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读后感 > 正文

    东莞社会文化阅读情况调研_社会文化环境调研主要包括

    时间:2019-05-20 03:33:5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 要】 近年来,东莞市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更着重文化的跨越式发展,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日新月异。在“文化新城”取得大发展之后,东莞市提出了今后十年要打造“文化名城”的宏伟蓝图,为新时期新阶段的文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发展条件。在东莞市文化名城建设的新起点上,本文以常住居民分布特点、职业、年龄层次等为依据,调查东莞市的社会文化阅读普及性和均等现状,通过比较分析,对各类型市民的阅读现状进行差分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布局、完善和提升服务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文化名城;文献机构;社会阅读
      
       衡量城市社会文化阅读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中,社会文化阅读的普及性和均等性是被优先考量的两大重要因素。《东莞市建设全国公共文化服务名城实施意见(2011-2020)年》总体要求的基本原则第一条即是“普遍均等”的原则。
       一、文献机构普及程度分析
       阅读的普及性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东莞属于因改革开放而发展起来的城市,在上世纪末还基本由洗脚上田的本地人和数百万外来农民工组成绝大部分常住人口,图书馆、书店、影院等文化设施数量稀少而且质量水平也很低。在低起点的基础上来看待东莞阅读普及性,东莞近年的文化建设成就无疑值得肯定。
       阅读的普及性,简单来说,是在城市范围内进行阅读的读者占地区人口的比例,指标越高则显示地区阅读水平越高。详细来说,读者所能得到的资源数量和质量,不同身份读者能得到阅读服务的程度,也是反映该地区阅读普及性的重要指标。
       自2004年《关于印发东莞地区图书馆总分馆制实施方案的通知》颁发以来,东莞市公共图书馆网络体系已基本覆盖全市。全市的图书馆之城建设也紧密结合东莞特点,没有盲目追求只建设一个超大规模的市级图书馆,而是在建设适中适用的城市中心图书馆(市图书馆面积44654平方米,硬件建设投入1.73亿)的同时,积极开展镇街中心馆,并依托镇街馆对村、社区一级图书馆(室)进行业务延伸。另外辅以学校图书馆、企业图书馆、楼盘小区图书馆,使东莞的公共图书馆阅读普及体系基本成型,形成了公共图书馆网络服务体系的“东莞模式”。
       从另一方面来讲,公共图书馆对倡导阅读方面的强力支撑,一是反映了政府对阅读的重视和引导,但也同时反映了城市对阅读的渴求以及社会力量对倡导阅读的提供能力的不足。永正购书中心、新华书店、书香世家、华夏图书、纸上谈兵书店等社会机构当中,能将其服务网络拓展到全市范围的书店凤毛麟角,难以起到与共担推动和提升城市文化阅读的重任,缺乏像深圳书城(8万平方米,23万种书刊光碟,年接待国内外读者近2000万人次)那样巨无霸式的阅读品牌标杆。《东莞地区市民阅读抽样调查报告》中的相关调查显示了东莞市民最主要读书来源是通过网上浏览(25.4%),其次是购买(24.5%)、到图书馆借阅(24.2%)、找亲友借阅(9.4%)、在书店看(7.4%)、租书(3.3%)、其他(3.1%)。和书店直接相关的阅读途径达到31.9%之多。但书店网点少、覆盖率低,社会文献机构在东莞的城市阅读的力量亟待加强。惋惜之余,也可以看到书店的发展对未来东莞阅读普及的潜力。
       由于近年来大型书城、连锁书店的出现,以及新兴的网络阅读方式,小型书店和书吧在其他城市整体遭遇行业严冬。而在东莞,缺乏院校学生、城市白领等书吧主力人群的基础土壤,小型书店和书吧从头到尾都难以成为城市阅读普及的主要推动者,某些特色的书店所能起到的,无非是这个城市的个别文化符号而已。
       二、文献机构阅读均等性分析
       阅读的均等性,是指同一地区人群获得文献的公平程度和门槛差别。均等性也是阅读本身的意义,平等的给予每个人享受文化的权利,让每个人都有提升自身素质的机会。
       1、阅读均等性要素分析
       (1)准入门槛
