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句子 > 正文

    我国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问题【我国公允价值计量思考】

    时间:2018-12-23 12:43:02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自公允价值被提出来以来,会计理论界与实务对其给予了高度关注。公允价值计量能否广泛适用,能否在会计计量中占据主导地位?本文认为,就我国现阶段而言,由于公允价值计量存在一定的难点和局限性,所以公允价值计量需谨慎,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使用,同时国家还要为其计量的运用创造一定的条件。
      关键词:公允价值 计量 分析 对策
      
      一、引言
      从1929年坎宁提出的蕴含公允价值思想的“对资产价值损益应立即确认”,到2005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正式向外发布的《公允价值计量公告工作草案》,公允价值的概念逐渐成熟。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美国会计准则委员定义公允价值为:在计量日当天,市场参与者在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收到的价格,或转移负债支付的价格。我国基本会计准则表述为: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的金额计量。以上对公允价值的概念表述虽有差异,但本质上是一样的,即在双方自愿、公平的条件下,以交易为前提,这种交易可以是现实的交易,也可以是尚未实现的预期交易。早在1997年至2000年间,我国颁布的10项会计准则中就出现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如《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中,非货币性交易按公允价值进行评估,交易损益计入当期损益。有上市公司通过非同类资产置换,然后两家置换的资产通过公允价值进行评估升值。这种不真实的收益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股市的虚假繁荣和错误资金流向。为避免企业在非货币性交易中滥用公允价值,2001年,国家财政部适时修改了非货币性交易准则。2006年我国财政部正式发布了重新修订的会计准则,公允价值又重新使用,成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
      二、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的必要性
      ( 一 )公允价值计量符合我国现实经济发展的需要 公允价值计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当今经济竞争激烈、风险加大、金融创新发展极快,产生了一些新的经济业务。如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对其进行定价的风险加大,在衍生金融工具中有些工具只产生合约的权利或义务,而交易和事项尚未发生。此时尽管签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尚未完全实际履行,但在会计上也要求对其进行确认、计量。根据国际上公允价值应用的经验,经济越发达、资本市场越完善,财务会计信息服务于“经济决策”的目标就会越明确,财务会计对公允价值的依靠就越强。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公司治理力度,运作透明度,治理违规行为,以及构建上市公司监管体系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再者,在现有的经济环境下,委托代理关系变得不像从前那样清晰、明确,这就要求财务会计面向资本市场提供信息,不但提供给现实的投资人和债权人,而且提供给潜在的投资人和债权人,有利于其作出决策。公允价值虽然存在不足,但中止和废除公允价值计量,将有可能使投资者及其他市场参与者的信心降低,进而抑制资本流动和经济发展。审时夺势,我们必须采取发展的眼光看待新问题,积极有效的应用公允价值。
      ( 二 )公允价值计量有利于与国际经济接轨 对可以取得公允价值的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价是市场经济国家会计准则的普遍做法,它能有效地增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为投资者、债权人等提供更加有助于其决策的信息。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所限,一直没有真正建立起一套符合国际会计惯例的会计准则,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经济地位。而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会计准则,是我国市场经济日趋成熟的重要标志,对于提高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经济中的竞争力意义深远。公允价值的应用有利于和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有利于我国经济和国际社会接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运用十分谨慎,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比,我国在确定公允价值的运用范围时,更充分地考虑了我国国情,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使用公允价值。力求运用公允价值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在相关性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维护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 三 )公允价值计量适应于会计目标的变化会计目标的核心是向谁提供信息和提供什么信息。