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情书 > 正文

    指向提升语用能力阅读教学

    时间:2020-10-30 08:44:2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指向提升语用能力的阅读教学

     【摘 要】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学习、实践才能让他们习得语言。因此,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对语言内容的理解、感悟上,还必须凭借语言的内容去体会作者语言表达的形式。也就是说,要站在写作的角度来指导学生阅读,在读中学习精美的语言、精妙的构思、精致的布局,学习表达运用。

     【关键词】写作

     从事语文教学多年,一直思考着为什么学语文,学语文有何作用?个人认为学习语文便是让学生学习文本精美的语言、精妙的构思、精致的布局,再通过运用内化为自己的语言,随时随地为自己所用。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这个“例子”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最佳结合体。学语文不仅为了提高人文素养,更重要的是要会运用。随着课标的修订,小学语文教学进入理性阶段,它明确指出: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仅是指文本信息的获得能力,更重要的是指文本如何获得传递信息方式方法的能力。换言之,就是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文本特色引导学生输入文本的语言表达形式并将方式方法输出。笔者结合实例加以阐述。

      1.品味语言,学习语言素材

      任何一篇文章的阅读与思考,都离不开对语言的正确理解。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的品味是读懂文章最基础的工作,是关键的起步。所谓品味,是指对文章语言的细心揣摩、辨析、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来传情达意的。语文老师若长期进行这样的阅读教学,学生必将会用生动地语言进行表达。

     人教版四年级叶老先生的一篇课文《爬山虎的脚》,笔者曾在一次公开课上,有位老师在教学第三段爬山虎的“脚”时,做到了对文本语言的细心揣摩、辨析,从而体会使学生体会到叶老先生精细而又准确的描写,绝不拖泥带水,也不饶舌重复,是如此的素淡、传神,同时在品读语言中,还感受到作者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师:我们看看爬山虎到底是怎么爬的(出示段落)“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能找到爬山虎“脚”的动作了吗?

     生:触、巴、拉、贴。

     师:巴住墙这里的巴的意思就是什么?

     生:抓的意思。

     师:那为什么作者不写“抓”住墙,而说是“巴”住墙呢?

     生沉默不语。

     师:那好吧,让我们来做做“抓”和“巴”的动作吧!

     老师请一名学生上讲台配合老师一起来体验“抓”和“巴”的动作,一体验学生明白了用“巴”一词更精确。

     ……

     师: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传神呢?

     生:作者对它观察得很仔细。

     师:是呀,作者观察甚微,运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一些列的动作描写,让读者一读就知道爬山虎是怎么爬的了。课后,我们能不能学学叶老先生,仔细观察一株植物,模仿着叶老的表达方法来写一写。

     上述片段的教学,显示了教阅读就是为了教写作,课文也就无非是个例子了。

     2.领悟方法,学习行文技巧

      所谓文本的行文特点,从大处而言,是文章在文体归属特点下的独特表达特点,如散文的“形散神聚”,说明文的“理趣并重”,议论文的“逻辑严密”等等。就小处而言,我们可以理解为某一个段落在表达上的独到之处。就儿童阅读而言,我们更应关注微观角度的行文特点,进行语言训练,增强其语感。

      笔者在执教《赵州桥》这篇课文的时候,发现第三段里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值得学生学习仿写。并通过让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赵州桥是一座怎样的桥?用文中的词语概括地讲。经过讨论交流后,学生得到一致的答案:赵州桥是既坚固又美观这正是第三段的第一句。这个句子简洁明了地写出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既写出了桥的两个特点也使两个不同的特点自然连接,这是过渡句的作用。随后,让学生明白:写作的时候可以运用过渡句把前后两个意思进行衔接。对于习作刚起步阶段的三年级学生来说,谋篇布局的不同表达方法要给予引导并恰当运用。让学生理清文本大致的内容后,对坚固一段再进行细读,并试写过渡句,把坚固的两个原因(一是桥的独特设计;而是桥的作用)连接起来。经过仿写运用,学生对过渡句就有了深刻的印象,相信学生定会将这种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3.探究思路,学习谋篇布局

      文本是我们学习作者表达方式的载体,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抓住契机,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行文思路,是非常有必要的,学生必将懂得如何作文章。

     人教版三上《一次成功的实验》这篇文本在表达结构上有一大特色,就是在结尾处,通过教育家的语言,点到了实验曾多次失败的经历,通过成功与失败的对比描写,说明了实验取得成功的原因。此外,通过教育家实验成功之后激动的神态与动作描写,突出了实验成功的不容易,从侧面烘托出了小女孩的优秀品质。于是,我在执教时,从“成功”与“失败”这组反义词入手,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段落,通过找关键词语体会、探究实验成功和失败的原因。这里主要采用了对比阅读法让学生领会文章的结构,一次成功的实验还安排了描写失败的部分,目的是为了突出这个实验要做成功是多么不容易。学生在比较中,探究到作者的写作思路,领会到比对描写的效应。笔者在最后执教时,还让学生想象之前实验失败的时候,教育家当时的神态、动作,然后仿照课文来写一写。原本这样的想象写话,学生是难以描写的,但是由于阅读教学过程中,把教育家成功后的喜悦神态与动作进行了有效的学习,所以,到最后老师引导学生运用对比的写法来写失败的神情、动作就信手捏来,容易得很。

     表达是语文教学之“精髓”,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关注文本的语言特色,关注作者的行文思路,关注每一篇课文的表达,关注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的表达,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言语能力的发展。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