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句子 > 正文

    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 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与新课程改革

    时间:2019-02-13 03:28:2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音乐从何而来?对于这个问题从来没有人做过准确的回答。但无论是歌咏的产生还是乐器的创制,都是出自人类感情冲动的本能。这是因为人类的生活需要有节奏,就像昼夜的循环、潮水的涨落、月亮的圆缺、四季的更替那样。这些节奏在人的肌体中也有同样的反映,这种对节奏的需要是非常奥妙的,这便成为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理论的基础,用自己的身体律动体验音乐,感受音乐的快乐,使身体成为学习音乐的有效载体。日本是一个非常重视音乐的国家,他们对体态律动的研究热情甚高,体态律动已成为他们音乐课中常规的教学手段,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笔者曾去日本交流访问,感受到日本的教学就是强调学生的参与――身体的、心灵的,学生真的是全身心地参与到音乐学习活动中,他们是那样地快乐。相比之下,我们的音乐课强调教师教学方法的新颖性,较少考虑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学习音乐的兴趣,往往以成人的标准要求他们,结果是得不偿失。所以,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的教育理论给了笔者许多的启示,我们是否可以尝试在音乐新课程中探索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理论的价值和运用。
      
      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理论概述
      
       达尔克罗兹在1906、1919、1930年相继出版和发表的《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节奏、音乐和教育》、《体态律动、艺术和教育》等著作,他的音乐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是: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反映。人类通过身体将内心情绪转译为音乐,这就是音乐的起源。音乐教育首先要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唤起人的音乐本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进而获得体验和表现的能力。同时,通过节奏运动这种教育手段,使学生从小就开始在生理运动器官和思维之间构成一种自由转换和密切联系的媒介,以达到身心的和谐发展。他的理论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的重视,许多评论认为他重新发现了艺术教育的资源优势,确立了新的教育体系。事实证明,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理论与实践确实为后来的音乐教育家们树立了音乐教育教学的典范,并影响到奥尔夫和柯达依教学法的形成,他的理论与实践无疑具有创新和先导的意义。
       体态律动不同于韵律体操,也不同于舞蹈。它根本上服从于音乐的指导,强调的是音乐。体态律动打开了音乐教育实践的一个新领域,“没有一种艺术比音乐更接近于生命,可以说音乐就是生命本身”。达尔克罗兹认为,节奏和力度的感受完全依赖于运动,并且能够在人体肌肉系统中找到对应的东西,因此,身体是节奏体验的第一位的载体。体态律动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于节奏韵律的直觉本能和对音乐的情绪、表现的感觉,对运动觉的平衡,以及培养有规律的运动神经习惯、训练有节奏的心理。总之,体态律动教学强调从音乐入手,通过让学生聆听音乐,引导学生通过身体的运动去接触音乐的各个要素。把人体变成一个能够理解音乐的要求、解释音乐的部分和整体的一种乐器。通过自身人体乐器展示音乐的要素,由通过学习者的内心听觉强调、表现音乐艺术的性质。
      
      体态律动理论对新课程改革的启示
      
       体态律动强调用身体体现音乐节奏,用身体的动作体现音乐的情感,体验对音乐的感受,这是对音乐的最直接的感受,看得见,摸得着。有专家说:音乐何需懂。我认为,音乐可以懂,不仅可以懂,而且可以通过外在的形式把它表现出来。何为听懂音乐?能够感受到听者对音乐的感受,通过外在的动作(摇头晃脑、凝神聆听、手舞足蹈等)……,什么都不用说,你可以感觉到学生是否听懂了音乐。这种说法也许有些片面,但起码有它的优越性,外在的东西可以直接观察。人高兴的时候可以用歌声来表示,人忧伤的时候可以用琴声来传达,无需解释。只有当学生能真正体验到音乐对他的强化和刺激,并得到审美的体验和感受时,才能真正体现出音乐这门艺术学科教学的价值,实现课程标准中有关“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
       教学生喜欢的音乐和能动的音乐是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理论对教学的要求,选择学生喜欢的音乐,能感悟的音乐,能跟着音乐节奏律动的音乐是对音乐教材最起码的要求。新课程标准中内容目标的宗旨是音乐审美体验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两者是音乐学科的核心。试想,只有当感受鉴赏真正成为学生的内心审美体验时,才能谈学生的表现,只有当学生真正对美的东西产生追求的兴趣、欲望时,才能激发其创造的潜力和动力。心有灵犀一点通,听着音乐情有所感、体有所动,动有所得,心灵感应,身心参与,才能其乐无穷。体态律动的目标是在本课程结束时,不是使学生说:“我知道”而是“我体验到”,以此引起学生的表现欲望,激活他们的情感世界,扩大他们的本能力量,并能迁移到生活中去。体态律动是在听音乐的同时以身体运动来体验音乐,并将这种体验转化为感受与认知。它不是用音乐伴奏的舞蹈,也不是伴随着音乐的体育运动。体态律动的训练不是模仿动作,它不注重身体姿态或外表形式,而是将再现音乐所必需的要素“融化”于儿童的身心,发展儿童对音响节奏和身体节奏的通感,达到能用儿童的官能直接反映情感。体验音乐、体验情感正是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理论和新课标共同的出发点和宗旨。
       如何通过表现创造美的途径和手段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创造能力和想像能力成为本次课改的重点。新课程强调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这与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理论的终极目标培养学生的即兴创作能力相一致。但新课程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没有具体的操作要求,很难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实施,这也是目前一线教师非常关注的问题。到底培养学生哪方面的创造能力,如何培养等等,尤其是小学基础教育目前对创造能力的评价和鉴定,具体的要求和目标还比较模糊。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理论则相对在创造力的培养目标和操作方面比较明确,如果教师能够根据教材的内容很好地加以整合并进行研究,尽可能地去发现和研究儿童的身体活动和他们周围世界的自然节奏,特别是儿童的游戏活动,将他们自然引入教师的课堂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像力等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围绕体态律动理论和新课程改革开展教学研究
      
       教师通过教学研究可以很好地掌握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理论,掌握一些操作性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而且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使自己的教学系统化、科学化,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
       我们可以通过对体态律动教学理论的研究,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优势,系统利用有关的案例进行创编,与新教材进行有机整合,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造性地利用新教材,努力实践音乐新课标中提出的有关要求。具体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掌握体态律动理论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要求和操作方法,创编与教材密切相关的体态律动的优秀案例,让学生通过体态律动体验音乐的节奏、情绪等。注重体态律动对学生个性发展、学习兴趣和音乐特长培养的价值和意义,在分析新课程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可以在唱歌表演教学、欣赏教学、器乐演奏教学、创作教学、综合活动教学方面等结合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理论,把有关的内容进行梳理,提炼有关要素,创造性地设计出具体详细的研究和操作方案等等。总之,只要我们认真学习,合理运用,精心设计,一定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受到孩子们的喜爱。

    相关热词搜索: 体态 达尔 克罗 律动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