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故事 > 正文

    创新民主管理机制促进和谐周营建设

    时间:2021-02-06 08:07:08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创新民主管理机制 促进和谐周营建设  

    周营镇党委  

    周营镇位于薛城区东南部,面积100平方公里,人口5.3万人,辖38个行政村、89个自然村。近年来,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本镇实际,响亮提出了“建设薛城南大门、打造和谐新周营”的奋斗目标,积极探索创新新时期农村基层民主管理工作机制,大力推行“公议、公决、公开”三位一体的村级事务民主管理制度,有力促进了和谐周营建设。2005年以来,我镇连续3年被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授予信访工作“三无乡镇”。  

    一、精心组织,强化领导,着力营造民主管理氛围  

    为确保“公议、公决、公开”制度扎实稳步推行,使之真正能够体现民意、集中民智、反映民愿,我们坚持“理论作先导,组织作保障,典型作示范”的原则,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努力营造民主管理村级事务的浓厚氛围。一是层层召开会议,统一思想认识。首先召开了由全体党政成员、管区书记、主任和村“两委”负责人参加的专题会议,共同分析研究推行“三公”制度的工作程序和方法步骤,在广泛征求意见、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制定下发了《关于推行“公议、公决、公开”三位一体村级事务民主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同时,以管区为单位,逐村召开由村四职干部、全体党员和群众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并通过公开栏、宣传车、明白纸等形式,大力宣传推行“公议、公决、公开”三位一体村级事务民主管理制度的重要意义和工作流程,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得到了干部群众的真心拥护,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二是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责任。我们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副书记任副组长,分管组织、宣传的科级干部、各管区书记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该项工作的领导和指导;
    成立了以镇人大主席为组长的监督小组,负责协调有关部门相互配合,通力协作,抓好落实。同时各村也分别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了相关责任人并充实了民主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形成了组织严密、分工具体、责任明确的工作格局。三是搞好试点工作,实行典型带路。我们按照“试点先行,总结完善,稳步推开”的思路,首先选择了村集体经济相对较好、村“两委”班子强、党员群众素质较高的铁佛村进行先期试点工作,在操作成功、积累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完善,总结提炼,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成熟的运作模式,为在全镇范围内全面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规范程序,科学实施,不断提升民主管理水平  

