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读后感 > 正文

    从《乞力马扎罗山的雪》看海明威的两性不平等:海明威和乞力马扎罗山的雪豹子

    时间:2019-05-15 03:17:1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女权运动的兴起以及女权主义在文学批评界的出现使许多文学评论者认为海明威是一位具有女性意识的作家,甚至提出了海明威式的“双性同体,和谐共生”思想。但海明威并未改变自己强烈的男权意识,对女性的偏见依旧没有改变。本文将从他后期的短篇小说《乞力马扎罗山的雪》入手,对比海明威笔下的男主人公哈里与女主人公海伦生活的态度及其他们最后的遭遇,揭示海明威的“重男轻女”思想。
      关键词:海明威《乞力马扎罗山的雪》男权意识女权主义
      由于创作后期和西方的女权运动相互交叉,许多评论家认为海明威的后期创作一定为女权主义所影响,因此海明威转变了对女性的态度。正如戴桂玉所说“海明威不是一个对女性世界麻木不仁的作家,也不是一个所谓的男权崇拜者。相反,海明威能够超越男性作家的狭隘视野去洞察和同情妇女的苦难,去理解妇女怎样受到男性自我中心的歧视而被排挤到边缘的遭遇,进而去表达女性的体验、苦难、迷茫、挫折与渴望,因此海明威是一个具有双性视角的作家。” [1]陈慧在对海明威女性视角解读时谈到“海明威具有的双性感觉力能使他把自己与女性人物等同起来,并把女性所熟悉的品德、感情和价值带入其作品中。”[2]但是作为男性气质的提倡者和表现者,海明威对女性的地位与思想依然熟视无睹。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对新时代女性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对女性的怜惜,而是反映出他的男权意识和对男性的偏袒。正如赵若纯所说“海明威的两性理想是不健全的,是有一定局限的。”[3]海明威作品中对女性的描写看似转变,但也实为一种无谓的牺牲和付出,并未上升到精神层面。就如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海伦,努力追求着幸福,结局却是孤孤单单。“实际上,在他文中字里行间都充斥着他对女性的藐视和偏见。” [4]
      本文将从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乞力马扎罗山的雪》入手,讨论海明威强烈的男权主义思想。由于这篇小说写于西方女权主义运动发展时期,可以更好地反映出他是否转变了男权主义思想,是否赋予了女性关注和怜惜。文章第一部分将从男主人公哈里入手,从他的生活态度及最终的结局来分析海明威强烈的男权意识。第二部分将讨论女主人公海伦在小说中的作用及其最终的遭遇来说明海明威对女性地位的漠视。通过两位主人公不同的生活态度以及他们最终的结局,可以看出海明威对女权主义的态度并未发生改变。
      一、海明威男权意识的表现
      (一)男主人公消极的生活态度
      小说中的男主人公哈里面对生活困难选择了消沉,但是他最终的结果不是简单的死亡。在海明威的笔下,哈里最终得到了精神上的升华。
      男主人公哈里是一位作家,曾经才华横溢,富有写作天赋,然而战争毁了他,使他变得消沉。他追求过爱情,但是爱情却背叛了他,留给他的是耻辱和痛苦;他玩弄着不同的女人,却找不到丝毫心灵的安慰;他莫名其妙地参加了战争,却不知道战争的意义何在;腐化堕落的生活消磨了他奋斗的意志,毁掉了他写作的才能,过度的酗酒已腐蚀了他敏锐的感觉,懒惰势利、傲慢和偏见,松懈了他的意志,所有他想写的和要写的最终都成了一种虚无。“他的生活是是无意义的,是虚无的,是无果的。他的追求是迷惘的,他虽有过挣扎,但是挣扎却是无果的。”[5]哈里的内心独白记忆了许多:他曾经颇具才华,有自己的事业和生活,有过成功的创作,也有过许多的写作打算。