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作文 > 正文

    小孩不笨2观后感_观后感

    时间:2020-10-31 08:46:4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小孩不笨2观后感_观后感

     篇一:小孩不笨2观后感

      上个星期,我跟父母一起看了《小孩不笨2》这部教育影片,影片中的故事情节使我感触很深,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小孩不笨2》描述了两个家庭父母与孩子之间从“因为忙而无沟通”,到“孩子的心灵逐步走向堕落”,再到“偶然事件架起沟通的桥梁”,最后终于找回“曾经茫然、失落的心灵”!剧中的学谦、杰利为了得到父母的赞美不断地努力奋斗,但得到的却是父母的奚落,这种失落感我们也有过。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父母没有鼓励和赞赏我们了,而是不停地管教我们,总觉得我们做得不够好,总以为他们是对的;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父母忙碌到深夜才回家,连跟我们沟通的时间也没有。当然,我们也了解父母是为了这个家而忙碌,但再怎么忙也应该抽出一点时间来陪陪我们吧,哪怕是半个小时,我们也需要你们的关心,也期待你们的赏识。如果我们因为缺乏教育而像电影中的学谦走上一条不归路,那挣来的钱又有什么意义呢?

      “天下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这是是爸爸临终前才觉悟的,他不是不爱成才,他只知道自己是从小被打大的,不希望成才走他的后路,不知道如何去爱一个人和表达自己的爱,才导致今天的悲剧,用自己的生命换取孩子成长和回头。

      如果说父母打孩子还可以理解,但学校通过全校师生的颜面鞭打孩子的暴力方法去教育学生,我觉得很残忍,我不赞同这样做。这样做也许可以令孩子吸取教训,但是你们知道吗?这样的做法同时也使孩子的心灵造成很大的伤害。剧中也曾说过:烂苹果削去烂的部分,剩下好的还可以吃,全部丢掉就没有了。

      正因为在孩子进步时,家长没有及时表扬,在孩子出现问题时也没有好好教育,只是一个劲地责怪孩子,才导致孩子一错再错。剧中曾有这样的一句说:资源放错了地方就是垃圾,垃圾放对地方就是资源。我相信每一个小孩都不笨,也希望每一个小孩如天使般快乐!

      篇二:小孩不笨2观后感

      你知道孩子的心声吗?

      你真的完全无法和孩子沟通吗?

      记得你最后一次称赞你的孩子是什么时候吗?

      “资源,放错地方就是垃圾;垃圾,放对地方就是资源”,看过《小孩不笨2》的观众几乎都有同感。在新加坡,该片成为其史上票房排名第二的本土电影;在香港,又被教育部门推荐为父母与子女必看电影之一;在内地,受第15届金鸡百花电影节主办方邀请在杭州作中国首映,看哭了不少家长。(是的,今天也把我给看哭了)

      一部电影,让人感慨唏嘘是起码的,若是到了让观者自省的地步,那应该算是成功到“有意义”的地步了。怪不得《小孩不笨2》让香港当局下官令建议孩子、家长、教师齐齐观之。

      小孩不笨,那谁笨?是那个叫Jerry的小男孩吗?刚入学就遭遇性问题,不笨才怪。就是亲个嘴,躺在一起,他女朋友肚子大了!他真诚地问老师、问父母、问兄长、问路人,到底女人的肚子是怎么大的。谁会正视小孩子这样的问题呢?自然是笑话不断。最让我感慨的是那位大肚子老师的回答。瞧她标准的表情变化表演:和蔼——惊讶——莫名其妙——有点恼怒——压着不耐敷衍几句……

      小孩不笨,那个Jerry的哥哥笨吗?中学生,一表人才,酷爱blog。电影开场就是他在台上获奖的场面,可惜,台下的父母是“失望”的,原因很简单,这个奖仅仅是爱好类的,与“学习”无关。无视孩子的兴趣(真天性),一味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

