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国际视野下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趋向] 开拓视野还是开阔视野

    时间:2019-04-13 04:23:2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 要]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当今国际教育领域普遍关注的话题。文章分析总结了世界主要国家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变革的诉求、变革的视角和变革的趋向。指出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变革的脉络是形成能力标准,变革的目标是促进学生学习发展,并由“单一性能力作用”向“多元化能力作用”转变,由“个体性能力作用”向“群体性能力作用”转变,由学校教学中形成能力向社区、网络扩散,由“直接性能力发挥”向“间接性能力作用”转变,由“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向“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转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走向项目行动的国家化支持、能力发展的一体化导向、培训参与的多元化合作、培训需求的灵活性选择和能力评价的标准化推动。
      [关键词]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变革趋向; 国际视野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王文君(1979—),女,四川成都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研究。E-mail:wwjgslz@163.com。
      进入信息化社会后,信息技术向社会各个领域渗透,社会各方面关系中游戏规则突变,教育领域也概莫能外。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社会信息化离不开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不能没有教师的积极参与。没有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就不会有教育信息化的改革与发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利用信息资源,从事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综合能力。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它是一种综合能力,由若干子能力构成。信息化社会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教师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相融合的能力,是信息化社会中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能力。世界各国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都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高度重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是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实质环节。
      一、变革的诉求
      1. 变革的脉络——形成能力标准
      为了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基础教育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各国都加强了教师相关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及培养力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一直是教育领域关注的重点话题,各国为此也相继制定了各自的国家能力标准。
      美国的教育信息化一直走在世界前列,美国政府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在1996年初的“教育技术行动计划”中,就提出未来的教师要具备将技术融合在课程教学中的必要技能。1999年,美国联邦教育部启动了针对职前教师教学中运用技术的大型资助项目——“培训未来的教师使用技术”(Preparing Tomorrow’s Teachers to Use Technology,简称PT3)。在1993 年,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简称ISTE)就已经制定了《面向教师的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s for Teachers,简称NETS.T),到目前的2008年的版本,历经四次修订,反映了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时代发展要求。1993年ISTE第一版提出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包括13项能力指标,1997年的NETS.T将教师教育技术标准扩充为3大能力、18项指标,2000年ISTE提出的NETS.T又发展为6大能力、23项指标,2008年新版的NETS.T,包括5大能力、20项指标。
      新加坡教育信息化发展也取得了很大成功,这与国家层面推行实施的教育信息化总体规划是分不开的。1997年,新加坡政府推出了教育信息化一期规划(The first Masterplan for ICT in Education,简称MP1)(1997—2002);2002年,新加坡政府推出了教育信息化二期规划(简称MP2)(2003—2008);2008年,推出了教育信息化三期规划(简称MP3)(2009—2014)。MP1是新加坡政府为迎接21世纪的挑战而将信息技术结合到教育中去的规划,重点是推进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使用。MP2则对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采取了通盘考虑、整体化的解决方案,更加强调将信息技术融入新的教学体系,将信息技术作为提升教学的有力手段,并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途径等。MP3通盘考虑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方面的应用,目的是提升学生学习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利用信息技术获得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2008年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信息和传播技术教师能力标准》(ICT-CST),该标准由思科公司、英特尔公司、微软公司、国际教育技术协会、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共同开发完成,并面向100多个国家的教育部发布,主要确定了教师教学中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的技能,为世界各国的教育决策和相关课程设置提供帮助。该标准框架以人类能力发展教育改革的三种办法为基础(技术扫盲、知识深化和知识创造),与教育体制的六个组成部分相结合(政策、课程和评估、教学法、信息和传播技术、组织和管理、教师职业发展),三种办法和六个组成部分交叉组合成了一个矩阵,从而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息和传播技术教师能力标准》(ICT-CST)项目的框架。
