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作文 > 正文

    改革统计管理体制,夯实基础管理,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时间:2021-01-25 08:04:31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行业的生命.统计数据不准,不仅会造成财务成本核算失实,领导决策失误,长此以往,还会造成国民经济秩序混乱、企业经营危机、统计信誉丢失。如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保证统计数据真实、有效,已成为业内及全社会关注统计事业人士高度关注的话题。对此,笔者结合多年基层统计工作的实践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统计数据失真的类型

        按照统计数据失真的成因,笔者把统计数据失真分为故意失真、制度失真和过失失真三种:
    故意失真:顾名思义,故意失真就是人为地、故意地虚报满报统计数据。这种统计数据失真主要是受当前经济生活中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的不正之风影响,一些单位负责人依法统计意识薄弱,受部门利益或个人利益驱使,自行修改统计资料,强令或授意统计人员编造虚假的统计报表等。

        制度失真:是与统计制度不健全有关。主要表现在统计观念缺乏创新,统计工具和方法单一,造成统计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权威性“弱化”,指导决策和服务管理的职能作用“淡化”。 

        过失失真:是与统计基础管理、工作者业务素质有关。主要表现为单位基础管理薄弱,原始资料不全,统计人员因业务不熟或粗心大意造成统计数据失真。

        二、统计数据失真的成因

        故意失真的成因:

        利益驱动是统计数据故意失真的最主要的原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统计调查对象不愿提供真实的统计数据,其主要原因是其利益最大化的要求与依法纳税间存在着突出矛盾。尽管《统计法》明确规定不公布个体调查对象的具体信息,统计数据也不作为征税和处罚的依据,但因利益冲突,导致统计数据失真。一方面调查对象有“不愿露富”或是“怕缴税”的思想,能瞒则瞒,所报送的涉及与自身利益有关的统计数据远低于实际现象。如有的私营企业所报送产值明显低于库房中的产成品价值,聘请人员做假帐或做两本帐,税务等执法部门也无从查证;
    行政事业单位怕缴个人所得税和向劳动保障部门交有关规费而瞒报劳动工作额和临时工人数等情况时有发生。另一方面,部分单位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或考核指标而虚报统计数据,甚至按目标任务直接按月或季度分解任务,故意伪造或篡改统计数据。

        制度失真的成因:

        第一,现行统计体制缺陷导致统计数据失真。目前的统计体制从下到上层层上报汇总数据,而各层统计人员的人事权在企业或当地政府,统计员待遇不高,监管机制又不健全,上级统计机构不能实行有效的管理,干好干坏一个样,因此基层统计员往往不是考虑怎样把统计数据搞准,而是首先考虑上报多少统计数据才能完成当地政府的目标任务,让领导满意。因此,在基层统计工作中,统计制度不能得到有效实施。

        第二,现行统计调查制度不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现行的统计报表表种太多、指标繁杂,而且同一个指标在不同的专业甚至在同一个专业的不同报表中出现;
    有的指标的设置不科学、不合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甚至没有意义;
    有的专业报表时间太紧,没有与基层单位(企业)的财务核算时间衔接,造成统计与会计核算脱节,只能预计或估计统计数据,造成统计数据与会计核算实际数据不一致;
    抽样调查的代表性也有问题,在实际抽样调查中往往是哪个单位数据采集相对容易就抽哪个,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经济成分并存,社会分层加快,如此抽样的结果与实际情况往往不相符。

        第三,行业统计、专业统计和地方统计交叉,部门之间各自为政,对统计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缺乏系统研究,统计制度不统一,管理不协调,统计核算依据不明确,在数据采集、核算中,存在非法借用、转移等混乱现象。

        过失失真的成因:

        第一,基层单位基础管理薄弱,统计原始记录不全,直接影响统计数据质量。很多基层单位统计原始记录不全、又未建立统计台帐和统计制度,统计数据的来源性差,甚至没有来源依据。