       在上世纪的80年代以前,由于文献资料的匮乏,进入文献提供机构尤其是公共图书馆或者需要职称证明,或者需要单位介绍信,获取文献的门槛比较高。随着时代和信息社会的发展,文献的获取和阅读的实现已经变成极为普通的事情,但是上世纪的某些体制影响却并未完全消失,这也造成了文献提供机构对不同阅读者的不均等对待。
       在准入门槛长期饱受争议的公共图书馆,东莞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一贯做法值得称道。从市中心馆到各镇街分馆,无需任何证件即可自由阅览各种资源。如需外借图书,任何人凭有效证件加押金和管理费即可办理读者证享受相关服务。市中心馆在近期取消了读者证管理费和年度续证费用,且凭读者证就可在家利用图书馆所有电子资源,进一步降低乐读者借阅门槛。
       社会文献提供机构之中,书店作为市场化运营的文献提供者,以利益为导向,在门槛设置上是相当低的。东莞的众多书店之中,对前去购书和阅读的读者没有进行身份约束。有会员制度的书店也基本保证了非会员在书店能享受到的大部分服务。
       与书店形成对比,是企事业图书馆和学校图书馆(东莞没有科技图书馆和专业图书馆),严格对所在单位人员提供服务,而对外来读者设置一定门槛。大多数此类图书馆对于阅览的限制并不高,而对文献外借有着严格的规定。此类图书馆中,学校图书馆的馆藏数量和质量都很可观,包括东莞理工学院图书馆、广东医学院图书馆、东莞城市学院图书馆、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这些大学图书馆和一些中小学图书馆。企事业图书馆相对规模有限。
       (2)服务时间
       服务时间并非文献提供机构主观上设置的阅读服务提供障碍,然而由于不同行业、不同地域分布的读者由于自身客观条件限制,在固定的服务时间下,就会产生享受服务的不均等。而对于东莞这种常住人口中相当一部分人群具有行业和地域的共性,服务时间的不合拍,就会加大阅读的不均等性。
       我市的公共图书馆则在服务时间上成为了全国标杆。东莞图书馆首创全国第一家24小时图书馆即365天全年无休的开放中,每天开馆从早上9点到晚上9点。而在闭馆时段,东莞图书馆所建设的自助图书馆和图书ATM机可以承担读者在此期间的阅读需求,达到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的无缝服务时间。虽然闭馆期间的自助图书馆和图书ATM机服务所能提供的文献相对于图书馆整体馆藏比较有限,享受服务也需要东莞图书馆读者证,但是作为已经每天都能开放提供强而有效借阅服务的东莞图书馆而言,非开放时间的服务显然是公共图书馆在阅读推广上的诚意体现。在东莞公共图书馆发展规划中,自助图书馆和图书ATM机在未来也将不断扩大数量和功能,到时会展现出一幅完全不同的景象。
       各镇街的公共图书馆由于人力所限,开放时间不能像东莞图书馆全年整日开放,不同的图书馆采取了不同的服务时间。如有的图书馆周一到周五期间只开下午,而在周六和周日则开放全天;有些则周一到周日7天均维持了比较稳定的开放时间。就镇街图书馆的整体情况而言,无法提供全年持续有效服务时间的情况下,镇街图书馆采取减少工作日、上午这样读者量比较少的时段,重点保证了下午、晚上和节假日这样的读者高峰时段,是东莞市基层公共图书馆对普通大众阅读时间上的均等性的综合考量和诚意体现。
       社会营利性的机构如书店等在服务时间上显然做的会比公共图书馆体系更加体现营利性目的。永正购书中心、新华书店、华夏图书、纸上谈兵书店的服务时间均至少从早上9点服务到晚上9点半以后,有些可以达到10点半。周末、节假日自然也是正常开放,从而实现了经营者与读者的双赢。
       (3)其他因素
       影响读者均等获取文献的其他因素,还包括文献提供机构的地理位置和交通便利程度、获取文献的时间和经济成本、阅读活动的举办时间和地点等等。
       东莞市大力发展文化建设,除政策上、经费上支持外,在各公共图书馆的选址上,也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保障。如东莞图书馆位于东莞行政中心广场,与政府大楼、玉兰大剧院、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技馆这样的东莞标志性建筑为邻;东城街道图书馆位于东城文化中心,周边政府机构林立,离世博广场商圈也是咫尺之遥;虎门图书馆位于执信公园内,门前建有大型超市,每天人流不断;塘厦镇图书馆位于新城镇规划的中心地带,满足未来发展趋势等等,其他各镇的图书馆诸如此类不一一列举。
       地理位置和交通便利程度上,各书商较为灵活,把握较准。如永正购书中心总部设在东莞最繁华的商业区东城世博广场地带,分店不少也处于商场内或商业地段;新华书店则设在东莞老城区新芬路上,是莞城最热闹的位置之一,周边商业街、学校、文化机构、公园一应俱全;而华夏图书则干脆设在了东莞图书馆内,填补东莞图书馆阅、借之外读者需要“买”的功能,占尽地利人和。这些地段,交通条件非常便利,停车场、公交车站资源都非常充足,东莞正在建设的轻轨站也选择了这些地段作为枢纽站。
