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故事 > 正文

    青少年心理问题与保健

    时间:2020-11-07 10:11:32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青少年心理问题与保健

     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黄金阶段.是个体从儿童过渡到成年.逐步走向成熟的中间阶段。其中ll~15岁为少年期(青春早期),15~19岁为青年初期(青春期)。

     少年期具有一种半儿童、半成人的心理特征,正处在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是心理发生巨大变化的转变期。青年初期具有趋向独立性、趋向成人化的心理特点,处于独立走向社会生活的准备时期,是心理发展趋于成熟的时期。青少年时期是个体发育、发展的最宝贵、最富特色的时期,但这个时期却同时又是人生的“危险期”。

     有调查表明.约13%的青少年存在明显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其中部分人的情绪问题、人际关系紧张现象十分突出;与此同时.16%的青少年不同程度地表现出焦虑、强迫、抑郁等症状。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有3000万青少年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其中中小

     学生心理和行为障碍患病率为21.6%~32%:大学生心理和行为障碍患病率为16%~21.4%,并且近年来有上升的趋势。

     青少年的基本心理特征

     思维发展

     少年期在观察的自觉性、稳定性、精确性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有相对优势,能根据抽象的命题进行逻辑推理。但基本属于“经验型”,由于易受情绪

     和兴趣的制约.思维显得片面和肤浅。

     青年初期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将各种经验材料作出规律性的概括,用理论指导拓展知识领域.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优势。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有了明显发展。对他人的想法和观点一般不轻信或盲从,观察事物具有目的性和系统性,能从事物的本质和各种主要细节上,从事物因果关系上分清主次,喜欢标新立异,发表独到见解.但水平较低,观点常常偏激,难免片面化和表面化。

     情绪发展

     情感丰富易变。少年期情绪易于动荡,具有明显的两极性。活泼而富有朝气,常有冲动性.不善于克制自己,行为不易预测,是最令人操心的危险年龄段。在待人接物上情绪色彩浓厚.心情好时整天兴高采烈,心情不佳时整天闷闷不乐,情绪与理智的矛盾比较突出。自控能力较差,理智的防线较弱,常常偏激、片面,想得极端,做得极端。

     青年初期的情绪带有文饰和曲折的特点.常常自己的内心世界隐藏起来。对父母和成年人形成封闭,在封闭自我的同时又会感到孤独。这一时期。他们把自己当作独立的社会成员,努力使自己成为最理想的人,常以伟人、英雄人物为榜样,对自己提出要求.

     加强自我教育.进行自我规划.鞭策自己成为有用的人才。

     意志发展

     少年期在行动中已有明确的目的性和主动性。在行动方面常为个人利益所驱使.情感易变,意志不稳定,青年初期,由于世界观逐渐形成,在行动中比较自觉地把个人的目的和社会的目的融合在一起.根据自己的观点和信仰采取相对的行动.克服少年期的草率从事、盲目行动,逐渐明辨是非。

      。

     个性发展

     自我意识的发展最为明显。少年期,对人的内心世界、内心品质有了了解.开始要求了解别人和自己的个性特点,了解自己的体验和评价自己,同时评价别人的个性、品质。自我意识发展的最大特点是成人感的形成,极力想表现出成人的作风和气魄.但是在自评和互评的问题上又常常不客观、不全面、不稳定。

     青年初期,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表现为能独立、自觉地按照一定目标和准则评价自己的品质和能力。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上日益加强.情感上不再依赖父母.独立地选择所喜欢的事物。但是自我意识的发展还处于不够成熟的阶段.分析评价自己还不够深刻,甚至还不稳定。他们希望父母、老师对其行动不作严格限制.他们要自由支配时间,捍卫自己的观点和评价标准.因而易与家长、教师产生分歧。

     性意识觉醒

     性意识的觉醒,指青少年开始意识到两性的差别和两性的关系.同时也带来一些特殊的心理体验.如有的青少年对自己的性特征变化感到害羞和不安.对异性的变化表示好奇和关注等。

     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本质

     身心发展不平衡 进入青春期前后的青少年.心理发展开始放弃小孩的依赖心理.

     力求自立;开始崇尚理论,喜欢判断批评;对异性的兴趣也大大增加,准备进入成人阶段。人格发展的紊乱无结构倾向:在人格发展过程中.青少年期有一个特点.即其人格要从已建有初步秩序和结构的孩童期,变为组织紊乱无结构的过渡期.以便于重新组合,建立起更高一级秩序与结构的成人人格。

     社会适应不良 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往往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反应.也是一种适应问题。其心理特征多会敏感而脆弱.生活环境的变化或挫折很容易引起情绪反应而出现心理问题,这种挫折反应是暂时的,减少或消除后,其心理问题多会随之消失或改善。

     精神疾患的早期症状 有些成人所患的精神疾患,在青春期就开始呈现。如过分的孤独畏缩、思考奇异、感觉古怪等,有时是“精神分裂症”的初期病症。假如情绪过分兴奋或低沉,且周期性变化,就要考虑是否是…隋感性精神障碍”的早期现象。有许多神经症,如焦虑症、强迫症、癔症等都可能在青少年期发生,特别是神经衰弱发病率最高,宜由精神科临床专家来诊断,并做出治疗上的建议.

     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归因

     自我心理 如何正确认识自己,并增强自信心,是青少年常遇到的内心顾虑。青少年最关心的是对“自我的认识”,即怎样认清自己的行为、性格及心理上的表现.去发掘自己的性格如何,自己在别人眼里的印象,自己的兴趣及志向在何处.将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等。

     性心理 如何建立起自己的“心理性别”。每个青少年要学习如何按“生理性别,,角色去讲话、动作、穿着;怎样才能引起异性的好感与喜欢。如何与异性朋友结交相处等等,这些心理上的问题,也常是烦恼、压力的来源。

     家庭关系 如何与父母亲相处,是青少年的心理负担与困难之一。年轻人追求独立自主,力求减少依赖父母,而有些父母却不关注和尊重孩子的自主精神.造成争吵和家庭不睦。

     朋友关系 青少年对同学或朋友的言语接纳很敏感,也容易产生嫉妒或争夺别人关心的现象。有时,受到群体朋友的压力,唯恐被大家排除,也是心理问题根源之一。

     社会适应 青少年对自己的社会环境常常很敏感,崇尚时髦。追随社会上流行的风气,最易被感染或鼓动,也容易批评传统的社会现象.