会计的目标有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受托责任观”认为:财务会计的主要目标是管理当局向投资者、债权人等报告资源的运用情况,即评价受托经济责任。“决策有用观”认为,财务会计的目标就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其决策有用的信息。即会计应当为现时的和潜在的投资者、信贷者和其他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利于其投资和信贷决策及其他决策的信息。决策有用观产生的背景是资本市场的不断发达,委托代理关系变得不再清晰、明确。决策有用观依存的是发达的资本市场,资源的委托和受托关系是通过资本市场建立起来的。这样,资源的委托方和受托方的委托责任和受托责任关系因资本市场的中介而变得模糊起来。因此现阶段的会计目标主要是“决策有用性”。也就是说,企业要向相关利益关系人,特别是现实的和潜在的投资人提供能满足他们进行经济决策需要的会计信息。
      二、我国公允价值计量面临的挑战
      ( 一 )公允价值计量的市场环境 公允价值的运用需要完善的市场体制和比较完善的要素市场、产权市场和资本市场。在正常市场情况下,对相关资产选择公允价值计量能动态且合理地反映资产内在价值,而当市场特别是金融市场不稳定或不合理时,公允价值计量会得出与长期基本面和所考虑的风险不相符的估值。就我国目前的实际状况来看,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还不够成熟和完善,存在许多问题。各种非市场化的因素依然存在,影响着活跃市场的发展。也就是说,我国应用公允价值的宏观环境有待成熟。要素市场、产权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市场体制还相当不完善甚至于有的还存在着很大的缺陷,此时,若是不顾公允价值的应用条件而盲目应用公允价值,其最终结果并不能实现公允价值带来的决策相关性的增强,还会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 二 )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公允价值计量的最大局限是公允价值的可靠性问题,很少有人将公允价值和可靠性联系起来。虽然存在活跃交易市场有报价的资产和负债价格的确定比较容易,但可能每天都在变。从我国现状来看,证券交易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生产资料市场等都不成熟,价格难以真正反映价值,绝大多数资产的公允市价难以获得。而不存在活跃交易市场的资产和负债价格则需要通过特定方法确定其价格,如在不存在相关资产的活跃市场时,可以运用现值技术等估计公允价值,但未来现金流量以及折现率的信息都很缺乏,判断常常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主观估计成分偏大。因此公允价值计量其可靠性受至质疑。
      ( 三 )公允价值计量的可操作性 公允价值的运用较历史成本在技术和人才的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并增大了企业的管理成本。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条件下,公允价值的计量与核算变得相对复杂,需要高素质的会计人才进行会计处理才能完成。从我国现状看,评估人员与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与专业技能都不容乐观,应该说目前国内的大多数从业人员对公允价值运用尚难以适应。有许多会计要素,如资产及负债等,很难找到相关的市场价格来观察,其公允价值不容易确定。遇到此类情况,常常需要用公允价值的估值技术进行估计。公允价值的估值技术有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有三种,市场法依据相同或可比资产或负债的市场交易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进行估价;收益法运用某些估值技术将未来多笔金额转换成当前单笔金额;成本法使用当前重置一项资产的服务能力所需支付的金额进行估价(常指当前的重置成本)。一般来说,应使用适合环境、信息充分的估值技术进行公允价值的计量。有时运用一种估值技术,有些需要将两种估值技术结合使用。在对具有未来收益的资产或负债进行估价时,收益法成为估计其公允价值的最好技术。但由于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点及货币时间价值等都是不确定的,在计量的操作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 四 )公允价值计量的利润操纵 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包括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其中有17个会计准则不同程度地运用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由于我国现阶段公允价值的确认仍然是一个难点,很多时候公允价值的结果是估计的,因此在实务操作中容易被利用,成为操纵利润的手段和工具,这里仅选取其中的三个方面来简要分析公允价值计量中如何被企业用于利润操纵。(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时应满足两个条件,即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和换入换出资产能够可靠计量。满足上述条件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准则同时也规定了具有商业实质的判断依据,即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一是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具有显著不同。二是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同,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的。