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句子 > 正文

    延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时间:2020-10-09 08:24:0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延庆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延 庆 县 人 民 政 府

     二00一年一月

     一、“九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九五”时期,是延庆县确立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并实现历史性进步的重要时期,国民经济进入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阶段,全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城市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发展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各项改革稳步推进,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1、确立了正确的经济发展思路,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县委、县政府从本地区实际出发,理清了延庆发展的基本思路,本着发展特色经济的原则,确立了以“旅游牵动、城镇带动、科教推动”为核心内容的经济发展战略。全县人民为实施“三动”战略付出了巨大努力,有力地推进了农业、工业、商业、旅游业和建筑业发展,有力地推进了以优质的农副产品基地和优美的旅游度假基地为基本框架的生态经济建设,使县域经济出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强劲势头。到2000年底,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实现24.2亿元,比1995年增长80.6 %,经济增长速度达到12.6%,这是延庆历史上经济发展较快的时期;地方财力达到5.7亿元,比1995年增长123.1%,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9.2亿元,比1995年增加517.4%,年均增长43.9%,经济规模明显扩大。农村经济总收入预计实现41.7亿元,比1995年增长107.4%,年均增长15.7 %,农村经济有了较快发展。

     2、经济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县域经济步入理性化发展阶段

     “九五”期间的县域经济体现了在调整中发展的特点,一二三产结构和产业内部结构在调整中不断优化,逐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接轨。以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为努力方向的优质农副产品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产出效益提高,正在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第二产业在重组转制中逐步摆脱困境,投资主体实现多元化,外部资本成为县域工业的有生力量,技术含量高和适应市场需求的工业产品的比重明显提高,建筑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业呈现出勃勃生机,大旅游格局基本形成,旅游度假基础设施得到根本性改善,旅游产业正在由单一的观光型向观光度假综合型转移。旅游业的兴起营造了良好的商业氛围,牵动了第三产业特别是房地业的兴起。区域经济特色的初步形成,使我们在参与全国、全市产业分工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政府组织和运作全县经济目标明确,思路清晰,较多地采用了市场化运作方式,宏观调控能力 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向着理性化方向发展。

     3、城市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城市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城市发展的思路获得重大调整,县城功能定位由过去单纯的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调整为首先是建成与国际化大都市相配套、相适应的现代化旅游卫星城。在这一战略目标引导下,延庆县城建设的起点提高了,档次提升了,投资规模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延庆作为北京夏都的影响力日益扩大,生态城市的品位正在逐渐显现出来。旅游卫星城的总体框架基本形成,建城区面积扩大到近15平方公里,以妫水湖为中心的南城、北城布局初步确立。八达岭温泉度假村、妫川广场、夏都公园的相继建成,提高了城市的档次和文化品位,树立了鲜明的地区形象。中心市场、夏都大厦和人民商场等一大批商业设施的建成,完善了城市的服务功能。城市道路、供电、通信、供水、供暖、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均有较快发展。建成了成方连片的大型公共绿地,提高了绿化美化水平,县城绿化覆盖率达到 54.7 %。加快了小城镇试点和中心集镇建设,农村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4、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生态保护和建设,环境优势日益突出

     县委、县政府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引导和把握县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走向,在保护生态、建设环境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植树造林,防风治沙,治理水土流失,坚决抑制污染,出色地进行了大环境治理。划定11个县级自然保护区,实施山区经济移民,大搞封山育林,有效遏制了对生态资源的破坏。运用环境经济理论,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建设生态农业,开发微生物农业,发展清洁工业,初步形成了生态经济体系。多年坚持不懈地组织全民绿化运动,不仅在北京的西北树起了一道绿色生态屏障,更把生态文明这一崭新理念植入了延庆的山川大地。延庆的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提高,环境优势使延庆的对外界吸引力日益增强。被国家建设部评为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国家环保总局批准延庆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5、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事业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区域文明程度有了明显提高,社会风气不断好转。科技在人们生活领域得到普及和应用,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1 %。教育布局得到较大调整,县城6所中学、4所小学的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初步形成了以幼教、普教、职教和成教、高教为基本框架的教育体系。文化、体育事业进一步繁荣,医疗设施和条件进一步改善。坚持进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效保持了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文化、教育、保健等消费支出逐年增加。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5平方米,农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6平方米。困难企业职工和特困人员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城乡居民人均储蓄9400元,比1995年增长129%。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4200元,比1995年增长107.8%,年均增长15.8%。

     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虽然取得令人鼓舞的成就,但仍然面临一些突出的矛盾与问题,主要表现在:县域经济总量尚小,整体经济实力与北京的先进区县还有差距;市场化进程不够快,生产力要素的市场配置能力不够强;卫星城的发展与首都国际化大都市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投资环境特别是软环境建设尚需加强;科技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不够强大,人才短缺问题仍是今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等等。这些问题在“十五” 期间要引起高度重视,并下大力气予以逐步解决。

     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

      新世纪开始的第一个五年,延庆将进入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阶段,是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既面临严峻的挑战,也伴随难得的发展机遇。全球经济一体化日趋明显和中国加入WTO进程的加快,吸引外资机会增多,进出口会有较大增长,将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条件,同时压力和负面影响也会加大。全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启动,将对延庆城市化进程和生态建设产生重要影响。北京创建全国知识经济发展基地,以及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建设,将进一步推动高新技术和其他生产力要素的集聚与扩散,从而对延庆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环境和条件下,必须树立竞争意识,积极应对挑战,加快发展步伐,推动延庆经济社会向更高的目标和更高的水平发展。