    在具体实施中,我们坚持不搞形式、不走过场、不搞“一刀切”的原则,紧密结合各村实际,灵活操作,务求实效。一是“公议”求广泛。“公议”会原则上每半年召开一次,除联系管区的镇党政成员、包村机关干部、村“两委”成员、村全体党员、村民代表、“五老”必须参加外,还积极动员普通群众参加,并邀请对村“两委”工作有意见或有上访诉求的人员参加。“公议”会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包点党政成员作工作述职,介绍党委、政府半年工作开展情况及下步工作打算;
    其次,村党支部书记代表村“两委”作述职报告,汇报村“两委”工作开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及下步工作安排;
    随后,村会计或民主理财小组代表详细公布财务收支状况,接受大家的监督、质询;
    述职结束后,组织参会人员讨论审议镇党委、政府及村“两委”的阶段性工作报告,对村“两委”工作和村级重大事务的办理情况提出质询;
    最后,发放民主评议表和征求意见表,按照“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对村“两委”班子及成员进行民主评议。征求意见表主要针对村“两委”班子建设、村务管理工作、公共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广泛征集意见和建议。今年7月份以来,我们利用15天的时间,在全镇38个行政村分别召开了“公议”会议,共发放征求意见表2000余份,梳理出群众合理化建议230余条,为群众办实事70余件,干部测评满意率上升了20%以上。二是“公决”求规范。村级事务民主决策是保障党员群众民主权利的重要途径,其核心是村民直接决策。在遇到村中有重大问题和重要工作时,随时进行公决。为提高公决的科学化水平,我们做到“三个规范”:参与人员规范。公决人员一般由村“两委”成员、全体党员和户代表组成;
    公决范围规范。对于村集体土地承包、集体资产处置、村公益事业的经费筹集、重大财务开支等村民普遍关心的重大政务、村务、财务等问题全部实行村民公决;
    公决程序规范。公决中先由村党支部、村委会提出公决事项,提出初步方案,然后召开村党员大会讨论预审,最后,组织召开户代表会议研究讨论公决事项并进行表决。公决的事项或方案须得到95%以上的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支持。同时,我们注重少数持不同意见的人的建议,在进一步沟通的基础上形成共识,然后在公开栏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方可实施;
    否则,暂缓实施,重新进行公决。周营大沙河铁佛段,长 3公里 ,由于堤堰残缺失修,每到汛期,洪水漫堤,给该村村民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去年,镇党委、政府决定对该段进行治理,但治理区内有群众栽植的杨树和自行开垦的河滩,影响了工程施工。村“两委”及时召开了“公决”会议,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公决”并当场公布结果,有97%的群众同意对大沙河进行治理,不到2天就完成了障碍物清理工作,使大沙河治理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三是“公开”求深入。凡是党员群众关心、关注的事项都在公开之列。党务公开内容包括党组织的设置、村中重大决策、党员学习活动情况、党员结构、支部成员分工、党员发展情况、党费收缴、民主评议结果等。公开形式分为长期公开、定期公开和随时公开三种。村务、财务公开采取“一月一公开”,公开内容涉及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村集体土地征用和调整情况、宅基地规划分配、粮油直补、困难群众救助、村集体收支情况等。党务、村务、财务在固定的公开栏或宣传橱窗内进行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同时,镇里组织督导组逐村进行检查评比,及时将考评结果纳入村级千分制考核,对不符合要求的,责令限期整改,并对有关人员进行通报批评。通过“三务公开”,有效地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提高了村级事务办理的透明度。  

    三、立足实际,服务大局,努力增强民主管理实效  

    实行村级事务民主管理是新时期和谐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我们紧紧围绕这一目标,立足于农村发展稳定大局,狠抓制度落实,大胆创新实践,并做好结合文章,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是树立了村干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形象。实施“公议、公决、公开”村级事务民主管理制度,为村干部搭建了联系服务群众的平台,构筑了交流议事的载体。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党员干部主动深入群众,做示范引导、说服教育工作,较好地发挥了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如,高村在修建食用菌大棚征求意见时,很多村民不理解,认为全区各镇街都在养蘑菇,养多了卖不掉,村干部就挨家挨户讲政策、说道理,最后得到了全村95%以上村民的赞成。  

    二是树立了村干部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的形象。实施“公议、公决、公开”村级事务民主管理制度,村级事务实行全程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有效规范了村干部的决策行为,防止并杜绝了“一言堂”、“家长制”等现象,遏制了盲目决策、随意决策、暗箱操作行为。如今群众都说:“‘三务公开’使村集体的‘家底’清了,干部的‘箱底’亮了,我们‘心底’明了。”2008年以来,全镇累计投资50余万元用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新农村建设等,为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增加农民收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通过“公决”共决议、办理农民食用菌养殖、村容村貌建设、植树造林等重大事项50多件。  

    三是有力推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程。实行“公议、公决、公开”村级事务民主管理制度,真正把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落到实处,使决策更加民主、更加科学,避免了重大决策的失误,解决了群众以往决策前不知情、决策中不参与、决策后不理解、执行时不支持的问题。由于群众广泛参与村务管理与监督,增强了村级工作的透明度。  

    四是化解了矛盾纠纷,维护了社会稳定。实施“公议、公决、公开”村级事务民主管理制度,提高了基层干部为民服务的意识,广大干部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不回避、不推诿,及时妥善地予以处理,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把矛盾和问题及时解决在萌芽状态。截止到今年10月,全镇治安案件同比下降了75%,来信来访下降了40%。  

    以上是我镇村级事务民主管理的具体做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实际效果,但与上级的要求和广大党员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强化措施,努力探索,不断深化完善“公议、公决、公开”制度,扎实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升农民政治生活品质,为推动我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建设文明和谐新周营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2008年12月  