但准则中并没有对“显著”和“重大”等给出具体的数据参考比例,只是的应用指南中指出,在涉及补价时确认某交换是否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通常以补价占整个资产交换金额的25%以下为限,这使上市公司有了利润操纵的可能性。新准则还规定关联关系可能导致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对此一些企业会想方设法加以规避,将关联交易非关联化,从而很难保证非货币性资产公允价值的公允性。另外,在新准则应用指南中对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进行了规定,其中指出当换入换出资产不存在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可比市场时,应采用估值技术。而目前对估值技术缺乏具体规范,上市公司也可选择适当的估值方法进行利润操纵。(2)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规定,金融资产应当在初始确认时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账款、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等四类。金融资产的种类不同,其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的方法也有区别。企业可以利用操纵金融资产的分类,来达到对操纵利润的目的。例如对于有限售条件的股票,有的公司将其划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有的公司将其分类为“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而有的公司将其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按照会计准则,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损益计入当期损益,直接进入了利润表,而不管利润是否实现。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损益,记入“资本公积”,而当该利润实现时,则计入当期损益,进入利润表。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期末的账面价值较之期初并无变化。可以看出,不同的公司,由于金融资产的分类不同,会计报表会出现很大的差异。即便所持有的金融工具完全相同,各企业的净利润也完全不同。(3)企业合并。企业合并会计准则规定: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购买方在购买日对作为企业合并对价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辩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当确认为商誉。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辩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在缺乏活跃的交易市场下,公允价值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管理层的判断,蓄意低估被购买方的资产或高估其负债,为合并企业会计报告提供较高的盈利创造了空间。并且购买成本与被购买方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作为商誉入账,企业只需定期进行减值测试,不需进行摊销,企业就不会面临合并后商誉摊销的压力。企业也可在合并时,利用公允价值确定上的估计和判断,高估购买方或有负债,这样可以在以后年度转回高估的或有负债,达到增加并购后整个企业集团的经营业绩。
      ( 五 )公允价值与经济危机2008年雷曼兄弟的破产严重打击了人们对市场和未来的信心,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了金融危机,进而引发的经济危机席卷全球的各个国家。大多数国家除积极采取措施来挽救失灵的市场外,各国相关人士也绞尽脑汁,试图找出经济危机的真正“原凶”。令会计界没有想到的是,公允价值成了各界的众矢之的,成了金融危机的原凶之一。美国的一些金融界人士认为,按会计准则对金融工具按公允价值价值计量的规定,在市场大跌和市场定价功能缺失的情况下,导致金融机构过分对资产按市价进行减计,造成亏损或资本充足率下降,这此天文数字般的账面损失误导了投资者,诱使他们恐慌地抛售相关金融机构的股票,这种非理性的行为又迫使金融机构的高管不惜代价降低次级债和其他金融产品的风险暴露头寸,导致本已脆弱的次级债和其他金融产品市场濒临崩溃,金融机构不得不进一步确认资产减值损失和公允价值变动损失,从而使市场陷入恶性循环,因而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金融危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加剧了金融危机,应该终止“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应该说造成此次经济危机的原因很多,公允价值是否是最核心的那个,我们应该理性的看待这个问题,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准则只是影响了资产的计价,及时、透明、公开地提示出这些资产泡沫,让投资者尽快看到真实情况,使经济危机更快暴露出来。可以说公允价值计量能够更及时和充分地揭示和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从而对信用质量急剧下降的资产起到及时预警的作用。从总体上来看,公允价值适应了对虚拟经济、衍生产品价值的核算,是比较科学的方法。经济危机原则上是经济问题而非会计问题,会计准则是服务于企业基本业务的,它永远不会有这样的权力。应该来说,公允价值计量仍然是资产计量的较佳模式,相对于成本计量模式而言,它能及时反映资产的现实价值,能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只是需要加以进一步完善,提供更详细、一致的操作指南。
      三、我国公允价值计量运用的对策