      (一)未来十年的发展思路和远景目标

     坚持不懈地实施“三动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建成优美的旅游度假基地、高新技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优质的农副产品基地。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县域特色经济在全市产业分工中占据重要地位。人居环境质量保持北京地区领先水平,力争达到全国一流水平。建成首都现代化旅游卫星城。全县综合经济实力、社会发展水平、人民富裕程度在北京郊区排名前移,力争跨入先进行列。

      (二)“十五”时期的主要任务和预期指标。

      1、第十个五年计划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继续实施“三动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发挥比较优势,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实现三产的快速发展,扩大二产规模,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基本建成三大基地。加快发展速度,在发展中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改革步伐,建立较为完善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以人为本,创造北京地区一流的人居环境。加快首都现代化旅游卫星城的建设,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全面扩大开放程度,发展区域特色文化,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为建设一个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社会进步、环境优美的新延庆而努力。

     2、“十五”期间的主要任务

     第一,继续提高全社会开放程度,加强对外交流与经济合作,营造良好的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形成市场化程度高,生产力要素配置能力强,创业机会多,投资比较成本低,人居环境好的良好发展空间。

     第二,加快改革步伐,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全面推进市场化进程。个体私营经济规模不断扩大,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提高,所有制结构趋于多元化;民间资本得到充分利用,资本结构进一步优化。

     第三,在发展中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初步形成与现代化旅游卫星城建设相适应的产业结构。三大基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以区域化分工和要素集聚为主要内容的生产力布局更加趋于合理。

     第四,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北京地区的领先水平。生态环境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以农业和无污染工业为主要内容的生态产业链,成为区域特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五,加快城市化发展步伐,基本建成现代化旅游卫星城。继续完善县城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发挥小城镇的龙头示范作用,加快中心集镇和中心村发展,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第六,加快科教事业发展,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建立科技支撑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制定和实施各产业的科技推动工程,提高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推进教育事业发展,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第七,提高区域文明程度,人民生活向更加富裕阶段迈步。发展区域特色文化,文教体卫各项事业取得与经济同步发展的新成就;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城镇居民收入基本与首都各区县同步增长,保持农民稳定增收。

     3、主要预期指标

     经济发展:

     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到2005年达到46.5亿元。

     地方财力年均增长12 %,到2005年达到10亿元。

     农村经济总收入年均增长15%,到2005年达到82亿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1.4%,到2005年达到7200元。

     环境保护:

     全县林木覆盖率到2005年达到65%以上。

     大气环境质量保持北京地区一流水平。

     水环境质量保持北京地区一流水平。

     社会发展:

     全县人口年均自然增长率为1.81‰。

     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 %以上。

     县城人口到2005年达到15万人,城镇人口达到18万 人。

     三、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

     继续深化改革,加快体制创新。进一步培育生产力要素市场,扩大商品流通市场,完善社会保障服务。进一步改进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实现政府职能的根本性转变,创造富于活力和效力的发展环境。

     (一)实现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

     建立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新型所有制关系,基本确立混合所有制结构的框架。全面推进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鼓励、扶持、引导个体私营经济。加速发展外资经济。到“十五”末,非公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65%。

     1、继续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国有、集体企业的股份制改造

     县级国有、集体企业改革,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股份制改造、出售、破产为主要形式,重塑产权主体,确立企业法人产权,使企业真正成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要打破地域、行业、所有制界限,实现多层次、宽领域的资产重组。采取收购、兼并、托管等多种形式,放开、搞活县办国有、集体企业,使闲置资产焕发出资本的生机与活力,未来三年,要全面完成县级国有、集体企业的改制任务。继续推进乡镇企业股份制改造,实现乡镇企业的二次创业。要突破传统管理模式及其理念的束缚,采取更加灵活的运作方式,实现集体所有制形式的多样化。大力引进境内外资本,特别是创造宽松条件,吸纳私营企业参与国有、集体企业的整合。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的企业,按照法定程序实施破产。

     2、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确立在市场中的重要地位

     加大对个体私营经济扶持力度。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个体私营经济创造宽松的舆论环境和发展环境。完善鼓励、扶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拓宽个体私营企业融资渠道,通过财政担保体系的建立,落实信贷资金倾斜政策。适当调整财政政策支持取向,扶持资信高、贡献大、符合地区产业发展方向的重点私营企业。结合机构改革,完善非公有制的管理体制,在充分发挥工商联、个体协会职能的同时,建立个体私营经济的日常管理服务机构,使之与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任务相适应。健全非公有制经济的人才引进机制,鼓励人才进入个体私营企业,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

     拓展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空间。实行公平的市场准入原则,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前提下,放宽个体、私营经济的经营领域。采取政府参股或控股等形式,有选择地放开关系国计民生的公益性事业性基础设施项目。对科技型个体、私营企业,放宽工商登记条件,降低注册资本标准,减轻创业压力。按照统一规划、财政帮助、私企入资的原则,改造商业开发区,规划建设个体、私营经济创业园区。选择有条件的建制镇规划建设个体、私营街区。扩大和培育城乡各类专业市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市场建设,进一步激活农村消费和农村经济发展。到“十五”末,个体、私营经济占GDP的比重争取达到50%。