      小孩不笨,那个最终成为武术冠军的小孩笨吗?单亲而贫困的家庭、残疾而暴力的老爸,你指望孩子发展成什么样?当仗义都变成缺点,唯一的人性光芒都变成问题少年的典型特征,矛盾的爆发——师生当堂武斗、兄弟校外抗暴就变成自然而然的事情了。你说,到底谁笨?他的父亲就不必说了,是那个教育的标准形象“校长”吗?是那个文明的标准载体“教师”吗?是拒绝了他的全新加坡的学校吗?唯一不笨的是社会上的那群小混混。他们最聪明,赏识他能打,收编旗下,用其所长。

      其实,我还是有点冷静的鉴赏力的。都说编剧是骗子,演员是疯子,观众是傻子。可以看穿编导的良苦用心。1.5小时的电影,想全方面表现教育问题,家庭、学校、社会无一遗漏,穷人、富人;蓝领、白领;愚者、智者统统暴露在“鞭挞”刑台上。银幕上是小哥哥被鞭打屁股,银幕下是众观众被拷问责任。

      电影要表达的意图很清楚:一切问题的核心在于“沟通”!在于“赏识”!只要人与人之间,尤其是师生之间、父子之间、路人之间、乃至冲突者之间,沟通了,赏识了,就可以避免矛盾,一切可以变得美好。就像那位老师改变了态度,孩子们就好了;校长改变了态度家长就乐了;被打劫的老太太改变了态度,警察带走的人就不一样……

      看完电影,我上网查阅了些资料,原来在这电影之前还有同名电视剧《小孩不笨》同样也很精彩。最近京华出版社也出版了《小孩不笨》图书,有兴趣的家长可以去找来看看。

      篇三:小孩不笨2观后感

      《小孩不笨2》这部电影的名字听着就激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刚刚接触这部电影时,我就想着:这肯定是讲述一个孩子上学的经历。正想着发生了什么事,电影就慢慢拉开了帷幕。我看着这部既带有搞笑部分,有怀有感人部分的电影,有时两眼放光,忍不住捧腹大笑;有时两眼扑闪扑闪的,有几颗晶莹的东西在眼眶里直打转。其中有一个镜头我至今都难以忘怀:因为父母太严厉,动不动就对儿子大喊大叫,而且不关心儿子的成长,所以儿子就整天与混混搭在一起,学会了抽烟、喝酒、偷东西……但做父母的竟然什么都不知道。从而儿子慢慢地发展到了下手抢东西!他不管男女老少,都抢!一次,抢东西后,儿子知道错了,便回去归还。但周围的人看不下去了,立刻报了警。儿子的父母赶了过来,本想打他,但警察正踏着步子朝这边走来。父亲为了能让儿子安全回家,给儿子一个悔过的机会,他一把抢过金项链,求受害人谎称是父亲所为。受害人不肯,说是要给孩子一点儿教训。父亲见状,紧紧握住受害人的手,当着众人的面“扑通”一声跪了下来。这时,那个屡教不改的儿子早已泪流满面,嘴里只喊着一个字:“爸,爸!……”

      哎,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哪!其实,你的父母越打你,越骂你,就说明他们心里越有你。我记得有句老话:“打是亲,骂是爱。”要是哪天父母对你不闻也不问,那么说明他们心里再也没有你这个孩子。总有一天,你会比被父母打骂更痛苦、更难受、更想发泄!()所以,如果你的父母很爱你,就一定要感谢他们给你带来的温暖、给你的帮助!同时,我从“父亲下跪”的情景看出,父母真的很爱很爱你。每次打骂完你,可能都会自己默默地伤心一次。因为打在你身,骂在你身,而都痛在父母心!因此,我们要更珍惜这段父母情,常常说一句“我爱你们,亲爱的爸爸妈妈!”这可能会使他们十分欣慰,让他们去发现我们自己的闪光点,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存在,从而更加的爱护我们、关怀我们!

