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句子 > 正文

    论移民地区新农村建设中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

    时间:2020-11-14 08:13:02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库区移民工作已进入全面发展地区经济文化阶段,在党的科学发展观思想理论指导下如何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建设和谐的人文家园是值得考虑的问题。文章以三峡库区土家族的传统文化为论述核心,具体阐述土家族传统文化在移民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及其积极影响。
     
        关键词:三峡库区;
    土家族;
    传统文化;
    新农村建设
     
        一、土家族优良的传统文化
     
        土家族是三峡库区移民中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也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土家族传统文化表现在土家族民俗文化、伦理道德文化、风俗习惯、宗教等各项社会活动中,是土家族各个历史时期各种文化精华的历史积淀,反映了土家族人民的心声、愿望和要求,集中了劳动人民的智慧。这些优良的民族特性在土家族悠久的发展过程中逐渐积淀下来,被土家儿女代代相传,并且发扬光大、推陈出新。
     
        (一)热爱祖国
     
        在土家族传统文化中,一直表现出一种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始终有一股对伟大祖国的认同感、极强的向心力和内在凝聚力。“明代嘉靖年间,土家儿女背井离乡,到东南沿海清剿倭寇,并获剿倭平寇卫国‘东南战功第一’的称号”。在近代历史上,土家族人民继承和发扬爱国传统,勇于站在反帝反封建的前列,陈连升、罗荣光、温朝钟、黄玉山等都是爱国英杰。在解放战争中,土家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土家族人民的民族解放,这些都体现了土家族人民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团结互助
     
        团结互助、光明磊落、富于集体主义精神是土家族人民千百年来世代承袭的淳朴古风和崇高美德。土家人在发生矛盾时,“以和为贵”、“和气值千金”的原则使得邻里之间和气安宁。在土家山寨的公众社团,即“邀会”中,土家人依靠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把自己民族群众组织成为一个坚强牢固的民族。“山上打肉,见人有分”是“梅山会”的古规,诸如“土地会”、“清明会”、“姑娘会”等活动体现了土家族人民淳朴的古风中的和谐面貌。即使在当今社会,这些依然存在于土家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中。
     
        (三)诚实守信
     
        土家人认为讲情义、守信义是做人的原则,“为人之道,以情义为本”、“情义人品重千斤”。在土家族村落,有很多良好的传统风俗习惯世代承袭,形成了很多不成文的村约,大家都自觉遵守。如集体防盗匪、防野兽、防山火等定有村约;
    本村人受到外来欺负,全村人要齐心协力捍卫本村利益,也是村约;
    在农事生产上,土家存在的村约还相当严格;
    土家山寨村民如果发生纠纷,因土家族历来朴拙淳直,惧管怕讼,所以一般由族长进行调解、仲裁,“做客莫落后,见官莫上前”,或者由发生纠纷的双方赌咒发誓,自行调解。这些村规村约,虽然在当代被社会主义的新风所取代,但很多富有民族传统道德的,却仍在世代相传。
     
        (四)崇尚礼仪
     
        尊师爱教,尊老爱幼,崇尚礼仪是土家人追求的美德。土家族与人交往,都很讲情礼文明,注重和珍惜民族声誉。对人称呼,无论亲友长幼,“尊敬”二字为先。在家族生活中,土家人特别重视讲古传谱和家族家风。逢年过节,祭祀等活动时,长辈们都会向家人讲礼仪道德。重情节、礼行、讲友好、尚文明,是土家人人生的四大礼仪。土家族在其一生中的生活和社交活动之中,礼仪较多。但重要的是诞生礼、成年礼和婚礼、寿礼、葬礼。“这四大礼仪所举行的仪式活动,既有社会特征,又有信仰特征,他们把土家族传统的人生观和吉凶祸福交织在一起,形成复杂、多样、多重的民俗结构特点,而且还长期地支配着土家人的社会生活及信仰生活,这四大礼仪是土家族礼仪之风的集中体现。”
     
        (五)民族审美情操
     
        土家族在各种节日活动中,总要以歌舞相庆。跳丧、祭祀、农事、喜庆是土家族歌乐中最有民族特色的,在这些民族活动中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如“撒尔嗬”、“摆手舞”、“毛古斯”、“哭嫁歌”等。土家族的民族审美情操除了歌乐歌舞外,还集中表现在土家族传统的织锦上,“西兰卡普”绚烂多姿,每种花纹图式都反映了土家人独特的民族魅力和审美情操。
     
        二、三峡库区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问题
     
        党和政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系列文件精神中明确指出,在大力发展地区经济的同时要重视精神文明的建设,要传承民族精神,发掘、弘扬民族文化。由于现代化进程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在新农村建设中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与培育文明道德风尚问题
     
        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外流,进城务工的年轻一辈成为受异族文化冲击的首要对象,民族传统文化随之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出现了文化传承断裂现象。在这些情况的逐年演变下,道德伦理问题,其子女对传统文化的认识问题,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培养问题等等都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人们这种思想认识上的差异与变化势必给新农村建设带来影响。所以对于移民新区这样的基层社区有必要积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道德风尚,营造良好的思想舆论氛围,剔除如赌博、扰乱村社治安、铺张浪费等不正之风,建设健康文明的村社生活。
     
