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句子 > 正文

    [托物比兴,风雅成诗] 风雅比兴

    时间:2019-03-12 03:24:2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比兴是中国诗歌传统的表现手法,宋代朱熹准确地概括了其基本特征,他指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通俗地说,“比”就是比喻,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可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有的诗歌在个别地方采用“比”,有的则是全诗都涉及“比”。如屈原在咏物诗《橘颂》中通篇赞颂橘“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的秉性,以此比喻自己矢志不渝的爱国情志。
      “兴”就是起兴,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因此我们经常可见“比”“兴”并提。如《孔雀东南飞》开头的“孔雀东南飞,十里一徘徊”,用具体的形象渲染气氛,激发读者想象,创造出缠绵悱恻的情调,又能引起下文的故事,起到了统摄全篇的作用。
      在古典诗歌中,运用比兴的手法,可以通过具体的常见的事物表达抽象的事物,使读者易于理解;还可以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使其形象鲜明。《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其中大多数作品都以比兴的手法开头。《周南・关雎》一诗便为比兴手法运用的典型。这是一首爱情诗,欲写所思之“女”,先以“雎鸠”起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既是兴,又是比:雎鸠天性温顺,可比淑女之娴静;雎鸠乃“河洲”常见之鸟,可使人联想起常来河边采荇之女;“关关”乃雎鸠雌雄唱和之音,可引起“君子”思“逑”之情。可见,诗歌之起兴本身就具有联想、托寓、象征等作用,这就为人们理解诗歌的意蕴带来了便利。
      此外,运用比兴手法更能避免叙事或说理的直接乏味,使之委婉含蓄,意蕴更为深刻。如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一诗:“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诗中前两联运用了比兴手法,写阳月时雁南飞至此北回,而自己却要翻山越岭,到那荒远的瘴疠之乡;群雁北归有定期,而自己何时能再返故乡和亲人团聚?由雁而后及人,两相对照,人不如雁的感慨之情深蕴其中。
      
      【牛刀小试】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感遇 (其七)
      (唐) 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
      本诗采用比兴手法,托物抒怀。作者以丹橘的耐寒、甘美,比喻自己坚贞不屈的节操;通过对丹橘无法“荐嘉客”、人们仅“树桃李”的感慨,表达自己遭受排挤的愤懑之情。(“经冬犹绿林”赞颂丹橘不因岁寒而变节;“奈何阻重深”一句体现作者的无奈之情;最后一句“此木岂无阴”――难道橘树不能遮阴吗?以反问形式突出表达了作者的愤懑之情)

    相关热词搜索: 风雅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