      同时,我又想起了一个小故事:孩子的脚扭伤了,父亲只是冷淡地问了一句:“你怎么样了?”然后就很绝情地说:“没事的话,自己站起来走!快!”孩子既惊讶又满怀伤心地望着父亲远去。正当绝望时,父亲在拐角处却突然回过头来善意地看了孩子一眼……

      看来,父母对我们的严厉、绝情都只是表面现象,让我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体味父母内在的真正的良苦用心!小孩不笨观后感---成长路上的酸与甜小孩不笨2观后感600字小孩不笨观后感400字狂怒观后感(一)

      美国10月17日上映,内地11月21日上映,就这还是华谊投资的。

      其间百度网络版无数,还装了一电脑的病毒。有些百度的回复,好像都是圈套,一问一答,下载个病毒包。有的视频网站让你装插件,结果下载过来,一个文件根本停不住的装几十个垃圾软件带病毒。我就中的这招。

      搞笑的是,电影还没上映,坦克世界游戏就开始先卖后送狂怒坦克了。一个谁也打不穿的游戏坦克,让人捉急(看过电影才猛然大悟,太符合电影了)。关键是电影都没看,还卖那么贵,抽风么?

      托APEC的福,盼星星盼月亮,终于上映了。昨天就查时光网,专门找了个英文版的(就好像英语特别好似的),结果到影院买票一问,还是中文版。这样也好,不用盯着字幕看,还有各种”狗日的”奇葩翻译可以调侃……

      结果,大概是期待值过高的缘故,走出影院有些失望。首先,所谓的坦克大战,其实就一个场景,那就是三辆谢尔曼打一辆虎式。结果两个被爆头,一个绕后右键锁定抽菊花。

      其他的场景,就像是抢滩登陆战。一辆谢尔曼,守一个路口,坚守岗位,大无畏,干掉丧心病狂的敌人一个营。成就美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英雄故事。

      美国电影喜欢讲人性,中国的也是吧。莱曼和清白德国姑娘的故事,让人扣动心弦。其他的鬼子进村般的美国兵,靠一包香烟、一块巧克力搞定一个妹子。莱曼靠的是精神,以及一首钢琴曲。德国姑娘从惊恐万分,突然就心花怒放,夫唱妇和,一把拉着莱曼进屋宽衣解袖。

      一同看电影的坦克世界玩家同事不禁感慨有二:一是欧洲人真开放啊;()二是美国人想必苏联人算是文明的。

      可这段爱情就此没有了结局。我本预测,结尾的时候,战后的莱曼回到德国,一位德国妇女拉着一个孩子指着莱曼说:”快叫爸爸”……结果,一颗炮弹,把美丽的德国姑娘炸成了僵尸。

      由此莱曼人生转折,从痛恨所有战争和枪支,到痛恨所有德国男人……

      如果按照我一贯跑偏的思维来看,皮特饰演的车长违反了善待俘虏公约。挂掉了一个投降的德国鬼子。可又一想,那德国鬼子穿着美军大衣,一定也干过见不得人的事。况且这车长最后英勇抵抗,战死沙场,也就没有责任可以追究了。

      说到责任,整部电影好像没给我这样一种感觉:这些残酷都是战争所为。而是体现了一个潜线索,即德国纳粹的垂死挣扎并且是疯狂般的。

      影片的结尾,最狗血的一幕出现了。狂怒坦克所有成员以身殉国,除了坐在坦克里打机枪的莱曼从车底爬出,在车长的辟护下侥幸生存。一个德国兵用手电照出了坦克下面的莱曼,竟然微微一笑的走开了。

      当时我都惊呆了,这里应该加上葛优在《私人订制》里的台词:别开枪,自己人。或者闪现出《无间道》的一幕:对不起,吾系警察。

      设想一下,一个营的兄弟都被这坦克干死了,杀红了眼的节奏,竟然微微一笑。为了衬托出连德国人都敬佩的感觉、为了表现出德国人里也有清醒的人性。导演的简单叙述,简直在无视我127的智商。

      纵观整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德国女孩温存之后,经历沙场洗礼,成为一个男人的过程。讲述了一个车组,为掩护后方补给线,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不得不承认这是华人投资的)。

      之前在等待上映的时候,看过许多影评,说这是目前,最好看的战争电影。想想拯救大兵瑞恩、想想兵临城下……还是微微一笑吧。

      狂怒这部电影,让我们记住了莱曼和德国姑娘,记住了三辆谢尔曼智斗一辆虎式,记住了抢滩登陆战,记住了狼牙山五壮士。如果你像我一样,忍受不了国内手机厂商的饥饿营销,要证明自己真的玩过坦克世界,就走进电影院吧,反正票价也不贵,两盒精红而已。另外其余的差评,请参照我期待过高的误差。

