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作文 > 正文

    2011年湖南省第五届名优校长论坛上作为典型发言

    时间:2020-10-08 08:06:48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湖南省第五届名优校长论坛  

      

    激发生命需求  实现自主发展   

      

        要论“一校一品”,必得先讲“品”。“品”的含义有十余种。但就“一校一品”而言,我想,“品”是种类、特色、品质、内涵。“一校一品”,表面是一所学校的鲜明特色,是一所学校的优势项目,但深入思考,“一校一品”实质是一所学校的品质内涵,是一所学校的独特文化。  

    打造“一校一品”、建设学校文化,是张扬个性、鼓励创新的需要,是提升学校内涵、推进教育均衡的需要,是增强学校竞争力、提高办学吸引力的需要,是消除教育“同质化”、实现资源“多样化”的需要。校长,作为学校文化的旗手,必须思考和实践这一课题。我认为,只有尊重学校差异、强调因校制宜,尊重师生意愿、强调传承创新的学校文化,才是切实可行的“一校一品”。校长的第一要务是提炼“一校一品”的灵魂,即学校核心的办学理念。这是学校的组织哲学,是学校文化的内核,体现了校长教育的信念和追求,是一所学校最重要的“品”。  

    汉寿县南岳路实验学校建立于1962年,现有学生   人,教师  人。学校走过了初具雏形、三迁校址、兴盛久远、继往开来的半个世纪风雨历程,文化底蕴深厚,先后获得“全国红旗少先队大队”、“国家教委重点课题实验学校”、“湖南省重点小学”、“湖南省优秀少先队集体”、“湖南省三星级红领巾示范学校”、“湖南省示范性家长学校”、“常德市德育特色学校”、“常德市以体卫艺为工作重点的特色学校”、“常德市课程教学先进单位”、“常德市德育课程先进单位”等荣誉。近年来,在开展学校文化建设、打造“一校一品”上,我们主要作了以下努力和尝试:  

    一、提炼“品”——确立办学理念  

        学校的“品”不是孤立存在的,也不是静止不变的,需要在积淀中提炼,在传承中创新,在实践中发展。学校炼“品”要立足以下需要:  

    一是传承学校办学特色的需要。办学特色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学校长期积淀的人文精神的外化,值得珍视和发扬。我们在搜炼历史的过程中发现,学校有着优良的自主文化传统。学校从自己摸索的“四以”课堂结构被省市专家认可推介,到定为“国家教委重点课题实验学校”,从教师动手修建2个年级、6个班条件简陋的学校,到成为“实验性,示范性”名优特色学校,彰显了强烈的自主精神。  

    二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著名的钱学森之问,直指教育自身的深层弊病。大量杰出人才的培养呼唤具有创新精神的教育。两千多年前先贤提出的“因材施教”“就已告诉我们,要尊重学生个性、强调学生自主,激发学生的潜能。学校的“品”要找准着力点,结合当地实际,进行准确定位,做到“因地制宜”、“因校而异”。我校地处县城交通要道、各种安全隐患较多,多数学生为留守儿童、学生自律自理能力欠缺的情况迫切要求我们加强自主教育。  

    三是实现学校美好愿景的需要。学校发展愿景是师生共同的奋斗目标。美好的愿景能够凝聚人心、催人奋进。汉寿县南岳路实验学校作为“市县小学窗口学校”,已经具备较好基础。提炼学校文化、打造“一校一品”无疑有利于学校在传承中创新,凸显办学特色,提升办学品位,进而实现“三湘名校”愿景。  

    四是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需要。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要层次由低往高排列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感和爱的需要、受人尊重的需要、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只有创设必备的条件,建设良好的文化,才能激发人们更高层次的需求,从而有效引导个体行为并形成强大合力。我校办学已达一定规模、质量达到一定水平,外延扩张必须向内涵发展转变。要增强发展后劲、实现持续发展,激发自主精神无疑是很好的支点。  