       

    薛城区实行“公议、公决、公开”  

    完善村级事务民主管理体系的实践与探索  

    中共枣庄市薛城区委组织部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这对推进基层民主建设、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今年以来,我们把完善村级事务民主管理体系作为推进基层民主建设的突破口,在深入总结现有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实践了“公议、公决、公开”村级事务民主管理模式,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深刻认识当前村级事务管理现状,努力探求民主管理新模式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认真落实“四民主两公开”制度,村级事务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和农民群众民主法制意识、参与意识、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村级事务管理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党群议事不深入、不彻底。当前,农民群众更多地关心家庭利益和短期利益,对部分基于长远利益的群众共同利益关心不够,参事议事热情不高;
    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等机构议事决策不够深入、全面,作用难以真正发挥;
    加之没有完善的干群沟通议事机制,基层干部不能真正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出现了群众有话无处说、说了不顶用,一些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现象。
    二是村级事务决策不够民主、不够科学。从总体上看,在村务管理特别是决策中,党员群众参与人员少、参与范围小,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造成决策缺乏科学性,不能完全代表群众意见、反映群众意愿,从而容易引发上访事件和其他不稳定因素。三是村务不能做到全面深度公开。往往公开内容固定单一,避重就轻,以虚避实,存在着随意性、零散性和形式化现象,造成干部不清白、群众不明白,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得不到有效保障。另外,部分村干部作风不实,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导致群众上访件时有发生,基层政权的权威性受到了挑战,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很不适应。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建立了“公议、公决、公开”三位一体村级事务民主管理制度,即,公议——定期召开党群议事会议,由镇街党委、政府向广大群众巡回述职,党员群众对镇街、村“两委”工作质询审议,对镇村干部和村“两委”班子民主评议,对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集中商议。公决——村级事务听证公决,商讨决策涉及村民和集体利益的各种重大事务,听证决策方案,并对方案进行户代表公决。公开——在深化村务、财务公开制度的基础上,推行党务公开,扩大党内民主,实现党、村、财三务公开。为保障制度的顺利实施,我们在问题相对较多、干群矛盾较突出的周营镇进行了试点。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具体实施意见,在全区各村推广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积极探索实践,构建“公议、公决、公开” 村级事务民主管理新体系  

    (一)“公议”,听民声、解民意。要彻底改变“民情被忽视、民意遭误解、民声不畅通”的状况,必须从改变基层干部工作作风入手,搭建与群众交流的平台。因此,我们开展了“公议”活动,定期召开党群议事会议,与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既保障了村民的参与权、知情权,又在知民情中改进了作风,在办实事中改善了关系。  

    在人员要求上,按照“让更多的群众参与进来,让重点人员参与进来,让各方代表参与进来”的思路,尽可能地扩大参会人员范围,主要包括包点镇街党政成员,镇街纪检、组织及经管站人员,管区书记、主任,包村机关干部;
    村“两委”成员,全体党员,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村内“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族长、老教师、老模范),村民代表(数量不低于全村总人数的5%);
    对村“两委”工作持不同意见和有上访行为的村民;
    其他群众可自愿参加。  

    在会议内容上,确立了四项议程。一是镇街党委、政府巡回述职。由包村党政成员代表党委政府作工作述职,介绍镇街党委、政府半年或年度工作开展情况及下步工作打算。二是村务、财务述职。村党支部书记代表村“两委”作述职报告,介绍村“两委”工作开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不足,提前公布下步工作计划,并听取与会人员的意见建议;
    村会计详细公布财务收支情况,接受大家的监督、质询。三是党内质询、民主评议。针对述职报告中涉及的党务问题,广大党员进行讨论、质询,镇街党委、村党支部成员当面回答;
    按照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对村“两委”班子及成员进行民主评议。四是座谈讨论。召开座谈会,进行沟通、交流、讨论,发放征求意见表,收集党员群众需要解决的问题,征求党员群众对上级党委、政府及村“两委”的意见和建议。  