      最后,向所有为了和平献身的男人和女人,致敬。

      狂怒观后感(二)

      昨天下午两点钟,迎着初冬的寒风,骑上心爱的自行车,到大地影院观看了最新上映的美国二战影片《狂怒》,再次享受了一种忙中偷闲的快乐。

      该片为哥伦比亚影片公司发行,由大卫﹒阿耶导演、布拉德﹒皮特主演。剧情发生在1945年4月,讲述的是二战末期美军装甲部队挺进德国腹地的战斗故事。

      在剧中,陆军中士WARDADDY(布拉德﹒皮特饰演)一出场就以一个战争硬汉的形象出现,对他的刻画,是典型的美国个人英雄主义价值观的体现。他作战勇敢、指挥有方,处事公道、关心部下,在战场指挥官牺牲后临危受命率领”谢尔曼”坦克小分队向前进攻,在遇到德军时不顾个人安危坚守在最危险的炮塔上指挥战斗,在新兵诺曼因胆小怕死造成人员牺牲后强迫其枪杀德军战俘壮胆,在占领小镇停留时以强硬姿态调解由于女人分配不均而产生的部下之间的矛盾,在仅剩一辆坦克而且履带损坏的情况下面对数百德军进攻死战不退直至牺牲,牺牲前还不忘保护最后一名部下诺曼的生命。新兵诺曼(罗根﹒勒曼饰演)则是由一名胆小鬼最终被战争锤炼为勇士的典型,对他的刻画既真实又全面,在其身上总能闪现出正直、爱心等人性的光辉。他开始是一名打字员,在被派到坦克分队后极不情愿且胆小怕死,在遇到少年德军攻击时不愿开枪还击,在接到长官命令枪杀德军战俘时不愿屈从,在占领德国小镇后爱上了一位当地少女且对她全力保护,在该少女被德军轰炸而死后悲痛欲绝,在攻击德军”虎”式坦克时英勇顽强,在孤军守阵地时主动留下,在遇到德军强敌进攻时敢于担当,最终侥幸存活而成为人们仰慕的英雄。

      总体来看,该片带有不少电视连续剧《兄弟连》的风格和痕迹,背景宏大,战场逼真,反映战争残酷性真实,剧情跌宕起伏,人物刻画细腻,可以说是近年来一部不可多得的战争大片。特别是对于战争残酷性的表现,中士随口一句”理想是和平的,历史是残酷的”的经典总结,更是令人过耳不忘。在剧中,可以看到双方士兵在战火中的浴血拼杀,可以看到坦克乘员全身起火时举枪自杀的痛苦,可以看到成车装运的血肉模糊的死尸,可以看到任意枪杀战俘等违反战争人道的行为,可以看到德军战俘在展示全家相片之后依然摆脱不了被枪杀命运的绝望与悲怆,可以看到无辜反战民众被绞死后陈尸荒野的凄凉,可以看到占领军对于被占领区民众的肆意凌辱、为所欲为。

      当然,影片也有美中不足之处。一是对美军过于神化,将德军表现得过于简单,对于美军以一辆坦克抵挡数百德军攻击的刻画过于夸张;二是对于中士之死表现得过于高大,他遭到德军狙击手数枪射击后而不立即死去,脱离了战场真实;三是对于诺曼侥幸存活的刻画过于虚假,他在坦克被摧毁之后藏身坦克残骸之下,德军打扫战场的士兵居然对他手下留情没有将其打成筛子。当然,由于属于西方影片,剧中人物在谈到生死时,总是少不了关于《圣经》的内容,这应该算是一种对于西方基督教文化的过于宣扬吧。

      最后,在享受视觉盛宴和感觉心灵震撼的同时,希望我们国家在今后也能够奉献数量更多、在世界上更有影响、也更具中国特色的战争大片,使中国文化软实力不断增长,使中华文化在全球得以更为广泛的传播。

