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读后感 > 正文

    【写作教学中学生学习动机的辅与导】

    时间:2019-02-25 03:26:0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学习活动中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并重视,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在心理动因,学生能否努力学习,能否在受挫的情况下坚持努力学习,与他们的学习动机密切相关。因此,对于学习动机的探索和研究极具现实意义。写作教学尤其如此,我认为,教师把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培养成了,任何一个个体的写作水平都可以有大幅度的提高。
      学习动机作用的心理机制主要包括需要的基础作用过程、情绪的放大作用过程、兴趣的促进作用过程、诱因的引发作用过程四个方面,本人在进行写作教学时有意注意了这几个环节。
      第一步:关注学生文字表达,发挥需要的基础作用。
      必修一的第一专题“为青春举杯”中收录了毕淑敏的《我的五样》。那堂活动体验课,我让学生做了模拟测试,并记录下了与作者相似的痛苦的抉择过程,其中,几名同学的书写虽非精致,却着实感人,我表扬他们敢于坦露自己内心最淳朴、最细微的思想变化。学生们意识到,通过自己的文字表达,老师、同学能更全面地认识自己。在这样的氛围中,大家乐于陈说,勤于书写,渐渐地将随笔本当成了自己的精神领地。
      由于本人在该批学生跨入高中大门之际,让他们及时而强烈地意识到了个体文字表达的需要,他们的写作学习动机在此基础上油然而生,进而引起和推动了整个学习活动。
      第二步:多方激励学生写作,引起情绪的放大作用。
      需要是一种原始信息,只有在被情绪的作用放大之后,才能激起行为。为此,我努力地通过自己的方式让他们感受到写作中蕴含着快乐。写批语、当堂朗读、协商修改、推荐校报校刊……轮番上阵,见机用事。
      经过一个阶段的试验,写随笔成为了师生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成为了学生锻炼文笔的基本方式。因为所有学生愿意叙述、愿意抒写的内容和情感都得到了我积极的回应,他们会为老师的几句肯定之语而兴奋不已,经常有学生课余问我:“老师,我这周写得好不好?有没有加‘星’啊?”
      相较而言,高一年级上学期,他们的作文本上可圈可点之处远不如随笔本上的多。我虽感慨,却并不对他们轻易下结论――全文不行的,我找精彩段落;与上届或上上届比不够好,本班之中总有最优秀的;不适合作整体平面展示的,配上老师的语气语调,读出来总可以弥补一二……
      从高一下学期开始,经过常规批改及面批口授,渐渐地出现了一些优秀作品。在教师的责任感、自豪感的支撑下,我开始将学生的作文投向本市各家报纸。结果,佳信频频,高一下学期,共发表学生作文4篇,高二上学期7篇,高二下学期5篇,高三上学期5篇,高三下学期则多达9篇。
      情绪对给有机体带来愉快体验的刺激产生获得的倾向,对给有机体带来不愉快体验的刺激产生回避的倾向,因此能对起基础作用的需要产生放大的功能。廖温西同学凭借《清明节前忆亡人》进入了《温州都市报》“新苗”版的作文季度赛,并成功晋级。赛后,本人恰好受聘担任点评嘉宾,以下文字刊登于2007年11月3日的《温州都市报》:“《闭上眼睛看世界》,一个非常独特的视角。地球仪转动,作者的思想天马行空,而随着作者笔触,读者的心灵仿佛也分别从三个维度获取了滋养。文章构思巧妙、文字凝练,是现场作文中的精品。另外,作者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广博的知识、悲悯的情怀,亦不免让人感慨赞叹。”发掘学生文章的亮点,并将之明示给作者,甚至呈现给大家,是语文老师的一项重要工作。换一个角度理解这项工作便是――学生的作品不断地得到正面评价,从中获取的愉快情绪使他们更加乐于学习写作。成功的愉悦感、自尊的满足感,在这些积极的情绪体验的激励下,该年年底,廖温西同学又于总决赛中闯入了年度六强。
