可贵的精神,那就是他能幡然悔悟。当宋江执意“招安”时,武松刚开始还颇为赞同他的观点。他去投二龙山的路上与宋江在孔亮家再次相遇,他对为离愁别绪所笼罩的宋江劝慰道:“天可怜见,异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时却来寻访哥哥未迟。”在书中第一次也第一个明确“招安”一事。但是事态的发展却逐步使他意识到招安并不能“博得封妻荫子”的美好归宿,反而遭受了屈辱,于是他不再对宋江愚忠,并加入到极力反对招安的行列。在菊花会上,当宋江唱到“望天王降诏,早招安”时,武松拍案而起,厉声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兄弟们心!”对宋江的愚忠、执迷感到严重不满,于气愤不满之中暗透出一股悲凉。
      眼看着众兄弟出于对宋江的义气,明知前途一片黯淡,仍生死相随,被朝廷利用东征西战,身边的弟兄死的死,伤的伤,自己也在征讨方腊时失去了左臂,他终于从失落、迷茫的泥潭中摆脱出来,对“招安”完全失去了信心。最后他谢绝朝廷封赏,出家为僧。这应该可以看作是武松对自己从前所犯的错误、复仇的一种忏悔。
      陈至:武松身上也具备儒家的“孝悌”,兼有一份“士”魂,一份“侠”魄,和一份不需多作解释的“义”气。
      武松的兄弟情怀,与宋江宋清、张横张顺、穆春穆横、孔明孔亮、阮氏三雄那班意气相投的兄弟胞之义不同,更与何涛何清那般以利益为情谊的庸俗世情不同。武大,既是抚养武松长大替武松背责罚的恩人,又是一个需要保护的“懦弱本分”的弱者。武松对兄长的感恩,是武松对他心中那份浊世中可贵的亲情的珍惜,以及对撕碎这份亲情的凶手们的猛烈报复。这份手足深情,读来令人感伤,也不由人不对他的悲剧经历惋惜。
      主持人:通过对武松的分析,我们知道,武松这一人物形象的复杂性,不能再简单地用“好人”或“坏人”等词语给他下结论。正如西方哲学家所言:人都是天使与魔鬼的结合体。武松有英雄的行为,也有流氓的习气;他是一个勇夫,也是一个俗子。作为一个有思考能力的读者,既要肯定地看到他的精彩之处,也要批判地看到他身上众多的缺点。

    相关热词搜索: 魔鬼 天使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