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读后感 > 正文

    “神力”揭秘_神力股份

    时间:2019-01-12 03:19:5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19世纪初,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曾在他的著作《马蒂斯・桑多尔夫》中,描写过一个大力士马蒂夫施展神力的惊险片段:   人们急不可待地观看重达50吨的“特拉波科罗”号从船坞里下水。
      只听“呼”的一声,香槟酒瓶撞在船头上,酒沫飞溅,船工们已经砍断缆索,庞大的“特拉波科罗”号立即沿滑架向水中滑去。
      突然岸上的人们惊叫起来,因为一只急速驶来的快艇恰好在此时驶近船坞正前方,“特拉波科罗”号眼看就要和这艘小艇相撞,惨剧即将发生,后果不堪设想。
      在这千钧一发的紧急关头,只见身高体壮膀大腰圆的马蒂夫一个箭步冲到船跟前,抓住拴在船头的缆索,在埋入地面的铁桩上绕了几圈,然后竭尽全力紧紧拉住铁桩上的缆索,几乎把身子弯得接近地面,他冒着被甩死的危险,用超人的力气争取到大约10秒钟的时间,这已经足够,当缆绳绷断大船入水时,快艇掠过脱险……
      看上去,马蒂夫的果敢行为和天生神力确实令人敬佩和神往,可是,若从力学角度进行大致的数学计算,得出的科学结论却与小说描写的意境相去甚远,而且有关大力士马蒂夫的渲染形象也会大打折扣,因为计算结果表明:任何一个能使出10千克力的人,哪怕是孩子,也能毫不费力地创造出文学描写中的这一“奇迹”,这其中真正起作用的是被作者和观众忽视的摩擦力,这里需要向大家介绍相关的知识背景。
      18世纪的伟大数学家、力学家欧拉,曾经对此类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并提出了皮带理论:缠在桩上的绳索在滑动的时候,摩擦力可以达到极大的限度,简单地说,绳索绕的圈数越多,摩擦力也就越大,摩擦力增长的规律是:“如果圈数按照算术级数增加,摩擦力就按照几何级数增长,”这个理论可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比如牧民拴马只把缰绳套在拴桩上简单缠上三四圈,把缰绳的头轻轻地打个结就行,即使不打结,缠绕的缰绳也不会让马跑掉,这里拴住马的就是缰绳与木桩之间的摩擦力,欧拉还给出计算摩擦力的公式:
      F=feka
      其中F代表人们所要对抗的力(也就是希望绳索产生的摩擦力),f代表人们应用的力,e代表常数2.71828…(自然对数的底),k代表绳和桩子之间的摩擦系数,a代表绕转角,也就是绳索绕成的弧的长度跟弧度之比。
      现在我们把这个公式应用在上面的文学故事中,这里,力F就是“特拉波科罗”沿着船坞滑下时对缆索的拉力,从小说描写中可知,船的质量是50吨,因为放在有坡度的船坞上,所以作用在缆索上的力F就不是船的全重,假定船坞的坡度是1/10,那么这个力F只有相当于5吨物体的重力;再把k的数值算做1/3;如果假定马蒂夫是把缆索绕桩三圈,则a=6x,那么把这些条件数值代入欧拉的公式中,有
      5000=f×2.726π×1/3
      利用对数可以求出马蒂夫需要付出的拉力f约为9.3千克力,这不超过10千克力的力气,是正常人都能拥有的,所以要拉住“特拉波科罗”完全不需要马蒂夫是大力士的前提。
      而事实上再进一步考虑,马蒂夫拉住船所用的拉力,实际上比这个数值还要小,因为古时候用来系船的是麻绳和木桩,在这两种东西之间,摩擦系数k比上面我们假定的1/3更大,所以所需要的f更小,小到就是力气不大的孩子也能做到,当然前提是,绳索要够牢固,吃得住船的拉力,怎么样,这样的结果是不是出人意料?这充分说明,科学的力量可比儒勒・凡尔纳小说里的大力士的力量大得多哟。

    相关热词搜索: 神力 揭秘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