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诗歌 > 正文

    浅析粮食安全背景下的我国农业保护问题

    时间:2020-11-10 08:02:47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始终是世界各国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文章在阐述我国粮食的生产、消费、进出口贸易现状基础上,分析了WTO框架下我国农业保护政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在粮食安全背景下提出了加强我国农业保护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粮食安全;
    WTO;
    农业保护
     
        我国是一个粮食生产大国,也是一个粮食消费大国。对于13亿多人口的我国来说,如何解决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并保证粮食安全,这不仅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而且也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作为大宗农产品,粮食在农产品中占首要的地位,兼之农业的弱质性和风险性的特点。我国应在确保粮食安全的背景下,对农业实施可行的适度保护政策。
     
        一、我国粮食的生产、消费及贸易现状
     
        (一)我国粮食的生产与消费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靠政策、科技、投入,成功地解决了亿万人民的温饱问题,实现了农产品供求总量基本平衡,从而基本结束了粮食供给的短缺状态。我国粮食安全整体水平仅次于加拿大、法国、美国与澳大利亚4个国家,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1、我国粮食产量稳中有升。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粮食总产量基本稳定在5亿吨左右。我国粮食总产量从1990年的4.462亿吨增加到2007年的5.016亿吨,年增长比例从1991年的-2.44%上升到2007年的0.72%,除2003年粮食出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大减产外,入世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呈现稳中有升的特点,特别是2004年以来,各种支农惠农政策的出现,粮食播种面积的逐渐增加,粮食总产量从2004年的4.695亿吨增加到2007年的5.016亿吨,再次达到5亿吨以上。2007年相比2004年增加了0.321亿吨,年平均增长1.71%。
     
        2、粮食消费总体上呈上升趋势。1990-2007年我国粮食消费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从1990年的4.96亿吨增加到2007年的5.275亿吨,增加了0.315亿吨,年平均增长0.37%。1990-1992年我国粮食消费量呈现下降的趋势,年平均下降4.6%。从1993年开始,粮食消费恢复增长,2006年首次突破5亿吨,到2007年我国粮食总消费量达到5.275亿吨,当年粮食产量为5.016亿吨,缺口0.259亿吨。
     
        (二)我国粮食贸易现状
     
        我国对于国际粮食市场的依赖性虽不大,但我国在世界粮食贸易中却占据了重要地位。总体上我国粮食进出口总量呈下降的趋势,粮食出口总量从1990年的583.0万吨减少到2008年的186.1万吨,粮食进口总量则从1990年的1372.0万吨减少到2008年的154.0万吨。1990-1994年,我国粮食出口呈稳定增长趋势,粮食出口增加了604.5万吨,年平均增长25.92%,我国粮食进口则呈现下降趋势,1990年比1994年减少了447.1万吨。由于受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低迷的影响,1995-1999年,我国粮食出口总量并不多,1995年达到了最低点102.5万吨。2000年以来,我国粮食贸易量逐渐增加,但由于我国人口的增长和耕地的减少,我国粮食贸易量的扩大也是十分有限的。其中,由于连年的粮食减产,库存量的下降,2004年我国成为了粮食净进口国。2004-2006年我国粮食净进口量分别为2558.7万吨、2281.5万吨、2594.2万吨,由于国际市场价格上涨,2007年我国粮食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净出口835.4万吨。面对由于大量出口给国内粮食供应带来的压力,2007年12月17日,国家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公布,将从12月20日起取消小麦、稻谷、大米、玉米、大豆等原粮及其制粉的出口退税,共涉及84个税则。这是加强我国粮食出口控制,保证国内粮食供给的重要举措。
     
        综上所述,我国粮食总产量虽稳中有升,但低于消费量的增加,2000年以来我国粮食仍有缺口,并有增加的趋势。由2000年的0.227亿吨增加到2007年的0.259亿吨,2006年到2007年的增幅达到709%,同时2007年我国又为粮食的净出口国。随着国际粮食市场价格的上升,我国粮食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作为大宗农产品,粮食又在农产品中占首要的地位。因此,从国际贸易的角度看,我国应加强农业保护,提高我国粮食的安全度。
     
        二、入世以来我国农业保护政策现状
     
        在WTO《农业协议》框架下,我国取消农产品出口补贴,对农业实行市场准入和国内支持两种保护政策。
     
        (一)市场准入
     
        1、关税进口限制。1992年起,我国多次单方面下调关税水平,特别是在加入WTO后的短短几年内,农产品进口关税税率水平已经显著下降,农产品市场准入程度大大提高,关税对农产品贸易的保护作用大幅削弱。2000年,我国农产品的平均关税水平(26%)还显著高于世界农产品市场平均关税水平;
    2002年,我国农产品的平均关税水平已经降到了20%,与1998年的世界农产品平均关税水平(19%)基本相同。而且,这以后的2004年,我国农产品关税水平进一步下降到了17%,2005年下降到了15.6%。路透日内瓦2009年7月28日电,我国将在多哈回合协议中同意削减农产品关税,平均农产品关税税率将下降1/6至13%,我国是发展我国家中对农产品市场保护程度最低的国家之一。
     
        2、关税配额进口限制。我国对小麦、玉米、大米、豆油、菜子油、棕榈油、食糖、棉花、羊毛及毛条等10种农产品的进口实行了关税配额管理。我国在粮、棉、油、糖、毛等大宗农产品领域所承诺的配额数量巨大,并且占总配额的比重也很大。其比重不仅排在世界第一位,而且绝大多数还远远高于排名第二所占的比重。特别是大米、食用油、棉花和羊毛,我国所承诺的配额数量占到总配额量的2/3甚至90%以上。
     