    在保障机制上,建立了跟踪督导制。对于群众质询的问题,会上能当场解释或解决的,当场予以答复。对于现场不能答复的,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由镇街党委进行梳理分类,归口办理,跟踪检查督办;
    镇街党委无法办理的,上报区里帮助解决。区委派出督导组对各村会议召开情况及意见反馈情况进行检查指导、督促落实,限期1个月将办理结果向群众反馈,形成“预告-征求-解决-反馈”的良性循环,做到了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将“公议”办成真心实意倾听群众呼声、千方百计为民排忧解难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二)“公决”,集民智、聚民力。为使村民的决策权、参与权得到有效落实,引导村民正确行使民主权利,有序参与村务管理,使村务决策更加科学化、民主化,我们对村级事务实行听证公决,增强了村级事务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明确听证公决范围。听证公决的具体事项包括村级经济发展和建设规划、村级年度工作计划、村级各种配套组织的设立及人员组成、村级后备干部的选拔、入党积极分子的确立、“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村内生产性和公益性工程建设的招标和投标、集体大宗固定资产转让、征地拆迁补偿、集体资产的管理使用、救灾救济优抚款物分配、村规民约款项、旧村改造、宅基地审批使用等重大事项,还包括群众在“公议”过程中反映强烈的其他经济或非经济事项,以及经上级党委、政府研究论证认为应当听证公决的内容等。  

    依法依章严密操作。按照先党内、后党外的原则,采取“村‘两委’会——党员议事会——村民代表会”三步走的方式提出议题或听证事项,研究确定工作方案,提前5天将听证公决会议的议题、拟定方案、时间、与会人员名单向村民告示。公决时,我们适度扩大参加公决的人员范围,包括村“两委”成员、全体党员、村民小组长和全体户代表,并安排部分村级经济合作组织负责人、种养大户、致富能手担任代表参加听证公决。同时,特别注意吸收对公决事项有异议、涉及其利益的人员参加会议,听取方案的论证,参与集体表决。应到代表的超过95%时,由包村镇街领导、管区干部和村“两委”干部共同组织召开会议,先由与会人员对议题和方案进行讨论,并请有关人员进行可行性分析,然后全体与会代表进行实名公决。实施方案须经90%以上到会代表赞成方为有效,否则进行二次公决;
    二次公决仍达不到90%的,须修改方案,三个月后重新公决。在实施过程中,高度重视投反对票代表的意见,认真分析其意见是否合情、合理、合法,确保表决的方案不与法律、法规以及上级有关政策冲突。  

    建立监督制约机制。公决中,必须有镇街干部和2名村民代表监督,严禁弄虚作假;
    与会人员必须在意见表上签字,并加盖印章或按手印;
    公决结果出来后,及时把公决结果向镇街听证公决工作组报告,同时,将听证公决的基本情况、具体事项、到会人数、表决情况和形成的决议详细记录,经监督小组成员签字盖章后,统一留存备案,区、镇街听证公决工作组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村民可随时检查,一旦发现问题,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通过实施现场监督、签字盖章、结果报告和抽查检查四项制度,有效防止了暗箱操作等问题发生。  

    (三)“公开”,还民愿、赢民心。为切实保障广大党员群众对村级事务的知情权、监督权,推行了“党、政、财三务公开”制度,给干部一个清白,还群众一个明白。  

    公开的内容全面。本着“党员群众关注什么就公开什么”的原则,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村里决策的重大事项和在不涉及党和国家秘密的工作作为必须内容进行公开。具体内容主要包括村“两委”成员分工、“党、政、财三务公开”监督小组人员及监督电话、计生指标、上级有关社会发展的优惠政策、年度工作计划及完成情况、村级财务支出情况、村级财产的处理和转让情况、党内关怀和贫困户救助情况、发展党员情况、党费收缴情况、党员群众意见建议及整改措施公开情况等30多项,并建立了详细的“党、政、财三务公开”目录。  

