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读后感 > 正文

    低结构材料促进幼儿创新能力【培养创新能力,促进高中物理教学】

    时间:2019-02-14 03:25:0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变得尤为重要。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和提高创新能力,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核心。但就目前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开展创新教育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教学中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仍妨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主体性,改革实验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高中物理;创新能力;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022-02
      
      创新教育是在知识经济背景下提出的,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知识不断创新,高新技术不断产业化。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在于创新性劳动的水平、质量和效益。也就是说,人的创新能力开发到什么样的程度,社会就前进到什么程度。学校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江泽民多次强调创新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在教育。这就给当前的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成为将来创新型人才。
      物理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发展的非常完善的一门自然学科。物理知识在现代科学技术中应用最为广泛,与人类生活最为密切。物理学也是一门知识创新快,技术应用广泛的自然学科,它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创新性。高中物理教学内容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创新教育内容。为培养创新型学生提供极好的载体。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是可行的。只要内容选择得当,完全可以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实行创新教育,特别是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起学生的积极思维,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把自己的素质创造性地表现出来方面尤为可行。
      要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教师自身首先要有创造力,才能进行创造性教学,即“言传身教”建立自己的题库、书库、课件库。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应有一桶水”。教师课余应多钻研教材,运用电教,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探索积极主动的教学方法。如在气体性质一章中,有关水银柱移动问题,学生错误较多,为方便学生理解记忆,在等温倾斜,把它想象为:倾斜时水银柱竖直压力减小,因此水银柱上浮。又如在交流电一章中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动势有两个重要结论:①线圈平面垂直磁场线,磁通量最大,感应电动势为零,过此位置感应电流方向变一次。②线圈平面平行磁场线,磁通量为零,感应电动势最大,过此位置一次感应电流方向不变。把这两个结论推广到电磁感应一章,许多难题就迎刃而解。因此,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轻松。
      而思维是大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创新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而更重要的是能产生出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成果。对中学生来说,头脑中旧的表象很少,展现书本知识发生发展的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过程。在目前中学物理教学中仍存在注入式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学习的结果,而忽视学习的过程。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思维空间,就很难谈得上创新思维的培养。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重视设计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以相应的创新思维的熏陶,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不断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归纳、类比等手段提出种种假设或猜想,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假设或猜想的方法解决问题,同时重视在教学中再现前人是如何创造、发明的,让学生在前人走过的轨迹上,经历失败和成功的磨砺,体会创造成功的喜悦。
      学生的素质各有差异,个性爱好各有不同,同一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层次较高的学生要求他们多参与,教师少点拨,重在培养其创新能力和思维发散能力;对层次较低的学生培养其信心,进而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个人特长和独立意识,发展他们的创新潜能,尽可能的使更多的学生成长。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科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不管是什么层次的学生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我们老师都要足够的重视,耐心地解答。也许一个普通的问题里面蕴含着重大的创新。