        (二)国内支持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财政对农业支出的绝对量不断增加,由图1可知,1978-2007年,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由1978年的150.66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3464.7亿元增长23倍。但财政支农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逐年下降,1978年农业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比重的比例为13.43%,2007年仅为6.96%。特别是入世后仅在7-8%左右,仍处于较低的水平,而且呈现一定的波动性。
     
        1、转移支付增加。2006年1月1日起废止了农业税条例,这意味着实施了2600年的农业税告别历史舞台,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220亿元。我国财政已具备了取消农业税的财政条件。但是,由于农业税是地方税,取消农业税后地方政府收入减少。为此,2002-2005年,中央政府安排转移支付给地方政府共662亿元,仅2006年中央政府转移支付了782亿元。
     
        2、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增加。从2004年起,全面实行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2004-2007年全国用于直接补贴的资金分别为110亿元、132亿元、142亿元、186亿元,年增长率分别为20%、7.58%和30.98%,年平均为143亿元。
     
        3、价格支持。由于200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只有4.307亿吨,可以说是近10年来产量最低的一年,所以2004年起我国非常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国家调整粮食收购保护价,如早稻最低价为每斤0.70元,晚稻最低价为每斤0.75元。而且国家对稻谷的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大,2008年我国粳稻最低收购价水平每市斤提高0.14元,即1.64元/公斤。
     
        4、直接投入力度加大。直接投入主要包括良种补贴和农机补贴。中央财政用于良种补贴从2002年1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69.63亿元,增加了68.63亿元,增加幅度较大。而且中央财政用于良种补贴的范围和地区也逐年扩大,2002年只用于高油大豆良种推广补贴,良种推广示范面积1000万亩。2003年国家继续实施高油大豆良种推广补贴项目2000万亩,同时实施优质专用小麦良种推广补贴1000万亩。2004年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国家加大了两种推广补贴项目投入力度,补贴作物范围扩大到大豆、小麦、玉米、水稻4大粮食作物。2005年国家继续实施良种推广补贴项目,到2006年小麦良种推广补贴扩大1700万亩,水稻补贴扩大990万亩。2007年进一步扩大良种推广补贴,高油良种补贴由原来的1000万亩扩大到4000万亩,从而支持粮食主产区农民种植优质专用粮食品种,提高种粮效益。我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从2004年开始实施,中央投入的资金规模由2004年的7000万元到2007年的12亿元,补贴资金连年翻番,大大推动了我国农机化进程。
     
        三、我国农业保护存在的问题
     
        (一)农产品关税设置不合理
     
        我国对进口数量很大且缺乏优势的粮食等大宗商品,设置的关税很低,如大米、玉米、小麦、棉花、羊毛等主要农产品的配额内关税只有1%,实施单一关税的大豆现行税率只有3%,并且这些农产品配额量又很大,因此,关税配额的配额外关税在过渡期间内相当于虚设,不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而许多小商品进口数量较小且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关税设置却很高,如畜产品和水果的关税设置在10%左右。因而导致农产品关税的算术平均关税很高,但加权平均税率很低。
     
        (二)国内支持方面存在的问题
     
        1、事业费占财政支农比重过高。支援农村生产和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占财政支农资金的50%以上,最高值为2005年的73.15%。行政事业费的高比重决定了我国在财政总支出较低的情况下,国家必须精简人员、节约行政开支来提高支农效率。因为财政供养人员的行政事业费支出最容易受到财政收支变化的影响和冲击,成为财政运行风险的主要载体之一。事实也正是如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表明,近年来,每年的全国财政支农投资规模约在2000多亿元,但有70%左右用于农业行政事业单位事业费,而没有用于农业生产本身。
     
        2、农业科技支持过低。入世以来,我国每年用于农业科技投入3项费用支出一直很低,最高年份只有0.81%,且有递减的趋势,2004年只占0.56%。而通过分析“绿箱”政策各项支持措施对农业GDP增长回报率来看,农业科技的回报率最高,其次分别为农村教育投入、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农户物质投入。通过分析“绿箱”政策各项支持措施对农户物质投入的边际替代率来看,农业科技>农村教育>农业基础设施。由此可以看出,增加对农业科技投入,对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收入和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我国粮食生产、粮食消费、粮食进出口贸易等进行分析,我国应更加重视粮食安全问题,这也是各国所要注重的首要问题。为保证粮食安全,入世以来我国在WTO框架下加大了农业保护力度,但发达国家农业保护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在关税水平较低的国情下,更应加大国内支持的力度,具体建议有:调整农产品关税结构,完善进口关税配额管理办法;
    在加大“绿箱”支持力度的同时,充分利用对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农民收入见效快的“黄箱”保护政策;
    随着目前财力状况的不断改善,对特定地区特定产品利用“蓝箱”政策。
     
        参考文献:
     
        1、王志标.全球化视角下的我国粮食安全问题[J].现代经济探讨,2008(7).
        2、宋新刚.中美农产品贸易保护政策的比较研究[J].集团经济研究,2005(11).
        3、刘薰词.取消农业税后的农业补贴政策安排[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08(2).
        4、梁世夫.粮食安全背景下直接补贴政策的改进问题[J].农业经济问题,2005(4).
        5、刘星.WTO视角下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战略选择[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1).
        6、于永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提升农业竞争力[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7、张淑荣.入世后我国农业扶持政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5(2).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