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句子 > 正文

    [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时间:2018-12-23 12:46:5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从而导致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这对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结合我国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从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方面探讨了我国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问题,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高职 财务管理 目标定位 培养模式
      
      一、引言
      
      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本科专业介绍》,已将“财务管理”列为工商管理学科下的一个专业。随后许多高等院校相继开设了财务管理专业,为社会培养财务管理专门人才。然而财务管理作为一个年轻的专业,尤其是高职院校开办该专业的时间较短,各校积累的办学经验不多,无论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合理定位上,还是专业教学体系的建立健全上,都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和研究。根据我们对设置财务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进行考察的结果分析,认为目前我国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方面:培养目标不明确,人才模式定位不准确。我国现行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偏重“应知”、“应会”,即只要求学生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忽视相关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这种传统的单一型人才培养目标缺陷导致学生的应变能力差,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人才模式定位不够准确;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专业课程间的内容交叉重复问题突出。大部分高职院校在设置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时,要么偏重会计学,要么偏重金融学,而没有形成关于财务管理学科的独立的、科学的、系统的课程体系;专业师资队伍缺乏。专业师资队伍在一定程度上依托原有的会计专业师资,在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及教育背景等方面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目前我国高职财务管理专业在培养模式上过于呆板单一,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过于落后。如在教学管理上,没有将规定性和选择性有机结合,学分制只是学时制的翻版;在教学方法上,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传统教学方法仍占主导地位,启发式、案例式教学法极少采用;教学手段上,教学设备简陋,主要采用的仍是“黑板加粉笔”方式,计算机辅助教学、电化教学、信息化教学等现代教学手段应用十分有限。教学手段过于落后,教学容量少,教学效率低下。
      
      二、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一)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基本原则 在确定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时,要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要有超前意识,不仅要适应现代经济管理的要求,更要瞄准未来经济管理发展之需要。不仅要适应我国经济管理的特点,同时也要符合国际经济管理之惯例。在确定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必须做到“五个统一”,即: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统一,要与教育教学规律相统一,要与人才培养规律相统一,要与专业自身发展要求相统一,要体现通才与专才相统一。培养目标要充分考虑妥善处理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之间的关系,坚持德育为先,四育并举;要十分重视理论与实际的密切联系;要坚持人才培养标准与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相结合;要坚持知识与能力相结合;要坚持层次定位与职业定位相结合。
      (二)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 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还注重以下定位:(1)高职教育的定位。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个独立构成体系,具有其特殊属性,即具有职业技术属性和高等教育属性。职业技术属性是高职教育的基本属性,它要求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按基础理论知识够用,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较强,职业方向明确的要求,以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专门人才。而普通高等教育则要求培养具有深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富有创造性的“学术型”、“研究型”专门人才。(2)知识结构的定位。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集中体现在知识视野的广阔性和前瞻性,要求学生具备较为宽广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高的专业技能。其中基础知识是指学生适应工作岗位所必备的常规性知识,包括语文、数学、外语、计算机知识、这是胜任本职工作的文化基础。专业知识及相关知识是指将来在财务管理实践中所必需的专业知识技能,不仅要掌握较为宽广的经济和财会理论基础以及相关的会计、金融、法律知识,而且要具备从事财务管理工作所必需的技能。在这种知识结构中,以基础知识为前提,专业知识为重心,相关知识为辅翼而形成三位一体。在教学中应注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注意知识的渗透、融合和转化,并能够不断的和有效的更新知识,使学生真正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3)素质能力的定位。面对财务管理环境日趋复杂多变的现实状况,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就显得特别重要了。从整体要求看,高职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必须具有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具体地讲,其素质体系和能力结构主要表现为政治思想素质、身心素质、智能素质和社会协作素质。政治思想素质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素质,是指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优良的道德品质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求学生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及良好的社会责任感。身心素质指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业精神,学生只有具备了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智能素质是认识能力的综合,表现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能力以及运用知识完成一定工作能力。具体来讲:一是要求学生掌握管理、经济、财务、会计、金融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二是要具备财务管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三是要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要熟悉资本市场,能利用资本市场为企业寻找融资渠道和投资方向;五是应熟悉国内的经济政策、金融市场、法律政策及有关国际惯例,能预测和把握环境变化;六是对财务风险要有一定的职业判断能力;七是要掌握外语和计算机知识,并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处理相关财务问题。社会协作素质是指与群体内的部门和其他人员以及与社会的协调合作能力。也就是说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要精通经济业务的管理,而且还要能够很好地与同事、领导、职能部门以及工商、税务、金融机构等有关部门沟通和交往,以便能主动地、高效地开展工作。主要包括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能力。笔者认为,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确定为:以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现代公司和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并具备经济、管理、法律、会计,金融等相关学科基础性知识,适应地方中小型企业、金融证券业、政府部门和其他管理服务业需要的,具有一定理财技术能力的高素质用型理财人才。
      
