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读后感 > 正文

    【注重实际能力培养,立足学生终生发展】 立足什么这个最大实际

    时间:2019-02-09 03:22:5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文化课改革潮头正起,本文就开设“民族文化进课堂”“心理健康教育”“交际与口才及职场应聘技巧”“成才之路”四种选修课进行论证,阐释了农村中职学校以“注重实际能力培养,立足学生终生发展”理念,强调了进行文化课改革的方向性、重要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实际能力 终生发展 文化课 改革研究
      
      目前,中职学校文化课形式单一,大部分采用国家统编教材,且内容过深,与生活实际脱节,不太适应学生走出社会、打拼于职场的需求,很大比率学生不感兴趣,课堂效果令人无奈,文化课改革势在必行。《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指出:“学生的兴趣与需要,是开发学校课程的重要依据”“学校课程在适应社会变化方面更加灵活,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1]以此为宗旨,我们学校根据学生学习特点进行了一系列文化课改革,总体研究定位是:注重实际能力培养,立足学生终生发展。
      
      1.以综合实践活动课方式吸收民族文化,培养具有民族特色人才
      
      我们是典型苗族居住区,苗族人数占地区总人口的75.4%,苗族文化源远流长,民族歌舞丰富多彩,民族风情十分浓郁。从2005年开始,课题组以研究小组形式钻研县志,由老师带队下乡到民族文化厚实区域收集整理民族歌谣、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族舞蹈、民族语言等,开创了独特的学习模式。
      1.1对民歌的收集整理,编辑成教材,供学生选修。苗族歌谣内涵丰富,朗朗上口。包括有:苗族起鼓叙事诗、苗年传说歌、情歌、游方歌、谜语歌、盘歌等。民族叙事诗是民族的历史渊源和见证,体现着苗家儿女酸甜苦辣之印痕,探究这些诗歌,能够加深对本民族的了解。另外,诗歌里故事情节离奇,情感曲折,内容生动活泼,表达了苗家儿女对自由、平等、幸福的追求。情歌多用于表达男女青年情愫,意蕴朦胧,内涵丰富,韵味悠长,篇幅短小隽永,善于用比喻、双关、起兴、借代、排比等修辞方法,行文清丽舒畅,具有无限魅力,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有极大帮助。 1.2对民间传说、民间故事用文学加工整合,变成教材,供学生参详。苗族民间传说、民间故事种类繁多,内容庞杂,主要有“榜香由”“杨柳树与点水雀的故事”“阿秀等郎”“虎鼓传说”“苗家玩龙”“快姑娘找丈夫”“滩呆阿”“苗族民间趣闻九章”“阿兴与蟒蛇”等。我们分成多个小组入乡村串山寨,请老人叙说,学生记录。亦或是请歌师清唱,大家整理。记录一个民间传说就是写一篇文章,整理一个民间故事就是一次研究性学习,学生语文知识得到了实对实运用。同时,对本民族的了解与知晓,增强了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对培养民族感情功莫大焉,真是一石多鸟。
      1.3对民族舞蹈的研究,让民族文化进课堂,让校园生活个性化。丹寨县保存有苗族最原始的芒筒芦笙舞、古瓢琴舞和锦鸡舞。研究性学习小组深入排调、雅灰、龙泉等乡镇的村寨进行收集,对这几种舞蹈的起源、跳舞过程、流行地区、抒发的情感作了详细说明,用说明文方式体现在文字上,编入校本教材。同时,学校还组织了男子芦笙队和阵容庞大的女子锦鸡舞队,平时训练,节假日、大型活动拉出去登台表演,极大丰富了民族文化,保存了民族传统,活跃了气氛,提高了学校声誉。
      民族文化决定一个人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行为准则以及个性特征。对苗族民间故事、传说、诗歌、舞蹈、语言的吸纳与传承,让山民淳朴、憨厚、灵气、活泼、自由的特质附身,灌输到血液之中,上升为个性,人才能成为个性鲜活的自己。有了这种个性垫底,走出大山,扎入生活大潮才能不失自我,成为一位有民族个性的人。
      另外,研究性学习属于综合实践活动,它具有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它立足于每一位学生健全发展,“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2]
      学生写调研报告,撰写文章,参加编写校本教材,是我们以研究性学习方式吸收民族文化、培养具有民族个性人才的创举。
      