       获取文献的时间和经济成本上,由于东莞文献提供机构分布的广泛而且深入,读者基本需求“足迈几步”就能实现,零成本即可阅读;借书办理读者证,不算押金在内,一般10到20元即可办理一张书证,基本每个人都能承受得起。但由于东莞市行政架构的局限,东莞的卫星城式的布局,各镇与市区的公共交通联系是作为纽带存在,而非广州深圳这种大中心城市公交网络是以全市整体来规划的。市、镇图书馆之间无论馆舍规模、服务水平以及馆藏文献数量上的差别较大。基层读者前往市区大书店、中心图书馆,交通成本来回一次在10到20元之间,时间上来回最多则可达到3至4小时之多。如果部分读者追求阅读质量和数量,东莞市、镇的公共交通发展不足给读者增加了较高的获取成本。但东莞图书馆也针对这种现象提供了馆际之间的图书预约服务,获取文献的周期介于1-30天之间,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读者的需求。
       对于阅读活动,包括书店举办的商业促销或文化推广如作家签售,图书馆举办的公益活动如讲座培训,政府举办的大型读书活动如东莞读书节等等,基本都会选择在周六日或国家法定节日,而举办地点大部分以书店和图书馆为主要阵地,也会积极的到学校、企事业单位、商业圈等地方推广宣传。
       2、东莞阅读均等性分析
       通过对东莞阅读的均等因素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东莞这座城市在推广阅读上做出的努力。也许恰恰是由于东莞文化事业发展起点低,在城市阅读的发展之初,就结合了东莞城市的特点,为那些平日繁忙且经济拮据的外来务工人员,为80%以上生活在镇区交通不变的常住人口,有倾向性的投入了更多资源,保证了东莞各地域各类别读者的阅读均等。
       东莞在阅读推广上的努力值得肯定,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卓越的总分馆建设模式下的城市图书馆体系。在东莞之前,上海、深圳、杭州、佛山均有建立总分馆体系的实践或者构思。然而总分馆建设这种模式注定它最好的实现地就在东莞。东莞城区不强镇街强,城市缺乏完善的公共交通体系,外来人口多而且分散于各镇街,这让东莞一开始就放弃了超大中心馆独力承担全城文化需求的想法。此后,总分馆制度、图书流动车、自助图书馆与图书ATM机等等,陆续构建了一个覆盖全市的服务体系。各镇街分馆各项服务数据的总和与中心馆东莞图书馆的数据平分秋色,恰是证明了这个体系的正确。
       (2)覆盖广泛读者群体的阅读推广。由于东莞外来人口远大于本地户籍人口,所以这个城市无论书店还是图书馆,面对的大部分服务对象都是外来人口,因此在服务上向他们倾斜成为书店和图书馆运营的前提。所提供的服务、活动、资源,在一开始就去除了地域色彩和人群划分。在电视台还存在方言频道的时候,阅读提前实现了无界限。另外,考虑到东莞人口结构,图为全城所有服务对象推广阅读的诚意举措。
       (3)政策、资源的支持。对于一项公益事业而言,它能否得到推广,始终是绕不开政府的支持。优惠的文化政策、充量的文化建设资金、完备的服务硬软件、优越的馆舍选址,都是建立在政府发展决策前提之下。如东莞总分馆建设每年两百万的运营经费,每年由市委领导出面组织若干重要政府单位承办的东莞读书节等等。
      
      
       参考文献
      [1] 广东省东莞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东莞市统计局,2011-5-23.
      [2] 东莞图书馆声名远扬 引中央媒体聚焦报道.东莞时报,2009-12-7(C07版)
      [3] 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文化文物事业统计资料(2005).广州:广东省文化厅计划财务处,2006:64.
      [4] 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文化文物事业统计年鉴(2010).广州:广东省文化厅计划财务处,2010:106.
      [5] 张桂花,马英.东莞地区市民阅读抽样调查报告.东莞图书馆,2009
      
      
      (作者单位: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 东莞 社会文化 调研 情况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