     3、拓展对外经贸领域,提高外资经济比重

     提高工农产品创汇规模。现有出口创汇型企业要创造条件,落实出口权,增加出口规模。充分利用业已形成的针织品、蔬菜等出口产品的潜在优势,提高直接出口创汇份额。鼓励发展民间出口贸易。发展劳务、技术输出输入、海外产业基地等项目,增加非贸易创汇。吸收外资,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对县级道路、水厂、地热等大型基础性建设项目可采取BOT或TOT方式建设经营。十五末,外资企业产值占GDP比重达到10%。

     (二)建立和完善资本市场

     积极探索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收入分配制度,特别要加快知识和技术参与分配的改革,推进知识资本化。最大限度地激活县域内的土地等资源,实现资源增值。完善资本市场,促进生产力要素的优化配置。

     1、大力吸纳和培育知识资本,推动知识资本化

     提高吸纳知识资本的能力。充分借助首都蕴含的知识潜能,抓住北京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和生产力要素向外扩散的有利时机,大力吸纳知识资本。从提高地区经济竞争力出发,统一策划知识资本的引进项目和合作活动。通过技术配股、专利配股、科技承包、星期日工程师等形式,为各产业提供较高层次的广泛的参与空间。在运用市场竞争机制造就企业家阶层的基础上,逐步推行年薪制。创造灵活多样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实现形式,引导知识资本的流入和集聚。调整利益分配关系,制定推动知识资本化、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提高知识在收入分配中的份额,使知识资本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和收益权。形成知识人、投资人二者利益相兼顾的更加适合知识资本市场需求的新型分配体系。企事业单位要按照绩效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实现优劳优酬。实行工效挂钩的工资总额包干制度。在合同管理的基础上,放开和鼓励兼职,实行兼职兼薪、多劳多得,实现知识致富。

     鼓励发展中介组织。重点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所等在内的中介机构,使之成为连接市场的纽带。加强项目评估论证、项目策划、成果鉴定、产品检测、咨询、专利市场等中介组织的建设,促进技术贸易和技术转让市场的形成,推动技术、人才、资金等资源的优化配置,为知识资本转化创造条件。

     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以知识共享、利益共享为纽带,推动产学研联合,鼓励企业完善研制开发系统,形成一批科技依托型企业群体。鼓励创建高科技发展创业公司,支持兴办研发中心、科技园。拓展人才引进通道,吸引高层次人才入延,实施人才储备,建设人才高地。以提供良好的生活服务环境为条件,吸引国内外知识资本共同创建智能化社区,争取建立大学生、留学生、专家教授创业园区。

     2、发挥现有资源最大效能,推动资源资本化

     建立基本农田流转机制。在执行国家土地政策和保证农民长期利益的前提下,改革并细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明确土地产权主体,界定使用和转让的条件,引导和鼓励农民活化土地这一基本生产资料。按照所有权、承包权、使用权三权分离以及利益分割的原则,通过土地承包权的作股、持股,推动农田的转包、转让过程,实现由稳定的家庭承包制向流动的土地股份制转变。实现土地集中和人地分离,促进规模化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

     建立非耕地流转机制。在完善土地股份制的基础上,采取反租倒包、入股、合作等形式,加快荒山、荒滩、滩涂的流转与保护性利用。广泛吸引外部资本的投入,促进土地资源的升值。

     活化农村各类资源要素。农村小水电工程采取出租、拍卖等形式,逐步转让经营权和所有权。进一步改进林权政策,充分调动投资积极性,推动林业资本的扩张。进一步细化农村宅基地流转政策,健全退出机制,消化空心村造成的资源浪费,推动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

     推动国有土地资源的资本化。充分利用国有及部门所有的城镇土地资源,通过社会招标,实施经营性开发,通过地租变现,补充公共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缓解县级财政压力。

     3、完善资本市场,大力推进资本运营

     实施企业的资本运营。探索管理企业的新途径新方法,对县办国有、集体停产企业,立足原有资产,捆绑组建混合股份公司,重新塑造国有资本形象,为进一步推向市场创造条件。按照现代社会化生产的要求,促进资本所有权与占用权、使用权、经营权的分离,冲破各种非经济的限制特别是条块限制,促进企业资本在流动中实现优化配置和增值。改革县级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建立国有资本出资人制度和综合管理经营体系,实现高效率的资本运营,确保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探索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相结合的资本运营方式。支持银行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开展资产运营活动,对部分企业实施债权转股权,广泛开展融资、投资,推动资本在更大的范围、更宽的领域进行流动和重组。结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制改造,创造条件发展上市公司,使地区资本尽可能多地加入证券市场的流通。充分发挥银行在资本运营方面提供咨询、制定资本运营方案及提供融资渠道的重要作用。

     大力扩张投资规模。确立民间资本的投资主体地位,通过大力营造投资环境,制定低成本创业的优惠政策,广泛吸纳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的资金,投入到延庆的开发与建设,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充分利用加入WTO的契机,立足产业资源的优势,积极参与北京、全国乃至国际产业分工,与海内外资本市场对接,实现产业的整合与扩张。继续发挥首都优势,广泛争取中央和市政府的各类专项投资。适应国家产业政策和国家资本运作方式的新变化,重点抓住农村城市化、环境治理、高科技发展契机,开展重大项目前期调研预安排和储备工作,扩大中央项目融资规模。积极争取国债、银行贷款及政府间贷款等项目,实现投资规模的扩张。“十五”期间,力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累计达到65亿元。

     (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初步建立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社会福利为主要内容的,逐步覆盖全社会特别是所有城镇劳动者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基本社会保险与单位补充保险、职工个人储蓄保险、商业保险多层次保险相结合,强化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化管理与服务,推进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

