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故事 > 正文

    《陈情表》两例注释商榷|陈情表注释

    时间:2019-02-26 03:28:2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人教版)中散文《陈情表》第一段里的两个注释欠妥。造成此类问题的原因是对词语的注释脱离了语境,断章取义,忽视了词语的语境意义和语境功能,不能从一段文字的整体上去理解和把握词义。对词语的注解错误,直接形成对文章原意的误解,在教学中更容易误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形成断章取义的思维方式,是十分有害的。
      《陈情表》的第一段原文是: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第一处不妥是将“终”注释为“又”,把“既无伯叔,终鲜兄弟”,当作“既……又……”的旬式翻译。
      第二处不妥是将“僮”注释为“童仆”。
      先说“终”。古汉语中并无“既-…”终……”这样的固定句式,它也不是“既……又……”句式的变通,把它当作“既……又……”,实质是忽视了“终”的本来意义。词典注释“既”为“副词,已经”,实际上,在语境中“已经”的意义不是实实在在的,只是表示已经过去的时态。与此相同,“终”也是这个作用。二者在语境中相互配合表现时间上的前后相接关系,注释为“又”是不妥当的,当作“既……又……”句式翻译也是不够恰当的。这里的“既……终……”实际上还有点儿互文,意思是父辈和我辈都是单传:我在父辈里没有伯伯和叔叔,在平辈里没有哥哥和弟弟,先讲过“我”之前的情况,然后接着讲“我”之后的情况,“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其实,只要注意到“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这个句子整体,“既……终……”的意义、作用不难理解。“既”“终”“晚”三个词都是时间副词,在这个句子中它们合起来反映了一个时间段的情况,从家族三代人的角度表现段落中心“孤弱”的“孤”这一层意思:“既元伯叔”说明父辈孤单且早亡;“终鲜兄弟”照应前面句子,说明自己这一辈只有自己这棵独苗;“晚”是相对靠后的一段时间,“晚有儿息”是说明下一代的情况的――“我”也是很晚才有子嗣,并巧妙地为后文埋下了伏笔。而且共同表现了一个中心――“孤”,并且是三代都“孤”,真的是够可怜的了。
      特别要注意的是,句中的“门衰祚薄”非常巧妙地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同时概括地表现了作者的身世之“孤”。“门衰”承上句“既无伯叔,终鲜兄弟”,说明李氏家族门第衰落,李密父亲和李密这两代人均是单传,况且父亲早亡,而“我”又晚有儿息。这在具有强烈宗族观念的古人那里,该是多么大的不幸啊;“柞薄”(福分浅薄)领启下旬“晚有儿息”,又从膝下“子孤”这一个方面表现了作者的孤独。
      后一句“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同样是表示李密身世之“孤”的,跟前一句不同的是,这一句是与“纵向的家族三代人”的时间角度相对的另外一个角度――“横向的家门内外”的空间角度来表现的,从“外”“内”二词即可看出。这一方面表现出作者行文的严谨,另一方面表现出本文的遣词造句之妙。
      至于“僮”,课本上注释为“童仆”,配套的教参上解释“内无应门五尺之僮”是“从经济上表现门庭衰败,连个使唤的童仆也没有”都是脱离语境、脱离语段中心的主观臆测。造成错误的原因是理解方法错误。
      据《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注释,“僮”有两个义项:①僮仆,奴仆。(“值仆”同“童仆”)②儿童。而且其第二义项“儿童”就是以“内无应门五尺之僮”为例句的。为什么这里要选“儿童”而非“僮仆”呢?如果孤立地就“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这一分句来看,用这两个意思中的任何一个都能讲得通。但结合“既……,终……,门……,晚……”的句意,便会明白“内无应门五尺之僮”正是这一层意思的概括、再现。之所以再现,就是为了给“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做充分的铺垫,用以突出强调孤苦凄凉之意。显然,这里的“僮”应为“儿童”,而非“僮仆”,即与前面“晚有儿息”的“儿息”同义。本段文字句句紧密相联。也只有弄清各句之间的关系,才能准确地翻译并深刻地理解该文的思想内容。当然,弄清各句之间关系的前提、基础是准确地理解各句的意义。
      由《陈情表》中“终”“僮”两个词语注释的辨析可知,对于文言词语的理解,不能脱离语境孤立地去做解释,只有遵循“结合语境,依据功能”的原则,把词语放在句子当中,结合句子的内容与形式分析其语境意义,了解其语境功能,才能做到理解得准确、深刻(对于现代文词语的理解也是如此)。
      对于词义的理解,应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阅读中准确理解词义,二是在写作中准确地运用词语。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只有在语文阅读中打好这方面的基础,才能够在写作中准确运用词语;在写作中能够准确运用词语,又能进一步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与此相关的是,能否准确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除了掌握必要的方法之外,还必须有相应的知识积累,明白文章内容的事理关系。我们在教学中遇到的一些语言不当的现象,包括单个句子不当和句与句之间衔接不当,如�嗦、颠倒、杂糅等,其根本原因是对事理认识不够清。楚,而对事理的认识不清楚,又造成文字内容表达的无序、混乱。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语境意义和语境功能,通过明白文字内容的事理关系来准确理解词义,提高学生把握和体味语言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相关热词搜索: 商榷 注释 陈情表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