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句子 > 正文

    【教科书设计意图及其实现之研究】 确保实现组织意图

    时间:2019-02-16 03:28:38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 要]教科书设计意图的实现,即作为设计行为完成品的教科书对设计者预先意图的达成。现实中从最终的成品到原初的设计意图,完全吻合的情况极少,教科书文本的走样、偏离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教科书设计意图的实现取向体现在三方面:忠于设计意图、对设计意图的超越、对设计意图的衰减。教科书的设计者影响设计意图的实现,教科书设计意图本身影响自身的实现,教科书性质的局限性制约设计意图的实现。应对教科书设计意图衰减性偏离的策略有:确保教科书设计人员的多领域化;提升教科书设计意图的品质;弥补教科书自身的局限;完善教科书的售后服务。
      [关键词]教科书;设计意图;小学英语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808(2010)11-0042-05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我国在中小学教科书建设上逐渐确定了“同一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行多样化”的方针。但“多样化”并不是雷同重复的数量增加的多本化。如何设计编写高质量的教科书,就成为当前需要认真探讨的课题。对现行的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进行设计意图的实现研究,实际上也是对现行教科书重新进行审视,这些研究将有利于丰富教科书的编制理论,对课程和教材的建设也起着理论指导的作用。本研究以x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英语实验教科书” (以下简称“x版英语教科书”)为案例,试图分析教科书设计意图及其意图的实现,找出问题,分析原因,给出对策,从而推进教科书建设,促进真正意义上的教科书多样化。
      
      一、教科书设计意图基本问题
      
      (一)教科书设计的内涵
      教科书设计不同于教科书编写。“编写”是就现成的材料加以整理,写成书或文章。 “设计”则是在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预先制定方法、图样等。“教科书设计”是将教科书编制的计划、规划和设想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强调整体性的安排。设计者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从人类知识文化宝库中选择适合于教育对象、能够达到预期教育目标的经验要素,然后依据一定的逻辑形式对各种经验要素进行组织,再以可见的形式如文字、图片等表达出来,最终转化为具体的教科书。
       (二)教科书设计意图的内涵
      教科书是设计者设计行为的结果,设计者在实施设计、编制行为之前,必然在心理上形成一个目的(如让学生掌握特定的知识),并对如何通过教科书来达成这一目的进行构思和计划(比如教科书选择什么内容,采用何种编排形式)。因而,教科书的设计行为必然包含了意图的成分。“意图”是一种能引发和指导个体有目的行为的心理表征的状态。本文把“教科书设计意图”理解为设计者在进行教科书设计时的内心动机、构思和计划,是在启动教科书编写之前,教科书的编创决策者对于所要完成的结果的预期。教科书的设计意图更多地考虑选什么内容、以什么逻辑形式、何种表达方式来达成何种目标这一结果。
      
      (三)教科书设计意图的实现取向
      教科书设计意图的实现,即作为设计行为完成品的教研斗书列设计者预先意图的达成。现实中,从最终的成果(完成品)到原初的设计意图,完全吻合的情况极少,教科书文本的走样、偏离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教科书设计意图的实现取向体现在三方面。目
      忠于设计意图,即不偏不倚,教科书完全反映了设计之初的意图。或者说,编制出来的教科书完全符合设计时的预期目的。
      超越设计意图,是指完成品对教科书构思和设计的一种突破,具有创新的元素,使其能够更好地体现教科书应有的价值。它虽然没有忠实地吻合预定目标,但实际上给目标带来了调适和完善。这是一种正偏离。
      背离设计意图,指设计意图未能实现,是教科书对设计意图的一种“背叛”。这种与设计意图背道而驰的偏离,降低了教科书的质量。这是一种负的、衰减性偏离,是现实中最为普遍的,所以也是本文重点探讨的。
      
