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读后感 > 正文

    大学语文课程总结500字 定位大学语文课程的三个维度

    时间:2019-03-29 03:14:51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本文主要从语文教育、高等教育和素质教育三个维度定位大学语文课程,并对当下大学语文教育改革中的模糊认识予以厘清。  [关键词]大学语文 语文教育 高等教育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3—0132—02
      [作者简介]白燕,沈阳化工大学社科系(辽宁沈阳 110142)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这次以国家规划的形式强调开设中国语文课,其着眼点在于“民族文化保护”。但在随后几年的大学语文“复兴”热中,人们各自的出发点和归宿却大不相同。这种对大学语文各取所需的态度,最终导致了这门课程在定位上的含混不清。以下从语文教育、高等教育和素质教育三个维度对大学语文课程进行定位,并对当下大学语文教育改革中的模糊认识予以厘清。
      一、语文教育
      从教育的学科体系上划分,大学语文属于语文教育,这是大学语文的本质属性,同时也决定了大学语文课程的基本功能和特征。大学语文的“语文”属性,主要有以下两个基本内涵:
      1.大学语文具备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从工具性层面而言,在突出强调大学语文人文性的同时,还必须兼顾语文必要的工具性。在目前的教育改革中,人们更多的是标榜大学语文的人文性,而鲜及它的工具性,这实际是存在一定偏颇的。“大学语文”终究还是“语文”,它仍然要发挥语文学科固有的工具价值。大学阶段的学习需要高层次的语文能力,如快速高效的文献阅读能力、准确规范的学术写作能力等,这些高层次的语言应用能力,正体现了大学语文的工具意义。从人文性层面而言,人文性是大学语文的首要特征,但不能架空语文去谈人文性。因此,大学语文教学的具体目标应该落实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上,而不是宽泛地将文、史、哲的基本知识笼统地传授给学生。后者的做法不仅打破了各学科体系之间的内在平衡,而且使大学语文不堪重负。
      2.大学语文必须遵循语文教育的基本规律,即采用以经典文本阅读为基础的审美性教育方式。大学语文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经典篇章的解读与涵养上,通过由语言文字和文学建构的审美世界去涵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大学语文课切忌完全讲成文学史或文化史课,相关知识的传授也应配合文选进行,尽可能将学生带进语言文字和文学的审美感悟中,进而引发出对民族语言文化的亲近感。大学语文这种特有的感染性审美教育形式,是与其他文化素质教育通识课的重要区别。总之,大学语文的课程定位首先应该立足于“语文”,扣紧“语文”。大学语文教学必须回归到语文本位上来,体现出语文教育的“当行本色”。温儒敏教授提出“走出语文,又回到语文”的观点是切中肯綮的。所谓“走出语文”,是指突破旧有的僵化的教学体系,拓展“大学语文”的视野;“回到语文”,是指虽然教学内容广了,但也还是要把“大学语文”作为语文课来教。由此反观当下的大学语文教育改革,有学者提出以“大学写作”(甚至“应用写作”)、“大学文学”、“大学人文”或者“传统文化”课来取代大学语文课,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偏离或模糊了大学语文的本质特征,都是对大学语文教育功能的片面性理解。
      二、高等教育
      从教育的发展层次来看,大学语文属于高等教育范畴。这意味着大学语文教育必须纳入到高等教育的轨道中来,大学语文的课程定位必须符合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与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相一致。大学语文课程的“高等”定位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1.从语文学科自身的发展阶段来看,大学语文是语文教育的高等形态,是对中学基础语文的提升。这里的提升具体表现为两个转变:由偏重语文的工具性,转变为偏重语文的人文性;由偏重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转变为偏重语文素养的培养。语文素养的培养应该成为大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大学语文教学应该更注重兴趣的激发以及品位的养成,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化精品,学会如何去不断丰富自己的感悟力、想象力与思考力,让高品位的阅读和写作,逐渐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一种终生受用的生活方式”。这种着重于素养培育的取向,正与中国高等教育经历的由着重关注知识、关注能力深入到关注素质的总趋势相一致。总之,大学语文课程要努力建立起符合高等教育特点的教育模式和教学规范,而不是对中学基础语文的简单延伸,更不能功利地定位为为中学语文“补课”。
      2.从高等教育的终极目标来看,大学语文教育同样担负着大学生“精神成人”的重要使命。大学被誉为养成人才的精神家园,高等教育的终极关怀理应落在健全人格的培育上,高等教育的一切目的都应与促成人的优质发展这一终极命题相符合。大学人文教育的目的,就是将大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康心理、高尚情操、独立精神与自由思想的人。这一目标的达成并非大学语文一门课程所能胜任,但是大学语文却能以其丰富浓郁的人文内涵成为大学生“精神成人”的重要渊薮。语文教育归根结底是“成人”教育,语文教育素有升华人格、提高境界、振奋精神的优良传统,大学语文更应秉承这份优秀资源,在高等教育的舞台上发挥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三、素质教育
      从素质教育的维度看,大学语文是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素质教育最初是作为教育观念的改革而提出的。在基础教育领域,它针对的是应试教育,而在高等教育领域,则通常特指为人文素质教育或文化素质教育。1998年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重点指人文素质教育;主要通过对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同时对文科学生加强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对理、工、农、医科学生重点开设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大学素质教育的提出,主要是基于大学知识结构的片面性以及由此带来的对人自身发展的不利影响,它着眼于大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强调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共同提高。
      素质教育直接关注的是人的内在素质,大学语文课程设立的初衷即迎合了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需求。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人文素质教育并非大学语文课的专利,但是在人文素质教育中大学语文课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大学语文以其关注人生、贴近心灵的独特方式,关怀着人类的精神和情感世界。人文素质教育中可以充分发挥语文教育精神感染的特长,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滋养和熏陶中提升自己的内在气质和修养。此外,大学语文又以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感悟力、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为优长,这正与素质教育的精神实质相契合。
      注释:
      ①温儒敏,就“大学语文”的困扰答记者问[J].文史知识,2005,(2).
      ②温儒敏,高等语文[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2.
      (责任编辑:赵淑梅)

    相关热词搜索: 维度 语文课程 定位 大学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