     青少年心理保健

     性心理保健

     青少年时期必须对性生理有科学认识。应及时引导青少年学习生理卫生常识.了解性生理方面的科学知识,以消除对性的神秘感。

     青少年应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提高认识,学会性别认同,确定和完善自己的性别身份.明白自己性生理和心理发展的方向,使之向健康正常的成熟目标发展.培养性道德和性适应能力,促进不同性别个体间的和谐关系,既善于同异性相处.也要学会与异性友好往来,了解人际关系的意义。

     学习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等的联系过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正常的人际交往能消除人的孤独感,缓解心理压力,振奋精神。培养其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社会价值感,增进社会适应能力,形成乐观豁达的人生观念.实现个性的全面健康发展。

     融洽与父母师长的关系 这需要双方的理解和体谅,儿女要体会父母的一片苦心.

     父母也要体谅青少年要求独立和勇于进取的愿望,彼此适应,努力建立协调融洽的关系.以免产生心理上的病变。父母师长既要注意青少年的不足,又要发挥他们的长处:既要

     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又要协助他们解决问题。在群体中,相互之间坦诚相待、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经常进行思想交流,气氛民主,有利于调动积极性,认识到既要享受充分的权利,又要承担一定的义务。这对青少年的心理保健蹙大有益处的。

      建立浓厚的友谊 青少年要增加交往,扩大活动范嗣,寻找可以倾谈的伙伴.以免情绪压抑。选择朋友也要谨慎小心,要有识别能力,选择品行兼优的朋友相处.切勿沾染不良习气,这对促进心理健康有重大意义。

     处理好异性关系 在自尊、自爱、真诚友善的基础上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树立正确的友谊观、恋爱观、婚娴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养成坚强的自制意志.这也是心理卫生保健的重要措施。

     正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

     青少年必须正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遇到困难不要钻牛角尖,要有“车到山前必有路”、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乐观精神和态度。因为乐观是青少年保持情绪健康的金钥匙。同时学会一切从实际出发,善于运用唯物论与辩证法的观点分析、处理问题;有时刻准备迎击困难的心理。

     青少年要自觉地磨炼自己,培养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针对自己容易受刺激而发生冲动的特点,学会控制情绪,养成理性行动的习惯,要明白个人的欲求是否获得满足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丰富业余生活

     排解心理压力的一个重要法宝就是过好业余生活,让生活变得充实而有意义。

     身体是从事一切活动的本钱,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物质基础。要抽出足够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最好能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客观条件制订出一个体育锻炼的计划.务必拥有一个健康强壮的身体。

     解析青少年恋爱心理

     典型案例

     大三学生小黄近来无精打采,做事心不在焉。原来两个月前与女朋友分手了.可是心中却怎么也放不下她.每天黄昏独自在那熟悉的林中小路上漫步.周围一草一木都会触景生情.勾起无数甜蜜的回忆.真的好想她.可是冷静下来.又觉得恢复从前也不可能.心中矛盾重重.不知如何是好而前来咨询。

     心理分析

     恋爱心理的表现

     青少年身体各器官组织的发育渐趋成熟.由性生理成熟引发的性意识觉醒.必然会产生恋爱行为.这是任何人也无法阻止的:而当恋爱行为受到家庭、社会、道德以及个体自身因素的制约而适应不良时.就会产生恋爱心理。恋爱心理表现主要分以下三方面。

     单恋

     单恋是指一方对另一方的以一厢情愿的倾慕与热爱为特点的畸形爱情。单恋多是一场情感误会.是青少年“爱情错觉”的产物。

     青少年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因此单恋现象比较普遍,性格内向、敏感、富于幻想、自卑感强者更容易出现单恋。首先是自己爱上了对方,希望得到对方的爱,从而会把对方的亲切和蔼、热情大方当作是爱的表示,并坚信不已.从而陷入单恋的深渊,不能自拔。

     失恋

     所谓失恋是指一个痴情人被其恋爱对象拒绝。失恋引起的主要情绪反应是痛苦和烦恼。大多数失恋者能正确对待和处理好这种恋爱受挫现象.愉快地走向新的生活。然而.也有一些失恋者不能及时排解这种强烈的情绪.导致心理失衡、性格反常。

     消极心态主要有以下几种:

     首先是陷入自卑和迷惘.心灰意冷。走向怯懦封闭,甚至绝望、轻生,成为爱情的殉葬品。其次是自欺欺人.否认失恋的存在.从而陷入单相思的泥潭。也有人会出现特殊的感情矛盾——既爱又恨.不能自拔。还会造成失恋者或因失恋而绝望暴怒。失去理智,产生报复心理,造成毁坏性的结局。或厌世嫉俗,怀疑一切,看着什么都不顺眼,爱发牢骚;或玩世不恭,得过且过,寻求刺激,发泄心中不满。

     早恋

     早恋指青春期或青春期以前的ll~18岁少年出现过早恋情的现象。早恋现象的产生与环境因素引起早熟性兴奋和性萌发有关,也与孤独、空虚、心理上缺乏支持有关。

     青春期“早恋”是最令家长和老师感到困扰和担忧的问题.而且.近年来学生“早恋”现象开始出现低龄化的趋势,更令家庭和老师感到困扰和担忧:高中生“早恋”的比例居高不下,初中生“早恋”的比例也大幅度增加,甚至有些小学生也开始谈“恋爱”了.

     心理指导

     抛弃单恋之痛

     克服单恋的痛苦重在防患于未然。

     1.避免“恋爱错觉”,学会准确地观察和分析对方表情.用心明辨。

     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把某种信息和其他因素结合起来考虑。如一女对你笑了一下,你不要盲目地下结论。应看看她对别人是怎样“笑”的.