     完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将基本医疗保险覆盖到所有城镇职工和退休人员,完成公费医疗和企业大病统筹制度向基本医疗制度的过渡。实行生育保险费用统筹,切实保障女职工在生育期间的基本生活和医疗待遇。

     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和市场就业机制。将失业保险覆盖到机关、企业、事业等所有劳动者,形成与市场就业相适应的失业人员生活保障体系。在实施失业保险的基础上,推进以职业介绍服务为龙头,吸收民间信息公司参与的劳动力就业市场建设。初步形成比较完善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实现以竞争就业为主、政府支持再就业的市场就业机制,使劳动者能得到比较充分的就业机会。

     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

     基本完成养老保险制度配套改革,形成基本养老保险、单位补助养老保险、个人储蓄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养老保险体系。到2005年,城镇各类从业人员全部参加养老保险,实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全覆盖。在此基础上建立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积极发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稳步推进农村养老保险改革。

     推进福利事业社会化。继续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加大社会救济力度,发展慈善事业和社会互助,切实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健全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证低收入居民的生活需要,推进各项福利事业的社会化进程。

     (四)实现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的转变

     树立全新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管理理念,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和行政管理作用。改变管理方式,实现政府行为从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向主要依靠市场和法律手段的转变,从更多的参与微观管理向进行宏观管理转变。

     1、发挥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

     进一步调整政府的投资取向。退出部分投资领域,为资本运营提供相应的空间。实施配套支持政策,包括破产兼并、收购、重组、再就业等政策,解决退出障碍,促使资本向优势产业转移。建立公共财政框架。部分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在政府提供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社会生产与经营。对于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在政府政策引导和调控下,转向企业、民间和外商为投资主体或经济主体,减轻政府投资的压力。政府不再投资一般竞争性项目。

     增强财政对县域经济的撬动能力。进一步涵养和扩大税源,加强税收征管及预算外收入的管理,不断增强地方财政实力。在保证公共支出及政策性支出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财政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杠杆作用。通过补助、贴息、以奖代补等形式,支持重点工程、产业化项目、事业性项目,支持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农业、高科技等领域,建立和完善投资担保及其监管体系,靠政策性引导,拓宽融资渠道,增加资本投入。

     加强政府决策信息服务。通过发布产业结构调整信息、市场需求信息、产权经营权转让信息,为企业提供有效的服务 。建立闲置资产及储备项目库,充分发挥电子网络效能,运用直接融资的现代化服务手段,广泛吸引外部资本。以乡村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建立乡村集体产权交易市场,制定相应的交易规则,减少交易障碍,降低交易成本。

     2、转变政府管理方式和工作方式

     强化政府职能。围绕合理调控经济运行,维护市场秩序,提供公共服务,管理公共事务,监管国有资产等方面强化政府职能。抓好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创造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对经济活动进行必要的行政调控,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改进行政审批方式,简化行政审批程序,约束审批范围,缩短办事环节和期限。健全重大项目专家决策的审评咨询程序,健全重大政策出台的调研予审过程,完善科学决策体系。广泛推行政务公开,建立行政、执法和服务的公示制度,科学合理地界定行政监管范围,提高决策透明度和公开性。

     精简管理机构。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调整管理结构,精兵减政。加强宏观调控部门,调整缩减行业经济管理部门。改革现行的行业管理体制,行业经济管理部门逐步向公司、行业协会、中介服务机构方面转移,完善社会服务部门,加强执法监管,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公务员素质,建立一支高效、廉洁的公务员队伍,实现由管理型向服务管理型的转变。按照建设与发展的需要制定和实施干部培训工程。强化岗位用人标准,严格控制机关人员扩编。

     健全监督考核体系和与之配套的激励机制。加强人事管理民主化制度建设,建立领导、部门群众、社会相结合的三重考评体系,推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度,完善淘汰机制。加强、完善并细化部门工作目标的考核,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制订并实施主要工作目标量化体系,形成政治和经济的双重配套激励机制。

     四、全面推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继续实施“三动战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在发展中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结构,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速度,不断扩大经济规模和增加总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全面加快市场化进程,使县域经济整体水平在发展中不断提高。

     (一)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发展是“十五”期间主旋律,产业结构和产业内部结构在快速发展中不断优化升级,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三产的迅速发展,二产规模的扩张和一产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形成科学合理的、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产业格局。