      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灵素质
      
      大家知道,中职学生文化素质较差,又处于青春冲动期,心理状态不稳定,自我控制力弱,感情容易进发,缺乏把握自己的能力。针对这一特征,学校子课题组收集了许多社会上、生活中相关例子,辅助以理论提升,理论联系事例,用文化必修课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涉及的内容有:认识自己,学会学习,做时间的主人,构建和谐校园环境与人际关系,走出心理困惑,如何正确看待网络,怎样面对花季雨季,向伟人名人学习心理素质,共八大块。
      因为案例充足,讲课具有针对性,理论与实际联系得紧密,故效果良好。通过一年或者一年半的浸润,学生心理素质、人格素质得到了大大提高。他们认清了自己的长处,能够接纳自己的短处;面对现实,接受现实,有信心向学习、生活及困难挑战;能够与别人和谐相处,同情、友善、信任、尊重的积极心态附身,猜疑、嫉妒、畏惧、敌视的消极心态渐渐消失;能够控制情绪,脸上挂着开朗、乐观,把悲、忧、愁、苦丢进垃圾桶;能够独立办事,适应环境,适应艰苦生活和承受挫折;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发挥潜质,有创造精神和开拓能力,遇到困难会向伟人、名人吸取人格力量,抗挫能力明显增强。
      我校毕业生文荣俊,于2005年7月由学校推荐到广东省东莞市众誉电子有限公司上班,实习期间刻苦异常,经常加班,正式上班第一个月就拿到了1513元的工资,名列同期普通工榜首。他在车间认真向老师傅学习,潜心技术,从不言跳槽,如今已经升任技术领班,月薪近四千元。
      心理健康教育是中职学生打造人生的一片风帆。
      
      3.“交际与口才及职场应聘技巧”让中职学生在社会大潮中游刃有余
      
      经济社会,尤其需要外向型、开放型人才,而这种人才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交际口才能力越众,职场应聘技巧出类拔萃。中职学生面临择业与职场打拼之考验,交际口才是其于职业生涯中划游的双桨,具备了这种素质则如顺风快帆,缺乏之则舟行逆水,举步维艰。怎么办?难道等学生踏入社会后才自我磨练?我们文化选修课及时纳入这一内容,对学生立足社会、终生发展送来了及时雨。
      多年来,我们订阅《演讲与口才》《口才学》等专业性刊物,收集古今中外口才技巧事例及名人口才浪花,教授给学生。涉及内容有:谈话技巧、演讲艺术、论辩之道、交际指南、师生口才、雄辩与诡辩、我与口才、口才轶闻故事、怎样讨论与答疑、演讲家研究、讲坛人物、教孩子学说话、妙语赏析、职场经纬、求职方略、行业口才等。
      这一知识纳入选修教材,逐步凸现了无限魅力。开始只有部分班级部分学生喜欢,半年后扩大到全校,尤其是即将毕业的学生,学习非常投入。开发潜质的魅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锻炼了胆量,农村学生也敢登台亮相,由内向型朝外向型转化;口语慢慢通顺,进而流畅;地方语言与书面语言对接,进而拓展了语言范围,丰富了语言库;学生能够用语言驾驭思维进行论辩;课题组下乡采访、收集资料很受欢迎;讨论问题踊跃发言,思维敏捷,妙语如珠;踏入社会与陌生人交谈,左右逢源;求职顺利,在厂家受赏识;面对新职位,进入角色快捷,能够用有技巧的语言与同事、工友交流与相处。
      我校毕业生李正芬,由校企联合安排到东莞市泰富服装有限公司。该生在校期间对语文课很感兴趣,成绩优秀,曾经两次获县级演讲比赛二等奖。进厂后,其口才潜质迅速得以展露,笔者跟踪至今,目前该生已跳槽浙江,任一家服装公司副经理。
      口才交际知识在社会上具有广阔性、实用性、针对性,加斐说:“言语不但是思想的媒介物,而且是思考的一种伟大及有效的工具。”约翰•曼森•布朗也强调:“一个会讲话的人,不是记得别人说过话的人,而是能说些让人记得的话。”[3]口才交际存在于各个行业中,善于交际的人,便于协调工作,和谐人际关系,能够让单位与单位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达成共识,推动事业发展。尤其是中职学生,要想让自己在职场有一席之地,展示自我,推销自我,口才是基础,交际是桥梁和情感线,它将一个人的思维才华展现于社会舞台。另外,中职学生多掌握了一门或几门实用技术,有很多行业术语、专业技能得用通俗易懂语言表达,否则别人不容易理解,这就使得交际口才具有了针对性。只有用流畅语言驾驭思维与专业知识,才能深入浅出,一语中的,令对方满意。
      