      第三步:了解不同学生的写作心理,催生兴趣的促进作用。
      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高效能的催化剂。廖温西、黄温平、王家豪同学是本来就对写作饶有兴味的,三年之中取得成绩最多的也正是他们。以黄温平为例,她不止沉醉于自我抒写,更倾心于独立写作之后与老师的交谈,交谈之后的再三修改。从《惊蛰》初稿后师生的切蹉、琢磨,到《桃天》乍现即令人惊艳,写作的兴趣在她身上是一种具有浓厚情感色彩的指向性活动,不断地释放出积极的力量,提高她学习的效率,增强她创作的自信心。而黄坚同学的作文底子则较差,但是我从他的随笔本中看出,他是个生活的有心者,文字不精,画面却极其生动、鲜活。在所有人不看好他的情况下,我仍然相信他是个可塑之才,甚至告诉他,只要他坚持训练,他的语言可谓风格别具。也是不断地关注加鼓励,直至高三上学期某天《温州商报》刊出了月赛的话题为“温州话”。黄坚同学一直对“俗”文化感觉特别亲切,那次接到我特意为他布置的训练任务后,很认真地思索,写作,交给我一篇名日《有胚》的文章。三批三改,该文一寄出去即为编辑采用,他也一跃而为当月的月冠军。此后一发不可收,黄坚创作、积累并自得其乐,进而编纂了一本所谓的“农民诗集”在同学中传阅。高考之后,许多学生被成绩搅得晕头转向,他依然对报刊所组织的新童谣创作大赛抱有浓厚的兴趣。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果然再次获奖,《忆九山》入围“60首佳作”,结集成册,向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
      这两名同学恰恰是两类学生的代表,前者兴趣原生,后者兴趣衍生。作为他们的老师,一定要把原生的保护好,并帮助本来了无兴趣或兴趣不高的衍生出兴趣来。学习活动中,兴趣这股动力实在不容小觑,有专家认为,它是其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因为建立在需要基础之上,情绪放大之中的学习兴趣可以激发人的好奇心,唤起人的求知欲,驱动人的探究意向。
      第四步:利用外部条件的积极一面,推动诱因的引发作用。
      学习动机的产生除了内在原因(需要、情绪、兴趣)以外,还有外部原因――诱因。
      对于上文所述的有文章在市级报刊上发表的学生来说,诱因并不排除发表后巨大的、良好的社会反响。这时,他们不是对写作本身感兴趣,而是对它所带来的结果感兴趣。但是他们中的那部分佼佼者,成功地将外部的要求、外部的力量转化成了内在的需求,成为了自己继续更好地学习的动力。对于这几名同学来说,每一次的发表都是写作学习活动中的一个满足,他们的学习动机会随着目标的实现而增强。
      对于黄温平、陈丽丹等同学来说,诱因还来自于文章的获奖。陈丽丹同学以《年末・情末》一文在《温州商报》月赛中胜出,获得月冠军称号后,与黄温平同学在年度总决赛上会合,一举拿下了“贝贝依依”杯现场作文大赛的两个一等奖。此后,黄温平同学再接再厉,又在浙江省首届语文素养大赛(作文)上获得一等奖。内因和外因在她们身上浑然结合,共同促发着她们的学习行为。
      对于温群亮、郑思思等同学来说,诱因或许还是他们对老师的尊敬和崇拜。我对他们的文章分析仔细、修改到位,他们由衷地感激老师的教诲。而每当报刊上有我的教育教学类文章出现时,他们都会找来细读。他们不知觉,其实自己内在的情感倾向已经决定了他们深深地受着老师的影响。
      一切引发相应动机的外部条件都是诱因,教师务必把握能把握的,引导可引导的,避免该避免的,将外在因素导向利于学习主体的动机培养的道路上来。
      写作教学中学生学习动机的辅与导,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是拥有耐心和爱心。当各环节的工作都做到了细致入微、了无遗憾,学生的学习动机便被老师成功地培养或激发了,其中四个作用过程系统整合,各自在不同的阶段领跑一时。我们要正确认识、合理辅导,引发、保持、增进一切正向效果的反应,让学生的写作学习充满主动性和积极性。

    相关热词搜索: 写作 学习动机 学生 教学中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