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句子 > 正文

    气息充满 充满劳动气息的堆谐和奔放的锅庄

    时间:2019-02-13 03:24:28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堆谐”是流传在西藏大部分地区的一种藏族民间音乐,不仅青壮年喜爱,就连老年人和少年儿童也十分喜欢。因此,它的普及率极高,在农家田舍,在工矿车间,在大街小巷,甚至在各种建筑工地和打麦场上,都可以听到充满劳动气息的“堆谐”,可以说,“堆谐”是藏族人民劳动和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堆”是“上部”的意思,上部包括拉萨、山南、日喀则和阿里等地。“谐”是“歌曲”或“舞蹈”的意思。西藏民间歌曲往往和舞蹈结合在一起,有歌必有舞,有舞必有歌。
      “堆谐”传人上部地区,主要靠一些以卖艺为生的民间艺人和堆巴藏戏队,他们在传播“堆谐”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个民间音乐品种传到拉萨以后,几经表演和改造,逐步变得粗犷豪放起来。然而,粗犷中有其妙趣横生的细腻,豪放中不乏轻盈舒缓的抒情;歌曲和舞蹈配合得当,自然天成,毫无矫揉造作之感。
      “堆谐”分为南派和北派,南派流行在“堆”的南部,其主要特点是抒情性较强,旋律流畅,优美自然,犹如缓缓轻风,荡人心扉。人在高原上劳动,难免疲劳,“堆谐”能够解乏除困,愉悦身心,真似神旨天意。北派流行于“堆”的北部,其歌曲风格在南派的基础上,又加进了热烈大方、气势雄伟等风格。这是由于北部地区草原辽阔,雪山林立,让人眼界开阔,心怀坦荡,所以“堆谐”风格也有所变化。
      “堆谐”的音乐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降谐”,音乐节奏比较舒展,旋律抒情、悠扬婉转,显得情浓意深;第二部分“觉谐”,音乐节奏逐步加快,气氛变得热烈起来,人们边唱边舞,音乐激昂活泼、明快大方、粗犷豪放,“堆谐”至此进入高潮。
      热情奔放的“锅庄”舞,在西藏随处可见。农民在田间地头劳作休息的时候,牧民在广袤无垠的草原上放牧的时候,城市老百姓在节假日休闲的林卡里,一个个一群群手拉着手,围成圆圈,一边唱歌,一边跳“锅庄”舞,气氛热烈,热闹非凡。在西藏,不会跳“锅庄”舞的人几乎没有,不管男女老幼,都是跳舞的能手,这种气氛很能感染外地来客,即使什么舞都不会跳的人,和藏族同胞在一起,也会跳得自然和谐,豪兴大发。
      西藏昌都地区的“锅庄”舞很有名气,它的结构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慢歌,另一部分是快板歌舞。开始的时候,男女分班拉手走圈,轮班唱和的婉转悠扬,歌声此起彼伏,如海潮一浪高过一浪,动人心弦。歌声伴随舞蹈,步伐很有节奏,甩袖轻舞,潇洒风流。
      唱一阵之后,大家齐声高喊:“呀!”立即侧身拧腰,加快舞步,越跳越快,歌舞激越昂扬、奔放无羁,最后在热烈欢快的气氛中结束。昌都地区还有一种寺庙“锅庄”舞,跳舞的人披着黄、蓝、紫等各种颜色的彩带,也就是彩色的哈达。这种“锅庄”舞一般是在吉庆的场合礼仪性地表演,没有在农牧民中普及。
      西藏高寒地区生活的牧民们跳的“锅庄”舞和海拔较低的农村老百姓跳的“锅庄”舞大致相同,不同的是牧民跳时多在胸前晃动双手,插步跳跃,前顿步接左右翻身,大甩袍袖,有如牛羊在草原上奔跑,气势昂扬磅礴,体现出牧民豪放粗犷的性格。
      充满劳动气息的堆谐和奔放的锅庄,体现了藏族人民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大无畏的气概,它是藏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国民族音乐园地里瑰丽的奇葩。

    相关热词搜索: 谐和 奔放 气息 充满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