    公开的程序规范。对确定的非党务公开的事项,先由村民监督小组审议,再经村两委会议审定后公布,对涉及村内重大事务的公开,要求必须提交村民代表会议审议决定;对党务公开内容,由监督小组审核或上级党委审核把关后,向党员群众公开,并采取多种方式收集党员群众反映的意见和要求,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并将处理结果和落实情况再予以公开,接受广大党员群众监督,形成了提出公开事项——监督小组或上级党委审核——按规定程序和方式公开——监督小组收集整理对公开内容的意见和建议——将处理落实情况再公开的五步工作流程。  

    公开的形式丰富。按照“因地制宜、灵活多样、简便实用、有利监督”原则,注重公开形式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对适宜在党内公开的内容,主要通过会议、文件、简报、党员大会等形式,及时向党员通报;
    对适宜向全社会公开的内容,采取公开栏、报刊专栏、宣传橱窗、远程教育网站、黑板报等形式公开,同时,不断丰富公开形式,设置意见箱和热线电话,打造“党、政、财三务公开”互动平台,随时接受党员群众的咨询和监督;
    提供文件查阅服务,只要是不涉及保密的,党员群众可以根据个人需求到文件查阅室查阅。同时,在决定重大事项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时,实行事前公开、决策公开、结果公开,以
    决策过程公开代替结果通报,使决策过程更加民主,决策水平明显提高。  

    公开的时限灵活。根据公开事项的性质和要求,采取定期公开与随时公开相结合、长期公开与阶段性公开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分类公开。各镇街、村根据公开内容确定公开时限,将固定内容长期公开;
    常规性工作定期公开,一般每月或季度公开一次;
    阶段性工作逐段公开;
    对党员群众要求公开的热点问题、重点事项等临时性工作内容随时公开;
    对群众反映的意见和建议,有关部门及时处理解决,并将处理结果进行再次公开。  

    三、大力推行民主管理制度,走出了一条建设和谐新农村的新路子  

    “公议、公决、公开”村级事务民主管理制度的推行,走出了一条建设和谐新农村的新路子,受到了广大党员群众的普遍欢迎,起到了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一是畅通了基层政权与广大群众的沟通渠道,凝聚了人心。实行“公议、公决、公开”制度,搭建了党群、干群沟通联系、协商议事的平台。通过公议,区、镇街两级党委、政府和村“两委”能够及时了解到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群众也清楚了镇街、村两级的工作决策和工作部署,解决了以往群众决策前不知情、决策中不参与、决策后不理解、执行时不支持的问题,提高了群众参与民主管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逐步形成了镇街、村两级和广大群众沟通交流、密切联系、共谋发展的长效机制。今年初,常庄镇六炉村村民王广海以养殖专业户的身份参加党群议事会议和村级事务听证公决,他激动地说:“这两年,村里干部我们自己选,村里的事情能听我们的意见,村里的大事我们还能表决,连镇里的工作也让我们提意见,大家伙能聚在一起商量村里的事了,老百姓的地位真提高了,心也齐了!”  

    二是增强基层干部的服务和责任意识,服务了广大群众。实行“公议、公决、公开”制度,使基层干部直接面对群众公布村务、公开财务、接受质询,行事公道与否,干得好坏与否,群众说了算,原来主要由镇街实施的单项监督变成了镇街和村民共同实施的双向监督,切实增强了基层干部为民服务的意识,“群众愿意不愿意、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逐渐成为广大基层干部的工作方向和努力目标。广大基层干部真心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主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使群众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张范镇在推行“公议、公决、公开”的过程中,积极探索服务群众新途径,开展了“代理儿女”、“爱心妈妈”等活动,得到了广大基层干部的积极响应,先后有200多名党员干部主动上门认亲,为留守老人和孩子送去慰问金、粮油、文具等物品,经常入户洗衣、做饭,陪老人聊天,给孩子辅导功课,让外出务工人员家庭的老人和孩子得到了更多照顾。  

