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读后感 > 正文

    人一生不可不知的中外名著 [名著阅读,不可承载之重?]

    时间:2019-01-26 03:37:1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阅读,尤其是名著阅读,不仅能使人获得知识与信息,更能不断充实人的精神,完善人的人格,提升人的精神境界。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命内容变得愈加丰富,生活节奏也变得更为快速,名著的阅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能忍受读书寂寞的人少了,能坐下来安静读书的人少了。针对这种情况,《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验)》对高中生的名著阅读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要求每一位高中生在三年学习生涯里,至少要完成五部以上的名著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要“具有积极地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可以说,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是非常切合当下实际的,也是及时且有效的。为了响应与落实这样的指导性意见,全国各地的教育主管部门也都出台了与之对应的改革方案。以江苏为例,其2008年和2009年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说明》就明确列出了24部高中生必读名著,并将其中的10部列为当年加试的考试内容。很显然,如果说新课程标准对名著阅读提出的要求还是有弹性的“软任务”的话,那么江苏省考试说明的要求就是非得完成不可的“硬任务”了。
      面对诸如此类的“硬任务”,一些平时不重视名著阅读的学校和教师开始慌了,他们纷纷提出了反对意见。他们有的认为阅读名著会占用学生太多的课余时间,有悖中央的“减负”精神;有的则认为阅读名著难度大,读外国名著存在文化差异上的隔阂,读古代名著又有语言理解上的障碍,等等。总之一句话,反对者认为,名著阅读已成为当代中学生不能承载之重。于是,久而久之,这些颇有微词的人便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了,又重新步入应试教育的轨道,开始大兴形式主义之风,搞一些肤浅的、毫无意义的、快餐式的“伪名著阅读”。总结一下,其具体表现主要有以下两类:
      其一,将名著阅读等同于影视欣赏。众所周知,文学名著与影视作品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艺术门类,前者是语言的艺术,而后者则是一门融文学、美术、音乐、绘画、摄影等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如果仅局限在对影视的欣赏上,学生根本不能欣赏到语言文字所具有的丰富含义和艺术张力,根本不能体会到语言文字所具有的独特表现力。更何况,我们要求学生阅读的经典名著中有很大一部分,如诗歌、散文、古今文论等,也根本无法通过影视艺术来表现,因此仅止于欣赏影片注定了就是片面的。而且,即使是可以改编为影视作品的小说、话剧,其人物形象无论被作家刻画得多么的具体细致,多么的生动形象,在读者心中都还是不十分确定的、朦胧的、易引发各种想象的;而一旦被拍摄成影视作品,其形象就会被画面定格、固定,观赏者就失去了再创作的空间,变成一个不折不扣的被动接受者。由此可见,完全用影视作品的欣赏来代替名著的阅读是决然行不通的,如此这般,不仅达不到预想的效果,更会浪费太多的宝贵时间。
      那么,在名著阅读过程中,我们能不能就此摒弃影视的欣赏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合理地利用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有时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试举三例:
      1. 在名著阅读的初始阶段,通过影视的欣赏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名著阅读的困难之一就是,阅读过程过于漫长,读者需要忍受长时间的孤独。而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中却又有一点是浮躁和耐不住寂寞,学生常常刚读一两个章节,刚感觉到一点的枯燥无味,就会不再坚持,轻言放弃。因此在这时如果能组织学生完整地欣赏一两部名著改编的经典影视作品,或许会让学生管窥到名著所特有的艺术魅力,从而使之受到感染,使其阅读兴趣大增,从而将阅读坚持到底。
      2. 在名著阅读的攻坚阶段,有目的地截取影视作品中的个别画面或片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在指导学生阅读时,为学生播放影视作品中的个别画面或片段,不仅能避免因观看全片而带来的时间上的浪费,更能突出重点,提高针对性,方便学生赏析。如在指导学生阅读《老人与海》时,针对多数孩子没有近距离接触大海、想象受限制的情况,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老人圣地亚哥在茫茫大海上与大马林鱼、鲨鱼作斗争的影视片断,这样既无需久坐观片,又能体验到大海的辽阔、自然斗争的残酷以及老人意志的坚强。
      3. 在名著阅读的深化阶段,将名著与改编成的影视作品作比较,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由于名著在改编成影视作品的过程中,常常经过导演和演员的再创作,因此影视作品与原著之间总有不少的出入,其中的好坏优劣也常常众说纷纭,引导学生参与其中的讨论有助于学生鉴赏探究能力的培养。如《红楼梦》电视剧对原著后四十回的改动就很大,究竟哪个更能体现曹雪芹先生的本意,就需要读者开动脑筋,独立思考,大胆评判。教师适时组织学生讨论,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其二,将名著阅读异化为信息的硬性记忆。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也就是说,阅读名著不单纯为了了解其中的信息,更有着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目的。而事实上,我们的教师却仅满足于知识信息的“填鸭式”灌输,教师的所谓指导往往总是以牺牲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代价。无论哪部名著,教师首先想到的不是怎样让学生读,而是如何才能更细致系统地把作家、背景、故事梗概、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介绍给学生,好方便其记忆、默写。确实,一般情况下,考试对名著阅读的要求并不高,通过死记硬背是能够应付的,甚至会应付得很好很完美。可这有意义吗?这是我们的教育初衷吗?这只会让我们的学生因为这无形中增加的负担,而越来越讨厌名著,越来越讨厌阅读。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放手让学生阅读。唯有如此,学生的语文素养才会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当然,放手让学生阅读,也并不意味着放弃对学生的指导、放弃教师的主导地位,进而走向另一个极端。相反,教师更要异常重视自己的作用。一般而言,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效指导学生对名著的深入解读;二是科学指导学生选择、规划在校三年的读书内容。前者是首要的,也是教师价值体现的主要方面。试想,像《红楼梦》《庄子》一类的作品,如果缺少了教师的指导,其阅读能不是囫囵吞枣式的吗?在这里,要着重强调的是后者,也是最容易被教师忽视的一点。
      新课程标准建议学生阅读的书目多达30余种,要想全部阅读是不太现实的,因此就需要教师去帮助选择和筛选。推荐哪种给学生,每学期又分别阅读哪种,以何种顺序安排等等,都需要教师认真思考、精心规划。其中,必须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有:1. 阅读门类要多样。在选择阅读书目时,不能单一地去选择小说、话剧等记叙性审美文类,也要适当考虑文化经典著作和语言文学理论著作等议论性认识文类。2. 阅读计划要贯穿整个高中学习阶段。名著阅读并不仅仅是高一、高二时候的事,高三也要阅读名著。如果从长远看,名著阅读在知识积累、能力培养上的功利性并不亚于应试教育。与其让学生在死记硬背中苦苦挣扎,不如准其阅读,乐在其中。3. 要依据学生的心理成熟程度安排书目。高中三年,学生的心理要经历一个渐进成熟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审美能力也是有一定差异的。因此,在安排阅读时,要基本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4. 充分利用寒暑假。名著阅读是一个非常耗费时间的工程,无论是初读还是重读,没有充裕的时间,是难以进行下去的。而寒暑假正好能满足这样的条件,因此教师千万不能忽略对这段时间的利用,在放假前一定要对学生进行有力的动员和指导。
      最后需要再次强调的是,名著阅读是新课程改革不可回避的话题之一,作为语文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去努力探索、积极研究其中的教育教学规律。我们必须时刻谨记的是:任何消极的、抵触的情绪,任何简单的、应试的辅导,都无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无助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无助于社会时代的进步!请休要为之!
      
      (姜堰市蒋垛中学;225503)

    相关热词搜索: 之重 承载 名著 阅读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