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散文 > 正文

    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副总工程师先进事迹

    时间:2020-10-09 08:01:1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从河道队副队长到水文站站长到三峡水文局副总工,从三峡工程大江截流到汶川5·12地震抗震救灾到西藏墨脱堰塞湖除险;
    一名普通的水文人,以他踏踏实实的作风、冲锋在前的勇气,从基层水文职工成长为全江水文标杆。他29年的工作经历,留下人生中最厚重的一段轨迹。他,就是长江委三峡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副总工程师XXX。

        抽刀断水,完美决战三峡截流  

    时间回溯到1997年11月。三峡大江截留成功。中国人“截断巫山云雨”的畅想变为了现实。见证这一历史镜头,长江水文人感慨万千。没有人说得清,为了抽刀断水的这一刻,他们熬了多少夜,付出了多少心血。

       

     在大江截流的所有水文监测工作中,最重要、最危险、也是难度最大的任务就是龙口水文监测。几百米宽的长江突然被拦腰截断到几 十米 ,就像几百辆车要同时通过一个只能容纳几十辆车通过的口子,水的流速、流量在瞬间暴增数十倍,要在此进行水文测量,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谁能啃下这么一块难啃的骨头?

       

        危急时刻,XXX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他在担任黄陵庙站站长期间,和同事们创新了多种水文测验的方法和手段,是一个“拉得出,稳得住”的侦察兵。因此,一纸任命,他成为三峡大江截流龙口水文监测组组长。

       

       在流量如此之大、作业环境如此恶劣的地方进行水文测量,在世界上都是首次,他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经验。怎么办?一切就只有靠自己去摸索。

       

        在大江截流龙口监测的1年多时间里,XXX带领着他的组员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为世界上的"第一次"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成绩的光环总能让人羡艳不已,而光环背后的艰辛更能打动人心。

       

        在时任三峡局副局长、三峡大江截流水文测验技术总负责的孙伯先心里,有一件事情一直无法忘记,十几年后还清晰如新。

       

        在三峡大江截流时,水流急、水量大,常规的人工测量显然不现实。于是,ADCP流量监测系统,必须从幕后走向台前。

       

        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ADCP还是新鲜玩意。长江委水文局引进了几台,但从来没有在大型水利工程的水文监测中使用过。

       

        总要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严峻的现实面前,XXX凭借着自己对该仪器操作方法的了解和掌握,大胆地在龙口测量中使用ADCP。也因此,他成为全国首个在内河的测量中使用ADCP的水文人。

       

        但是,ADCP只能测到纵向的流速,横向流速分布还是需要人工定位测量。

       

        这是又一次严峻的考验!作为组长,他必须先身士卒。于是,他决定自己去断面测量。如此湍急的水流,测船靠本身的动力是无法到达测量断面的。测量组用缆绳拴住测船的头尾,用拉纤的方式将测船拉到测量断面。

       

        水流如脱缰的野马从上游奔泻而下,小小的测船在龙口被冲得颤颤巍巍,XXX趴在船甲板上,以免被测船甩到水中。

       

        测船终于被拉到测量点。定位、放置仪器,观测、记录数据,凭借着扎实的业务功底和专业技术,他一气呵成,干脆利落。

       

        回到岸上,他身上的衣服已经湿透了,他自己也说不清楚,打湿衣服的,是奔腾的江水,还是他自己的汗水……

       

        5年后的2002年11月,三峡工程明渠截流成功。

       

        明渠截流具有落差大、流速大等特点,无论是施工强度,还是技术难度、风险度,都大于1997年三峡大江截流,其总能量超过了原世界记录保持者巴西伊泰普工程截流,明渠截流的总体难度堪称世界之最。水文监测也因此承担着巨大的风险,面临着诸多高难技术的挑站。

       

        毫无悬念地,有过三峡大江截流龙口测量成功经验的XXX,又一次被推到风口浪尖。

       

        在龙口合龙的最后几天,监测不断被加密到每十分钟一次,XXX的龙口组成功运用无人立尺新技术,随测随报,不到5分钟,一连串的口门宽测量数据便会出现在数据处理中心的计算机屏幕上。

       

        在戗堤进占的关键时刻,他们从接到任务到提交成果,5个小时内按时完成了明渠水面流态测验任务。

       

        在每天两次的龙口固断测量中,他们运用先进的GPS定位系统、DF3200型双频回声仪和数字化测绘系统,成功地收集到了龙口固定断面资料,做到了两小时之内提交成果,一个“快”字令其他许多同行为之瞠目。

       

         10月27日 ,截流开始高强度连续进占,水文监测进入高潮,下龙口监测方案正式实施。在流速达 5米 多的下龙口测验就更无易于“龙口拨牙”。常规的横渡法测验在如此特殊的河段难以发挥作用,XXX和他的监测人员绞尽脑汁,想出了将ADCP改装至船头的办法,采用动船顶测法一次一次地“龙口夺宝”成功。又是无意间,诞生了我国首例前置式ADCP动船测验法。

       

      

       

        临危受命,紧急时刻冲锋在前

       

       

       

         2008年5月12日 ,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造成四川境内出现几十个堰塞湖。

       

        刚刚经受过地震重创的四川人民再也不能承受灾难的侵袭。汶川告急!四川告急!