        (二)弘扬与传承民族非物质文化问题
     
        三峡库区的各民族都有着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三峡工程的进行,相应的都有保护机制,但仍存在着众多忧虑,如土家族语言。土家族有语言而无文字,语言文化靠口传心授代代传承,“彭英明主编的《土家族文化通志新编》第二章《语言文化》中说:‘在570多万人中,现今操土家语的只有42万多人’”根据《民族社会发展与文化变迁》一书的论述,我们可以究其部分原因,有现代化教育因素、劳动外流、市场因素、城市化与现代传媒等。土家语的濒危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家族传统文化面临的文化变迁危机,但是我们要从社会的整体发展进步的角度客观地看待,关键是要保护及时得当,同时要尊重土家群众的意愿,了解土家人在文化转型中的各种因素,不能采取强制性的、不符合实际的“一刀切”的文化保护措施。
     
        总之,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无论是农业的发展,农村的进步,还是农民的致富,都离不开文化的哺育和支持。所以必须要弘扬民族传统文化,重视民族传统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种种问题,加强移民聚居区的农村文化建设,并将其形成一套科学的、长期的文化机制,有力地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并与之协调共同发展。
     
        三、如何弘扬库区民族传统文化
     
        党的新农村建设方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充分表明,我们要建设的新农村,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党的建设协调推进的新农村,是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不仅是要发展农村经济,更要同步建设新农村文化,改变当前广大农民群众文化生活的匮乏现状,从而保证农村经济的持久发展和农村社会的和谐进步。
     
        (一)建设库区和谐文化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如在土家族优良的传统伦理道德中,“热爱祖国、团结和合、邻里安宁、尊师重教、勤劳忌懒、节俭致富、诚实守信、尊老扶幼”是土家族社区的行为风尚。在歌舞文体活动中,“摆手舞”、“毛古斯”、“新春舞狮”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在土家族葬礼中的哭丧、婚礼上的哭嫁,有助于人们心情的宣泄,加强亲情关爱。各种民间手工艺品奇特的构思和丰富的审美情操,表现了土家人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观念。这些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至今仍然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仍然是衡量人们道德素质的重要尺度,为我们今天建设和谐文化提供了丰富而厚重的思想资源。当前库区应根据不同的地域特色,发展乡、村级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建立综合性的乡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保护、发展和培育少数民族特色表演艺术,支持民族特色艺术表演团体建设,开展大型民族特色文化艺术活动。继承不是墨守成规,对体现和谐思想的传统文化资源,必须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体现新的时代精神,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焕发新的生机。
     
        (二)发展库区民族文化事业
     
        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与文化事业建设的同步发展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的政策要求,也是地区人民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客观需要。三峡库区的主体少数民族是土家族和苗族,弘扬土家族、苗族的传统文化,其关键是要打造民族品牌,民族品牌是民族文化的标志,凝聚了本民族的智慧和特色,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结晶的载体,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本质所在。
     
        第一,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土家族的标志性舞蹈“摆手舞”,内容健康、古朴典雅、形象优美,在各种文化艺术节上一直是大放异彩;
    土家族的织锦“西兰卡普”,以其严谨的结构、精美的工艺、绚丽的色彩、多样的品种著称于世;
    土家族的“哭嫁歌”,被称为“中国式的咏叹调”;
    土家族的吊脚楼是中华建筑文化的重要源头,在中国的建筑史上有很高的地位;
    土家族打击乐“打溜子”是土家族人民独创的民族音乐,《金鸡出山》、《喜迎火车进山来》曾获国内外的好评。对这些独特的民族文化,我们不仅要保留浓厚的民族风味,而且要日益创新,形成有质量、有内涵、有规模的世界级品牌文化。
     
        第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加强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和生态区的保护,重点扶持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广大农民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也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力量。在新农村建设中,对文化遗产的保护要遵照国家的相关政策,首先,把文化遗产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其次,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与管理保护结合起来。最后,要把政府重视引导与群众的自主作用结合起来,如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的保护,群众的自觉性和热忱努力,还应重视从少年儿童抓起,进行社区乡土传统文化知识的宣传教育,让他们从小热爱土家族文化。
     
        第三,立足民族传统文化根基,发展农村经济。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设少数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社区,以此来构建民族文化精神。所以首先要在加强保护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基础上,依托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把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创造更多更好符合市场需要、满足群众需求的民族文化产品。
     
        四、结论
     
        文化是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灵魂。只有文化建设抓好了,新农村建设才有后劲和活力;
    只有文化建设抓好了,农民的综合素质逐步提高,社会稳定和谐的目标才能实现。所以我们要深入研究库区的民族传统文化弘扬和建设问题,结合库区的实际状况,科学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可持续规划,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群众的意愿,创新发展模式,扎扎实实地推进各项事业的发展,积极构建库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
     
        参考文献:
     
        1、周兴茂.土家族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
        2、刘伦文,谭志满.民族社会发展与文化变迁——土家族乡村社区调查[M].民族出版社出版,2005.
        3、彭英明.土家族文化通志新编[M].民族出版社,2001.  
    相关热词搜索: 新农村 传统文化 移民 民族 地区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