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读后感 > 正文

    [中小学发展学校特色的误区与途径] 中小学德育学堂下载

    时间:2019-02-18 03:29:37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2007年底,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和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联合发布《关于实施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的意见》,提出“创新资源整合模式,促进学校特色发展”,鼓励各学校从实际出发,合理定位,大胆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办学模式、管理方式和教学形式。2008年8月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再次激起了校长们对创建体育特色校的热情。笔者在中小学进行教学指导时,不止一次听到有校长提出要把某个体育项目作为学校特色发展。他们认为,可利用“体育1小时”的时机发展体育特色,这样既有时间保证,又见效快,易操作,容易形成学校特色。在笔者看来,这多多少少是对学校特色发展的一种误解。下面笔者主要以武术教育为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发展学校特色要认清学校的基础
      
      案例1:
      某小学位于城乡结合部,学生体质较好。学校从高校聘请了专业武术教练来教学生武术套路,学生在该教练的指导下,学会了一些基本的武术套路,并在区比赛中获奖。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有心将武术作为该校特色发展。但是两年之后,学校并没有形成有影响的体育特色。
      笔者到该校深入调研后发现,该校原有的体育基础较薄弱,没有特别有影响的体育项目,师生对体育锻炼的热情也不高。当初之所以让学生练习武术,是因为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学校领导与教练交流,教练提议可以以武术为突破口,带动学校体育发展。于是,该校选拔了几十个学生参加训练。后来,该教练因故不能继续进行教学工作,其所推荐的后任教练又不太理想,学生的训练热情下降。此后,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学业压力增大,家长们认为这种训练对学生发展并没有多少帮助,因此一些学生逐渐退出了训练,该项目的训练随之慢慢停止。
      分析该校案例可知,该校在试图以传统武术为突破口创建体育特色时,并没有在全校进行深入调研,看本校是否有武术训练的传统,或学生参加体育训练的热情。同时,该校自身没有合适的师资,训练成绩与效果随人事变动而变动。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学校要发展某一特色,一定要进行基础调查。
      其一,了解人文历史基础。有影响的学校特色项目往往是从学校历史中生长起来的。如果学校此前有开展此项目的历史,甚至取得过比较好的成绩,那么这个项目的开展将会容易得多。如某校确定书法教育为学校特色,其基础在于该校师生员工,包括传达室工人、食堂炊事员都对写一手好字感兴趣,学校也有多年全员开展写字教学的历史,所以其确定书法特色是水到渠成的。
      其二,调查师生甚至家长的兴趣爱好。最好是做问卷调查,一方面,调查师生的兴趣爱好,看其兴趣取向;另一方面,调查师生已有的特长。
      其三,看是否有发展该项目的师资储备。看学校能否配置合适的教育教学团队。
      
      二、发展学校特色要认清特色项目的价值
      
      许多学校在发展特色项目时,并没有深刻意识到该项目的核心内涵,为发展特色而发展特色,走入了技术化、形式化的误区。这样,一旦遇到困难,便失去坚持下去的动力。
      首先,要认清项目的文化价值。还以武术教育为例。许多学校管理者将武术简单地理解为普通的体育运动,而实际上,武术具有浓郁的文化特征和民族色彩,融集了易学、中医学、伦理学、兵学、美学、气功等多种传统文化思想和文化观念,体现了东方文明所特有的哲理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可以说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浓缩。从小习武,可以磨炼学生的意志,修身养性,可以激励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奋发图强的责任感与自豪感,树立自立、自尊、自强的民族精神。
      其次,要认清项目的学科价值。学校需要对所发展的特色项目在国家课程体系中的位置有清楚的了解与理解。以武术教育为例,许多学校并不清楚武术在国家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所以将其作为可有可无的课程内容。有人对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270所普通中小学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有70.3%的学校没有开设武术课,有些学校不仅没有增加武术内容,反而削减武术以增加跆拳道等域外武技项目。其实,早在1956年,国家就开始在国内中小学推广和普及武术,从教育部颁发的中国第一部《中小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到1992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武术均被列为教育内容。2001年的《九年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及2004年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都要求在体育课中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等内容。
      再次,认清项目的应用价值。仍以武术为例。许多学校并不清楚武术的真正价值。他们往往把武术当做武术操或艺术性表演,在需要的时候练一段时间,待比赛、检查、庆典等过去,训练也随之停止。学生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感觉与其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练武术,还不如学习文化基础课;有的学生比较青睐外来搏击运动,放弃武术学习跆拳道、拳击等项目;有的学生学习武术的主要目的是防身自卫,对武术的内涵一无所知。
      实际上,自古以来武术一直是中华民族培养下一代强身健体的运动项目。新课程标准的特点之一是确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新的课程理念。武术课程目标的定位首先是“健身”,其次才是“防身”。练习套路对不同体质的人的健康起着不同的作用,外能利关节、疏筋骨、调平衡、壮体魄;内能理脏腑、通经脉、养气血、调气息、改善人体机能,这就是武术的健身价值。武术动作一攻一防都有鲜明的含义,学生经过长期训练,在危难之时可以防身自卫、克敌制胜,这是武术的防身价值之所在。
      学校管理者如果对武术的上述价值知之甚少,在实施特色项目计划时,就会犹豫不决、思路不清,难以长久坚持。一个学校特色的养成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努力,如果不能长期坚持,就难以形成学校特色。
      
      三、发展特色项目的关键是进行师资建设
      
      当前,许多学校在发展特色时,在师资配置方面存在三个主要误区。
      其一,过分依靠外聘人员。合理利用学校外部的人力资源,本无可厚非。但校外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人员流动性大,管理难度大,难以保证教学的有效性与连续性,例1中教练的中途退出就是一例。同时,这些人员对学生情况不尽熟悉,因材施教的概率降低。再有,他们对学生进行特色文化教育的热情不高。
      其二,学校内部师资匮乏或配置不当。有些学校虽然有一两位能承担该项目的教师,但他们往往是非专业出身,对该项目的教学并不十分精通。以武术教学为例,许多人以为可以让体育教师担当武术教练。但实际上,很多体育教师并不是武术专业出身,其所教的武术,让学生进行一般性表演还勉强可以,但难以让学生有更大的收获与提高,甚至可能会误导学生。
      其三,未对全体教师进行全员培训。许多特色鲜明的学校,其特色项目往往是全体师生共同喜爱或从事的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学校的特色文化。现在仍有很多学校尚未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往往将特色项目设定为几个专业教师与一小部分学生的事。
      因此,在师资方面,笔者建议学校合理利用校内外人力资源。其一,以内部人员为主,挖掘内部人员的专业特长。如果学校没有此类专业人员,则需要通过师资培训、专业人才招聘等方式,尽量使受过专业训练的专业人士成为专业教师。其二,合理利用外部力量。外聘人员的工作不能以基础训练为主,而应以指导提高为主。在项目发展的不同时期,请外部专业人员进行指导点评,可保证特色的专业性与前瞻性。
      
      (编辑 孙金鑫)

    相关热词搜索: 中小学 误区 途径 特色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