      二、教科书设计意图及其实现
      
      (一)x版小学英语教科书的设计意图
      第一,从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出发,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x版英语教科书设计者在这一方面的意图很清晰。访谈中,教科书主编w追求的就是:“该版本教学内容和语言材料的取舍着力于生活化,注重实尉性及趣味性,坚持更贴近学生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关注学生所熟知的事物,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第二,实现知识的传递、能力训练和思想文化教育的整合。“长期以来,我国课程强调‘双基’的重要性,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考虑教科书内容的选择要实现知识与能力并重。鉴于英语课程的交际性,设计时适当地把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有意识地凸显出来。此外,英语作为一门文化性、思想性较强的学科,在内容选择时我们也注重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意图通过具有人文内涵和思想道德教育的知识,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思想道德品质。”这就是x版英语教科书主编w的设计主张。
      第三,关注中等和偏远地区的教育情况。任何一套教科书的设计和编写都应有一定的面向对象,这是教科书的适切性问题,它是评价一套教科书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x版英语教科书的主编w表示: “该版本教科书主要面向我国中等和偏远地区的小学生。”
      第四,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x版英语教科书以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自信心、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初步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访谈中,设计人员L谈道:“小学英语教科书的设计始终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与方法。”“我们在教科书内容组织的设计上,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以及小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反复循环,螺旋上升的纵向组织模式,一方面意图为学生提供反复练习的机会,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意图体现……重频率、重效率、重活力的教学原则,促进学生英语学习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二)教科书设计意图的实现情况
      良好的没计意图实现得如何呢?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较好地实现了设计意图。即作为设计行为完成品的教科书对设计者预先意图比较好地达成或实现。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内容选择体现生活性、实用性和趣味性。x版英语教科书的设计着重从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出发,取材力求生活化,在内容呈现形式上立足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完成品――教科书文本分析笔者发现,整套教科书围绕Tim、Peter、Lingling、Mingming、Anne、Dongdong以及令学生感兴趣的小恐龙Dino的学习和生活,包括个^、生活、学校课内外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以及外国人的相处等,以话题和结构为主线来安排,每个话题都安排有相应的语言结构,话题确实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另外,课文呈现方式的最大特点是融内容于趣 味活动之中。设计者利用很多游戏、故事以及经典英文儿歌和诗歌使学生在玩中学,寓教于乐。
      内容编排关注多种语言技能的发展。x版英语教科书在设计时突出语言交际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力求体现学用一致、学以致用的原则,在强调语言知识学习的同时也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综合技能的培养。笔者通过对完成品的分析得知,该教科书的内容编排以单元式为主,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话题进行听、说、读、写一系列学习任务的安排。这些活动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做事、思考、合作、实践来体验语言、获得知识,在做中学的同时既锻炼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内容呈现强调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x版英语教科书意图强化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该教科书的编排确实比较适合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以词汇学习为例,文本展现了几种基本策略:一是利用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拼读拼写单词;二是不同词汇表策略;三是附录中以单词分类法来编排的各种列表,如三年级上册的“some conllTlon English nalnes”“alphabet list",四年级上册的“classroom language”“numbers”等,为学生提供了词汇记忆策略。