      三、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构建合理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1)理论课程体系的设计。高职财务管理主要培养面向中小型企业等单位的高素质应用型理财人才,因而高职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应该以公司财务为基本研究对象,即以公司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筹资管理、投资管 理、营运资金管理、收益分配管理等)为框架来设置课程。按照这样的思路,高职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可分为五大模块:文化基础课程模块、信息技术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主干课程模块和专业拓展课程模块。文化基础课程模块:其开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判断分析的能力,加强文化修养,提高英语水平,增强历史与社会意识等。主要应设置思想道德修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学语文、经济应用数学、大学英语、体育、哲学等课程。信息技术课程模块:其开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寻找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和发布信息的能力,掌握现代会计、财务的操作手段,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该模块主要包括计算机文化基础、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及应用、财务信息系统及财务软件应用、会计电算应用等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其开设的目的是为学习财务专业理论知识和和实践能力打好基础的课程。这些课程应涵盖会计、市场、经营、组织行为及如何将这些职能一体化等内容。主要课程有经济学原理、企业管理、会计学基础、市场营销、统计学原理、经济法、财经应用写作等。专业主干课程模块: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根本的区别不在于层次不同而是类别不同,该模块应该反映高职教育与职业市场充分结合的特点,与企业或行业共同开发,将其设置为几个子模块。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选择,以确定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该模块主要包括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原理、中级财务管理、成本管理、证券投资、财务管理专题、项目评估、财政与金融、税收与纳税筹划等课程。并将其组合为不同的子模块,学生必须选择其中至少一个子模块,被选模块课程为必修课程。在这里需要强掉的是,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要正确处理好专业课程内容的衔接,尤其要合理界定财务管理原理、中级和财务管理专题课的教学内容。财务管理原理主要讲授财务管理人员进行任何财务管理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中级财务管理主要讲授公司理财的具体方法,财务管理专题内容上侧重目前理论界和实务界较为关注的热门问题,如中小企业财务问题、企业并购问题、公司治理与股权激励问题、上市公司财务问题等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目的是以专题和案例形式让高职学生有针对性的对某些热点问题进行了解和分析研究。专业拓展课程:其开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可列入财务管理专业的任意选修课程的有:专业英语、管理咨询、计算机财务管理、财务案例分析、非盈利组织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制度设计等一些具有时代特征的课程。(2)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培养应用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基本特征。因此,在高职课程体系中,实践教学课程是与理论教学课程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另一个子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校内模拟实验和校外专业实习两方面的内容组成。校内模拟实验。由于许多企业未单独设置财务管理机构,加上受学校经费短缺、企业担心商业秘密泄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校内建立财务管理模拟实验室进行实践教学是财务管理课程建设的当务之急。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可以把财务管理实验分为三大类:一是基础实验。针对财务管理电算化软件(如Excel)的各种功能分别设计若干个实验项目,如财务管理工作簿和工作表的创建、基本财务分析图的绘制、财务管理常用函数的运用等。其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软件操作能力,可与《计算机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同时进行。二是单项实验。针对财务管理的每个重要知识点分别若干个实验项目,如在企业实践中,资金需要量预测、资金成本和资本结构决策、货币时间价值的应用等均可通过软件进行。因此,通过单项实验可以提高学生对财务管理基本知识的运用能力。此项实验可通过课程设计来实现。三是综合实验。将财务管理与会计学的知识融合在一起,以案例的形式加以体现。如可以分别设计筹资决策综合分析、企业长期投资决策分析、企业并购决策分析等实验项目,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财务管理与会计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校外专业实习。校内模拟实验虽然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模拟环境毕竟与现实的工作环境存在一定的差距,具有真实性不足、工作程序化、结果唯一性等缺陷,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不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应变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因此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建立固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参观、了解、调研企业问题,组织学生学期和毕业实习工作,参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全过程,要求学生分析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并就主要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或就企业财务问题编写出财务案例。实习基地最能充分展示学生的实际才能,使他们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升华,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提高。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实习基地也可能很难发挥作用,笔者认为可以考虑采用优势互补方法,与企业联盟。通过为企业量身设计财务方案、定期举办讲座,为企业提供后续教育等服务,使企业自愿自觉为学校提供实习环境,真正起到实习基地的作用。也可以借鉴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校企联合办学,学校成为企业人才培养基地,企业是学校的实习基地,学生走进企业,企业家走进课堂。