      2. 变革的目标——促进学生学习发展
      世界各主要国家教师信息化教学发展项目中,在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培训方式、培训考核等方面的要求分析见表1。
      世界各国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目标定位方面,基本都指向了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为目标,如美国《面向教师的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2008版)的第一大能力维度要求是“促进与激励学生的学习和创造性”,具体指标则是“促进、支持学生创造性和创新性的思维和发现,并以身作则”,“鼓励学生使用数字化的工具和资源探究真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促进学生使用协作性的工具来思考,以揭示和澄清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思考、规划以及创造性的过程”,“树立同学生、同事以及其他人在面对面或虚拟环境的学习中协同建构知识的榜样”;新加坡的MP项目中,MP1侧重IT技能、MP2侧重IT有效课堂教学应用、MP3侧重教师IT能力促进学生IT学习能力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信息和传播技术教师能力标准》有关知识创造层次在教学法部分的要求中,明确教师的作用是公开模拟各种学习进程,构筑各种情形让学生应用这些认知技能,并协助学生加以掌握。   二、变革的视角
      教师教学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部分,传统社会中的教师教学能力是作为教师职业的重要能力,也是教师权威维系的重要功能。传统社会中教师是教学中的主要教育信息来源,因此,教师教学能力也彰显了教师的权威。通过与传统教师教学能力比较,可以看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明显的转变,见表2。
      信息化社会中,教学信息来源已明显多元化,传统教师的教学能力已被互联网解构,传统教师教学能力受到挑战。信息化社会的教师,既不能对信息技术清高保守,也不能对信息技术不加批判地接受、盲目崇拜。信息技术是无法替代教师工作的,而是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1. 由“单一性能力作用”向“多元化能力作用”转变。传统社会中,教学信息的来源相对单一,教学能力发挥的作用毋庸置疑。信息化社会中,教学信息的来源已多元化,形成了能力作用的多元化格局,教师要主动适应这种格局变化,向多元化教学信息来源中的核心作用挑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可以是教师专业发展中专业地位的维系,信息化社会中“程门”更需“立雪”。
      2. 由“个体性能力作用”向“群体性能力作用”转变。传统社会中,教师教学能力作用的发挥仅仅是在本班级、本学校教师。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作用的发挥可以是本学校教师,也可以他班级、他学校,甚至可以是完全陌生、并未谋面的网络任何一个角落的教师。
      3. 由学校教学中形成能力向社区、网络扩散。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形成,将从学校蔓延到社区,扩散到网络虚拟空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作用完全可以在网络在线中形成。
      4. 由“直接性能力发挥”向“间接性能力作用”转变。传统社会中,教师教学能力发挥是直接的、封闭的、面对面的作用,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可以是直接的、面对面的作用,也可以完全是间接的、开放的、在线的作用。信息化社会中的教师教学能力可以很好地实现学习资源的公平共享,体现了教育的机会均等。
      5. 由“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向“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转变。传统社会中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实现知识、技能的传授,实现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而信息化社会中教师的教学能力既注重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服务于不同学生的不同信息化学习能力发展。这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变化,而是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价值取向变化。
      三、变革的趋向
      1. 项目行动的国家化支持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发展是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重要关键环节。信息化社会中,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既是教师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的一部分,信息技术更是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各国政府对教师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都很重视,不仅在国家层面制定相关的法律政策,成立负责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专门机构,并为此投入了巨额资金。
      早在1996年,美国联邦教育部发布了历史上第一份有关信息技术教育报告:《让美国学生为21世纪作好准备:面向技术素养的挑战》,要求“全国所有的教师都要接受训练,教师帮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机和信息高速公路方面的需要都要得到支持”、“所有的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中使用计算机”。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1997年国情咨文中提出,要让10万名教师培训考试后获得国家资格证书,使教师胜任多媒体网络化教学任务的新要求。全美家长和教师协会、教师联合会等机构努力保证全美教师能像使用粉笔黑板一样轻松地使用计算机;使50万以上的教师学会如何使用计算机、软件及网络。总统顾问委员会组织的教育技术专家组建议,应重视师资培养,使教师懂得如何在教学中有效使用技术;并建议每年将教育信息化投资中的30%(约40亿美元)用于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
      英国政府投巨资实施ICT教师培训,教师培训署是专门针对教师的机构,新机会(NOF)基金是专门负责教师培训的机构。自1999年以来,英国政府通过NOF投巨资开展教师培训。用于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方面的资金,仅在当初1998年,就投入1.01亿英镑,1999年投入1.05亿英镑,2000年投入2.3亿英镑。英国教育与就业部等机构同时制定了《ICT应用于学科教学的教师能力标准》,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发展提供统一评价标准。
      2. 能力发展的一体化导向