    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层层召开会议,反复征集意见,在分析文化底蕴、现实条件及理论依据的基础上,我们明确学校核心的办学理念是“关注生命本身,实现自主发展”。这是学校共同意志的体现、集体智慧的结晶和历史积淀的提炼,具有充分的可行性、必要性及重要性。  

    二、打造“品”——实践学校文化  

    我们围绕核心理念组织各个层面的学校文化,并将之付诸各种具体的办学实践。  

        1、努力追求教师自主。首先,要关心爱护教师。每个人都有安全需要。只有真心关爱教师,为教师解决疾苦,教师才能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把学校当成温暖的家,也才能激发教师为建设好这个“家”加倍努力。校长要注重在小事中倾注感情。“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文化”。无论是在职教师,还是临聘工友,只要遇到困难,学校都要及时施以援手。不仅如此,关爱教师也要讲究艺术、讲求方法,要注重接受者的心理体验,在让他们接受大家帮助、感受集体温暖的同时,还能够体现自身的价值、拥有愉快的心境。  

        其次,要充分信任教师。常言道,“士为知己者用”。校长要努力做到“用人不疑”,并且“用人所长”,善于凝聚人心,成就事业。着力打造知人善任、相互信任的良好工作氛围,并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帮助每位教师不断展示自我、超越自我,尤其是要帮助教师发现亮点、挖掘潜力、发挥优势,让教师与学校共同成长,实现“共赢”。学校还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教师体验成功,让师生共同成长。  

    再次,要帮助教师成功。寻求发展空间、追求职业成功、实现自我价值,是每个人的高级需要和职业追求。校长要注重搭建平台,促进教师成长。这个平台,既可以是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也可以是开展各种活动的舞台。“要让每个教师都感到自己重要,让每个教师都拥有成功的梦想,让每个教师都享受成功的幸福”。  

    2、努力追求管理自主。学校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制度,制度应该体现学校的文化,具有文化的意义。好的制度文化具有认识导向、情感陶冶、行为规范作用,能创设唤起高尚情感、激发自主意识的教育环境。  

    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保障自主权。学校人本管理本质上应该是“点亮人性的光辉,回归生命的价值,共创繁荣和幸福”,是一种促进师生人身自由、服务师生全面发展的管理理念。制定方式要人本化。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制定制度的过程变成全体师生参与学校和班级管理的过程,让师生深入了解,反复讨论,各项规章制度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既可以避免脱离实际、保证科学性,又有利于达成共识、便于执行。执行过程要人本化。要使学校制度文化发挥最大效能,必须关注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与师生思想工作相联系,力求得到师生内心的认同。动态与静态管理相结合,在执行过程中既讲求原则又不乏人情味,在动态执行过程中增进理解,加强沟通,提高效率。  

    其次要坚持“激励为主”,增强自觉性。好的奖励制度能够反映一个学校的文化底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奖励制度是制度文化建设的集中体现,反映了学校办学追求、校长办学理念、教师群体智慧。要重视团队协作精神的奖励,重视突出贡献的奖励,重视工作过程的奖励,重视工作态度的奖励,重视奖励方式的多样化。以激发教师自主学习热情为目的,以培养研究创新精神为核心,我校的教研教学、教师素养竞赛、普通话提高等方面的奖励制度,就很好地激发了教师自主发展的热情。  

    再次要坚持“因校制宜”,强化自为力。每所学校因办学历史、地理位置、师生素质和办学理念等情况不同,这就造成了学校之间的差异。因此,不可能有一套“放之各校皆适用”的制度。制度的制定要从学校实际出发,这样才切实可行,才能促进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发展。学校管理涉及方方面面,制度要力求精细化,只有在精细中追求规范,才能在规范中实现自主。规章制度的建设使学校各管理层次的工作有章可循,形成规范,保证了学校整体工作的正常运行。  