      第二种,对设计意图的背离。即设计意图未能实现,完成品偏离、违背了设计意图,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内容知识的空无。教科书内容的空无,是指教科书中应该呈现却没有呈现的内容。所谓“应该”,是指对社会、学科及个人发展而言是有重要价值的,不可或缺的,然而却由于各种原因,这些内容没有呈现于教科书中。教科书设计意图强调内容的选择注重基础性,教科书却存在一些基础性内容的空无,导致削减了教科书内容的基础性。月这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缺失性空无内容,指教科书中没有安排但又是必须学习的内容。比如该教科书的音标的空无。最主要的是文化内容的空无。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风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学习一种语言的同时也要学习它所承载的文化。x版英语教科书也意图通过文化教育的内容,使学生初步了解西方文化。但从文化内容的分布、中西方文化安排的比例以及文化涉及的主题上看,该套教科书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从分布上看,三年级全年及四年级上学期的教科书中均无文化内容的体现,四年级下册只有两课,简单地介绍了一些国家的名称及货币。如此单薄的文化内容设计,无法使学生接触一定量的外国文化习俗,更别提对外国文化习俗的兴趣培养。从中西文化安排的比例上看,全套书涉及文化教育内容的一共13课,体现中国文化的有11课,体现外国文化的只有6课,内容普遍偏少且不均衡,不利于学生了解异国文化习俗。从文化内容所涉及的主题看,以节假日、景点等介绍为主,但对“民以食为天”的饮食文从未提及,教科书中所涉及的景点全部为国内景点,国外著名景点不见踪迹。可见,教科书并没有很好地达成没计时提到的“使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增强国际意识”的目的。
      另一方面是存在性空无内容。这是空无内容的一种特殊形式,指知识本身虽存在于教科书中,但由于错误、不规范或不恰当的知识或形式而造成内容的空无。x版英语教科书中字母和读音之间建立的对应关系就属于这类空无。在字母教学中,每课都有专门一个部分对字母与读音的关系进行了渗透,让学生在字母学习中积累语音知识,这很好,但每个字母只呈现了一种发音,如元音字母只出现了闭音节情况下的读音,这样就会给学生造成一种错觉,认为字母与读音是一一对应的。
      其次,内容组织失衡。其一表现在语法知识两极分化―一太集中或太分散。说太集中,指一个语法项目在一课或两课内全部呈现;说太分散,是指一个语法项目散落于各课,甚至跨册出现。以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及名词性物主代词这一语法项目为例,教科书对前者的介绍太分散,全套各册均有呈现,而没有一课对其进行归纳或总结,不利于学生整体印象的形成。而对名词性物主代词的介绍则集中在五年级下册第8课全部完成。这必然导致学生对这一较常用但又容易混淆的语法现象理解困难。其二表现在词汇复现率较低。x版英语教科书对词汇的教学提出了词汇紧扣话题、集中呈现、循环重复的编排意图,但实际词汇的复现率又如何?笔者随机选取五年级下册前三课中10个要求学生掌握的生词,统计结果如下:有4个(40%)在本课没有复现,4个在本课复现1次,另外2个在本课复现次数分别为2次和4次;6个(60%)在本册其他课中没有复现,另外4个在本册其他课分别复现1次、2次、3次、4次。可见,教科书中多数词汇在本课和其他课中的复现率都很低,与其所提出的单词循环重复的编排意图并不相符。
      再次,内容材料失真。语言的真实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语言情境的真实性和语言本身的真实性。x版英语教科书的设计意图是,为保证学生所学习的语言真实地道,语言材料大都来自当前生活现实中的真实语境。但笔者分析发现,教科书在语言的呈现上存在不真实或不地道的表达,甚至还有一些中国式英语的痕迹。比如,教科书中出现的“What’s your name",在真实的交际环境中,这样的表达太过正式、不够亲切。关于打招呼的用语依旧是老套路的“How are you?”“Fine,thank you,And you?”而最地道的用语“How are you doing?”“I’m doing great”则在教科书中不见踪迹。此外,教科书中一些语境的设置与真实生活不符或没有真正的交际意义。如课文中经常会出现指着红色气球问“What color is this balloon”,指着学生所熟知的事物问“What is this”,在真实的生活中没有人会问这样的问题,这些语言情境都缺乏真正的交际意义。
      最后,插图针对性不强。x版英语教科书图文并茂,能引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阅读热情,但在插图的设计、排版和类型等方面还有不少不足,达不到图片运用的理想成效。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其一,图片的摆放位置不恰当,如三年级上册第14课,Tim和Dino一边玩着跷跷板,一边说“Iliketheplayground”,由于图片位置的摆放不合理让人误解。其二,图片要呈现的内容不突出,易让人混淆。如三年级上册的两个单词“girl”和“wom-an”对应的人物头像都是两个非常年轻的女,陛,这对学生的学习会造成误解。其三,图片不能体现事物的主要特征,易误导学生。如三年级下册的“mght”一词对应了一幅夜景图,而其反义词“day"’则呈现了一幅课堂图片。其四,插图设计出现错误。如三年级下册的“rainbow”,彩虹的红、橙、黄、绿、蓝、青、紫的七彩色应该是由外至内,而书上所呈现的 图片则与之相反。其五,插图类型单一。教材中的插图大多是绘制的,很少有实物照片。这种单一的绘制插图脱离学生现实的生活场景,不利于学生完整生活世界的建构。
      
