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作文 > 正文

    浅谈旅游事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的发展关系

    时间:2020-11-07 14:29:32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随着旅游业迅速发展,政府和社会各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充分重视、提高认识、科学管理,坚持科学发展观,通过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不懈努力,实现旅游事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双赢。
     
        关键词:旅游事业;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作了界定,且随着2006年《公约》的正式生效使之成为一个正式的法定概念。《公约》这样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作如下定义:“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在本公约中,只考虑符合现有的国际人权文件,各群体、团体和个人之间相互尊重的需要和顺应可持续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
    二是表演艺术;
    三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
    四是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五是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一、旅游事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影响
     
        (一)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由于人们生活环境的变迁和生存条件的改变,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不可避免地受到严重威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划为文化生态保护区,加以重点保护,无疑不失为最佳选择之一,但难以解决保护经费不足、传承困难、保护机制难以建立的问题。而通过旅游事业,加强对旅游目的地的重视和保护,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和条件。
     
        (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寻求新的保护方式
     
        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要采取抢救式保存、博物馆保存、传习机构传承、学校教育传承、民间活态保护等五种方式,这五种保护方式都有与旅游的结合点。可结合抢救式保存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发现之旅”,博物馆保存如中国昆曲博物馆本身就是重要的旅游吸引物;
    可结合传习机构和学校教育传承,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修学之旅”;
    可结合民间活态保护,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或开展民间赛事活动,如屈原故里每年端午节举办龙舟赛事,已成为三峡地区重要的文化旅游活动;
    可借助特殊性主题开展旅游活动,如红色文化遗产旅游。此外,一些民俗文化旅游区还将该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吸纳并加以利用,开辟通过旅游事业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途径。
     
        (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资金支持
     
        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现在的情况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此投入的资金非常有限,因此,旅游事业无疑是解决资金问题的最佳途径。“99世博会”、云南石林“火把节”期间,彝家大型民俗歌舞“祭火神”、“火把节的传说”等丰富多彩的民族歌舞和篝火晚会,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3天内国内外游客达7万多人,旅游收入达386万元。据有关统计表明,云南西双版纳旅游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达到73%,丽江财政收入的90%来自旅游业。由此可见,旅游事业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强大的资金保障。
     
        (四)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培养群众基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旅游事业的重要内容,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将这些文化遗产引入到旅游事业中,一方面,可以增强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游览;
    另一方面,旅游者对本民族保存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欣赏和赞叹,可唤起当地人对本地文化的自豪感,从而增强当地居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觉意识。由此可见,旅游事业不仅是弘扬和传播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途径,而且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培养强大的群众基础。
      
        二、旅游事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极影响
     
        (一)加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亡
     
        由于不合理开发,旅游可能威胁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有专家指出,由于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不当,不少地方出现了旅游活动内容雷同、项目安排粗制滥造的趋势:一些民俗村的民居都是房檐上挂几串辣椒,房内摆一台织布机,游客进门三件事,即喝茶、跳舞、坐花轿。这些毫无品味和千篇一律的旅游活动,实在令人乏味。不仅对游客产生了文化认识上的误导和扭曲,更对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造成了生态平衡的破坏、原生状态的破坏和正常传承的破坏,同时,也损害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弥足珍贵的优秀文化传统,并加速了某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亡。
     
        (二)导致原生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失真
     
        旅游商业性质使得有些旅游企业为了追逐商业价值,盲目迎合游客的需求,而不惜扭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来面貌胡乱开发,导致许多优秀文化遗产变味、衰落和失真。为满足游客的猎奇心理,旅游事业中一些民族风俗被改造,被夸张,而导向奇异、古老、原始、浪漫、神秘、甚至野蛮、低俗,市场的商业气息败坏了文化的内涵和意义,由此稳定的精神信仰和民族凝聚力也会被冲击。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
    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境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受到严重威胁。
     
        发展旅游事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弊共存,处理得当,则相得益彰;
    处理不当,则两败俱伤。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随意开发,也不能因其负面影响而停止开发。因此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当充分重视、提高认识、科学管理,以寻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事业双赢之路。
     
        (作者单位:贵州省盘县水塘镇科技文化服务中心)
     
     
       
    相关热词搜索: 浅谈 文化遗产 与非 物质 事业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