     2.一旦单恋发生在你身上,就需要拿出十足的勇气,克服羞怯心理和自我安慰心理的折磨,用恰当的方式勇敢地表达。如果对方有意,单恋则转化为“双恋”.爱的快乐就取代了爱的痛苦。如果是无意,则应该面对现实,勇敢地抛弃幻想.以免为此耗费太多的青春和精力。

     摆脱失恋的阴影

     要摆脱失恋的阴影,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倾诉 这是对付失恋的不良情绪的妙方,把自己的烦恼和苦闷向知心朋友毫无保留地倾诉出来或写出来.并听听他们的劝慰和意见。

     移情 及时适当地把情感转移到失恋对象以外的他人、事或物上。

     疏通 借助理智来获得解脱,用理智的“我”来提醒、暗示和战胜失恋的“我”。

     立志 用积极的态度使自我得到更新和升华.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早恋须理智

     青少年性心理成熟已明显提前,老师和父母有责任帮助孩子们认识到早恋潜在的危害。

     完善青春期的少年道德观念很重要.成人应帮助他们懂得在异性交往中如何自制及尊重对方.清楚自己的异性交往活动会导致什么后果.帮助他们学会为自己负责.也懂得为他人负责。

     对于被爱情冲昏头脑的少男少女来说.要懂得“没有看到的问题.并不等于问题不存在”。对待与异性伙伴之间的情感一定要理智一些、冷静一些.有了苦恼和困惑时不要拒绝向家长、老师请教。更重要的是.不要让冲动的感情支配冲动的行为。

     解析青少年自杀心

     典型案例

     2000年,某大学一大四女生凌晨跳楼自杀.让老师和同学们既惊愕又惋惜。从她的日记中可以了解到她自杀的原因来自对生活的厌倦: “生活毫无乐趣可言.就是学习、考研,考上研究生能怎样呢?不过还是学习.没有娱乐.没有轻松.这样的生活我实在厌倦了。生活的意义难道就是学习吗?”自杀者的成长道路原本是很令同龄人羡慕的。她的父亲是某大学副教授.母亲是某高校校长助理,在父母的严格要求下.自小成绩就十分突出,高中毕业被保送进大学。在大学里.她不仅担任学生干部..成绩突出.而且连续两年获奖学金.两次被评为校级优秀学生.并参加了党校学习.成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但就这样一个优秀的学生,竟然放弃了生命。

     心理分析

     自杀已经成为青少年.特别是18~30岁年轻人的主要死因之一。自杀是当一个人的烦恼和苦闷发展到极端,对失败产生恐惧,对生活失去信心.对现实感到绝望而采取的唯一的、最后的自我保护的手段。

     青少年自杀分类

     青少年自杀按其心理类型,可分为:

     1.心理满足型。如宗教中的绝食坐化.为坚持某一信念的示威性、赌气性自杀。

     2.心理解脱型。如由于挫折、自卑、厌世、绝望等,为排解心理抑郁而自杀。自杀者的内心感到为解决问题已经竭尽全力了,深信只有走向死亡,才能摆脱痛苦,他们确信自己选择自杀是合理的。

     3.集体性自杀。青少年自杀行为具有感染性、从众性。集体性自杀是青少年自杀行为的一个显著特点。集体性自杀,也叫扩大性自杀,如某地有4个学生相约一起去自杀.

     这就是典型的集体性自杀。在这一事件中有的学生本来就存有自杀的意图.而有的学生本来并无自杀念头,而是在别人的自杀意图的感染、影响下,才产生了自杀行为。

     青少年自杀的心理特征

     有自杀意愿的青少年常有以下的心理和行为状态:

      (1)感到强烈的无望、绝望: j

      (2)感觉自尊受到损害: ,

      (3)感到哀愁与忧郁,并且对喜爱的活动失去兴趣

      (4)对精神集中感到困难:

      (5)出现身体症状,如头痛或倦怠感:

      (6)近期有经历失落事件或是与重要的人分离:

      (7)变得喜怒无常,突然变得沉静:

      (8)饮食、饮酒和睡眠形态出现戏剧化的转变:

      (9)酒类或药物的使用量较以往多;

      (10)在课程或工作上的表现不如以往:

      (11)从朋友群体中退缩下来:

      (12)从过去的经常性活动中退缩下来:

      (13)不重视自身外表:

      (14)强烈地出现罪恶感或羞耻感:

      (15)出现暴力、敌对或反叛的行为:

      (16)言谈过程中透露出自杀的想法:

      (17)对于死亡有预期性的想法。

     青少年自杀行为与性格类型有一定的关联.

     性格倾向于内部即内向型的人,一般表现为沉静、谨慎、多思、孤僻、反应缓慢、很难适应环境.

     性格倾向于外部即外向型的人,一般表现为开朗、活泼、善于交际、情绪外露、不拘小节、易于适应环境。

     虽然性格类型并不决定青少年自杀行为,但是应该说内向型性格影响自杀的因素较为明显一些.

     心理指导

     青少年自杀心理的预防与危机干预

     对有自杀倾向的青少年,要请精神科医生、临床心理学家或心理咨询专家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努力消除或减轻危险因素。在家庭、学校和亲友的配合下.帮助他们消除自杀心理,增强其能力感,恢复自信心和生存价值感,使其自杀倾向消除在萌芽状态中.

     青少年要提高对自我评价、人际关系、智能及躯体状况的认知。使个人能力感受到威胁的因素有:疾病、身心健康问题、学习成绩不良、考试失败、焦虑不安、亲友亡故、矛盾冲突、受批评或惩罚、双亲不和或离婚等。凡个人能力出现问题的青少年.自杀的危险性就会增加.对他们要密切关注。

     当某人的自杀意念发展到自杀预演,甚至产生自杀行为时.社会或他人要伸出援助之手,从社会、心理和医学上进行危机干预(也称为危机介人).以便帮助当事者从困境和苦恼中解脱出来,重新建立新的适应机制,维持健康的精神状态.或从绝望中醒悟过来,树立起强烈求生的愿望。可采用电话、信件、家访等方式进行咨询和服务。

     对于自杀未遂者,家庭、学校及亲友要给予精神上的安慰和物质上的支持。要引导他(她)们定期接受精神科医生或临床心理学家的咨询与指导.及时处理新发现的心理社会问题,并密切进行追踪观察.以防止再度发生自杀。