      三、影响教科书设计意图实现的因素
      
      教科书成品,在反映设计意图的基础上,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一些偏离。这些偏离的产生有其必然性,也有其偶然性。廓清影响教科书设计意图实现的原因,可以更好地促进教科书的建设与发展。
      
      (一)教科书的编创者影响设计意图的实现
      设计者自身陛质的影响。教科书设计者是教科书生成的决策者、指挥员以及教科书蓝图的描绘者。但他们往往并不亲身编制文本,不参与蓝图的实现工程,这就必然在转化设计意图的过程中产生对意图理解的偏差。更有甚者,设计者的意图不完全是固态的,它会随着文本编制的进行而发生调整,这种临时陛的动态调整会加剧文本生产的误差。
      编创者结构组成的影响。教科书的编制是一项高度专业化、团队合作的过程,编创人员结构的不完善会导致教科书设计意图难以实现。比如该书意图面向中小城市和农村小学,但主要设计者是大学教授,编写人员均来自香港和某省的大学与科研单位的外语教学专家,缺乏一线教师的参与,更没有人来自农村。这种人员组成容易造成教科书与教学实践的脱节。这是直接导致x版英语教科书在2003年初版发行后,师生普遍反映内容偏难、容量偏多的主要因素。
      
      (二)教科书设计意图本身影响自身的实现
      教科书设计意图是一种构思和计划。它贯穿于教科书建设的酝酿、设计、编制、使用和评价的全过程,决定着教科书内容的选择及组织、表达形式,是教科书编制的依据。在影响教科书设计意图实现的诸多因素中,意图本身的质量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变量。在某种意义上,教科书设计者有什么样的意图,也就预设了什么样的结果。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设计意图的可操作性。教科书设计意图作为教科书编制行动指南,总是充满“美好的向往”,可一进入实践领域,多少会事与愿违,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意图本身的可操作性相关。可操作性强的设计意图在实施中衰减要小,反之,必然会带来很高的负向偏离。教科书设计意图的可操作性与意图是否具有细化的执行方案有关。如设计意图中提到按“图文并茂”的形式处理内容。但由于对“图文并茂”的意图没有具体化,造成了实践上的多向性,出现了很多图文不匹配、图片过于复杂难于理解、图片安排过密或过于松散的现象。
      设计意图的适切性。即对教科书适用对象的认识和把握的准确程度。如果一部教科书在设计时忽略了对学习对象各方面的分析,就会无的放矢,也绝对成不了一部好教科书。前文中所提到的初版部分内容太难等现象就是因设计意图问题而造成对教科书适用对象把握不准的典型例证。
      意图表达的明确性。能否对设计意图进行明确的表达和理解,是影响意图实现的一个关键因素。从陈述技术上来讲,只有清晰的表述,才能提高设计意图的可操作性,才能让编制者明确地知道要选什么内容,以何种形式来编排、呈现和教学。因此越是明确的设计意图,其实现程度就会越高。正确的意图并不必然导向有效的行动,只有明确的意图才能被行动主体领会,被充分领会的意图才能真正对行为起引导和规范作用,才能让编制者明确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能做什么、怎样做是适宜的,实践中发生的偏差也比较容易发现并及时控制。比如,教科书意图围绕Tim、Peter等几位小朋友的生活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逐步学会听懂“简单的英语”;学会和老师、同学及外国朋友“用英语说话”“了解外国朋友生活和学习情况”等。但什么样的语言属于“简单的英语”,用英语说什么话?要了解的外国朋友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到底包括哪些方面?这些不够清晰的意图,直接导致意图实现的困难。
      
