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读后感 > 正文

    点金石 创新是提升牛津英语教学的点金石

    时间:2019-01-11 03:24:3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 要】 面对新教材,面对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面对高密度的词汇输入,怎样做到英语教学低耗高效,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搭建一个比较高的平台,这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在单位时间内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的最有力保障就是――创新,这是一条必由之路也必定是成功之路。维绕这个任务怎样实施,笔者作了一些有益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只是抛砖引玉,希望能与各位同仁共勉。
      【关键词】 创新教育 课堂教学创新
       一、创新教育的必要性
       致力创新,飞跃梦想。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中,作为一名教师,唯有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否定自我,不断挑战自我,才能在这一不断蜕变的过程中,逐渐走向精业、趋向成熟最终得到升华,成为一名优秀的受学生欢迎的老师。这个由量变演变成为质变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催化剂就是创新。创新是教师的立足之本,是衡量一名教师是否能做到与时俱进,与学生同成长的一个重要标志。这是由教师职业这一特点决定的。
       因为,教师工作的对象是一群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情感、可塑性极强的孩子。这就要求教师自身要不断更新观念、自我否定、自我蜕变、做到教学相长与学生同成长和时代同进步。这样才不会成为时代的落伍者,教学改革大潮的弃儿。
       新的教育形势的趋势。面对一年年的新面孔,一版又一版的新教材,在学生不断变化,教材不断更新的今天,我们教师唯有不断创新,使自己的思想紧跟时代的节拍,才能使自己永立不败之地。哈佛大学校长陆庭在北京大学演讲时说:“在迈向新世纪的过程中,一种最好的教育就是有利于人们具有创新性,使人们变得更善于思考,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成为更完善、更成功的人。”
       二、创新教育的培养目标
       创造性的培养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创造能力是未来人才的必备素质。只有教师俱备了这一能力,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将来长大后也具有这种竞争能力。正因为如此,创新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教育界对创新教育的系列基本理论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但对如何实施创新教育的研究却不尽如人意。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创新教育的健康发展。但同时,这也恰是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所追求的方向,那就是让创新的理念扎根于我们学生的心中。让他们成为善于思考、有追求、有洞察力、成功的人。
       三、创新教育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2004年秋季开始,我市七年级全部使用牛津英语新教材,由过去的零起点,变为无起点,起点放在小学阶段。这在一个小学英语还未普及甚至是一遍空白的条件下,开展新教材模式的英语教学,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怎样应对挑战?如果还是常规的老一套,显然是适应不了这一教学节奏的。也必然是优质教学资源的严重浪费,也与新教材的初衷必然是背道而驰的。
       最后只能是教者千辛万苦,学生是难耐其苦,结果是白辛苦。这样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新教材的实施者必须由被动的应对转变为主动创新。
       四、创新教育的基本内容
       创新教育的内容基本包括:教学理念的创新、创新教育的实施、教材整合创新与教学资源包的开发与最终形成、将课堂教学创新当作首要任务、评价体系的科学创新、注重跨学科之间的渗透与兴趣的升成及信息公路的畅通。
       创新课堂流程图:
      ■
       五、教学理念创新
       教师要从自己的灵魂深处彻底摈弃一言堂的课堂模式,向传统的旧框框告别,重塑教学理念与常规,走出自我封闭的怪圈,战胜自我、超越自我,进而形成自己新的有特色的、充满时代气息的教学理念和常规。这当中有阵痛、有�徨、甚至是不知所措,但最终的结果是走进了阳光地带,回归了自然教学常规,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业务能力得到了提升。问题是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做一个创新教育的有心人,善于捕捉教学环节中的每一个细节,付与创新的灵魂,巧施于课堂的运作,从而成为自己的教学特色。给学生再现一个美妙的课堂神奇。
       六、创新教育的实施
       创新教育的实施首先是创新教法,多设巧设情境,将大量的词汇和生硬的语法教学融于精心组织的对话和课本剧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积极性。把老师被动的 “盯子”精神转变为神奇的学生内化动力。创新学生学习互动小组的形式与内容。并使之成为自己课堂教学链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互动小组课内外活动的安排和组织成效,来检测自己教学情况,并将之视为自己教学活动成果的晴雨表。
       切实做到对所教授知识的精细化和系列化再加工,给学生创造一个利用已学知识疏通新知识的抓手,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吸收。
       经常反思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纠正教学行为。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突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在学生的心中播下了创新的种子。教会了他们自我学习乃至终身学习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另一侧面也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参与。帮助他们从小高擎探索的火炬;怀揣兴趣的种子;肩负神圣的使命;驾乘智慧的方舟;向成功的彼岸奋勇泅渡。