      4.“成才之路”引领学生终生学习
      
      顺应时代要求,一位青年,无论什么专业学校毕业,不可能白诩为人才。只有终生学习,不停地更新知识,提升个体,才是正确理念。中职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只是一小部分,更多、更深奥、更实用的东西有待于实践中探求获得。我校开设《成才之路》选修课,从理念上给学生灌输精神底子,让其理解、领悟人才的定义和人才涵义以及成才的艰巨性、长期性。
      “成才之路”包括:人才是财富――什么是人才,成才应该具备的条件,人才是资本,青年成才的意义,青年是成才最佳时期。成才内在因素――选准目标朝前走,不回头;强烈的事业心,甘于寂寞的自我牺牲精神: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踏实做事,一丝不拘;强烈的兴趣,罕见的好奇;自尊自信自立,有闯出一片天的勇气;理论与实践结合;具备屡败屡战精神。成才外在因素――家庭、学校、社会影响,内功与机遇关系,学历与成才的关系,伟人成才的启发,逆境磨练,打破命运成才观点,新人才观念的推动,远大目标与始于足下关系。走入社会自我成才新概念――确立大目标与小目标关系,自逼与自悟结合,处理好广与专关系,具备出人头地之自荐精神,大龄、病残、失足青年照样可以成才,偏僻农村、艰苦环境也要成才,量变积累与脱颖而出的关系,健康身体是成功资本。
      我们的教材从德、识、才、体诸方面阐释了人才概念,拓宽了学生眼界,让他们对新时代成才涵义有了全新把握。一般中职学生,大都对文化学习失去兴趣,对“人才”属不属于自己不抱希望。这种形而上的缺位只有用形而上的追求来弥补。我们摈弃“唯精英论”,将新的人才观念树立在其面前,使广大普通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人才”概念,让大多数人能够摘到“桃子”,树立信心,早日迈入人才大门。
      其次,将成才内外因素作透彻分析,使中职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衡量自己,评估自己,对事业、前途作切合实际的规划,便于起步。同时,对周围、环境做出适合于自己发展的判断,以便更好地利用外在因素,少走弯路,尽快步入成才的快车道。另外,用伟人百折不饶的精神意志引领,使其感悟、涵蕴,升华为自己的精神底子,垫就他们努力、奋发、苦干、向上的基因,促使其早日笨鸟先飞,打造辉煌人生。松下幸之助开悟我们:“人生是尊贵的,大家重新励志,努力奋斗,为时应犹未晚。”[4]
      其三,我们的教材涉及超出校园自我成才内容,让学生根据社会需要、岗位特点、主观爱好、兴趣专长、经济实力等做出权衡,选择自我成才的途径,在工作岗位上自学,造就自己,成为有用人才。处理好大、小目标关系,将阶段目标与总体目标对接,只有这样,才能从知识结构、智力结构、成才方略上进行全面调整,使之与成才目标相适应,实现人生理想。博与专是有机统一体,由博而专,以博养专,与专紧密相连的博,可以使专得到丰富的营养;以专带博,为博而专,与博紧密相连的专,可以使博逐步具有方向性。敢于出人头地不是二冲,经济大潮中的平凡岗位也具备许多潮头,中职出生的青年应该当仁不让,敢于傲立岗位潮头,劈风斩浪,迎难航行,让自己生涯有波澜。环境恶劣,年龄偏大,智商不高,都不是沉沦借口,爱迪生、居里夫人、贝多芬、李春艳等就是例证。英国哲学家罗素说:“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此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5]相反,经历种种波折、坎坷后得出的成果更加耀眼,在其过程中铸就的坚强精神与钢铁般意志倍加令人敬佩。经过长期默默无闻孕育的火山,骤然喷发,光焰冲天。
      农村中职学生,知识面相对薄弱,眼界狭窄,对专业学习缺乏一定的推动力。我们的文化课改革,目的就是要打破这个瓶颈,在学习全国统编教材的同时,根据中职学生学习特点和时代要求,选编适应性强、应用广泛、能铸就个性、夯实基础、铸造人格、打造精神底蕴的知识,让学生吸纳,以期扩大知识面,拓宽视野,培养实际能力,完善人格,加厚精神底子,让他们在学校、在职场、在经济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终生受用。
      
      参考文献
      [1]钟启泉主编.《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一版,第103页
      [2]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版,第29页
      [3]姚晓静编.《名人名言录》,第229页、232页
      [4][5]姚晓静编.《名人名言录》,第62页、59页

    相关热词搜索: 终生 立足 注重 培养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