      其次,丰富的知识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广泛的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动力。为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课堂上经常介绍一些科学家成功的轶事,使学生了解科学家成功的艰难和喜悦。在课外能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进行研究性学习。针对物理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特点,教师根据学生已学的知识,结合相关学科知识,提出一些不同的主题,激发学生选题的兴趣,吸引学生申报不同主题下的相关内容,例如:“电在你家中”、“菜刀中的力学知识”、“自行车的物理原理”等,这既拓宽了学生知识面,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高一第一学期在讲完摩擦力的内容后,可以布置了“自行车中的物理原理”的课题,同时列举了一些小课题,许多学生能够用学过的知识去分析问题,也有部分学生研究自行车的尾灯,有关光的反射、折射等知识的掌握早已超过课堂上所学的内容,而且,交流之后大家提出的问题又成为下次研究的课题,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感兴趣就会不怕艰苦,积极主动去学习,遇到问题喜欢多问,甚至“打破砂锅问到底”,这样学生肯去砧研,才会有所创新。
      在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也必须重视对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培养。例如在物理教学中穿插介绍伽利略敢于怀疑、不盲从权威的思想;介绍布鲁诺为坚持真理而献身的精神;学习牛顿的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学习居里夫人的刻苦钻研、勇于实践;结合我国当代的物理学家为祖国的强大而奋发拼搏的生动事迹,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科学热情,这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课后,要求学生及时复习,自主完成相关联系,并要求学生完成练习后总结自己学习到的知识和不足。及时复习永远是学习的重要手段,特别是知识点较多的时候。学生复习时,要求学生要记住知识点,同时要知道为什么。在学生做完练习后、在每一单元完成后,要求学生总结不足,并有针对地进行补救。要指导学生,自己不足的就是出错较多的知识点,补救就是要重新理解该知识点,并做一些相关的训练。
      创新教育的侧重的并不是学生“学会”了多少知识,而是学生是否学会了“会学”,因为良好的认知方法和学习方法会使人获得更多更新的知识,知识时代的特点是信息量大,知识更新快。人现在有多少知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是否能够不断的获得新知识。因此教学中应该渗透学法指导,强化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更多更科学的学习方法,这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另外,我们要结合结论出自“学生之口,印象深刻,不易忘记。
      而传统教学中是老师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讲解,最后给出一个所谓的“标准答案”,学生的任务是只要记住最后结论就行了。这样学生往往会认为实验只是一种形式,结论才是最终目的,甚至认为实验完全没有存在的意义,只要老师或书本给个结论就行了。长期这样学生就会缺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新问题的应变能力,实验探究思维能力更是不能得到提高。
      设计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共同探究的教学环境时,重视师生交往中的情感因素,用自己对学生的深厚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交融,营造融洽、宽松、平等、合作的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在进行物理学习时乐于探究。
      在实验之前让学生大胆猜想.。这个过程是学生思维极其活跃的过程,它容易突破传统思维的框框,并时而迸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学生对未知领域产生好奇并急欲获得正确的认识,将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饱满的学习热情,这种非智力因素的情感作用,将反过来促进思维的活力和思维的定向能力。
      探究性实验模拟物理知识发现的原始过程,让学生受到物理思想方法教育,体验人类探索知识的艰辛历程,培养同学们崇尚科学的高贵品质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传统的教学与思维能力的培养往往是脱钩的,学生对实验的最初兴趣,随着两者脱钩的延续,也将逐渐平淡下来,实验地探索功能最终被淹没,实验现象与结论之间地桥梁因缺少思维而被切断。
      再者,课外科技活动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扩大视野、陶冶情操、激励创新的有效阵地。它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智力营养及良好的情绪和环境。学生在这种活动中,可以不受教材范围和教师倾向的束缚,独立地、自主地发展。因此,课外活动要讲究内容的丰富、新颖,形式的多样,方法的灵活。还可布置适当的课外小实验,让学生动脑、动手,多思、多做,从中受到激励、启发,产生联想、灵感,使学生在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的活动中观察课内教学所不曾看出的道理,去领悟课内教学所来不及深透的奥秘,去触摸课内教学所无法取的东西。通过小制作和小实验等物理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动手、动脑和自我发展的机会,能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创新素养,不断提高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还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创新技能。 实施创新教学必然导致学习结果的多样性、丰富性。统一的评价手段即标准答案会扼杀学生的创新热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总要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出价值判断,评价手段应允许怪异思想存在。求异、怪才都是与众不同、突破常规,这可能就是创新的基础。不能因为某种新奇的思想与大家不一样,与过去的标准答案不一样就讽刺、打击、嘲笑,而应给以尊重与分析,发现人才、保护人才。同时要鼓励学生自由探讨,营造标新立异的氛围与环境。鼓励友好竞赛、公平竞赛。对学生在创新过程中出现一些非常规的方法,更应给予鼓励。假如这些方法是正确的,应以全班推广,这样会在班级营造出更好的创新氛围。
      现代创造学理论告诉我们: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这种潜能是可以开发和培养的,仅仅是每个人所展现的形态、程度、质量不同而已。只要广大教师努力学习,及时补充新鲜血液,把握创新素质培养目标,充分挖掘创新素材,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一定能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以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相关热词搜索: 创新能力 物理教学 培养 高中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