      ( 一 )公允价值计量谨慎引用我国引入“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有它的现实背景和理论依据,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比,我国在新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的应用十分谨慎,在确定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时,更充分地考虑了我国的国情,如“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采用历史成本”,这实际上是强调历史成本计量在我国会计计量中的主导地位,而公允价值是处于非主导地位的。很多学者觉得历史成本更可靠,所以强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时,会计准则会偏向历史成本,而强调决策有用性的时候,则会偏向公允价值。现阶段,在多种计量模式并存的条件下,要谨慎运用公允价值,同时,还要注重和培育以下理论性对策。
      ( 二 )注重市场的培育和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当前我国一些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还不发达,公允价值的取得难度较大。要健全生产资料市场和资本市场,努力提供公允价值计量核心所要求的公平交易环境,为企业提供实物资产、金融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信息。另一方面,要加强诚信道德建设,加大对专业人员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金融机构是虚拟的工厂,它们通过金融创新生产出各式各样的金融产品,在金融市场中外销给各种各样的投资人。但是许多金融机构,特别是投资银行,其从业人员的收入和奖金是与短期绩效紧密联系的。他们只关心年终奖,而不关心公司的长期健康发展。为了追逐高额利润,有些金融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不惜违反职业道德,采取夸大收益、隐瞒风险等各种欺骗手段来引诱投资者购买五花八门的金融衍生产品。所以要认真防范金融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道德风险。同时,还要大力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素质和独立性,提高对公允价值估计的审计能力。
      ( 三 )建立市场信息网络 一方面要加大市场信息的网络化建设力度,为市场信息网络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各行业应着手建立行业市场信息数据库。企业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上也应加大力度,特别是会计电算化的建设和网络建设。企业或行业历史实现的收益往往是预测未来收益的重要依据,通过过去的现金流可以预测未来的现金流,所以,为获取现金流量提供相关信息,国家必须建立容量大、时效性强的行业数据信息,方便职业人员在资产定价时选取适当的参数。
      ( 四 )防范利润操纵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会计政策的选择权加大、专业判断的事项增多,导致会计人员滥用会计准则的机会增大。同时我国法律不很健全,监督还不很到位,惩罚力度小等情况也为那此利用公允价值进行舞弊者留下了利润操纵的空间。如何防止和杜绝利润操纵,是准则制订机构和证券市场监管机构所应当关注和解决的问题。首先,有关会计信息生成规则的制定应基于会计信息的不对称,保护信息使用中的弱势群体,制度安排必须合理,规则必须科学。为了防止企业利用公允价值创造利润,在证券市场监管机构制订相关指标考核时,应考虑将未实现的损益与已实现收益分别考核。同时加强对公允价值有关信息的披露,规定任何公允价值方法不仅应反映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及产生的收益,而且应根据相关项目进一步细分各种收益的来源和变动。其次,鉴于会计造假的违规机会成本远低于其预期收益,证券市场监管机构应借鉴美国高昂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对会计造假进行严惩。
      ( 四 )规范估值技术和信息批露 在没有活跃市场可以参考的情况下,采用估值技术估计公允价值是公允价值计量的难点。虽然新准则大量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并列举了不存在活跃市场时的估值技术及简单应用,笔者认为规范的还不够详细,披露的内容还不足以让投资者作出正确的判断。所以国家还应对公允价值计量的估值技术作出详细的规范。同时,涉及公允价值计量的企业应披露估值技术所选方法及参数的依据,将由于公允价值计量确认的损益与其实际产生的现金流并对比披露。使公允价值计量更加准确、公开、透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在次货危机爆发后积极对公允价值准则进行了若干修改,主要包括增加在不活跃市场情况下如何确定某项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指引、改善金融工具信息批露的透明度、改进对流动性风险的批露等,这些方面的修改满足了在公允价值计量的同时,满足了各方对调整准则应对危机的诉求,也使得公允价值会计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丁虹:《有关由非货币性交易准则看公允价值》,《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4期。
      [2]刘冬、孔小文:《公允价值模式有关问题研》,《财会通讯(学术)》2006年第7期。
      [3]任婷婷:《公允价值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的应用研究》,《财务与会计》2008年第8期。
      (编辑 聂慧丽)

    相关热词搜索: 公允 计量 思考 价值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