     1、继续发挥旅游牵动作用,基本建成优美的旅游度假基地

     加快旅游度假基地建设。旅游度假基地要紧紧围绕着“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进行建设。不断提高旅游接待水平,完善各项服务功能,十五期间要大力发展星级饭店,三星级以上的饭店宾馆至少发展到5个,改造和提高中档旅馆,有组织地发展家庭旅店,县城地区的床位增加到1万个。基本形成档次结构合理、规模适度的餐饮业格局,并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饮食文化。不断提高景点建设水平,强化景点特色,全面提高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提高现有旅行社级别,扩大旅行社业务范围,配备素质较高的专兼职导游人员,提高接待和组团能力。开展延庆两日游、三日游活动,真正把游客引入延庆腹地。建立一套科学的预定系统、导游系统和联网运营系统,充分借鉴国际旅游业最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使游客享受到实惠、便捷的现代化旅游服务。大力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丰富商品品类,满足不同层次的购物需求。加快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把优美的旅游度假基地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实现产业联动。旅游牵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通过旅游业的发展,营造县域经济发展大环境,创造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条件,牵动县域经济全面发展。特别要不断完善旅游产业链条,向其它产业扩张延伸,带动相关产业共同发展。商业与旅游业要互借互补,关联互动,向更高层次发展。要抓住休闲度假消费市场不断扩大的机遇,拓宽房地产开发领域,提高房地产开发水平,建立房地产交易市场,满足县内外不同层次消费者对住房的需求。信息产业要根据旅游市场需求,加快发展步伐。交通运输、培训、会展等所有与旅游相关的服务业,都要与旅游业同步协调发展,形成经济同盟,发挥联动效应。旅游要向第一产业内部纵深发展,以农村自然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和农村文化习俗为主要内容,大力发展集观赏、体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农业观光游。通过旅游发育农副产品销售市场,带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拓展旅游消费市场。积极参与国内外旅游产业的市场分工,研究、策划旅游营销的总体战略,制订并出台具体政策和措施。组织强有力的促销队伍,加大经营促销力度,在各大中城市建立旅游促销站点,构筑覆盖北京周边地区乃至全国的旅游营销网络。加强与各地区、各大城市旅行社的联系,积极寻求具有实质内容的交流与合作。各景区要根据自己的市场定位,适时组织针对性较强的市场营销活动。要加大公关力度,增加营销投入,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把国家级生态示范县、优美的旅游度假基地和首都旅游卫星城进行精心包装,打入市场,营造“夏都”品牌,把延庆旅游作为一个整体推向国际国内市场。各旅游企业在提高市场营销和市场占有率的同时,努力把游客人均消费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到“十五”末,游客人均消费达到140元,年均增长13.3%。旅游收入达到13.7 亿元,年均增长18%。旅游业上缴财政1.5亿元,年均增长21.9%。

     2、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不断拓宽三产领域

     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商业贸易、交通运输和餐饮服修等传统服务业,要坚持在发展中实现规模和结构的调整。运用现代经营方式、服务技术和管理手段,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连锁超市、电子商务、物流配送、预约服务、厂商直销、仓储期货等新型业态。大力培育农贸市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及各类专业市场向规模化、规范化发展。积极引导社会服务、客货运输、餐饮修理等较分散的个体经济向规模化发展,提高传统三产的市场竞争能力。到十五末,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44.2亿元,年均增长15%;集贸市场成交额达到12.4亿元,年均增长15 %。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网络建设要有飞跃性发展,加快信息技术开发应用的步伐,建立高水准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和决策支撑系统,实现电子政务,加强世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断拓宽信息服务的新领域。鼓励金融保险业竞争,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文化、体育、医疗、培训、会展等服务业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和社区服务业要理顺管理体制,规范服务行为,以优质服务占领消费市场。第三产业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逐步形成多元化的现代服务业的新格局。

     3、在发展中优化二产结构,初步建成高新技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改造和提升优势行业。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制,积极推进优势行业的科技改造和技术创新,促进工业内部结构调整。优先改造和提升纺织、服装、食品等优势行业,提高传统行业的科技含量,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和行业振兴。坚决限制采矿、治炼、化学制品等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发展。健全企业退出机制,对没有市场、长期亏损、扭亏无望的企业依法实行破产、关闭。打破企业的行政隶属关系,把国有和集体企业的良性资产纳入政府授权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以资本运营的形式进行经营管理,直接参与生产力要素市场的优化组合,在动态重组中推进工业快速发展。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生物制药、环保产品、新型建材以及电子信息产品等科技含量高的无污染轻型工业。特别要以清华紫光制药、双鹤药业、匡达制药、九龙药厂为骨干企业,优先发展生物药业。充分利用首都十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孵化功能和辐射作用,积极创造条件,吸引首都高新技术企业下游产品在延庆生产加工。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相结合的企业,用五年时间,把延庆初步建成首都高新技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十五”末,工业产值达到41.2亿元,年均增长18%。

     加快建筑业发展步伐。建立与资质等级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延庆建筑业的整体素质。促进建筑企业之间的联合与合作,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公司,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不断加强技术力量,更新技术装备,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工程质量。大力培育和发展建筑业中介服务组织和建筑要素市场,组建以本地农民为骨干的建筑劳务公司。努力开拓县内外、市内外乃至国内外的建筑市场,加强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拓展建筑业发展空间,提高建筑业的市场占有率。“十五”末,建筑业产值达到32.5亿元,年均增长 18 %。

     

      4、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基本建成优质农副产品基地

     推动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由单一的种植型农业向种植、养殖、加工的复合型农业的飞跃。调整种养业结构,大力发展养殖业,使养殖业在农村经济总收入中的比重达到60%以上。调整种植业内部结构,继续压缩粮田面积,扩大高价位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实现20万亩粮、20万亩菜、20万亩果的结构调整目标。养殖业的内部结构调整要适应市场需求,在现有基础上扩大传统养殖业规模,重点发展好肉鸡、肉牛、奶牛等畜禽品种,同时要积极发展特种养殖业,以名特优新品种占领市场。在农副产品深加工方面有所突破,实现农业的立体发展。“十五”末,农业产值达到8.82亿元,年均增长6%。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充分利用生态环境好、气候独特的优势,发展延庆特色农业。积极开发绿色食品,争创国际认证的双A级有机食品。把蔬菜作为延庆的主导产品和拳头产品,予以重点扶持和培育,扩大延庆蔬菜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葡萄、李子等优质果品的种植面积,提高市场占有率。积极引导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精品农业和观光休闲农业,建立种业基地。充分发挥绿富隆外贸企业和小丰营批发市场的作用,发展出口创汇农业,重点抓好蔬菜外销。

