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章 > 正文

    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认识

    时间:2020-12-15 08:07:4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委党校,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 要:文章 阐述了对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背景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内涵、意义的认识,针对 我国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业发展、确保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方面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
    “三农”问题;
    农业发展;
    中国
    中图分类号:F32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007—6921(2008)20—0190—0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以工促农、以 城带乡的具体化,是遏制城乡差距拉大趋势、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 ”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我国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实现和谐社会建设的 总目标,必然要经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
    1 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的历史背景 

    我国最早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本世纪50年代,当时农村经济一穷二白,农村生产力 低下,农民温饱难以保障,建设新农村就是要解决农民的衣食住行、维持农村和全社会的安 定。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初级阶段,也是低级阶段。到“文化大革命”爆发,“宁要 社会主义草,不要资本主义苗”“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引导社会的经济建设,政治斗争 白热化,农业生产口号化,农村发展几近停滞,农村经济一片荒芜。8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 农村生产力获得空前解放,各项事业获得飞速发展,农民一直盼望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成为现实,大部分农民温饱得到解决。这一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实施“两个文明 一 起抓”,经济发展的口号是“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上世纪80年代初, “建设小康社 会”理念又一次提出,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到今天“十 一 届五中全会”所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则是一次农村综合变革,是顺应时代的潮流、 农业发展与时俱进的必然结果。


    1.1 基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难点和关键在农村而提出

    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举步维艰、农民收入增长困难重重、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任务艰巨,长久 以来农村改革中出现的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如果这些问题和矛盾 不根治、不解决,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就很难赢得主动,就容易出现波折。


    1.2 基于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的发展阶段而提出

    几十年经济改革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使我国初步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经 济实力。这也正是我国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群、覆盖全社会的目标的实施。加快农村改 革,促进农村发展,不仅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是全社会的普遍共识,而且是应对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发展挑战和参与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客观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继 续通过改革找出路、通过创新促发展,使农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唯其如此,国力增强, 竞争意识增强,经济发展才能适应当前经济全球化、发展科技化的大趋势。
    2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 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 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一种社会状态。我国现在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涉及五个方面的 内容:①积极推进城乡统筹;
    ②发展现代农业;
    ③深化农村改革;
    ④促进 农村公用事业发展;
    ⑤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分解开来就是:一要发展经济、增加收 入。二要建设村镇、改善环境。三要扩大公益、促进和谐。四要培育农民、提高素质。

    具 体而言 “新农村”包括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五个方面。五者缺一不 可,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
    3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
    3.1 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方式

    "三农"问题从农民的角度讲,核心是收入问题;
    从农业的角度讲,核心是公平问题;
    而农村 问题的核心就是社会公共品的供给问题。目前现状是农民收入明显的增加,城乡的差距也明显扩大。农民的收 入问题面临很多深层次的矛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事业的发展,包 括教育、文化、科技乃至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距和问题。确保农村社会事 业的发展以及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确保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公平性投入,正是新农村建设 的最终意义。
    3.2 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过去在推动农业发展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也很成功。最近几年的农产品供应,虽然偶有波动 ,但所有的农产品都是供求平衡,丰年有余,而且还出现了阶段性、结构性的供大于求。但 农民的收入上不去,除了严重的城乡分割二元体制结构以外,农业本身的劳动生产率低也是 根本原因之一。靠水平较低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无法支撑现代化的工业和现代化的城市是不言 而寓的。换言之,我国要全面实现小康阶段,只有非常发达的二三产业、非常发达的工业、 非常发达的城市是远远不够的。而非常传统落后的农业必然会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对现代 农业的发展形成障碍。现代农业是装备的现代化,是农民的现代化。
    3.3 确保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方面

    支撑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三大支柱是进出口贸易、投资、消费。但实际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增 长的主要是前两个,而消费支柱特别是农村消费长期增长缓慢,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严重 不足。我国正在出现的大量工业、农业产能逐渐过剩,工业、农业产品逐渐过剩,与农村基 础设施严重不足,乡村道路、电力、能源等设施匮乏,生产生活设施水平低下等现状,形成 的矛盾日益尖锐。“新农村”建设缓解矛盾关注农民生存现状,有利于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3.4 农村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

    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关键是农民收入的稳步提高和农民权益的受到保护。而我们的社会保障 长期关注城市居民的就业与再就业,而很少关注农村劳动力。中国制度上的不平等造成的发 展差距在城乡结合部体现得最为明显。当税费改革减少了农民的负担,而不再为农民的负担 过重而发愁时的主要任务就是建设好基层政府这个国家政权的末稍部门,因地制宜,让政府 的积极性和农民的积极性很好地结合,为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 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 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
    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 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
    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丰,则基础牢;

    农村稳,则社会安;
    农民富,则国家昌。只有近8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 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
    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 高水平的小康。为此中央审时度势,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 战略决策,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 主”的新蓝图。并指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上,强调坚持统筹城乡发展这个根本指导 方针,强调符合农民意愿、带给农民实惠、得到农民拥护的这个基础,强调扎实稳步地推进 ,而且必须长期坚持不懈。

    相关热词搜索: 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