      (三)教科书性质的局限性制约设计意图的实现
      教科书容量的局限性。教科书不可能呈现所有已知的东西,其内容必须是精选的,篇幅会受到种种限制。所以,教科书呈现给学生的只能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精华,对于其间的复杂进化过程不得不简化或省略,力求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接触最有价值的知识。但是,往往寻求真理的过程要比真理本身更加珍贵,过程的忽略、间接经验和现成结论的学习对于学生的成长并不是最好的。
      教科书表现手段的有限性。有些经验不能通过铅字印刷的书籍来实现。教科书的表现手段比较单一,不可能呈现生活的所有层面。比如,X版英语教科书意图通过交际法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但教科书的交际只能将语言技能分解为各项微技能,通过场景模拟的形式,让学生孤立地记忆功能、情景和语言表达形式的对应关系。这样的安排很难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得体运用语言的交际能力。语言得体靠单纯的模拟交际活动是很难达到预期目标的。
      教科书内容的滞后性。由于教科书从设计、编写到审定,直至投入使用,是一个比较长的周期,面对知识的更新,教科书内容就会带有固有的滞后性。在英语教科书中,我们学不到新潮的语言表达、听不到新版的英文歌曲、了解不到英语世界的最新动态。
      教科书指向的普遍性。大体上说,教科书的设计总希望有最大多数学校使用,它只能关注普遍情况。但各地的发展存在着较大差异,适应所有地方的教科书不存在。且学生个体差异也很大,适应所有学生的教科书不存在;教科书的普遍性必然忽视地方和个人的特殊性。
      
      四、防范设计意图衰减性偏离的策略
      
      第一,确保教科书设计人员的多领域化。教科书设计者作为教科书建设的能动性因素,从设计意图的确立到实现,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配备设计人员时,应尽量做到成员的多领域化。从学科角度、地域角度、团队角度等多方面考虑设计人员。在设计人员多领域化的基础上,要建立多种沟通渠道,加强各领域人员之间的沟通。
      第二,提升教科书设计意图的品质。设计意图是教科书编制的标杆,出了问题就可能会造成“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偏差。所以,教科书设计意图本身要明确恰当,表述要易于理解、不产生歧义,要便于操作,这样才可能减少教科书设计意图的衰减。
      注重教科书设计意图刚性与弹性的结合。教科书设计意图是教科书编制的行动指南,必须具有确定性,决不能模棱两可,只有确定的目标和设计规划才能指导教科书的编制,成为评价教科书的尺度。但意图的确定性并不排斥灵活性,灵活性开辟创造的空间,开辟调适的余地。教科书设计意图的制订必须处理好确定性与灵活性的关系,注意刚性与弹性的结合。
      加强设计意图的可操作性。设计者既要充分考虑设计意图与当前社会实际的契合性问题,又要减少意图中笼统和抽象的表达,让意图有细化的执行方案。
      第三,弥补教科书自身的局限。相关机构要严格教科书编撰人员的资格认定,确保编撰者的质量与素养;建立教科书修订制度,尽力避免内容的滞后;增设一些网络资源的索引,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知识内容拓展,不过分依赖教科研书。
      第四,完善教科书的售后服务。完善售后服务和如何建设高质量的教科书―样重要。一方面,教科书的设计人员要主动深入实践,指导教师恰当使用教材,同时对教科书进行深度剖析,不断改善、促进教科书发展;另一方面,鼓励教科书使用者积极反馈使用意见,建立意见反馈渠道,营造一种从用教材到研究教材,到参与编制修订教材的积极氛围。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1115.
      [2]FLAVELL J H Cognitive development~children"s knowledgeaboutthemind田,AnnumReviewofPsychology,1999(50):21―45.
      [3]石鸥,雷冬玉,课程改革预期目标偏离的原因与对策[J],中国教育学刊,2008(7):47-50.
      [4]教育部基础教育教材审定工作办公室,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概览小学篇[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267.
      [5]石鸥,李祖祥,教科书的空无内容与教师的应对[J],教师教育研究,2009(2):28―32.
      [6]蒋洁.从“缺失”懒角度看课程:对教科书空无内容的研究嘲,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8.
      [7]国家课程标准专辑[EB/OL],(2003-02―23)1-2010-08-27],http://www.省略.cn/ncs/eng/,eng03.htm.

    相关热词搜索: 教科书 意图 研究 设计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