       七、教材整合创新与教学资源包的开发与最终形成
       积极创新优化教学资源,在课本、校本资源的基础上,勤于探索学生资源,这是一个蕴藏着巨大潜力与能量的资源包。依据学生中存在的不同层次,合理开发创新,使之成为一个层层推进,首尾衔接相互督促的一个动态的有机整体。活动产生兴趣、活动产生能量、活动创造记忆的持续与永恒。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开展各类益智活动。创新性地合理整合教材,根据学生的特点,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结合学科教学的特点,展开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余生活。英语是语言学科,是开启知识殿堂的钥匙。依据这些特点,尽可能多地开展如:英语沙龙、英语碰碰撞、英语之声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听、说、用中学英语。品尝成功的快乐与体验。
       八、将课堂教学创新当作首要任务
       课堂创新首要在于激发课堂活力,变课堂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乐于参与其中,课堂效益无疑是高效的。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才有活力、智慧和情趣,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呢?著名的教育家朱永新教授提出,应当具有六个特征。即:参与度,也就是学生的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亲和度,即师生之间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自由度,即课堂多一些轻松、多一些幽默、多一些欢声笑语、多一些神采飞扬。整合度,即整体地把握学科知识体系。练习度,即学生的课堂上动脑动手动口的程度。延展度,即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向广度和深度延展,从课堂教学向社会生活延伸。创设逼真的情境,给学生一个生动的课堂体验。这是新课程、新教材向我们每一位英语教师提出的挑战,同时新教材的自由整合的特点也为我们实施者提供了操作的平台。以情感投入为媒介,实施三维目标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之中。
       九、评价体系的科学创新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传统的评价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分数。一切围绕分数转,学生不可能创新。对于学生的评价,应彻底打破惟分数论的桎梏,既要体现不同学生的不同评价标准,更要体现多侧面、多样性、多元性的评价原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尝到进步的喜悦,不同特长的学生都能有创新的果实,使评价成为激励再探索、再创新的催化剂。如在课堂练习的准备上,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不一样的练习量、不一样的难易度、不一样的检测与反馈方式等等。创新是历史进步的必然规律,创新是教育走向未来的必由之路,创新是时代赋予教育的神圣使命。注重学习策略,形成学生的创造技能。面对新教材我们教师首先应该多换位思考,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多动脑筋,充分给学生减负,多留口头话题,给学生更多的用英语进行互相交流的机会,往往会得到比较满意的结果。
       把课堂留给学生,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发展空间。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将生活气息引入课堂,结合时事热点话题,展开讨论,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如:7A中的Unit3 Let’s celebrate和Unit4 Food都是非常生活化的话题,容易和生活联系在一起。便于将枯燥的语法教学转变为有意识的有任务的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学习和时事讨论。为学生以后的英语学习积累更多的发展后劲。
       十、注重跨学科之间的渗透和信息公路的畅通
       英语虽然是一门语言学科。但学科之间是互相联系的,教学原理是相通的。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地变英语单元化教学为跨学科的多元化教学。这样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能力,而且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牛津教材的主要特点就是高密度的信息量输出和扑面而来的时代气息。直视现实社会当中的焦点和热点话题,实用性很强。怎样缩短课堂与社会之间的信息差,做到课堂教学与现实社会的链接,最佳的途径就是充分运用现有的多媒体资源。生活是创新的源泉。将社会引入课堂,大社会小课堂,结合课堂实例进行阐述,比如说,希望英语节目,走遍美国,CCTV-9新闻报到等等,都是我们课堂教学的无限资源。无论是对课堂教学还是对学英语兴趣的培养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积累了丰厚的底蕴。
       十一、结束语
       能力的提升,教材的变革是发展之必然。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牛津新教材的实施者,更应该眼光长远,将学生的能力提高和终生学习品质的培养当作自己的神圣职责。创新意识要渗透到日常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唯有如此,我们的事业才会长兴,我们所培养的人才才会真正成为民族的脊梁,才能真正地担负起民族复兴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 燕国材.素质教育论[M].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7.
      [2] 文�. 素质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模式[M]. 京华出版社, 2005.
      [3] 钟启泉. 试论素质教育课程设计的教育学型式[M]. 教育研究出版社, 2006.
      [4] 构建素质教育课堂教学体系的研究[M]. 教育研究出版社, 2009.

    相关热词搜索: 牛津 金石 英语教学 提升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