      时间紧张,水平有限,难以在观看数遍之后再舞文弄墨,只能凭借临时的记忆于昨天深夜略作评论,以博读者一乐。在此敬请高人斧正。

     抗战电影观后感电影观后感范文红色电影观后感励志电影观后感

     回忆,致敬 --《云中行走》观后感

      付帅

      由罗伯特·泽米吉斯执导,约瑟夫 戈登 莱维特主演的电影《云中行走》正在中国各大院线上映,而我一直都对基于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感兴趣,所以最近在洛杉矶和纽约的展览空隙看了这部电影。

      表面上这部电影是聚焦于一个来自法国的杂技艺术家菲利普·帕特在1976年8月于还没有完全竣工的纽约世贸大厦-双子塔塔顶之间进行的钢索行走表演。但其实越看到后面您会越觉得这部电影其实讲的是911世贸大厦被恐怖袭击事件和其造成的深远影响,当你看完了这部电影走出电影院,你会更深层次的感受到这部电影是美国精神的再次体现。

      电影一开始,菲利普就坚持要说英文,而且让周围的朋友也说英文,虽然他说这样做是为了能更融入在纽约的生活,但其实这是明显的在讲英文和法文的那个小梗,但这也是影片体现更大的情怀的开始,什么情怀?美国精神的广阔,接纳,包容。菲利普本人就像美国这个国家一样,向往自由,调皮,喜欢挑战。菲利普要在世界最高的两栋楼之间走钢丝,他要挑战权威,挑战法律,更是挑战恐惧,挑战自己。而美国这个国家也是非常开放的包容像菲利普这样的艺术家,美国也像是在国际社会中走钢丝的那个人。不管是菲利普,还是安迪沃霍尔,还是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太多太多的来自世界各地的当代艺术家,来到美国,在美国扎下了根。就是因为美国这个国家喜欢挑战新事物,也接受新事物的挑战。菲利普被警察逮捕,从天台上被带下来,迎接他的却是建筑工人的掌声,另一些警察的赞叹,观众的掌声和欢呼,来自媒体的关注,记者的发问。这也是体现美国这个社会对于艺术和更高精神的接纳,欢迎和崇拜。

      所有的艺术作品,或者说好的艺术作品,都是用一种非常明确但却无法形容的比喻去讲述它要表达的精神,这种作品总是可以用不可名状的情感打动你。那种感觉就像你突然惊喜的吃到了这世界上最独特最美妙的食物,但是你却和上帝签下了协议,不可以告诉别人这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好的电影永远都不是关于它好像要说的那件事,至少不仅是关于它好像要说的那件事。这部电影同样如此,纽约世贸中心的双子塔,我们都知道在哪一年的哪一天,那里发生了什么,但是这部电影中只字不提,只带给你美丽,带给你喜悦,带给你赞叹。那种感觉就像一个美丽的姑娘,站在那儿,静静的等待,你不知道她是谁,你不知道她在等谁,你只知道她非常非常的美丽,而她正在等待的人一定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家伙,而你只能心里默默的羡慕和祝福。这部电影带给你的不仅仅是美丽,喜悦,更是勇气,信念。看似那次恐怖袭击带给人们的是悲痛,愤怒,但那不是永远的,它带来的更多的、更深远的,是希望,是憧憬;是擦干泪水重新微笑,更是原谅。

      菲利普在世贸中心之间行走,他也成为了世贸中心。之所以这么说,因为他也代表了这种要建立世界第一高楼的精神,是美国要做第一个登月国家的精神,更是美国要做世界第一大国的精神。菲利普对生命,艺术和梦想的追求也是美国人对生命,艺术和梦想的追求。当然,当世贸中心被恐怖主义摧毁,就像菲利普第一次表演时掉进了池塘,他受到了挫折;但是美国人却因为这件事情更加团结,更坚强的站了起来。大家可以回想那些在废墟中满脸尘土的纽约警察,那些不顾自己安危第一批冲进大厦的消防员,甚至还有那些为了保护群众,让大家躲进他的咖啡店的咖啡厅老板。纽约人的勇气,其实更是美国人的信念,都像世贸大厦一样高耸云端,更像菲利普一样无惧任何困难,坚信自己。