     要从根本上减少青少年自杀的发生,有必要开展人生意义与价值观的教育。应从医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哲学、宗教学及法学等诸方面来进行人生观的教育.使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地对待人生与社会。

     解析青少年逆反心

     典型案例

     19岁的小谢,高中三年级。学习优秀,家长和老师对他都寄予了很大的期望,认为他能考上名牌大学。在家里.小谢的爸爸经常在朋友面前炫耀说自己的儿子在不久的将来就是名牌大学的大学生了。而在学校,每次摸底考试成绩一出来,小谢都能稳拿第一,老师们也经常在班级里说: “你们要像小谢一样好好学习.考上好的学校。”但小谢对此非常反感。再三强调.没有接到通知书不要妄下定论。

     后来小谢一听到类似的话都非常生气.干脆不参加考试了.甚至高考填志愿时本来能上个好学校的成绩.却只填了一个普通的省内二本.令家人和老师非常失望,而小谢却非常高兴。

     心理分析

     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成因

     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青少年的“不受教”、 “不听话”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为,往往来自逆反心理。

     产生这种逆反心理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主观上.青少年的大脑发育成熟并趋于健全,脑机能越来越发达.思维的判断、分析作用越来越明显,这些都为逆反心理的产生提供了心理基础和可能。

     同时.青少年又处于社会角色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无视自己的独立存在,才使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对立的情感。

     

     客观方面,周遭人群的可信任度、教育手段、方法、地点的不适当,往往也会导致逆反心理.

     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表现

     青少年正处在接受家庭、学校教育阶段,在认知事物和看问题时常出现认识上的片面和较大偏差,因而易与家长、教师、教育者的意向不同,而为了维护自尊,就会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具体表现为:

      (1)不喜欢按照别人说的去做;

      (2)认为绝大多数规章制度都是不合理的,应该废除:

      (3)如果父母再三叮嘱同一件事就会感到厌倦:

      (4)佩服与老师对着干的同学:

      (5)认为父母、老师的话很多都有漏洞;

      (6)喜欢与众不同,爱做令人大吃一惊的事情,喜欢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

      (7)违反某些规定的时候会感到快乐:

      (8)别人的批评常常引起反感和愤怒:

      (9)认为父母和老师不应该为一些事小题大做、大惊小怪:

      (10)认为冒险是一种极大的快乐:

      (11)~旦决定做某件事,不管别人怎样阻止也不会改变主意:

      (12)会对课堂上出现一些老师没有意料到的情况而感到开心:

      (13)对伤害自己自尊心的人,想要给他添些麻烦,让他感到自己是不好惹的:

      (14)越是禁止的东西,越要想方设法得到。

     现在青少年的成长压力很大,成长历程被严重挤压,失去了自由.失去了欢乐.失去了童趣。当压力超过青少年的承受能力时,就会产生逆反行为,甚至敌视成人。同时.青少年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时,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也会产生逆反的行为。

     心理指导

     胥少年逆反心理的合理应对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青少年的心理活动会受到社会经济制度变革、文化、道德、法律等意识形态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应把对他们的思想情操等各方面的培养同社会政治生活、经济文化活动以及社会道德风尚联系起来,以提高他们心理上的适应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不致迷失方向。

     父母要善于亲子交流 父母应善于引导,不仅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更要深入细致地观察他们的内心世界,经常与他们交流,同时也要尊重青少年独立自主的权利.允许他们有自己的一方天地,这样,才有助青少年顺利渡过这段情感不稳定的时期。

     努力升华自我 提倡自我教育,青少年要学会把自己作为教育对象,经常思考自己.主动设计自己,并自觉能动地以实际行为努力完善和造就自己.

     改善教育机制 开设心理学和教育学等心理方面课程,掌握好青少年心理发展不平衡性这个规律,不失时机地帮助青少年克服消极心理.使其心理健康发展.

     加强素质教育,树立良好社会风尚 青少年逆反心理的产生,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

     解析青少年性心

     典型案例

     案例一

     一位18岁女高中生.上课时肚子痛.就到校医处看.校医给了几片止痛药,让她回家休息.不想晚上竟生下了一个女婴.而她的男友.也是一个18岁的孩子.

     以下是医生和他们的对话:“你们发生性关系的时候,知道避孕吗?”

     “不知道.”

     “你什么时候知道自己怀孕了?”

     “我一直不知道.只有我妈有一次在我洗澡的时候说,可不能再吃了.你看都这么胖了。”

     “你身体的变化向你母亲讲吗?”

     “没有。”

     “你们上中学的时候学过生理卫生课吗?”

     “有这门课但从来没上过.都被主科占了.”

     案例二

      某青春期性健康咨询热线接到一个女孩打来的电话,其声音充满了惊恐和慌张: “帮帮我.怎样剪断孩子的脐带……”这是一个意外怀孕的少女.怕事情败露不敢到医院,在与男友同居的单元楼里独自生下了孩子。

     案例三

     一个男孩在咨询电话里泣诉: “我砍掉了自己的一个手指,但还是抑制不住地想她。”男孩一向品学兼优.但一个女孩闯进了他心里,他学起了武侠小说中的断指发誓,以为这样就可以忘记,继续做母亲和老师的好孩子。

     案例四

     两个男孩,一个16岁,一个17岁。

     “我接到第一封情书的时候12岁.是班上的一个女生。我很慌张,但还是被老师发现了.老师就在班上把那封信念了。”17岁的男孩说。

     现在他简直是“历尽沧桑”再也不会惊慌.而老师也不会再做那样的事,写情书已经是“儿童行为”.老师管不过来了。

     从12岁到现在收到多少情书已经多不胜数.他感兴趣的就去赴约。有的信就顺手丢了。

     那个16岁的男孩承认自己有女朋友.但他拒绝用“情人”或“恋人”来形容他们的关系.他说他们比一般的同学关系要好,经常约会,但只是好朋友.将来怎样只有将来再说,他认为真正的…情人”要到立业之后才能考虑,现在只想在一起,因为这样的感觉比较好。

     他反穿着T恤,说今晚脱衣服的时候会翻过来.明天就穿正面了;他们进酒吧喝酒,每一个动作都很从容,正因为很“酷”,他们对女生来说很有魅力。他的老练和成熟让人惊讶!