       

        根据水利部、长江委统一安排,水文三峡局组建了抢险勘测突击队。有过2000年参加西藏易贡巨型滑坡堰塞湖抢险勘测经验的XXX,义不容辞地担任了水文三峡局抢险勘测突击队负责人。

       

        他清楚地知道这个担子的分量。接到任务,他立即开始一系列的战前准备。组织测量仪器设备准备和人员培训,精心制定测量方案,搜集大量灾区的有关水文地质资料。

       

         5月18日 接到出发命令,XXX与突击队的另三名成员立马启程于当晚十二点多钟赶到成都。20日,被分配在水利部抗震救灾前方领导小组水文专业组的XXX就投入到了勘测工作中。

       

        20日中午,XXX一行到达绵阳后,得到前往肖家桥堰塞湖、睢水镇罐滩堰塞湖和险情最严重的唐家山堰塞湖勘测的指令。当晚,他与其他两位队长一道召集紧急会议,分工到组,明确职责,布置落实具体勘测工作。

       

     由于进入唐家山堰塞湖的道路在地震中损毁,四周均为高山且塌方严重,地面上无路可入,只有利用空军的直升机实行空降。21日早,XXX带着仪器,坐直升机到达了唐家山堰塞坝体进行测量。由于坝体表面起伏不平,直升机在离地 一米 多高处进行悬停,他抱着仪器向下跳。余震不断,山上不时有巨石滚落下来,让人胆战心惊。

       

    时间就是生命!

       

    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数据,他跳下飞机就投入紧张的测量。全站仪、回声仪,这些先进的水文测量仪器在XXX手里都是听话的孩子,坝体形状、堰塞湖深,各项水文数据在最短的时间内浮出水面。为堰塞湖处理方案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回忆起在汶川的20多天,XXX的心里填塞的只有4个字:惊心动魄。就像在刀尖上跳舞,也许,一块塌方的巨石,就会让他永远地留在那里……

       

    记得在一次唐家山对下游河道进行勘测时,无线电突然中断,还没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他们就感觉到大地猛烈的震动。

       

    不好,余震!就在一瞬间,突击队员看到村里的房屋左右摇晃,村民拼命往空旷的地方跑,山上的巨石纷纷滚落,村子里弥漫起浓浓的粉尘。

       

    地震之后,大地渐渐恢复了平静,而XXX身上的衣服,已经被冷汗浸透……事后他们才知道,这是5·12后最大的一次余震,高达6.4级。

       

    XXX的突击队接到指挥部的要求,对岩羊滩堰塞湖进行勘测。早上6点半,他带领队突击队一行10人,经江油市直奔岩羊滩。

       

         还记得 5月23日 ,指挥部要求突击队到岩羊滩堰塞湖勘测。早上6点半,XXX一行10人就开始赶赴岩羊滩。

       

    车行至中途,道路被滑坡滚落的大量巨石挡住了去路。怎么办?XXX当机立断,全体队员携带仪器,徒步突击!

       

    那是怎样的路啊! 1米 多宽的路面上,到处都是被巨石砸出的洞,还分布着触目惊心的裂痕。脚下是深不见底的悬崖,看一眼心里都不停地发憷……

       

    最可怕的是不停的余震,天知道哪里会突然滚下一块石头,突击队员就将长眠于此。

       

    6公里的路上,他们碰到了4堆滑坡体,在经过其中一堆滑坡体时,XXX第一次感觉到,死亡和他离得竟是如此之近。

       

    那个滑坡体非常庞大,根本就没有能通过的空间,突击队只好手脚并用,爬过滑坡体。他们仔细观察周围环境,发现滑坡体上有几个小洞,大约是当地村民为了经过这里时挖的。于是,他们把仪器在身上绑好,趴在乱石上一寸一寸地向前爬。爬了2、3米,XXX脚下受力的一块石头突然松动,坠下悬崖,竟然连回声都听不见。他的心狂跳着,一动也不敢动。稳定了一下情绪,他缓缓挪动一条腿,另找了个受力点,继续朝前爬。爬过这个滑坡体后,突击队员发现,自己的双腿一直在抖个不停……

       

         在疲惫和艰险中,XXX在抗震救灾最前线奋战了二十多天,在他的努力组织协调和全体勘测人员的通力配合下,各突击队出色地完成了前指下达的各项水文勘测任务,他们对绵阳境内所有高危堰塞湖都进行了一次以上的勘测,没出一次安全事故,他们采集的大量第一手水文资料,有力地支持了抗震救灾。

       

       

       

        不畏艰险,雪山抢险情洒高原

       

       

       

        2009年3月,雅鲁藏布江干流墨脱县境内甘德乡发生山体崩塌滑坡。根据水利部指示,长江委水文局决定在水文三峡局抽调精兵强将,组建应急监测突击队。

       