      世界各国针对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以强化教学实践及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发展为导向,从职前教师培养到职后教师培训,实现从IT技能到IT整体能力提升的一体化,从IT技术到方法的一体化、从理论到实践的一体化。如韩国职前教师的ICT素养主要是对预备教师(或称为未来教师)的培养完成的,培训主要偏重于ICT技术方面,培训计算机的基本应用和ICT教学应用的必备技能等,在职教师的ICT素养教育主要是教师的职务进修,培训主要偏重于ICT方法方面,培训利用ICT有效开展教学的相关实践技能等。英国教师培训实现了从技术向教学法的转变,从注重工具向资源的转变。美国的PT3项目对未来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师实施参与式培养,同时强化了未来教师在中小学实习基地的教学实践,既重视信息技术知识,也重视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实现了培训从技术与课程的融合,从理论到实践的无缝接合。
      3. 培训参与的多元化合作
      培训对象多元化。如美国、英国、韩国、新加坡等一些国家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计划,对相关教师基本都开展全员培训,但培训对象不仅仅是教师,还包括学校领导和相关管理负责人员等。如美国PT3项目在培训未来教师时,同时也有大学教师和中小学的学科教师参与;英国教师的ICT培训面向的是所有新教师、全体在职教师和学校领导;韩国教师的ICT素养项目培训的对象不仅有在职教师,还包括校长和副校长、专业教师、ICT专家、优秀教师等;新加坡MP3项目的培训对象是全体学科教师、校长、副校长、部主任、管理人员等。
      培训参与人员多元化。参与教师培训人员的构成,有技术专家、大学教师、骨干教师等,也有中小学教师直接参与项目的培训。如美国PT3项目执行中的组成人员,都有具体明确的分工,从不同角度为培训提供支持。技术顾问负责教师培训人员的技术指导与支持,大学教师负责具体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学科专家主要是某一学科领域富有经验的专家或优秀的一线教师,还有为保证培训顺利进行的相关管理人员等。英特尔R未来教育培训体系则由项目专家、骨干教师、主讲教师和管理人员等组成。项目专家负责培训骨干教师,由骨干教师担任主讲讲师开展学科教师培训。   培训参与机构多元化。培训参与机构,有负责教师培训的政府相关机构、师范大学、教师教育机构、综合大学、相关学术团体等,甚至还有企业参与,如英特尔R公司等。各级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和中小学合作、互动参与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养,形成了培训机构合作参与的多元化格局。
      4. 培训需求的灵活性选择
      就培训的形式而言,从培训的级别看,主要有国家级、市(州/地区)级、校内级(校本培训)等。从培训的方式看,主要有面对面的培训、参与式培训、网络在线培训等。世界各国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形式表现出三个特点,一是培训项目有统一目标,二是培训需求有自由选择,三是培训方式实现了面对面与网络在线培训有机结合。如英国的ICT培训,在职教师可根据自身信息技术的能力水平,选择自己需要的相关培训机构培训,可以很好地满足不同教师的不同信息技术培训需求。相应的培训机构也有自己特色的培训内容、培训路径与培训方法,学校可以根据学校教师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如面对面的培训、网络在线培训或校本培训等。美国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也充分考虑了教师的不同个性、不同信息技术能力差别,以尽量满足教师的不同培训需求,也充分体现了美国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发展的平等性。
      5. 能力评价的标准化推动
      各国都非常重视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考核与评价,考核评价体现出了重过程、重能力、重实践的特点,也都相继为教师信息化能力的考核制定了相应的评价标准,对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一般实施国家层面的考核或认证。如美国的PT3项目,有统一考核标准,以技能考核和应用考核为主。新加坡的MP项目,主要实施国家层面的技术认证。英国教师的ICT培训,也十分关注ICT的培训质量,并监督和考察培训效果。韩国的ICT素养培训,则把ICT能力作为教师聘用、选拔、晋升的依据条件。
      [参考文献]
      [1] 范良火.教师教学知识发展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南国农.信息化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刘儒德.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问题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4,(2):70~74.
      [4] 教育部.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 陈俊珂,等.中外教育信息化比较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6] 张寅.美国PT3计划及对我国职前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启示[J].中国教师,2008,(10):12~14.
      [7] 李中国.美国PT3项目特点与借鉴[J].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2007,(2):76~78.
      [8] 王晓平.英国教育信息化改革与研究的热点与趋势[J].基础教育参考,2008,(8):30~33.
      [9] 张舒予,等.英国教师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DB/OL].http://www.省略
      [10] 李志涛,等.新加坡教育信息化二期规划的主要内容及战略[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4,(7):47~50.
      [11] 崔英玉,等.韩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最新进展述评[J].中国电化教育,2007,(1):37~41.
      [12] 朴成日.韩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述评[J].信息技术教育,2006,(9):29~32.
      [13] 胡根林.中美教师教育技术标准之比较[J].中国电化教育,2006,(6):92~96.
      [14] 霍力岩.教育的转型与教师角色的转换[J].教育研究,2001,(3):70~71.
      [15] Third Masterplan for ICT in Education(Masterplan III)[DB/OL].http://www.moe.gov.sg.
      [16] Barriers and enablers to teachers"" use of ICT[DB/OL].http://www.省略.uk.
      [17] TPCK - 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DB/OL].http://www.省略.
      [18] NETS for Teachers 2008[DB/OL].http://www.省略/.

    相关热词搜索: 趋向 视野 信息化 能力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