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故事 > 正文

    文言文虚词题 2007年高考虚词考查题解析

    时间:2019-02-22 03:26:4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2007年高考语文全国各地18套试卷共考查了20个虚词,其中有7组(每组2个)为近义词选用,有6个为虚词填空。现作如下分类辨析。      1. 析事理逻辑
      虚词作为强化语句表意功能的纽带,必须符合语境提供的事理逻辑,而不能在表述上与事理逻辑相悖。
      例1 事发当日,看守所民警值班期间未认真履行看管职责,______(A. 私自 B. 擅自)离岗,外出吃饭,造成在押人员脱管。(山东卷第3题)
      例2 老百姓说得好,______(A. 宁可 B. 宁愿)常年无灾情,不可一日不防备。(广东卷第3题)
      例3 谈到决赛对手时,教练说:“这将______(A. 必然 B. 必定)是一场漂亮的比赛,在决赛中和他们会师是一次独一无二的机会。”(重庆卷第3题)
      例4 距离同济大学校庆还有5天,世界各地的校友______(A. 不日 B. 翌日)将启程,前往上海参加庆典,共贺母校百年华诞。(浙江卷第2题)
      辨析 “私自”指背着组织或有关的人,自己做不合乎规章制度的事;“擅自”指对不在自己职权范围内的事情自作主张。例1句中,民警值班期间要“离岗”是要请示上级决定的,看守所民警未请示而自作主张离岗,所以应选用“擅自”。“宁愿”偏重说明主观意愿;“宁可”偏重权衡利害得失。例2句中,“灾情”是客观的自然现象,它不以人的主观意愿为转移,所以不能选用“宁愿”,只能选用表示经过权衡后作出选择的“宁可”。“必然”表示事理上确定不移,偏重于客观性;“必定”表示判断或推论的确凿或必然,偏重于主观的肯定。例3句中,“将是一场漂亮的比赛”是一种主观上的推测或估量,所以应选用“必定”。“不日”指要不了几天,几天之内(多用于未来);“翌日”指次日。例4句中,“距离校庆还有5天”,“世界各地的校友”由于距离远近、乘坐交通工具等的不同,只会在“几天之内”先后启程,而不可能都在“次日”启程,所以应选用“不日”。
      2. 析分句关系
      虚词(特别是关联词语)的使用,必须切合分句之间的关系,否则,就会发生关系混淆、颠倒或强加关系等使用错误。
      例1 方永刚既是“知者”, ____________
      (A. 也 B. 更)是一个“行者”。(辽宁卷第3题)
      例2 当浮力大于物体所受的重力时,物体上浮,______(A. 反之 B. 否则)物体下沉。(江西卷第3题)
      例3 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使上下文连贯起来。(重庆卷第21题)
      头渡小镇精巧①秀丽,藏在一片狭长的山谷之中,一边是金佛山的主峰, 一边是柏枝坡的山峦。
      ②处于两个巨人的脚下,③让人感到的不是局促的压抑,而是一种舒缓的安定,像如歌的行板,④风吹雨打,⑤世事变迁,⑥在大山的怀抱中酣然高卧。
      辨析 例1句中,“行者”比“知者”更难做到,两者之间应是“递进”关系,所以应选用“更”。例2句中,“反之”指与此相反,反过来说或反过来做;“否则”指如果不是这样。该句只是对两种条件及其结果的客观陈述,其中没有包含假设关系,所以应选用“反之”。例3句中,“精巧”和“秀丽”之间是并列关系,可填入“而”。“处于两个巨人的脚下”和“让人感到一种舒缓的安定”之间是转折关系,可依次填入“虽然”“但是”。“风吹雨打”“世事变迁”“酣然高卧”之间依次是并列和转折关系,可依次填入“尽管”“尽管”“仍然”等。
      3. 析词性特点
      虚词的词性与语法特点和语法功能是密切相关的,我们只有把准了词性,才能做到准确使用。
      例1 人们在异国他乡为了生存而不得不放弃自己原有的文明,______(A. 必须 B. 必需)首先放弃也最难放弃的就是母语。(重庆卷第3题)
      辨析 “必须”是副词,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必要,一定要。“必需”是动词,指一定要有,不可少。横线上的词充当状语,所以应选用副词“必须”。
      (编辑 文 墨)

    相关热词搜索: 虚词 年高 题解 考查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