     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走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发展道路,以龙头企业带动农业向规模化发展。全面放开农业开发市场,使更多的外部资金、技术和人才参与延庆一产开发,迅速增加农业的资本总量,扩大一产经济规模。积极引导和鼓励国内外的投资商在延庆发展蔬菜、畜牧、粮食和果品类的资源加工型龙头企业,在农副产品深加工方面要有突破性进展。不断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采取龙头加基地、公司加农户、公司加中介组织加农户,以及加工企业加生产企业等多种组织形式,打破村界、乡界,发展学会、协会等专业性合作组织,在资金、技术、生产销售等方面实行联合互助,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生产向产业化、规模化、社会化方向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加快山区建设步伐。以实现山区农民致富为目标,加快山区经济发展,提高山区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山区与川区的协调发展。把山区水利富民与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结合起来,切实改善山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充分利用市政府退耕还林政策,调整山区种植结构。大力发展干果林木,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的高度统一。充分利用山区气候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山区特色经济。调整种植结构,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干鲜果品、山地蔬菜、花卉药材、优质杂粮等经济作物。以龙头企业为依托,调整养殖结构,大力发展牛、羊、鸡、猪等传统养殖业。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特种养殖业,不断拓宽山区农民致富的新渠道。在保护的基础上,适当放开山区资源的开发市场,吸引外部生产力要素向山区流动,增加山区建设的人才、技术、智力和财力投入,使山区面貌有较大改变。

      (二)在发展中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

     加大产业布局的调整力度,促进相关产业向规模化发展,形成聚集效应,降低综合成本,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使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各成体系、相互借力、协调发展,发挥出最佳经济效益。

     调整优化工业布局。坚持工业相对集中的思想,聚集发展,形成规模。要集中财力,加强八达岭工业开发区和延庆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入区企业提供理想的创业条件和发展空间。八达岭开发区向东西延伸,朝着八达岭镇和康庄镇发展,南菜园开发区向南延伸,朝着高速公路与县城连接线的两侧发展,突出两个开发区的技术开发和技术带动功能。重点支持八达岭、康庄、大榆树等镇级工业小区发展,使之与两个开发区融为一体,形成一个现代化程度较高的、规模较大的工业聚集区域。有条件的村要规划发展工业大院,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发展或引进农副产品加工企业。

     逐步形成合理的农业布局。不断发展壮大已经形成的几大产业带和专业种养基地规模,提高基地建设水平。康庄镇、延庆镇、沈家营镇至永宁镇一线要形成一个规模大、档次高的蔬菜产业带,并向产前产后延伸,加快产业化和市场化的建设步伐;以张山营镇为主的北山果品产业带,要重点发展苹果、葡萄两大品种。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苹果的科技含量,积极培育精品。扩大葡萄种植规模,向鲜食和酿酒双向发展,未来五年,使之形成优势产业;井庄的李子基地、香营的杏树基地和八达岭镇的银杏基地都要朝着规模化、精品化的方向发展,使农业的区域特色更加明显;旧县镇以肉牛、奶牛为主的畜牧养殖基地要加快发展步伐,形成带动全县畜牧发展的龙头。

     强化以县城为中心的旅游功能布局。在有序开发旅游资源,逐步完善旅游空间布局的基础上,把重点转移到强化旅游的功能布局上来。各旅游景区不再搞大型的宾馆饭店等配套服务设施,主要加强特色建设,形成鲜明的景区个性,突出观光、参与等“游”的功能。县城要加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建设档次和品位,不断完善餐饮、购物、娱乐、居住、度假以及会展等多种功能,真正确立县城作为旅游度假基地中心的地位。东、南、北部山区,要充分利用空气清新、气候凉爽以及山野风光等自然资源,不断完善观光、休闲、养身、采摘等功能。有组织、有选择地开发建设30--50个规范的民俗村,深入挖掘独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突出民俗、品尝、生活体验等功能。整个延庆要做为大旅游景区进行建设,形成大旅游格局,最终实现变观光游为观光度假游的战略目标。

     合理安排商贸业布局。进一步完善城市中心商业功能区的基础设施,改善购物环境。建设与旅游购物、居民购物相配套的专业功能区,使城市的商业功能更趋完善,中心集镇要根据各自的商业特色建设商业中心街区,形成较强的商业氛围。沿京张路一线要进一步完善粮食、煤炭、果品、建材等大型批发交易市场,发育旧货和租赁市场,辐射西北地区。山区乡镇村要按照市场规则,建立新型的供销合作组织,发挥直接为农村经济服务的作用。有基础的地方要培育农贸市场的发展,促进农副产品流通。

     (三)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抓住加入WTO的发展机遇,加快市场化进程,提高生产力要素的市场配置能力,降低比较成本,营造良好的、宽松的投资环境,建立和完善灵活高效的引资机制,真正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到“十五”末,外贸出口供货额达到6亿元,年均增长15%。

