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句子 > 正文

    胜利油田定额调整的产业组织分析

    时间:2020-11-09 08:07:1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文章以胜利油田为例,介绍了其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以胜利石油管理局与胜利油田分公司关联交易、定额为切入点,分析现行的定价体系,在关联交易时,易形成“串谋”,改变这种弊端的做法是实行关联企业的纵向一体化。提出要消除垄断行业壁垒,促进民营企业与国企竞争,完善市场竞争体系。
     
        关键词:定额;
    产业组织;
    分析;
    国企;
    一体化
     
        一、胜利油田的分拆
     
        第一,胜利油田的历史与现状。胜利油田是国内第二大油田,在保障国家能源供应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20世纪60年代会战开始,随着新区块的不断发现,胜利油田不断发展壮大,当时的油田是一个完整的社会生态系统,企业与政府完全合一、职能完全统一。根据政企分开的要求,企业的政府职能逐步剥离。随着改革的一步一步深入,老牌国有特大型企业的同冗员严重、债务负担沉重、企业办社会和离退休人员多等矛盾相当突出,直接引致国有企业行为目标多元化,劳动生产率低下,技术创新有心无力,结构调整进程缓慢,效益低下,国有资产质量下降,人才流失,核心竞争能力逐渐下滑。为了解决历史问题,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保障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胜利油田采取了一系列“去枝强干”的改革措施,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在政府职能基本分离的基础上,继续剥离企业的公检法系统。2000年,胜利油田根据既定的改革思路正是拆分为胜利油田分公司和胜利石油管理局,法理上两个企业各自为独立法人,但是两个公司只有一套管理班子。拆分后,前者主要从事油气勘探、生产;
    后者的核心业务是钻井、测井、录井和井下作业等,主要为油气勘探生产提供服务。同时,后者还接收了原企业的文、教、卫和社区等部门,承担了绝大部分的冗员,也掌握着油气生产过程中的核心技术。在分拆的基础上,两家企业又依据“主辅分离、改制分流和压扁管理层”的原则,对自己所属的与核心业务关联度低、效益低下并且资产质量差的部门和企业办的几百家集体企业再次进行大面积改制分流,同时裁撤冗员。
     
        第二,油田分拆的可能解释。企业纵向一体化形成的原因有许多。很多经济学家也站在不同的角度对此提出了很多的假设,并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较为集中的说法:增强垄断势力、节约交易费用和价格控制等等。根据“大而全”的思路,胜利油田在发展过程中,通过政府扶持,自然地形成了纵向一体化的模式。在这一模式下:首先,提高进入壁垒。通过一体化战略,胜利油田迅速地实现了规模扩张,在短短的30年内发展成为一个特大型企业,从而使潜在的进入者望而却步,有效地阻止了竞争对手进入本企业的经营领域,有力地保护了自己原有的经营范围,而且扩大了经营业务,同时还限制了所在行业的竞争程度,使企业的定价有了更大的自主权,从而获得较大的利润。其次,降低了交易成本。一体化战略下,勘探、开发、油气生产、炼制和销售等环节都在企业内部完成,将企业外部的交易转化成内部交易,节约了交易费用,同时保证了各个环节供给和需求,也有利于企业内部各个环节之间的技术交流和进步。一旦当长期边际成本高于长期平均成本时,规模不经济就出现了,企业的扩张将停止。事实上,当一些既定的生产工序所需要的生产规模大大超过该产业内小厂商所能达到的规模时,这一工序便倾向于脱离该产业,从而产业内所有的小厂商就要从外部专业化厂商那里获得这一专为他们服务的特定工序。结果这一产业就分解为两个或更多的产业,每个产业都能在各自的最优规模上经营。这应该就是油田分拆的理论依据。其实,纵向一体化在提高进入壁垒的同时也在提高推出壁垒,当企业内部交易成本超出外部交易成本时,有可能难以实现企业资源向更加有价值的方向流动。此外,纵向一体化也极度考验着企业的管理能力,既有价值链的平衡方面的问题,也有企业风险控制方面的问题。
     
        二、胜利油田的市场结构
     
        第一,厂商的规模和数量。在胜利油田内部,基本上就是两大绝对主导的企业,其他为数众多的企业都规模较小,竞争力极弱,完全是在两大企业的夹缝之中谋求生存。在规模上,到2009年,胜利石油管理局的经济总量达到290多亿元,而胜利油田分公司2009年的原油产量为2783万吨、天然气7亿立方米,全年实现经济总量962亿元、利税227亿元。在两大企业阵营中,胜利油田分公司下属的主要企业是10家采油厂,胜利石油管理局下属的主要企业是3家钻井公司、1家井下作业公司、1家录井公司和1家测井公司。油气的勘探开发生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后者提供的服务。各自下属的企业之间都存在相互的竞争关系。
     
        第二,市场集中度。胜利油田分公司几乎完成了胜利油田内部全部的油气生产,而胜利石油管理局也几乎占据了为油气生产提供配套服务的钻、测、录和井下作业等市场的全部份额。实际上,从整个石油产业来说,我国石油产业的集中度仅在60%-80%之间。油区内的高度集中,只是天然条件所导致的。
     