他有很多难忘的生活经历:那些在保加利亚雪中死去的女孩,因物价飞涨破产上吊自杀的客店老板,战场上被榴弹打中痛苦的战友,用机枪扫射奥地利军官的加德纳,土耳其战场上第一次看到的死人,在阿尔贝格度过的四个冬天,巴黎的生活等等。这些都是他写出无数的好文章的素材。可是关于他的生活经历,他什么也没有写,一行字都没有写。他把金钱看得至高无上,利用自己的才华,他欺骗着那些有钱的女人,使她们成为他的物质支持者。他贪图享乐,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这种消极的生活态度挥霍着他写作的才华,使他愈发的颓废。
      海明威笔下的哈里,在与女主人公海伦的交流中完全占据了上风。从他们的对话交流中很容易看出哈里对海伦的态度完全是取决飘忽不定的心情,而海伦根本没有主动权。在受伤之后,海伦为了他的健康不允许哈里喝酒,但在哈里的强烈要求和甜言蜜语之后还是没有能阻止哈里。原因很简单,海伦爱哈里,她可以为他付出一切。她知道哈里心情不好,喝酒也许可以帮助他缓解心里的苦闷,因此,她最后还是妥协了。另外,哈里与海伦的关系完全是一种变态的,扭曲的关系,而其中的原因多半是哈里造成的。他追求的是一种堕落消沉的生活方式,海伦只是他的一个泄欲工具,就像酒一样。即便是这样的表现,在海明威笔下哈里却得到了救赎。
      (二)海明威对男主人公的偏袒
      从小说的一开始,哈里便已意识到自己马上就会死去。他躺在帆布床上,越过树荫看到了阳光炫目的平原上几只可恶的秃鹰蜷伏着,空中还有十几只在虎视眈眈。看到这个场景,哈里似乎知道了自己接下来的命运了。由于缺少药物的治疗,汽车出了故障,救援飞机迟迟不到,他身上的伤越来越严重。他对海伦说道,“今天是它们第一次落到地上来。我起先还很仔细地观察过它们飞翔的姿态,心想一旦我写一篇短篇小说的时候,也许会用得上它们。现在想想真可笑。”“别傻啦。我现在就快死了。不信你问问那些个杂种。”他知道死神越来越近,以后再没有机会写作了。正是由于他意识到死亡不可避免地将要来临,才感到曾经浪费的生命是多么可贵,并对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经历作了一次回顾。死亡一步步的逼近,哈里的内心世界的变化与过去经历的回忆交差出现清楚地表现了死亡在他内心变化中的作用。死亡的出现使哈里内心发生变化,灵魂开始苏醒。正如郑海燕所说“在小说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海明威对人生的思考与认识已经有所发展,虽然他仍然认为人生是一出悲剧,人仍然处于‘迷惘’当中,然而他也通过其作品,表现希望人仍超越这种‘迷惘’达到对悲观人生的升华之目的,他所选择的超越方式便是‘死亡’。”[6]哈里得到了救赎,由于海明威对男性的额外关怀,哈里完成了最后的飞跃,成为了一个积极的人物。如周玲所说“这篇小说通过对自然和死亡独特的描写,表达了净化与救赎的主题思想;这一主题在作品中既表现为自然拯救,又表现为死亡救赎;大自然以其自身的纯洁与恒远、死亡以其特殊的形态和形而上的意义对人的生命和灵魂进行净化和救赎;在自然拯救和死亡救赎的双重作用下,主人公哈里历经了由‘肉’到‘灵’,由有限到无限的生命历程,完成了对死亡的超越,使死亡获得形而上的意义。”[7]当他生命垂危,在等待死亡的过程中,他才在自己的回忆中,对自己的这一生进行反省,悔悟,懊悔自己的过错和曾经虚度的光阴。他想要把以前那些没有写的东西写下来,想完成以前没有完成的愿望。但是死神宣告了他的梦想只是一种徒劳。当现实的追求注定成为一种虚无,他的挣扎也注定是不会有结果的。但是,他却能借助死前所做的一个梦,战胜了死亡,完成了精神上的升华。他为灵魂找到了归宿,像那只豹子一样,他要飞向白雪皑皑的乞力马扎罗山。虽然他的躯体会慢慢地腐烂,但他的灵魂得到了升华。“盘旋的秃鹰、狂躁的鬣狗、光秃秃的大树、昏暗的光线中,一个孱弱男人病恹恹式的独自,无处不昭示着强烈的死亡气息。然而对于哈里来说,死亡将作为生命的绵延,不是存在的终结,而是更超越的存在。海明威的深刻就在于他将死亡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成为永恒的主题。”[8]哈里这样一个消极堕落的人物在临死前得到了海明威的偏袒,成为了一个积极的人物。从这点来看,就不难说明海明威对男性的偏袒以及他强烈的男性意识。