      整部影片中菲利普站在自由女神像上的火炬说了那么多旁白,我只记得最后最后他说的那句话,世贸中心的设计者给了他一张天台参观券,不像别人的都有截止日期,他的那张上面写的是Forever 永远。这个”永远”更是说,世贸中心永远矗立在人们心中。(正如片中卢迪爸爸一直教菲利普的那样,向艺术致敬,向观众致敬,菲利普在钢丝上向纽约这座城市致敬。)然后镜头再一次转到世贸中心,最后一次向美国人致敬,也给美国人最后一次机会向世贸中心致敬,更是给全世界看到这部电影的人们向那些所有勇敢的不屈不挠的灵魂,致敬。

      《云中行走》于美国首映的日期是2015年9月26日 - 911事件的15周年纪念日之后的第15天。

      最后再来看《云中行走》的这张海报,三个元素简单明了的体现这部电影:世贸大厦,钢丝上行走的人,十字架。

      《郑义门》观后感

      近期,学校布置收看《郑义门》,想想已经连续看了几个晚上。问其感想?答曰:”看不大明白,就是感到郑家有很严的家规,他们家的人都有很好的品德”,童音悦耳。

      虽然知道浦江作为书画之乡,自古人文荟萃,被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就是浦江人;而当今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其祖籍也是浦江。但说来惭愧,之前并不知道金华的浦江还有个”郑义门”,被誉为”江南第一家”.带着好奇,上网查阅了资料,既感且佩。同时,认真观看了第五集《教化为先》。

      这集故事的大意是,郑氏九世孙郑桐为给外婆买药,偷了族里的铜器变卖。事情被发现后,根据家规,郑桐的偷盗行为应该在晨会上宣示,并上惩戒簿。族里的长辈一方面肯定他的孝心,认为虽然犯了大错,但是出于孝心,百善孝为先,有这份孝心,就不愧郑家的子弟。另一方面,就如何处理进行了辩论。家族监视郑浩认为要严守家规,他说:”郑家历九世合族而聚,靠的就是严守家规,靠的就是严格执法,如果每个犯事的人,都找出一个理由,或者找到人来说情,这家规就成为一纸空文”.而家族旧管郑泽则认为:”惩戒不是目的,只是教化的手段,如果有利于族人向善,虽万难而行之;如果相反,可能导致族人自暴自弃,甚至走向歧途的,那就要考虑执行的方法”.”治家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教化,靠的是四维八德,靠的是忠孝仁义,如果我们靠的是申韩之学,靠的是严刑峻法,那人人都因畏惧而守法,其与人伦亲亲子子,岂不南辕北辙?”最后,家长郑濂承担了对族人照顾不周之罪,让本已知错的郑桐深受教育。这个故事很好地诠释了郑氏的家规:”言传不如身教,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这个故事在很多细节上都体现郑氏家教的严厉。比如,郑桐拿银子回来时,郑桐娘的第一反应,就是问这银子哪来的?当郑桐敷衍回答时,就严厉地说:”给我跪下。我们家再穷,也不花这不明不白的钱”,并用扫帚杖责之。的确,”国家”,”国”和”家”是紧密相联的,国由家组成,家是国的细胞,治国从治家开始。”郑义门”,不仅仅是对孩子的教育,更是对家长的教育。

      《郑义门》观后感: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

      海宁市市场监管局长安分局 杨马杰

      近几日,每晚都静守在电视机前观看《郑义门》。虽然动漫片充满了童真,但我认为这童真中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朴实的话语里蕴藏着深长的意味。

      看第七集”致力为公”,我有三点感悟,一是工作心态得阳光,为官不为利所动,处事的出发点当以”公”和”廉”为先。二是处事方法需得当,遭遇矛盾,碰到难题,要以公开的方式,依靠群众力量实现公平、公正。三是思想立场要坚定,”糖衣炮弹”能抵挡,两袖清风方能浩然正气。

      《郑义门》给我很深的启示: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

      (来源:海宁市纪委派驻第十一纪检组)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