     案例五 .

     一位到心理门诊咨询的家长说:“我发现16岁的儿子经常自慰.却无论如何也开不了口。我不知道该责骂他还是劝说他。我不知道这事一旦说穿的后果.我们父子彼此可能都不好意思.但我又怕他沉湎于此。”

     案例六

     一个16岁的男孩,因为上厕所时同伴说他的生殖器怎么那么小.从此就怀疑自己的生殖器比别人小,不是个男子汉。越怀疑越自卑,越自卑心理压力越大.甚至不敢上厕所,不敢到公共浴室洗澡。他不敢去问老师,也难以开口问父母,更多的时候是自己去找书或上黄色网站.但越看越神思恍惚。

     他很想到医院检查一下自己的生殖器大小是不是正常.但却没有勇气去挂号买病历本。对一个成年人来说,这是一件再简单不过再容易不过的小事,但对一个孩子来讲.却是让他痛苦至极无法摆脱的大事。

     心理分析

     性心理问题是由于对性成熟状态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心理问题,主要有手淫、早恋、单恋、失恋及过早性行为等。

     手淫 在青少年时期。由于性意识的觉醒导致产生性冲动.部分青少年为了获取性冲动的满足而常常采用手淫行为(或称自慰行为),并形成习惯。这种习惯本身并不会对青少年的身体产生直接影响,而其影响主要在心理上。长期的手淫造成青少年心理的自我挫伤,感到懊悔、惶恐、羞耻和罪恶感,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

     性早熟 指青少年阶段出现成年人的性欲、意向和行为而言。众所周知,性的成熟与萌发除了生物学基础尤其是神经内分泌因素的影响外,与环境因素、家庭教养方式和其他心理社会因素关系更为密切。

     父母对子女的溺爱,过度的亲昵行为,较大的女孩仍与父亲同床睡.或较大的男孩仍在吸吮或抚玩母亲的乳房或与母亲同床睡.这些肉体接触和过分亲昵的行为对儿童性心理是过度的额外刺激,可促进性早熟。

     其他环境因素,或因住房拥挤,同室居住,孩子看到父母的性活动或父母间的亲呢行为,以及孩子受到色情电视、电影、书刊、录像的挑逗性影响,均可产生早熟性兴奋。

     身体关注 青春期的青少年对许多体形变化开始关注起来。如:担心自己达不到标准体重和身高,面部长痤疮怕影响美观:乳房发育不良怕影响自己的身材和性感:乳房硕大下垂的少女也感到自卑忧虑;而男孩子则常担心自己的生殖器大小是否正常。

     遗精恐惧和初潮焦虑 少男首次遗精和少女月经初潮,都是生理心理接近或达到成熟的标记。男孩的遗精次数不等,一般每月1~2次,或每周几次,这都与环境因素有关.正常遗精的精液损失对身体健康并无不良影响,但对遗精缺乏正确认识的少年不能理解这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又因其来自阴部,羞于启齿,便焦虑不安,久而久之出现继发性的神经衰弱症状,如头痛、失眠、记忆力下降、四肢无力等。少女月经初潮的头几年.量不恒定,时多、时少,周期也不规则,或一月来几次,或几月来一次,都属正常现象.这与体内神经内分泌环境不稳定有关。但孩子常因月经而害羞,且由于缺乏相应的科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而难以应对,继而产生精神压力.影响学习和生活.

     过早性行为和性过错 造成青少年过早性行为和性过错的原因是复杂的。一方面是青少年对自己生理心理发展状态适应不良所导致的恶果;同时它又同外界环境的影响密不可分.

     心理指导

     正确看待手淫

     1.据调查,有80名的青少年有自慰行为,他(她)以此排遣性压力。现代的大量研究已证实,手淫对青年来说(仅指青年)是一种满足性欲的自慰行为,适当的手淫不仅无害,反而有益身心健康。但长期以来自慰有害的观念,给很多自慰者造成心理危害。因此一旦出现了手淫行为,不要惊’IJII,失措、自罪自责,要科学地认识这种行为,努力保持健康的心理。此外,读些青春期知识教育方面的书籍是必要的。

     2.转移手淫所带来的不良情绪,积极参加各种新颖有趣的活动,尝试一些新的社交方式,为工作学习制订新的目标等等。

     3.勤洗澡勤换衣裤,保持身体特别是生殖器清洁,不致病发炎;穿宽松的内衣内裤,使心情舒畅。

     4.个别手淫特别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的青少年,也可以求助专科医生治疗,或者到心理门诊进行咨询。

     关注少女怀孕

     未婚先孕是少年性困惑的最高表现。针对越来越多的少女怀孕,学术界用一个专门的词“非意愿妊娠”来表述,以便于和那些大龄未婚的怀孕者区分开来。

     据了解,在北京市妇产医院做大月份引产的女性中,50%为18岁以下的少女:至于一般人工流产案例中,少女的比例更是日益增多。

     少女怀孕走的多是这样的程式:恋爱——性行为——无避孕——妊娠——不知道怀孕——大月妊娠——人工流产或引产。而这一切的原因是少男少女们对性知识的缺乏.有的孩子有了性关系不知道怎么去避孕.甚至怀孕了自己都不知道。

     北京京伦家庭科学中心与《人之初》杂志曾在上海、北京、广州的2250名高中生中进行过一个调查,在回答是否女孩来月经后、男孩开始遗精后就有了生殖能力这一问题时,20%的人答“不是”,26.2%的人答“不知道”:30%的高中生不知道或不敢肯定女性怎样会怀孕。

     过早发生性行为是很危险的.因为生理发育没有完全成熟.加上又不懂得避孕知识.少女很容易怀孕.而怀孕后做流产有可能造成身体的伤害甚至终身不孕。

     到医院寻求终止妊娠的少女,大多是自己一个人前往.最多有男友陪同.而很少有父母陪同的。孩子们在发现m了错后,唯一的选择只有自己承担。

      她们忍受了身体的极大痛苦,却要在家人和同学面前装得若无其事,得不到休养。而那些不懂得到医院或不敢去医院的孩子,则自己买药偷偷吃,或到私人门诊。有的甚至采取跳、压的方式希望将孩子弄出来。

     有一个20岁的中专毕业女孩,到医院时已经是大月妊娠了.吃药已无效.只能做手术。

     她可真难:要想办法不让家长熟人知道,不能用上班的时间.又要省钱。既害怕又担心.还要忍受身体上的痛苦。

     因为孩子太大了,做手术的风险很大。后来妇产科的大夫把手术安排在星期六.这样她可以住两天院。真不知她妈妈知道了女儿受的苦,心里该有多疼!