      二、海明威对女性的漠视
      (一)女主人公积极的生活态度
      海明威对女性的态度始终没有发生根本性转变,从这篇小说中女主人公海伦积极生活态度和不成正比的结局可以看出海明威对女性的冷漠。
      与哈里相比,女主人公海伦的遭遇、结局截然不同。家庭的不幸遭遇使她在优越的物质条件下没能得到幸福。后来她振作精神,努力寻找自己的幸福,认识并与作家哈里生活在一起,可依然没有得到期待的幸福。她为哈里付出所有,物质上给他资助;她尽量做哈里喜欢的事情,陪他到非洲寻找写作灵感;哈利受伤之后对他精心照顾,给他读书,做肉汤,陪他聊天,为他的伤势担惊受怕;哈里死后,她痛苦至极。她最后得到的只有痛苦与孤独,而哈里却是到了极乐世界,完成了自我救赎。在与哈里的对比中,海伦完全处于劣势。她在海明威笔下是“理想女人”:身材好,脸蛋漂亮,有钱,除了外表令人心醉神迷之外,对哈里的态度也是百依百顺。即便这样的女人也遭遇了不公平的待遇。对海明威来说“女性既是孤独的漂泊者,又是被忽略的附属品和被动的接受者,始终被男性所支配。”[9]海伦努力追求着幸福生活并为此付出了一切。可是得到的却是与哈里之间那扭曲的爱,肉体上的爱。在海明威笔下,海伦是孤独的。如陈青所说“海明威塑造的男性英雄形象主要是建立在对其身边女性形象的歧视与歪曲之上。”[10]换句话说,海伦的存在仅仅是为哈里的精神飞跃进行铺垫。
      (二)海明威对女主人公的漠视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之后,妇女运动的兴起以及女权主义在文学批评界的出现使许多学者认为海明威必定会受到这种思潮的影响,他作品中应该表现出对女性的尊重,对女性态度的转变,或者对女性的意识主流是积极的。但是从海伦积极的生活态度与她的悲剧结局来看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海明威对女性依旧保持了一种漠视的态度。罗相娟认为“虽说他塑造了女性人物,但不是为写女人而写女人,而是为写他心爱的男主人公而写女人。这些女性往往只是男性世界的陪衬,一个硬汉世界的影子。她们为‘硬汉’的存在而存在,是作为检验男子气概的场所而存在。”[11]作为男性意识的倡导者,海明威始终未改变他对女性的偏见。在小说中的海伦外表漂亮,生活态度端正,有勇气去追求幸福。与哈里相比,她更应该得到生活的眷顾。可是,在海明威的故事里她没有获得这样的机会。这些结果都是由于海明威对女性的漠视所造成的,海伦只是作为男子显示气质的陪衬罢了。
      三、结语
      作为一名男权意识的代表者,海明威一直捍卫着男性的权利。在后期的创作中,虽然经历了女权运动的兴起以及女权主义在文学批评界的出现,但他没有改变对女性的漠视,同时保持着强烈的男权意识。在他后期的短篇小说《乞力马扎罗山的雪》中,他对男性的偏袒就尤为明显:男主人公哈里生活悲观,面对生活的挑战选择逃避。但是他最终不是绝望的死去,而是完成自我救赎,得到了精神上的升华。女主人公海伦的待遇却是悲剧的:她努力走出生活的阴影,勇敢追求幸福生活。即便如此,她最终却是孤独痛苦的一个人。对比二者的不同生活态度和最终遭遇,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海明威并未转变自己强烈的男权意识,依旧保持着对女性冷漠的态度。
      

    相关热词搜索: 乞力马扎罗山 不平等 看海 两性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