        第三,壁垒和进入条件。产业壁垒通常可分为经济性壁垒和政策性壁垒、策略性壁垒三大类。经济壁垒包括规模经济壁垒、产品差异化壁垒、在位厂商的绝对成本优势。政策性壁垒主要是指准入政策方面的相关规定。策略性壁垒是指在位厂商通过采取行动以提高经济性壁垒,或者声称将对进入者采取报复性行动,以限制进入者的进入。由于石油资源的稀缺性和重要的战略地位,我国只授权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从事陆上及海上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运输、炼制和销售,其他企业禁止进入。石油行业的政策性壁垒不仅表现在市场准入的行政审批手续上,也明显地表现在对民营资本的市场准入约束上,对民营资本实行非国民待遇(虽然已经允许民营资本进入,但是仍然由很多的隐性限制)。政府的政策性壁垒已经成为当前企业最大的进入壁垒。在经济壁垒和策略性壁垒方面,石油行业是资本密集型企业,门槛很高,在位厂商完全有能力利用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挤压、恐吓潜在的进入者。虽然地方政府依赖投资和项目审批权,在决定本地区企业的市场进入时,予以信贷、税收等方面的政策倾斜。但是,新成立的企业在资金、技术和规模上仍然无法与在位企业相抗衡。
     
        三、影响油田定额的行为
     
        油田定额是在胜利油田内部两大企业协商基础上,报上级部门审批同意的,胜利石油管理局为胜利油田分公司提供工程劳务的结算价格。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供求定律是可以有效发挥作用的,而现实中完全竞争市场并不存在,更多的是非完全竞争市场。在非完全竞争市场中,价格的决定因素要复杂得多,特殊的市场结构通常将影响企业的市场行为。事实上,现有的并不完善的国有企业考核机制可能经常在左右着企业的市场行为,尤其是价格行为,而胜利油田独特的市场结构也有利于这种可能转变为现实。因此,在油田定额的调整过程中,应当特别警惕“串谋”。从纵向关系来看,油价的构成大体有如下几个方面:勘探研究成本、实际勘探成本、井位测录成本、钻井开采成本、井下作业成本和原油采集成本等构成。在整个价值链中,胜利石油管理局承担着原油生产成本的绝大部分。在中石化系统地考核中,两大企业都是利润中心,但是对胜利油田分公司考核的是利润,而对胜利石油管理局考核的是亏损额。在市场空间一定的条件下,成本控制对后者就现的尤为重要。实际上,定额的高低就决定着后者的指标完成难易程度。同样,在油价高企的条件下,前者的成本控制可能有一定的弹性空间。事实上,油田内部形成卡特尔的基本条件:不存在外部的有效竞争者、有效的替代品有限、对卡特尔产品的需求相当稳定以及生产商必须愿意而且能够拥有足够数量的产品来影响市场等,基本都具备。因而,即便在因为厂商的效率不同、厂商面临的需求存在差异、惩罚无效和组织管理费等而导致串谋可能失败时,特殊的市场结构仍然有机会依赖某种外在的力量主导串谋行为。这种行为其实也符合医药合谋的某些特性,如纵向性和单边性。但就其稳定性而言,在外在力量作用下的合谋得各方似乎很难形成非常巩固的利益共同体,然而假设占据原油价值构成绝大部分的一方完全退出原油生产的过程时,让利的一方很难说能够获得比串谋行为更大的利益。因此,这种串谋实际上还是一个利益共同体。虽然定额调整过程中存在串谋的可能,但是在信息不完全对称条件下也很难防范。
     
        四、完善定额形成机制
     
        第一,国企的兼并重组应遵循利润最大化原则,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产业的规模扩张或产业退出都有自己内在的客观规律,但是在我国企业的战略重组,尤其是大集团、大企业战略重组的背后总有政府的影子。国有大型、特大型企业本来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如果违背产业组织的规律,由政府主导产业集中或退出,并不必然保证市场效率提高。有效的产业政策应当结合国企产权改革的进程,扶持国有企业,让国企在技术进步和国立水平提高并与世界先进水平企业竞争的基础上发展。
     
        第二,促进企业纵向一体化,节约交易费用,实现规模经济。在企业管理水平能沟达到,并且符合规模扩张条件下,通过纵向一体化的手段,将与原油生产密切相关的各个环节包容以一个企业内,避免各个环节的波动对生产的影响。同时,将企业外部交易转化为内部交易,节约交易费用,实现规模经济。
     
        第三,消除企业进人和退出市场的制度性和政策性障碍,保持潜在的市场竞争压力。按照可竞争市场理论,在可竞争市场条件下,少数几家大企业纵向兼并或横向兼并都更有效率。因此国家竞争政策的主要任务是最大程度地消除市场限制,设法降低沉淀成本,扶持可竞争市场中的潜在竞争。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对国内的企业,尤其是国内的民营小企业实行国民待遇,放松对民营中小企业进出产业的政策管制,减少政策性和制度性的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放手民营企业与垄断企业竞争,维持市场活力,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作者单位:胜利石油管理局)
       
    相关热词搜索: 定额 胜利油田 调整 组织 产业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