    三是化解了矛盾冲突,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了社会和谐。实行“公议、公决、公开”制度,与群众谈心交心,主动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化堵为疏,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有力地约束了村干部的不良行为,消除了群众对村干部的成见,减少了矛盾纠纷和信访隐患,维护了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前两年,周营镇周营三村上访不断,特别是该村60余岁的复转军人张某,是有名的上访大户,因对村干部作风不满,曾一年之内进京上访10次,还发生过剖腹“鸣冤”的事件。为此,在实施“公议、公决、公开”村级事务民主管理中,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主动邀请张某来镇机关反映情况。令张某吃惊的是,镇党委的4位书记共同听了其近6个小时、10大问题的情况反映后, 10日内将处理的结果一一向他作了说明。张某听完后泣不成声,他说:“我已是风烛残年,多年上访,都没有解决我的思想问题,这一届党委、政府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解开了我多年的思想疙瘩,真是为民办事,让老百姓信任,我举双手拥护。”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使老百姓对党委、政府多了一些信任,逐渐形成了“有问题向党委、政府反映试一试”、“在公议、公决会上与镇街干部、村干部议一议”、“到三务公开栏上看一看”的好风气,促进了农村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今年上半年,全区的各类信访总量下降18.9%,特别是农村信访量下降25.6%。  

    四是提高了科学决策水平,推动了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

    “公议、公决、公开”制度,充分尊重了党员的主体地位,发挥了广大群众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作用,议事决策中广泛听取党员群众意见建议,不仅提升了村两委科学民主决策水平,也极大地调动了党员群众参与建设的主动性、创造性,全区各村形成了齐心协力谋发展、干事创业奔小康的良好局面。村级事务民主管理制度实施以来,全区202个村共召开党群议事会议560余次,对310余项村级重大事务进行了表决,收到群众合理化建议1500多条,解决了群众在农业结构调整、种植养殖、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旧村改造等生产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落实率达100%。今年以来,全区共投资1.2亿元,用于实施农村“四通工程”、薄弱村帮扶、文明生态村创建及其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区农村全部实现了通油路、通自来水、通客车,35%的村实现了户户通油路,80%的村实现通有线电视,31个成功创建市级文明生态村,10个经济薄弱村成功转化。全区71个村集体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有22个村集体收入过百万元;
    今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2953元,同比增加446元,增长17.8%。  

       

    作者:中共薛城区委常委、组织部长 张凤麟  

    联系电话:0632-4412010  

       

    二○○八年八月     

       

    实行“公议、公决、公开”  

    完善村级事务民主管理体系  

    ——薛城区创新村级事务民主管理机制的做法和启示  

    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是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途径。近几年来,薛城区在村级事务民主管理方面探索建立了“公议、公决、公开”三位一体的村级事务民主管理机制,创新了基层民主管理模式,强化了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满足了广大群众参与民主管理、决策、监督的诉求。

      

    一、基本做法  

    (一)通过“公议”,释政策、解民意。受家庭经营方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现阶段农民更多地关注家庭利益,他们一方面对村级事务热情不高,另一方面在对上级政策理解不全面的情况下,一旦个人利益受到侵害时,往往通过上访等非常态的方式表达。针对这种情况,薛城区建立了党群议事会制度,由党员、群众对镇村工作面对面质询审议,对镇村干部民主评议,对关注的问题进行集中商议。议事会在区委的统一安排部署下,每半年各镇街在所辖各村召开一次。主要内容一是镇街党委、政府和村“两委”向党员和村民述职,广大党员、村民进行讨论,对有疑议的政策及内容可分别向镇街党委、村支部和镇街政府、村委会公开质询;
    二是按照“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对村“两委”班子及成员进行民主评议;
    三是详细公布财务收支情况,接受村民质询;
    四是发放征求意见表,广泛征求党员、村民对于进一步做好镇村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党群议事会期间,对群众质询的问题,能当场解释或解决的,当场予以答复;
    当场不能答复的,由镇街进行梳理分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归口办

    相关热词搜索: 营建 管理机制 民主 和谐 创新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