     加快吸引外资步伐。努力改善投资环境,探讨加入世贸组织对延庆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产生的影响,各综合职能部门要研究利用外资的程序、规则以及国际惯例,做好外资市场的前期调查工作,重点研究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商业、旅游、金融、保险、教育、文化等领域如何对外开放的具体政策和措施,争取入世后在更多的领域里实现对外开放与合作,吸引更多的外资投入。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降低企业投资的比较成本,形成投融资的低位优势。建立健全风险规避机制,依法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放开各产业开发市场,提高生产力要素的市场配置能力,使要素向优势行业流动。继承和发扬原有的行之有效的招商办法,借鉴和效仿外省市或发达地区的招商引资机制,成立引进大项目协调小组,及时研究解决项目引进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派专人对引进项目进行全程跟踪服务,提高在谈项目成功率。增加招商引资的有效投入,配备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装备,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加强地区间经济合作与交流。打破行政的、区域的各种界限,全面推进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对外开放。工业除首都北京外,要与外省市各大知名企业取得广泛联系,并争取合作,特别要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进行交流与合作,谋求共同发展。农业要与首都涉农科研院所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形成经济利益共同体。与周边地区特别是河北邻县加强合作,转移传统产品和成熟技术,促进双方互相发展。商业、旅游以及教育、卫生等领域,都要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探索新的合作方式,拓宽合作领域。

      五、初步建成首都现代化旅游卫星城

     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和经营城市的理念,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大力推进适度超前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城市档次,力争用五年的时间,实现延庆城市建设的跨越式发展,使县城面积扩大到2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发展到15万人。努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快农村城市化步伐,为最终建成首都现代化旅游卫星城奠定重要的基础。

     (一)坚持城市建设的高起点和高品位

     瞄准国际标准,吸取一切先进的理念与技术,提高城市规划水平,搞好城市形象设计,构筑现代化旅游卫星城的崭新形象。借助国内外先进城市的发展经验,兴建一批现代化高品位的标志性设施,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塑造生态城市鲜明独特的风格。

     坚持城市规划先行。落实好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发挥好规划的龙头作用。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与前瞻性,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和现代化城市发展的趋势,从更长远的目标出发,来考虑城市形象设计和功能,使规划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和超前性。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旅游卫星城建设规划,并搞好城市发展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的衔接。城市规划一经确定,就要坚持其权威性和严肃性,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在实施规划过程中,充分体现城市个性,着重突出生态城市、山水城市的特点。重大工程项目特别是那些形象性、标志性工程 设计,要引入竞争机制,采取招投标办法,使设计方案达到国内乃至国际一流水平。

     合理确定功能定位。突出延庆县城作为首都现代化旅游卫星城的地位,强化和完善县城的观光、度假和会展中心的功能,着力体现其风景秀美、环境幽雅、设施完备、交通便捷的特点。完善县城作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功能,发挥县城带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与上述两大功能紧密相关的服务功能、承载功能和集散功能。围绕城市功能定位,搞好主要功能区的界定和建设,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南城主要建成高新技术开发区、大学与中学相对集中的教育区和居民住宅区。城市中心地带为生态控制区和休闲区。北城主要建成商业服务区、文化教育区和高档公寓别墅区,其中北城的东部主要为居民住宅区和与之配套的服务区,夏威夷路主要建成高标准的旅游观光大街。“十五”期间,集中力量完成旧城和南菜园危旧房改造,使城区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状况进一步改善。

     构建城市生态景观体系。把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增加环境设施投入。全面启动城市绿化、美化,完成所有街区的路面硬化,做到黄土不露天。按照合理布局,相对集中的要求,大规模增加绿地。选择优良树种,高标准搞好街道绿化,做到路路有特色。实现城市绿化乔、灌、花、草结合,大搞立体绿化、造景绿化,逐步形成错落有致、搭配合理的美化效果。进一步完善县城3000亩生态控制区建设,逐步完善绿化带和林带,使其品种和质量不断优化。延伸和拓宽县城外围防护林建设。科学营造县城生态景观体系。到2005年,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65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 80平方米。

     提高城市文化品位。树立精品意识,提高建设档次,兴建一批像妫川广场那样有较高设计水平和文化品位的标志性建筑或设施,建设时代感强、文化含量高的现代化旅游城市。把建设的使用功能和艺术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吸取欧式建筑和中国古典建筑的精华,形成中西合璧,富于地方特色的建筑风格。发展组团式建筑,形成疏散式的建筑群落,使各个建筑群落自成体系。建设文化一条街,增加一批城市雕塑,把延庆的历史文化内涵渗透其中。推出第二批城市新路名,精心设计城市的路标、路灯、灯箱、广告等一系列信息标志和识别系统,完善城市霓虹景观和照明系统,搞好城市亮化,提高城市文化水平和现代化氛围,树立夏都崭新形象。

     (二)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继续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按照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多元筹资,加大投入,完善各项功能设施和服务设施,提高与首都现代化旅游卫星城相匹配的承载服务能力。

     加快城市道路建设。强化县城作为京西北交通枢纽的地位,突出旅游城市道路宽敞、视野开阔的特点,形成交通便捷的城市交通网络。到2005年,新建改建各类道路65公里,公路的技术等级和通行能力继续提高。建成八达岭至县城的快速路连接线,按照城市道路的高标准,实施绿化和亮化工程,形成一条高档次的绿色走廊。完善县城至各风景区的连接道路。京张公路外移至大秦铁路以东,原110国道改造为城市环路。完成湖北东路延伸工程、县城至延庆农场的延河路工程,新建一条县城至永宁公路。完成居民区道路的硬化工程。加快停车场建设和汽车站的改扩建,缓解停车难状况。

     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升宾馆饭店的星级标准,形成高、中、低档合理排布的格局,继续提高商业设施档次,满足不同层次消费需求,促进京西北物流集散中心的发展。增加县城在餐饮、住宿、购物和商贸等方面的容纳力,完善县城的休闲、娱乐、保健、会展设施,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建成容纳1万名观众的新体育场,使延庆具备举办国家级乃至世界级体育赛事能力,加快6万平方米的夏都会展中心建设,使延庆具备接待较高档次、较大规模会议和展览的能力。