        3、努力追求学生自主。首先是德育工作要常态化。文化的魅力在于“润物细无声”。为了学校的德育工作内化为学生的言行自觉,学校要实行“无缝式”德育、做到德育全覆盖,同时紧密结合学生特点,方式力求活泼多样。结合小学生特点,学校要长期开展向国旗敬礼、国庆征文、清明节扫墓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心。此外,学校还要大量组织培养学生同情心的捐款扶助活动,组织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环保行动、支灾行动等公益活动。  

    其次是艺体活动要全员化。要实现学校自主发展,必须激发师生自主发展。学校要注意充分利用喜闻乐见的艺体活动平台,动员全体师生积极参与。我校参加各种大型比赛,或者举办大型活动,均动员师生广泛参与,并能取得骄人成绩,既体现了师生们的深厚功底,更展示了师生们强烈的自主意识,学生在素质提高和成功体验中进一步深化了自主意识。要重视调动各种力量和积极因素。对很多活动,我校退休教师都积极参与、亲临指导,体现了学校深厚的自主文化底蕴。  

    再次是课堂教学要自主化。学生主体性的张扬以学生主体性的解放为前提,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相信学生,把学生从被动“学答”提升到主动“学问”。要提倡大胆质疑,重视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解疑中激发兴趣,在实践中强化自主。我们在数学教学上组织有趣的知识调查、开展“有问必答”活动、编辑趣味题、举办故事会等,起到了激发学生兴趣,打动孩子心灵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不在于形式上的宽松与尊重,内容上的启迪与留白。而且,教师的引领作用仍然十分重要。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深层思考的需求,侧重思想碰撞,学会思考方法。  

    三、反思“品”——提升建设水平  

    “实践出真知”。只有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学校文化才能历久弥新、“一校一品”才能不断提升。反观“一校一品”建设,我们至少要注意以下方面:  

        1、要同中存异,避免模式化。这里的“同”指学校文化建设、打造“一校一品”的共同氛围。有人认为文化建设可以按照统一的标准、统一的模式推进,缺乏学校的独立思考,结果非但没有形成“一校一品”,反倒违背“一校一品”的初衷,形成了“多校一面”的尴尬。因此,打造“一校一品”不能脱离当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学校校情,既不能浮于表面,也不能生搬硬套。不能别人景点不错,你就盲目移植,别人的活动不错,你又忙着跟风。诸如此类,不仅不是文化,甚至消解了学校个性,与文化建设“一校一品”的初衷背道而驰。不可否认,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行政推动,需要学习,需要研究,需要借鉴,但切忌盲目推进,机械模仿。要把书本知识和外校经验作为食物,作为营养,进入自己的消化系统,变成自己体内的有机成分,从而生长出具有自己个性特色的文化。  

    2、要闹中取静,避免时尚化。有的学校无视学校文化传统,学校文化建设刻意求新、追求时尚。所谓时尚,指外在行为模式很快流传于社会的现象,它往往很快吸引许多人竞相模仿,广为流传。把学校文化建设作为一种时尚、“盲目跟风”的学校根本没有自身独特的“品”。在打造“一校一品”的过程中,开阔视野、交流经验是必要的,但不可人云亦云,频繁变化,一定要固守学校文化的根本。经常有学校在文化建设方案中写道,“请某文化公司”来进行设计指导,指导固然需要,但是学校文化建设归根结底是学校师生的事情,要发动师生,依靠师生,服务师生。  

    3、要变中求稳,避免短期化。有人认为学校文化建设是一项阶段性的工作,是行政命令下的短期化行为。哪年是学校文化建设主题年,大家都一涌而上,一旦不是了,大家就偃旗息鼓。实际上,学校文化是反映一所学校个性的基因,是一种深层次的积淀,是一个绵绵不断长期的过程。因此,学校文化应该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文化建设应该有长远的规划与部署,尤其是“一校一品”的打造应是由学校的文化内核生发出来,而不是乱拍脑袋、心血来潮的结果,不能与学校核心理念不符甚至相悖。  


              
      

    相关热词搜索: 湖南省 名优 第五届 校长 典型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