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无为而无不为的理解 [无为而无不为]

    时间:2019-05-11 03:17:02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在我国长达两千多年的思想文化发展史上,真正能与儒家文化相抗衡的,只有老庄及其道家学派。[1]老子所阐释的“无为”思想几千年来一直是各代学者著述阐释的重点内容,本文主要在对“无为”和“无不为”进行阐释的基础上将“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与我们当代现实生活中的个人修身及人类处理与大自然的关系等问题联系在一起进行阐释。
      关键词:无为 无不为 个人修养 自然
      “无为”是老子哲学的一个专有名词,它和“道”作为《道德经》一书着重阐释的两个概念,相辅相成,不可分离。 “道” 是老子哲学的一个总体性概念,在老子那里,它“先天地生”,是“万物之奥”,“众妙之门”, 是至高至尊的,是一切标志“有”的天地万物存在之前就已经存在的东西,它产生了一切,是万物之母。“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其“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可以说,道是“无为而无不为”的典范。贯穿《道德经》全书的“无为”作为老子哲学的一个专有名词,在老子思想体系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如陈鼓应先生所指出的:“老子著书立说最大的动机和目的就在于发挥无为的思想。甚至于他的形而上学也是基因于无为思想而创设的。”
      一、“无为”而“无不为”
      《道德经·不尚贤》:“不尚贤,使民不争……为无为,则无不治。”老子在这里提出了通过无为的方式而达到无不治的效果的思想,也就是后人所说的“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显然,这里的“无为” 不是什么都不做,这个词在自然、社会、人文等不同的环境下是有不同的含义的。但“无为”也不是一个不可捉摸的语词,在历代学者艰辛执着而科学地考究之后,“无为”基本上可以确定有顺其自然,按规律办事,充分发挥事物自身规律的作用,不违背事物运行规律之意,即“惟道是从”。老子强调“无为” ,但更看重的是“无不为”的效果。“无不为”也即通过奉行“无为”的哲学来达到“为无为则无不治”、“不为而成”、“我无为而民自化”的效果,也就是无所不能、无所不成、无所不为。可以说,“无为”是一种手段而“无不为”才是最终的结果。在“无为”的条件下,没有什么“无不为”之事:日月四时运行交替,草木鸟兽凋荣繁育,皆可通行,各具本领。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的提出是有一定的社会背景的。老子生活在动荡的春秋,当时各诸侯之间战争不断,连年的混乱使人民生活困苦,统治阶级视民命如草芥,强征暴敛,肆意剥夺,人民的生活难以维持。就是在这种情形下,老子提出了这样一种目的在于呼吁统治者通过“我无为”“我好静”,“我无事”,“我无欲”的管理方式而达到“民自化”“民自正”“民自富”“民自朴”的目的管理老百姓的思想。他用“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比喻来劝诫统治者不要以繁苛政务扰乱民众,而要以道莅天下。
      二、“无为”与现实社会中个人修养
      提及“无为”,往往会涉及与其相关的另一概念——“清静”。《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舞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月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在老子的哲学中,宇宙万物的生长发展最终都要回归本根,也即回到最初的“静”的状态。“静”即“清静”、“虚静”,是道性的一种描写。就像寒可以胜热一样,静可以胜躁,以“静” 来治理天下必将收到理想的效果。
      “不争”也是老子无为思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作为道的原则的三宝之一便是“不敢为天下先”,也即不争。另外,老子在其他章也用“水”、“江海”等不同的事物作比喻阐释了“不争”的概念“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无,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在这里,老子所涉及的“清静”、“不争”的观念多是劝诫统治者通过稳定的政令、少战乱、不争霸等“无为”措施来治理天下。这对于我们现代社会人们自身的修养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在人们的工作处于高速度、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我们所面临的各种竞争加剧,使我们精神处于高度紧张和疲倦状态,各种诱惑和成败得失考验着我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另外,由于我们所生活的环境的差异,人与人之间在文化背景、性格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隔阂,在必要的交往过程中产生分歧也就不可避免了。这也就使得我们以“无为”的思想来指导我们提高自身个人修养显得尤为重要。“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强调,有崇高道德修养的人应该像水一样柔而静,愿意去做有利于众人的事而不与众人争名利,愿意去众人不愿去的不利之地。领略老子的无为思想,我们便能在众人争名争禄的尘世中,通晓自然界万物运行之理,进而形成通达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和正确的价值观,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繁芜世事,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远离过分膨胀的物欲,及时从不良的情绪中解脱出来。从个人的修养实现自身的身心和谐,进而实现社会中人与人的和谐,那么我们的社会也就和谐了。
      三、“无为”与自然
      老子的哲学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阴阳二气相互交冲而产生了和谐之气, 阴、阳、和三气产生了天地万物,也即整个宇宙是这样产生的。在老子那里,由阴、阳、和三气产生的大自然是独立运作且有自己的法则的,在这个前提下万物才能产生发展、循环往复、生生不已,和谐相处。老子还告诫人类道尚且不会破坏这种和谐的状态,不干涉万物运行, 而是听任万物的自然生长, 让自然万物按照它自身的内在规律去运行和发展,作为道所产生的人类也应该顺应自然, 与自然和谐相处,。只有这样人类才能得到更好的生存和发展而如果人类为一己私利,违反或者破坏自然规律, 就会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然而,历来的事实证明,目光短浅的人类遭到大自然的报复是必然的!前车之鉴,后车之师。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中的一部分人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以及老子“无为”思想对于我们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指导意义,所以我们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通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环境、防止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生态污染,尽最大可能恢复自然的“自由”。只有人类少一些对自然的“有为”之举,尽可能地让自然按自身的规律自由运作,我们关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蓝图才能实现,我们的和谐社会的建构也才会更顺利。
      参考文献:
      [1]文选德.道德经诠释[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
      [2]文选德.道德经诠释[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5年.

    相关热词搜索: 不为 无为 而无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