     女学生怀孕了,社会常常投以鄙视的目光和严厉的谴责。这种做法有失偏颇,其实孩子犯错误,首先该谴责的不是孩子,而是对孩子负有责任的教育者。我们应该早些告诉她们性行为会导致怀孕及其害处,教他们学会保护好自己!

     不像一个成年女性一样把流产手术做完就完了,一个面临人工流产的未成年少女需要医生、家长、老师和全社会更多的身心关怀,并且一定要帮助她学会正确面对!

     医生们普遍认为在教育、限制不能发生作用的时候,旦情绪难以控制有了性行为,女孩应该懂得怎样保护自己!

     学会正常交友

     随着第二性征的出现,青少年学生对“性”和“异性”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开始关注异性,开始注意自己在同学们心目中的形象。但面对异性又不知如何是好.于是出现了男生在女厕所门前站成一排施注目礼,或把同伴推到异性面前碰撞.或看言情小说.或女生在男生面前搔首弄姿等现象。因此.学会正常交友是青少年学生很重要的课题。要通过学习正确认识“青春期现象”.学会调节自己的躁动情绪.掌握与异性交往的原则与艺术。老师和家长更不应阻止青少年异性之间的交往.而应教他们怎么交往。

     科学研究证明,合理的异性交往有益于学习和生活。心理学者研究发现.在两性共同参与的活动中,参加者感到更愉快,干得也更起劲、更m色。这就是心理上的“异性效应”。这种“异性效应”在青少年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这是因为.在活动中有异性参加时,异性间心理接近的需要得到了满足,这会使人获得不同程度的愉悦感.从而激发起内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正是由于这种效应的客观存在.男女生之间的正常交往.无论对他们的生活还是学习都有积极的作用,.

     扩大交友范围

     男女生在性格、智力等各方面都有各自的优势,两性交往可以取长补短。中学生的生活范围狭小,感情容易发生变化,如果过早涉入爱河。不但可能使双方受到伤害,而且限制了与其他异性交往的机会。所以,应该避免将交往对象同定在一个异性身上.而应该扩大自己的交往范同,从更多的异性身上吸取优点,丰富自己。同时.还要学会分清友谊和爱情.掌握正常交往的原则。

     家长和老师的理解

     青春期的孩子肯定会对性产生好奇和需求.采取压抑态度只有坏处没有好处.要不就产生抑郁症,要不就会扭曲,甚至产生性爱对象的改变,导致恋物或同性恋。

     青春期的孩子因荷尔蒙的激增而情绪躁动、反抗、沉迷幻想、比较极端,,这时的孩子大多是孤独的。他们处于反抗期,和家长矛盾激增。故家长和老师应该理解青春期的孩子。

     曾有一位老师向心理医生咨询,她说班上有一个女生, “专爱男孩子,一点都不知道害羞”。其实这是很正常的,如果青春期的孩子对异性不感兴趣.那倒是要进医院看看心理医生。一个孩子在日记里倾诉对哪个异性的印象,表示爱慕,那都是再正常不过的.是这个年龄的孩子的青春梦,家长和老师应该尊重和保护这种情感.而不要轻易地扣上“早恋”的帽子。

     避免不良信息的影响

     现在几乎各类广告都和美女有关.而美女们大都有挑逗的眼神和暴露的衣着:一些媒体非常不负责任,任凭黄色信息在网络上泛滥,黄色书刊、光碟半公开地到处流行,这些都刺激着孩子,从父母老师处得不到的,他们只好在这样芜杂的性信息里选择。面对汹涌而至的性信息,他们惶惑而不知所措。其实他们很可怜!

     既然无法完全堵住孩子们获取性信息的渠道.无法挡住孩子们早熟的步伐.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与他们正面地讨论性健康的问题。如果老师和家长不及时教育青少年.黄色信息便会毁了他们,、

     加强和改进性教育 .

     与其让青少年偷偷摸摸地犯错误.还不如光明正大地进行性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处理自己的困惑及正确发泄青春期的躁动情绪。

     首先.青春期是生理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故要引导孩子们认识和科学看待性生理现象。这是在课堂上就应解决的事,老师大大方方地讲,学生认认真真地听:本来就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如果躲藏掩饰.其直接效果就是诱使他们去接触不正常的东西。

     一些发达国家性教育的方法值得借鉴,比如日本,小学三年级就开始进行性教育了,基本在女孩初潮、男孩遗精之前.孩子就明白了人体的生理构造。中国一些大城市的学校也对学生进行性教育.但大多数学校还没有专职的生理卫生老师.生理卫生课一般是由体育老师或是生物老师上,一阱到生殖系统,老师就不讲了,让学生自己看。这种现象亟待改变!