        似乎有一种默契,在接到上级的通知后,三峡局领导班子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同一个人——XXX。

       

        接下这个任务,XXX着手组建了一支作风顽强、技术精湛、身体过硬的8人突击队。他深感这项工作难度极大,一边收集测区资料,一边研究测验方案,还与突击队员们坚持每天进行10公里的步行,为即将到来的艰巨的测量任务做好充分的准备。

       

         3月18日 ,XXX与突击队员谭良、李平、彭勤文到达西藏林芝,开始了为期54天的充满艰险的西藏之行。

       

    彭勤文告诉记者,他们去的第一站是林芝。到那里后,他们与林芝水文大队的同事们一起首先在波密、卡达桥等地设立堰塞湖水文监测点,布测GPS控制网,对滑坡体上游来水形成严密的监测网络。 4月12日 ,军用直升机把突击队员和仪器设备送到墨脱县城。在当地政府和村民的协助下,突击队开始徒步奔赴堰塞湖。

       

        那里几乎是一个无人区。没有任何交通工具能够到达,因此,抢险队只有靠自己的双腿,从墨脱县城走到滑坡体所在地。

       

    近 90公里 的行程行程啊!他们背着仪器,一步一步,丈量完全程。他们每天要在 1米 多宽的骡马道上步行近 30公里 ,必须要到达驻地方可补充给养,因此,他们每天都必须要步行十几个小时。

       

    在坡度近七十度的山上前行可不是件愉快的事情,而且亚热带雨林的气候也似乎故意要刁难他们,一天之内天气万变,身上的衣服出来没有干过,湿漉漉地贴在皮肤上,闷热难耐。加上雨后泥泞的道路,路上马粪发酵的恶臭,一切的一切,对他们都是莫大的考验。

       

    但XXX他们经受住了考验!

       

    每天到达驻地,突击队的队员们都会赶紧喝上几大碗青稞酒、酥油茶,以犒劳因为缺水而太过疲惫的身体。

       

        在三天的行进途中,最让突击队恐惧的事情是经过5公里的“蚂蝗区”。最初,当他们突然在路边看到一只旱蚂蝗时,觉得好久没看到这样的昆虫了,非常惊奇。但是,当越来越多的蚂蝗呈现在他们眼前时,惊奇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无穷的恐惧。他们扎紧裤腿,几乎是一口气狂奔过这段5公里的蚂蝗区。“胜利大逃亡”之后,每位队员都从身上摘下不少旱蚂蝗,蚂蝗的身体,都因为吸饱了血而涨鼓鼓的。

       

        3天后,他们终于到达工作地点,但是,更大困难还在等着他们。

       

    他们的工作现场在垂直高度1000多米的山脚下,山上没有路,他们请当地村民在荆棘中开出一条小道。从这条“路”走下去,要花4个多小时,再走上来,又要花4个多小时,因此,他们去测量1天,就有8、9个小时的时间是用在路上。为了能多留点时间测量,XXX和突击队员们每天都是披星戴月,早早起床下山,测量完回到驻地时往往已是晚上7、8点。

       

    3天高强度的工作,对每个人都是严峻的考验,在XXX的鼓励下,大家都情绪饱满,坚持完成每天的预定任务。经过几天的艰苦努力,突击队建立了滑坡体水文监测站网和控制系统,实地观测了溃口流速、形状、坡降等水文要素,形成了滑坡体及下游河段完整的水文监测体系。

       

    在当地测量期间,有件事XXX一直记在心里,现在想起都感动不已。

       

    当地条件很艰苦,吃不上新鲜蔬菜,因此,突击队员几乎都得了口腔溃疡。当地水利局工作人员知道后,走了一整天,到 30公里 外的一个村子买回一些芹菜,给他们补充维生素。当XXX吃着新鲜的蔬菜时,心里流淌着一股暖流:这哪里只是一棵蔬菜啊,这是藏族同胞对我们深厚的情谊啊!

       

        又是三天的长途跋涉,全体突击队员安全返回了墨脱县城,圆满完成了测量的各项任务。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予渔。监测站网建好了,还要教会他们的使用方法。

       

        于是,回到墨脱之后的十几天里,他们又手把手教墨脱水利局职工使用GPS、ADCP等仪器,教他们最新的水文测量技术。在祖国最高最远的土地上,他们真挚无私的大爱,感动了藏族同胞。

       

        在他们回来后不久,一封来自高原的感谢信让XXX倍感欣慰:他们的苦没有白吃,他们的汗没有白流!

       

        时光轮转,星月交替,一天又一天,岁月,就这样悄悄地溜走了。认认真真工作、踏踏实实生活的XXX,以他朴实淡然的工作作风成为长江水文的标杆。因此,今年初在XXX荣获全国水利系统先进工作者后,水文局局长王俊专程到宜昌为其颁奖。而“XXX是新时期长江水文优秀职工的代表,是长江委水文局多年来致力推动水文事业、经济发展所涌现出来的先进模范。”则是长江水文对XXX最好的肯定。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