      (二)大力改进教学方法 目前我国高职财务管理专业单一落后的教学方法,严重制约了教学实际效果的提高。因此,必须采用较为先进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在量化教学管理指标,强化教学激励机制的前提下,逐步改变被动局面。结合财务管理专业的特点,笔者认为可采用下列两种教学方法:(1)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必须调动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改变教师满堂讲,学生被动听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可积极探索和尝试各种与教学层次相适应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如“问答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等,启发学生深入地思维、探索,同时通过教师纳心细致的讲解、巧妙的点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全面又富有个性的思维能力,开发学生个人的潜力,使个性和智慧相得益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2)开展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模拟实际工作环境,让师生对现实问题和某一特定事件进行交互式探索,是一种模拟实践的教学活动。案例教学最突出的优点是从归纳的角度而不是从演绎的角度展开某一专题的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为积极主动,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财务管理是综合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显得非常重要。在财务管理课程中引进案例教学法,可以通过一个个案例将某一个真实的单位或组织的财务管理活动引进课堂,并向学生呈现出该单位所面临的问题或需要作出的决策,使学生面临其境地处于决策者的地位,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决策。案例教学法所强掉的是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来说,通过案例分析在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极大地提高学生对财务管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际应用能力,还可以有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思考和动手能力。对教师而言,通过及时收集现实经济活动中鲜活的案例,理论联系实际,可不断更新自己的知 识,永远走在财务管理学科知识的前沿。
      (三)改革人才质量评价体系 改革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由各个学校自行教学、考核、颁发文凭的方式。笔者在此设想,能否建立一个健全的综合人才评价体系。评价内容上应包括职业胜任知识和能力的测试,以及职业经验的评判两个部分。评价的主体上应包括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机构、省级以上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各开办财务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在考核内容上要有分工、各有侧重。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机构或财政部的财会资格考试委员会主要考核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省级以上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考核学生的公共知识的掌握情况。其余学科由各高校自行考核。从评价指标的权重上看,可以确定为4:2:4,即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机构的考核占40%、省级以上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考核占20%,各开办财务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的考核占40%。这样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决定了学生能否毕业要由三方共同说了算,而不是主要由校方说了算。这个体系国家以法律或制度的形式予以确认;有健全评价组织机构,包括国家职业鉴定机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鉴定部门、各学校的考核评价部门;制定统一的考核评价内容、大纲和考核标准;实现“四个统一”,即统一命题、统一组织、统一_阅卷、统一公布成绩。
      (四)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力度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因此,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财务管理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努力建设一支适应实践教学目标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当务之急。学校必须以产教结合为桥梁,不断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力度,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安排专业课教师定期到合作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调研或挂职锻炼,积累解决、处理实际问题的工作经验,以提高教师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操作;并且要鼓励教师自学新知识,并通过考试取得理财规划师或注册会计师等资格证书,即具备“双师型”资格。同时采取内引外联的方式,结合教学进行教师培训,向企事业单位、会计事务所聘请财务总监、注册会计师担任客座教授,让他们既到学校指导财务管理教学工作,进行教师培训,又担任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以弥补在校财务管理教师实践知识的不足。
      (五)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人员的后续教育体系 全面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培养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在发展财务管理人员学历教育培养模式的同时,还应该建立财务管理人员的后续教育体系。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如集中培训、函授、远程教育等让财务管理人员接受后续教育,同时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执业资格教育系统,将财务管理作为一门特定的行业,建立标准化的执业规范和执业技巧,为财务管理人员提供全方面的理财技能教育与知识更新途径。还应借鉴我国会计行业的经历,建立财务管理专业技术资格教育体系,通过在实践中的后续教育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检验,保证财务管理人才的工作效率与效益。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