     其次,要进行相应的性心理辅导。

      。

     据调查.男孩中第一次遗精的有73%没有心理准备.女孩初溉时有56%的人没有心理准备。第二性征的出现、女孩的初潮、男孩的遗精给孩子们从未有过的心理体验与行为反应。如果孩子们对l叶J现的生理现象毫无准备或接受了一些错误的性生理、性心理观念,就会带来忧虑和烦恼。少女初潮来临时,由于毫无思想准备,常常心烦意乱、惊慌失措。对于孩子在经期m现的易怒、好斗、烦躁、忧郁、孤僻、爱哭等现象,应该给予理解,耐心解释开导。男孩到了青春发育期。睾丸不断分泌大量的雄激素.同时产生大量精子.与精浆共同组成精液.当精液达到一定饱和状态时.便会通过遗精的方式排出体外。

     第三.加强男女交往中的道德伦理教育,努力培养孩子的性道德,促使其遵守道德规范.自我完善人格。有的学生看了一些生理卫生的书.但却在强烈的好奇心的驱使下做出不该做的事,这主要就是缺乏成熟、健康的心态及性道德所导致的。性行为随便.不仅不利于青少年的身体健康.也不利于道德和人格培养。

     第四.也是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一旦发生了不该发生的事.社会舆论应给予正确的引导。

     实践证明.哪所学校的青春期教育开展得好.哪所学校的校风就好:哪所学校不重视青春期教育.哪所学校的校风就差.早恋的就多.发生性犯罪的也多。

     我国已进人了艾滋病的流行期.幼稚而不负责任的婚前性行为.有可能使青少年成为性病和艾滋病的受害者。加强对青少年的性教育已迫在眉睫。教育者有义务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身体结构.揭开学生面前的性面纱.多关注孩子们青春期的心理发展.了解他们的内心渴望.多给予指导.帮助青少年朋友们安全渡过“危险期”.从而使他们腾出更多的精力学好本领。

     解析青少年犯罪心

     典型案例

     刘某,男,23岁。无业游民.初中文化。白幼顽皮,稍不顺心就与家人吵架、摔东西,脾气相当暴躁。有次与哥哥吵架,竞用水果刀刺伤哥哥。7岁入学.成绩非常差,还经常与同学打架,每次老师家访.刘某的母亲都百般袒护.后断断续续上到了初中一年级便辍学。之后经常与社会上的小混混鬼混,经常夜不归宿.打架斗殴,后因伤残3人入狱.当年18岁。在监狱里不守监规、偷盗仓库、与其他犯人斗殴、辱骂管理员等,经常肇事.因不服管教打伤管理员又被加刑。

     心理分析

     有调查表明。青少年13~15岁是成为初犯的高峰年龄,15~18岁是犯罪的高峰年龄。而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发生一般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演变的发展过程的.并且青少年犯罪者严重偏离了文化和社会的准则.诸如凶杀、抢劫以及与其年龄不相符的吸毒和性行为等罪行,所以应把青少年(未成年)犯罪看作是对社会安定的严重挑战.

     青少年犯罪心理主要表现

     个性心粤品质的变化 表现为言行不一,经常说谎;待人粗鲁,出言不逊;对家长与老师没礼貌;对自己亲朋好友粗暴、急躁;对同学的进步讽刺挖苦,对同学违纪行为却表示同情和支持;对学习与劳动逐渐厌恶,组织纪律性越来越差.甚至狂妄自大,目空一切。

     心理倾向变化 主要表现为追求物质享受,片面地追求外表美.欣赏低级下流的文艺作品,不正常地、狂热地追求异性等。

     行为上的变化 表现为在大街小巷、公共场所东游西逛;经常迟到、早退,无故旷课,甚至伪造假条,涂改学习成绩等;在工作上不出工不出力,敷衍了事.违背操作规程,大小事故不断出现;与坏人交往,并与之频繁往来;酗酒、寻衅,帮朋友打群架:与异性有不正常关系等.

     当然,具有上述个性的心理品质、心理倾向与行为表现并不等于都是犯罪的心理先兆,但是这些不良的心理与行为表现进一步发展.就可能导致犯罪.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据调查,青少年犯罪者家庭人际状况普遍很差,且多为畸形。有的家庭父母不和.有的父母离异,有的教育不当,过度溺爱、放纵、管理不善而造成。家庭环境和家长的言行、品行及教育方法对青少年的心理、品德、爱好、思想的影响至关重要。

     心理指导

     消除犯罪心理

     正确教育 针对此类青少年认识低下与是非颠倒的心理特点.应加强对青少年的人生观教育、道德教育和提高法制觉悟,以便进行分析治疗和行为矫正.让青少年重新做人。

     对症下药 针对有不良品质和犯罪心理的青少年,要注意方式方法.讲究治疗的心理效应,不要使其犯罪心理恶化而付诸实现。

     帮助青少年及时摆脱情绪上的痛苦 当发现青少年情绪苦闷时.要及时了解情况.针对病因立即采取有力的措施进行帮助,使他们正确对待困难与挫折.摆脱情绪上的痛苦,振奋精神,尽快康复.并保持心理健康。

     青少年犯罪的有效预防

     保护性预防 禁止侵蚀青少年思想品德的信息传播.加强立法保护。

     堵塞性预防 在学校开展普法教育,组织学生接受庭审教育,参观看守所。

     家庭教育 从家庭教育抓起,明确家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责任.

     解析青少年吸烟饮酒心理

     典型案例

     19岁的小黄.性格开朗.讲义气,自尊心很强。剐上大学不久.班里组织出游.搞聚餐。小黄不会抽烟.啤酒也只能喝一杯。为了活跃气氛.增进了解,几个男生各拿了几瓶啤酒相互敬酒.小黄看到这样.便也逞能.结果最先倒下。之后.同学们经常拿这件事情开玩笑,他也很郁闷。为了在公众面前不出丑.小黄经常跟宿舍的同学一起练习抽烟、喝酒,久而久之便养成了习惯.一天要抽五六根烟.一周要喝一两次酒.同学们都戏称他为“研究(烟酒)生”。

     心理分析

     青少年吸烟饮酒的心理原因及表现

     吸烟饮酒已逐渐成为我国青少年中较严重的行为问题。曾有报道指出.在校男大学生中吸烟率已在27%以上。多种迹象表明,初、病中生的吸烟、饮酒率也有大幅度上升。

     许多专家认为.青少年烟酒瘾君子不是天生的,其主要成因还在于生活环境。青少年吸烟饮酒的心理原因

     一般表现为:

     l_从众模仿。随着身心的逐渐发育成熟,青少年处处要求以成人自居,看到许多长辈吸烟饮酒,于是就模仿起来。

     2.青少年好奇心强,看到别人吞云吐雾、怡然自得,便想亲自体验一回“烟”的滋味。

     3.社交需要。递一支烟可令气氛融洽,碰碰杯可缩短心理距离,于是朋友见面未曾开口便先递上一支烟,或坐下来角逐酒量。

     4.青少年重友情,讲“义气”,朋友都抽烟,若自己不应酬,便觉得“不够意思”,甚至有点“老土”,于是就在来往中吸上了。

     5.有些青少年对正面宣传产生逆反心理,你越是劝阻,他越是跃跃欲试。

     6.尽管知道吸烟饮酒有害健康,但心存“不吸烟照样得肺癌”、 “吸烟的未必个个都得癌”的侥幸心理。

     7.一些青少年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受到挫折,如失恋、考试落榜、待业无助、人际关系紧张等,就借饮酒吸烟来寻求解脱,以此消愁解忧。

