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读后感 > 正文

    突出学生“主体性”教学的探究:怎样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时间:2019-05-17 03:19:38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教学活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和方式,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要想真正促使应试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其关键环节还是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否真正体现。作为一名普通的历史教师,本人多年来不断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这一方面的尝试,本文就从如下几个方面谈谈本人在探索中的一些体会。
      一、加强师生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以亲密融洽感情为纽带的良好师生关系,既是主体性教学活动的条件,也是在活动过程中摒弃传统的“师道尊严”,确立“尊师爱生”的师生关系,改革机械沉闷、呆板严肃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创造积极轻松、活泼高效的教学心理环境。调动教师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和主体地位,把学生看成是独立的人,注意尊重和理解学生,平等地对待所有学生,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与教师合作,乐于发挥其主体作用。
      二、主体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实施主体性教学,可使师生双方活动频繁,教与学双方信息得到及时的反馈,学生的学习过程呈现出一种自觉行为、主动探索的过程。它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旨在激发全体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和研究问题,力求达到知识层面上面向全体学生,在智力上下最大限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情感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主体性教学是促进学生更好发展的基本途径。
      1、课前,导读提示,引导主体探究
      课前,强调学生自学,因为自学是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学生只有通过自学才能培养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增强自主探究的能力。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自学,我便精心地编制学习提纲供学生自学时使用。学习提纲既包括知识结构,也包括适当地增加一些课外辅导助资料,而重点是设计了章节知识体系。在此,我注重两方面,第一,认真细致地钻研教材,打破常规,对教材知识点进行科学的梳理,打破章节的框架,注重上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大字小字的结合、中外历史的比较,把史实、历史概念和基本规律更有机地融合起来,使学生养成系统地掌握历史知识的学科习惯,增强学生知识纵横联系、比较概括等学科能力。第二,我在设计知识结构时,只是列出有关这一知识点的思考角度,如涉及到“洋务运动”这一知识点,我便列出背景、推动机构、时间起止、口号、内容(前期、后期)、评价等角度,至于每一个角度的具体内容,就要求学生自学时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去查阅教材、练习册和其它学习资料。除此之外,我还穿插地设计一些问题,目的就是以问题为主导,激发学习积极思考。我认为,历史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使学生探讨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中学生的求知欲,常常表现为思想上的困惑,现有认识水平与将要达到的认识水平的距离使他们产生疑问,问题是学习的动力。因此,我便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设计出难易适中、典型性强、具有探索性、开放性、启发性和对学生具有挑战性和诱惑力的问题,促使学生在自学中不断思索,并且不断有了新的“发现”,而这种“发现”无疑会大大地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
      2、课中,点拨释疑,促进主体完善
      学生在自学环节中,必然会产生一系列的疑问。于是,在课堂教学中我就化传统的教师讲授为学生自由发问,学生的提问最初仅停留在对知识结构角度的具体内容和学习提纲设计问题答案的思考方面,而后逐渐就会提出一些较深层次的问题,我在作答时,不是停留在一般性的解释和阐述,而是注重因势利导引导学生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去分析历史问题。以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当然,这一环节成功实施的关键是要善于创设师生交流的氛围,善于调动学生发问质疑的积极性。
      3、最后,反问与总结,推动主体发展
      我在解答学生因自学而产生的问题后,并没有就此满足和停止,而是趁热打铁,结合章节的重点难点知识,对学生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反问,这些反问,大多是学生在自学时忽视的,这些目的性极其明确的反问,可为学生创设思维情境,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自惊奇和问题开始”,让学生以历史当事人的身份,融入历史事件中去观察、思考,继之以判断、推理、选择出最佳的答案,从而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得到最充分的发展。而最后教师进行简洁必要的总结,一方面可弥补这前学生质疑、教师反问、师生对话这些环节的某些不足,另一方面,又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章节知识的理论升华,促使学生思维向着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
      三、大力鼓励学生质疑问题
      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是一种主动探索过程,如果把学生看成是加工对象,通过外部压力迫使学生去学习,显然是达不到目的。学生创新的意识、敢于表达自己思想的勇气,正是我们所期待的。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人见解,多引导少指责,注意发挥学生探究历史的潜能和积极性。如果学生的质疑过于简单和幼稚,教师绝对不能予以简单的否定,应该是在肯定其积极参与的同时,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对于有质量的提问,教师不必都直接回答,而是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从侧面提供他们解答问题的线索,开拓思路,引导学生参加课堂研讨,从根本上帮助学生释疑。总之,课堂上大胆积极地质疑问难会有助于历史教学主体性模式的开展,更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充分发挥。
      四、结束语
      总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主要模式的研究,目的在于改变历史课堂完全以教学为中心、以传授历史知识为主要目的、以教师灌输为主要方法、单一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努力来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主要目标的现代教学模式。正确树立“学生主体观”的关键在于教师转变观念,备课中结合学生的实际,分析学生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去解决,这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成绩就能明显提高。

    相关热词搜索: 主体性 探究 教学 学生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