     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正式启用延庆综合信息中心,建成全县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系统,初步形成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市场,提高城市信息化总体水平。加快电信设施的改造和建设,完善以现代通信技术为基础的通信网络。发展移动通信网,形成比较完整的信息应用服务体系。建成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促进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和综合管理。到2005年,新增程控电话交换机5万门,公众电话网装机总容量达到10万门,全县电话普及率达到33门/百人,其中县城达到40门/百人。加快邮政局所改造和建设。

     加快公用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公用设施的建设,形成以清洁能源为主体的现代化能源供应系统,实现能源利用洁净化。完善城市供水系统,建成适合居民生活及生产需求的给排水网络。改造水厂老化设备及管线,建成第二水厂。建成污水处理厂。加快电力设备改造,形成电源充足、配套齐全、自动化程度高、安全可靠的供电系统,新增110KV电网,实现双路供电。加快城市管道供气工程建设,实现液化气管道入户,到“十五”末,力争使县城用煤量由目前的38.8万吨减少到28万吨,城市管道供气覆盖面达到80%。全面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加快集中供热工程建设,建成城市节能供热管网。到十五末,实现县城集中供热比重达到70%。

     (三)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完善城市管理体系,实现高效能的城市管理,把经营城市的理念融入城市管理的全过程,探索以经营方式管理城市的办法,实现城市管理体制、管理手段、管理方式的创新,进一步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形成与现代化旅游卫星城相适应的管理机制,显著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

     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城市管理体系,积极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完善统一领导、各司其职、规范管理、强化基层的城市管理格局,重点理顺城管、园林、环卫等有关部门在城市管理中的职能划分、管理权限,确保城市各项事业有序协调发展。进一步加强街道、社区和周边镇村的基层管理,着力引导、规范和促进社区建设,完善社区管理和服务体系。

     引入市场化竞争机制。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要求,引入竞争机制,加快市政公益事业经营管理方式的改革力度,逐步向市场化过渡。引导公益事业由公益性向公益性与经营性并举转变。积极推行政府特许专营等办法,水、气、热供应等社会公用事业要突破政府包办的模式,使其在市场竞争中求得发展。县自来水公司尽快向完全市场化的水业公司过度,出售第一水厂经营权。液化气管道入户工程及液化气供应,交给投资商承办。市容的管理采取招投标的方式,由市容管理公司承包道路清扫、垃圾清运和城市保洁。公共绿地的养护、公益设施的维护和城市集中供热等各方面,都要由相应的公司来负责。鼓励个人、企业投资成立物业管理公司,重点推行小区物业管理。

     实现城市环境整体优化。充分发挥城管监察大队管理城市的作用,推进城市的法制化和规范化管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以公安为骨干、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社会联防体系,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做到管理、服务和保护相结合。合理配置现代管理设施,逐步建立较为先进的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社会安全维护系统。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健全城市防灾减灾预警和应急系统。加紧建筑施工、市容卫生、交通秩序、户外广告等各方面的规范管理,使城市居民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四)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

     按照农村城市化基本要求,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以改革为动力,以政策为导向,科学规划,有序推进,加快县城、建制镇、新农村三个层次的梯次建设步伐,在推进旅游卫星城建设的同时,重点培育和发展七大中心集镇,确立和建设中心村,影响和改变农村人口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县民整体素质,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形成合理的人口布局。适度加快人口机械增长速度,通过基础设施上档次、服务功能上水平,吸引市区人口向县内流动。通过简化户籍转换程序和经济移民等多种手段,使更多的农业劳动力变成非农业劳动力,更多的农民转换为居民。到“十五”末,把县城人口规模扩大到15万人,康庄、永宁、八达岭、张山营、沈家营、大榆树、旧县等七个大镇的镇区人口增加到3万人,全县城镇人口达到18万,占全县总人口的60%。

     加快中心集镇、中心村发展。七大中心集镇与其他建制镇要根据本地区资源特点,明确发展方向,培育优势行业,积极营造产业圈和产业带,建设一批规模大、档次高和符合市场需求的资源加工企业,吸引周边村民加入到二、三产业行列中来。形成在发展劳动密集性产业和技术密集性产业并举的基础上,提高传统产业的技术装备、工艺水平、产品附加值。提高镇区规划和建设水平,增强镇的吸纳力和辐射力。改善乡村生产生活条件,确立一批较大的行政村为三级发展中心,以中心集镇和中心村的优先发展,潜移默化地影响周边村镇居民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促进社会结构转型,从而不断地提高人的素质。

     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充分用好延庆、康庄两镇享受的小城镇建设试点优惠政策,促进小城镇的发展。完善硬件设施和承载功能,形成后发优势。积极培育产业龙头,优化小城镇经济结构。延庆镇要跟上卫星城发展速度,强化作为全县行政中心的功能,康庄镇要强化农副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中心的功能。促进小城镇土地资源资本化,以比较成本低的优势吸引投资。用足、用活户籍政策,积极吸引并留住外来的优秀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逐步增强城镇自身发展能力,促进和带动镇域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六、创造北京地区一流的人居环境

     以实现延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的,继续保持和发挥业已取得的环境优势,全面推进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进一步保护环境,提高环境质量,发展生态经济,实现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把延庆建成北京地区乃至全国人居环境最好的地方。

     (一)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原则

     树立发展经济的新观念和新思想,改变运作经济的思维方式和手段,在实现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切实做到一切与生态保护发生冲突的经济行为,都必须为生态保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