     8.作为“工具”,有些青少年常在无聊时喝酒或“抽支烟解解闷”;上厕所抽支烟“熏熏臭气”;看书、写作时,尤其是开夜车时借抽烟来“提提神”:或满足一时乐趣、刺激,以获得充实感等。

     9.作为一种“时尚”,在女朋友面前摆“酷”。

     烟酒的危害

     生理危害 青少年仍处于发育完善期,尼古丁和酒精对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器官都会产生有害影响。不断地摄取尼古丁和酒精易导致肝硬化。内分泌腺损伤、心力衰竭、高血压、胃黏膜萎缩、炎症以及毛细血管溢血,肺部器质一k病变,造成对疾病的整体抵抗力降低,甚至缩短寿命。不少青少年还可能发展成为自杀或犯罪,或由于传染病并发.尤其是呼吸道传染病、肺结核,造成肝脏和心脏功能的衰竭而死亡.

     心理危害 青少年吸烟饮酒可导致一系列神经症和精神障碍。

     行为危害 可以引起思维过程的严重退化和智力功能的严重损伤.严重者会出现思维中断、记忆检索障碍等症状。由于运动机能失调,人际交往、语言感觉和理解能力方面的退化,青少年在运动行为、人际交往、求学就业方面也将受到严重影响.做出不负责任的甚至反社会的行为,,

     心理指导

     帮助青少年戒烟戒酒

     对于吸炯饮酒成瘾并导致中毒症状的青少年,应采取系统治疗措施。除了采用药物治疗,如用戒炯酒的药丸、戒烟茶,还可采用心理治疗方法!

     厌恶疗法 以重复惩罚性的刺激,建立起条件反射而革除不良习惯。如患者可以服戒酒丸、柠檬酸之类药物。如果病人喝酒,这类药就会引起紧张症的发作.从而达到戒酒的目的。再如在烟酒里抹上或掺上可以使其产生恶心和呕吐的物质,从而培养患者对烟酒的厌恶情绪,重复强化对烟酒产生条件反射性反感。

     认知领悟疗法 了解自己的行为,认识其行为可能导致的恶果,使患者认识或明白不吸烟不喝酒的生活将比完全沉溺其中的生活更舒适.

     社会支持性治疗 需患者的家长、亲人和老师配合,帮助患者在家庭、学校和其他社会组织中进行重新调整。通过有意义的社会活动来恢复其社会交往,培养有益兴趣.增强自信心,这对青少年烟酒中毒者是很有效的。

     长期随访治疗 对烟酒中毒的青少年进行治疗的时间一般较长,这主要取决于患者的病情轻重程度、其意志品质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故应对患者及时随访和跟踪治疗.

     解析青春期综合征

     典型案例

     眼看就要考试了.芳芳却总是双眼无神.吃什么都没有胃口.学习效率急剧下降。这可急坏了妈妈。于是妈妈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芳芳也深知这个阶段的学习非常重要.不敢有丝毫的松懈。她起早贪黑.刻苦努力.但却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痛苦不已。

     妈妈带她去医院看病.脑电图、心电图等等检查花了不少钱.也查不出是什么问题。医生按一般的脑神经衰弱治疗.吃健脑安神的补品、营养品也不见效.甚至到精神病院治疗也无济于事。后经过心理专家观察.说是青春期综合征。

     心理分析

     青春期综合征的成因

     过度用脑 青少年时期大脑生理功能快速发育而不稳定.加之学习考试压力大,各种信息知识大量灌输,使核糖核酸、多肽、,多糖蛋白、多种酶和多种内分泌激素等脑能源过度消耗。脑髓空虚,脑神经机能失衡,从而出现系列脑神经机能失衡的症状而诱发青春期综合征。

     过度手淫 青少年时期生殖器官迅速发育,性腺内分泌激素迅速产生.加之现代社会色情信息刺激,性神经特别容易兴奋躁动,出现手淫难以克服。手淫过度消耗性激素.肾精大量流失,中枢神经由兴奋亢进转向疲劳抑制.造成性神经机能失衡而易于诱发青春期综合征。

     心理发育滞后 由于青春期生理与心理发育不同步.不协调.加之青少年时期特有的心理封闭,又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从而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心理情绪,这种不良心理情绪又严重地影响学习、睡眠等大脑功能,从而易于诱发青春期综合征。

     心理指导

     科学用脑,劳逸结合 学习过程中及时做短暂有效的休息,适时变换学习方式和内容,使大脑皮层的各个部位轮流得到兴奋和休息,避免长时间使用一个区域,从而避免大脑过度疲劳而诱发青春期综合征。

     睡前练习“静养”,放松身心,帮助睡眠 “静养”以意气合一为手段,以静养元气为宗旨,可以积聚精力,平衡阴阳,放松身心,健脑安神,提高睡眠质量,有利于脑力和体力的恢复及能量的储存。

     注重课间活动 课间最好走出教室运动运动,体育运动能加速血液循环,使淤积在大脑中的代谢废物流出大脑,从而改善大脑供血质量。

     努力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 应该具有正确的思维方法,懂得万事都不可能按自己的主观愿望顺利发展;纠正自我评价的偏差,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消极情绪。

     有意识地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 积极参加各种感兴趣的活动,如打球、下棋、游泳等。

     自我心理调适

     自我暗示。调理自己的心境、感情、爱好、意志乃至工作能力。比如,面临紧张的考场,反复告诫自己“沉着、沉着”;在荣誉面前,自敲警钟“谦虚、谨慎”;在遭遇挫折时,要安慰自己“要看到光明,要提高勇气”,等等。

    相关热词搜索: 心理问题 青少年 保健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