        第二,基层单位对统计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开展统计工作所必需的经费和办公条件(计算机等)不能保证,统计人员专职的少、兼职的多。统计岗位形同虚设,统计人员兼多项工作,统计只能算是附带性的工作,使统计人员不能专心搞统计,造成部分统计人员虽然在统计岗位上工作多年,但仍是对统计业务一知半解,不能熟练掌握搞好统计所必须的知识,难于按要求完成统计工作。

        三、改革统计管理体制、夯实基础,控制和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1、改革统计管理体制,实行垂直管理。为了统计机构独立行使依法统计的职能,必须改变统计机构的隶属关系,实行中央、省(市)、县统计机构垂直统计管理体制,乡镇统计员由县级统计机构委派。实行统计垂直管理体制必须充分保障基层机构的经费,若经费无保证,仍然要依赖地方政府,就谈不上垂直管理,统计数据质量就难以保证。

        2、改革干部考核制度,完善干部管理体制。干部考核制度和干部管理体制不完善,是导致和助长统计数字造假的重要源头。因此,必须进一步改革干部考核制度,完善干部管理体制。对各级干部的考核、评价以及相应的升迁、任免要建立严格、科学、规范的业绩评估制度,不能仅从“数字”上看政绩,要坚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并赋予群众监督那些用于考核干部政绩的统计指标的权力。

        3、维护《统计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一是要严格执法。强有力的法律实施机制,使违法成本极高,从而真正杜绝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等统计违法行为的发生。二是要加大普法力度,广泛宣传统计法律法规,增强社会各界的统计法制观念。重点是加强对各级领导和调查对象的宣传,增强其依法履行义务的自觉性。把常年性检查与执法大检查结合起来,加大统计执法的力度。三是加大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对比较典型的统计违法案件进行曝光。

        4、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统计调查方法制度。科学可行的统计调查方法制度是保证和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关键。首先是要对现行各种统计报表和指标,按照调查目的、对象、范围、频率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清理、精简和整合现行各专业统计报表和指标体系。适当增加反映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节能降耗、文化产业、新兴产业等相关的统计指标。其次进一步完善统计方法制度。总的原则是:能利用现有资料进行科学推算的数据不再增加新的调查项目;
    能通过抽样调查或其他非全面调查方法搜集到的统计数据不进行全面调查;
    通过一次性调查取得的统计数据能基本满足需要的不进行周期性调查;
    能通过部门统计或行政记录搜集到资料的就不增加新的调查项目。

        5、加大新的统计技术和质量改进技术的应用。计算机技术不仅可以实现数据处理高速化、数据传输网络化、数据贮存资源化,从而降低统计数据在人工处理、传输、贮存等环节上的技术性误差和逻辑性差错,而且有利于从机制上形成强有力的统计质量管理体系,维护统计数据管理相对独立性并有效地遏止随意虚报、瞒报以及统计数据质量上的其他腐败行为。

        6、着力提高统计人员的思想、业务素质。

        一是要加强统计法律法规的学习,加强统计职业道德教育,开展讲政治、讲奉献活动,将实事求是的作风贯穿于整个统计工作之中,把数据质量视为统计工作的生命,造就一支扎根统计事业,甘当无名英雄的队伍。

        二是要加强统计人员统计专业知识及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在统计数据源头上防止失真。此外,还必须建立健全统计工作考核制度,实现统计工作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形成强有力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以调动广大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和整个统计工作水平的提高。

        7、加强基层统计基础建设工作。各级政府和统计机构要加强对统计工作的组织领导,严格按照“有机构、有人员、有资格、有制度、有台帐”的五有要求规范基层统计基础工作,扎实做好统计源头基础工作。业务培训和指导常抓不懈,不断提高基层统计队伍素质,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提高统计工作效率,大力弘扬务实求真、忠于职守的统计精神。

     

    相关热词搜索: 夯实 统计数据 管理体制 统计 提高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